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

2017-07-18 散文精选

  游记散文一:在春天里登昭山

  阳春三月最惬意的活动莫过于踏春,而已定居在国外,几十年鲜有联系的中学同学阿玉说:想在出国前邀上几位好友去登潇湘八景之一的昭山。此意一出就让人兴奋,很快让阿玲、阿兰及男生跃红和我热情响应。一个雨后的晴日,我们相约来到这个也曾留下童年脚印和快乐的山市晴岚之地。

  在城市建设飞速的今天,城市周边的绿地和森林越来越少,更别说树木、花草、文物都保存完好的风景胜地了,但处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汇处的昭山则是个难得的另类,她依然以古树参天、花卉争艳、涛声悦耳、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文化独特、传说诱人等吸引着人们涌向此地。虽然山顶千年古寺正在修建,景区尚在封闭之中,我们几位仍兴致极高地踏进了这块圣地。可能是由于封闭,几乎只有我们几个游人,本有儒雅风度的昭山,显得更加清秀、安宁,置身此地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特殊感。站在江边透过仲春的嫩绿和春花欣赏那满江春水的湘江,鼻腔中迅速被满满灌入带着江味的湿润润空气,一下就让我们这些长期处在闹市中的人们心花怒放起来。女生此时急急地选起了景色,拍照留念。

  登昭山在一个登字的乐趣。从山下到山顶全长1300多米,有着“三十六道弯”,700多阶石阶。虽然我们都已“白了少年头”,但心中青春依然荡漾,诺大的景区没有人因累而发出的气喘吁吁声,只有我们那快乐、有力的脚步声和谈笑声……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接近顶峰的伟人亭。这是个建在临江陡峭崖上的小亭,自然是个好去处,既可以歇息、感受伟人当年在此“指点江山”的豪情,也可让我们细细地领略极目之处的山川景色。我们从身边的景物开始欣赏着。阿玉摸着那枝繁叶茂的树欣喜地说:“这就是植满我们屋房前屋后的杜英。”是呀!此树种常年翠绿,生长极快,却无污染之物就植在我的窗下,十多年来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小鸟的翠鸣,我却一直未能识得,经她这一说,我对此树一下肃然起敬了。

  正值春潮时节,又是雨后的晴日,我们置身在这秀色中,耳边真真切切听到了宋代大画家、大诗人米芾对昭山的赞美:“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错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那种山市晴岚的仙境我想只有在这样的时节里才能最深切地感受到。

  举目远眺,对着涛涛湘江水逆上,我看到了伟岸雄姿、气度不凡的湘潭文化圣楼——万楼,而万楼之上则是有着千年繁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在这云蒸霞蔚中的湘潭城,此时我的眼前很自然地跳出了“钟灵毓秀”一词。是呀!400多年前明万历年间在京任尚书的湘潭才子李腾芳为了将流经湘江的财气、福气留在湘潭,倡导在城区下游处,即今天的万楼地址建一座福楼。万楼就这样在人们的美好期盼中首建起来。说也巧,这400多年来,湘潭一直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特别是近代史以来湘潭更是出了以曾国藩、毛泽东两位领袖领衔的两大波历史风云人物,以致改变、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让湘潭这块人口、远古文化并不占优的小城名扬四海,更让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湖湘精神名震天下。当然,这400多年来,湘潭的经济也是亮点不断,湘潭米市曾是中国江南四大米市之一,而且数百年不衰。湘潭更由于地处长江中段支流、黄金水道湘江上的重要位置,除米外,还是木材、药材、手工作品等物资通江达海的重要集散地,那时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及其中下游的繁华都市都离不开湘潭运来的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而今湘潭更是以重要工业城市之实力雄踞中国中部。

  不觉中日已从头顶照下,而我们的游兴正浓,沿银杏树簇拥的石道,我们寻找鉴湖女侠秋瑾的原墓穴;谈论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母亲墓地;聊起北宋末年太尉刘锜因目睹奸佞当道,山河破碎,心情忧愤,于昭山筑室隐居的故事;游雄伟大气、香火旺盛的千手观音寺……

  归途中,我在想;昭山是我们近在咫尺的旅游胜地,她依然尽心尽力地向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依然向游人述说着周昭王沉潭、洞庭龙王携公主南游昭山、彭德怀大将军除恶霸夜渡湘江等大量传说;依然是供人们舒展筋骨、感受春光……让人们紧张劳累的.身心放松、心灵放飞的圣地,但愿她继续能保持这份自然、这份秀美、这份仙境,令人神往。

  游记散文二:文登学公园

  我的家乡文登隶属于威海市,是一座依山傍海景色怡人的城市。文登学公园位于文登城东,北靠连绵起伏的峰山余脉,南岸是玉带一样清柔宽阔的抱龙河缓缓穿城而过,与清雅幽静的抱龙河公园遥遥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变化的自然环境让文登学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文登最大的集休闲,娱乐,观光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

  公园南北长845米,东西宽300米。没有围墙,将其蕴含的文登学文化和亲民性特征展露无遗,公园北入口正中,是一部翻开的巨书石雕,右刻“文登学”三个金色大字,刚劲有力,左刻苏轼“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的诗句,皆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字迹,以弘扬“文登学”为主题,自北向南分别设有诗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与和谐文化五大文化景区,充分体现了文登学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博大精深。

  诗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四大文化铸就了“文登学”的千年风韵:崇文尚学、修身养德、仁孝乐善、忠义勇敢。诗学文化景区,面积66万平方米。主要由秦始皇文山召士、龙石晒字、秦权出土、百名进士金榜提名、文登先贤、徐士林讲学6组群雕组成,群雕分布在东西两侧的绿坛丛中。沿公园中心线自北向南,分别有旱式喷泉、半圆形演艺广场、六大风物浮雕石柱和地图广场。六大风物浮雕石柱,每柱直径1米,高8米。分别雕刻着千年古城、秀丽山水、富饶物产、便捷通途、特色工艺和多彩文化,线条流畅,巧夺天工。石柱台阶下的地图广场,按1:700的比例,描制全市行政版图,不同的花岗岩石颜色代表一个行政区,据实际位置刻全市所有村庄名字。

  从文登学石刻向南走几步便是“秦始皇召士”石刻,高大的松树前方,秦始皇威严地坐在片松簇成的绿色花坛中,两侧分别是李斯和弹琴的乐师。绿色草坪上,正中是一个方形的司母戊鼎,旁边8位文人雅士或手持书卷站立,或躬身行礼,或凝视谛听,整组雕像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文登”也因此得名。

  对面的石刻是“龙石晒字”两个年轻的后生一位手持树皮站立,一位半蹲正把地上的树叶捡拾到身旁的箩筐里。他们身后是一枚树叶石刻,上面红字刻着:相传始皇东巡,来到昆嵛山寻找长生不老药,官军到处,百姓四散逃跑,黄氏兄弟弃衣物家产,收拾在村东龙形大石上晒着的树叶树皮逃走,丞相李斯起了疑心,黄氏兄弟解释道“衣服可以织出来,粮食可以种出来,诗文丢失是找不回来的。”秦始皇听后连胜称赞:“尔等龙石晒字,难能可贵。”“晒字村”由此而来。

  前方一块山一样形状的大石,秦权安放在山石的一角。这便是秦权出土。秦权,1973年于文登蔄山镇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高20.31厘米,地径25.2厘米,略呈圆形,平底,顶部有环形鼻,侧镶铜牌,刻小篆,这是文登地区发现唯一的秦代原始文件。秦铁权既是度量标准的器具,是权利的象征,又是文登历史悠久的见证。

  秦权的南面是金榜题名石刻,长方形且带着优美弧线的石榜上镌刻着明朝至清朝末期文登籍108名举人的名字,有父子同榜有兄弟同榜,金榜的背面是徐士林和丛兰的感人小故事。雕塑群的中间还穿插着孔雀石雕和高大嶙峋沟壑纵横交错的特选景石,景石平坦的背面刻着“学无止境苏轼”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文登先贤石雕居东,正面背面分别刻着林洙、丛兰、郭长倩、郑玄、申枨、王士任、徐士林、于涟、宋延训、刘必绍10位先贤的清晰石刻头像和生平简介,看后让人肃然起敬。先贤雕塑再向前走几步就是许士林讲学雕刻,皇子弘历双手持书,目光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展开的书卷,旁边是皇子老师徐士林,目光炯炯凝视前方,左手握着卷起的书卷,展开的右手坚定有力,整座雕刻人物形象心里刻画都非常逼真,隔着千年的时光,仿佛能听到当年朗朗的读书声。人物的后面是铁框镶嵌的石刻屏风,屏风背面,刻着徐士林身为皇子老师的感人故事。“一代完人”“千秋典范”是乾隆皇帝对老师的高度评价。‘俯无怍于人、仰无愧于天’一代圣贤的完美人格魅力必将激励着后来的文登人把文登学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

  诗学文化景区南面是道教文化景区。文登境内的圣经山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道教真人王重阳,率门下丘处机、王处一等七大弟子,踏遍千山万水,寻找修仙洞府,最终选择在文登的圣经山修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留下了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太上老子道德经巨幅摩崖石刻等古迹景观,也留下了丰富的道教养生文化。

  景区内有一块硕大的巨石,上面镌刻着《太上老子道德经篇》,洋洋洒洒,飘逸俊秀,犹如行云流水般清雅超脱,巨石的南面是一组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雕像,真人王重阳双膝盘坐,慈眉善目。七大弟子神态自若,让我时隔千年时空仍然能够一睹真人与七子的仙风道骨。雕像后面伫立着一块刻着老子眉眼形象的高大石像。全真七子南面有围棋广场和太极广场,对面有旱冰场。

  继续向南走便是李龙文化景区,文登是李龙王神话传说的发源地。李龙王俗称秃尾巴老李、李龙爷等,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清康熙本、雍正本、道光本、光绪本《文登县志》,以及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等古籍典志,对李龙王神话传说发源于文登的历史均有明确记载。

  世代相传,明朝弘治五年(1492)夏,文登昌阳山下山东村一对夫妇,李姓妻郭氏,神奇怀孕,数年后分娩,竟是一条小龙,坠地即腾飞无影,每晨必飞回吮吸其母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归。”。人皆说去了黑龙江,总管东北地区气候。后其母故,秃尾龙当夜乘风挟雨飞返,厚葬其母。龙母坟至今还在文城南20公里处的柘阳山上。康熙五十三年,李龙王显于文城西南15公里的一座“金”字形山上,此山遂改名为“回龙山”。据说龙母生日为农历三月二日,所以,每年三月初二,回龙山要举行盛大山会,远近百姓蜂拥而至,规模之大之隆在胶东东部无以能比。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山东巡抚徐泽醇奏请敕加神龙封号,“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神龙遂列祀典。”这种亲笔御题、皇家敕封现象在全国的李龙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每年六月初八,文登人家家户户都蒸最大最好的饽饽,供奉“李龙爷”回乡。李龙爷虽掌管东北三省的气象,但年年六月初八正午时分要返回故里,一是答谢百姓,二是祭典母亲。2006年11月,“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龙爷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仁、义等方面的优秀品质,因而在民间倍受尊崇,其传说经久不衰。

  李龙文化南面是红色文化景区。景区内矗立着天福山起义雕像,再现了发生在文登大地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领导和发动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这支军队如燎原之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胶东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飘扬,成为胶东革命的摇篮。整幅起义雕塑气势恢宏,风起云涌,波澜壮阔,雕像的两边,分别刻着起义的过程和文登将军录。文登不仅科举时代产生了100余名进士,进入现代,又成为著名的“将军县”,石刻上文登籍的共和国将军多达120余名。

  公园的最南面是和谐文化景区。设有健身广场,树景灯,结婚外景拍摄区有福字,双喜雕刻,秋千,花轿,彩桥,牵手走廊等等充满喜庆的小品。新人常会在此拍照,拍摄录像,鼓声震天,热闹非凡。景区还有很多儿童玩耍的器械,老人或者家长带着孩子在此游乐玩耍,阵阵欢笑声随着秋风在公园的上空久久回响。公园的南门处有音乐喷泉,夏天的夜晚,以喷泉为幕的水幕电影吸引很多市民在此纳凉观赏。夜晚的文登学公园,在彩灯的照射下更是璀璨迷离得像一个美丽的童话,4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110多种绿色苗木散发着天然的清香气息,徜徉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北面的半圆形演艺广场上广场舞队乐声阵阵舞姿翩翩……

  文登学公园是文登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千年古城文登焕发出勃勃英姿,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势力跻身全国百强县。进入新时期,文登学精神被赋予了“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内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勤劳智慧的文登人民一定会把文登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游记10-28

游记10-23

散文与自然散文02-05

游记作文:五一延安游记11-18

小岛游记11-22

澳洲游记10-04

凤凰游记10-04

黄山游记10-04

碧潭游记10-04

冰心散文《霞》 冰心散文《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