游西塘作文

2018-01-20 写景作文

 
游西塘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妈妈还有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坐着客车来到江南古镇—西塘。刚进西塘,古老的气息迎面扑来。瞧,在古镇一平方公里,小桥多,弄堂多,廊檐多,凉棚多整个游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下西街的石皮弄,听导游阿姨介绍其建于明末清初,宽一米左右,一块块条石上铺了一层薄如纸的花岗岩而得名。 
走进弄堂,发现两边是高高的围墙上面长着青苔,一条小路笔直地向前延伸,光线又黑又暗,来来往往的游人相遇时都不约而同地侧过身走:大家听说过纽扣有博物馆吗?有,当然有喽!在西塘古镇的'纽扣博物馆里各种各样的纽扣令人目不暇接。有圆纽扣扁纽扣,木纽扣和用各种布条盘起来的盘扣,五颜六色、大小不―,十分好看。 
西塘古镇的纽扣博物馆还有一座小型纽扣作坊,工作人员现场操作:制作纽扣的各道工序供游人观看,原来很早以前的衬衫纽扣扣是从蚌壳中冲出毛胚,经过车圆磨光打孔制成中午时间到了,我们在西塘的小酒店二楼坐着边欣赏风景边品尝美食真是两全其美。西塘的特产可真多!有熏青豆、大头菜红烧蹄膀,粉蒸肉芡实糕妈妈全买了。 
粉蒸肉全是用荷叶包的,很香,馋得我直流口水,红烧蹄膀上都是一粒一粒的油,但吃上去却不腻。 
时间过得真快,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古镇。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定还要重游西塘! 

【每天一笑】
一病友在病房大声喊: 服务员!……不是! 老板!!……不是!!算了我自己拔针!!!http://www.t262.com/xiaohua/

【每日写作指导:巧用民间熟语提高写作能力】
中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包括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言辞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稳妥地遣词造句,修饰润色,书写成文。我在训练学生写作时,鼓励学生大量收集当地的民间熟语,并提倡学生在写作时合理运用。实践证明,合理运用民间熟语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言辞能力。
民间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流行语等。http://www.t262.com/俗语是民间口头常用的短小、定型的形容性短语,如“背黑锅”、“二百五”、“半斤八两”等;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等;歇后语是喻体、解体连缀而成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句,如“青花红涩柿——中看不中吃”等;流行语指在民间流行的反映社会的时尚性词语(包括网络用语),如“酷”、“土得掉渣儿”、“偷白菜”等。
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收集,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收集上千条熟语,分类整理,编辑成册,以门、纲、目分类。
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每条熟语的意思、包含的哲理。每次作文课上,我会挑选两三条给学生讲解。
个人认为,写作中使用民间熟语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合文体:即要与文章体裁相结合,从各种体裁的需要出发,忌滥用。一般来说,熟语的使用频率从应用文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依次递增。
合语体:即要与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气口吻相结合,也就是要分场合。要分清文章某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合道体:即要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相结合。学生要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出发,科学运用。
民间熟语在中学生写作训练中的科学运用有以下三点好处: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母语,使用母语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民间熟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学生乐意开展研究性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游西塘作文】相关文章:

1.西塘一日游

2.西塘游记

3.品西塘

4.西塘游记

5.西塘游记作文

6.描写西塘古镇初三作文1500字

7.如烟如雨的西塘散文欣赏

8.何日归家洗客袍——梦里西塘散文

9.苏州游作文

冬天来了-描写冬天的作文 大竹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