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里的故乡

2017-10-23 散文精选

一片树叶瓢落下来,贴着车窗漂向车后,我猛然间才明白了,秋来了。看着前面车子驶过,扬起路边的黄叶,片片纷飞,落入林间,让我想起故乡的秋。故乡的秋与当前的场景多么相似,但又多少有些不同。
故乡地处黄土高原,每逢秋天,天总是透蓝透蓝的,云总是那么淡淡的一丝,风也总是清清地吹过人的耳朵。早上一出门就会激灵灵地打个冷战,故乡的屋里总是暧的,而清晨的屋外又总是透着清凉,这种凉不是冷,是一丝的清凉,直透人的的脑门,让人一下子就从蒙蒙睡意中清醒了,但绝不会感到冷。风吼了一个晚上,院子的地面干净的就像镜子一样。那些睡觉前还有散落在墙角的树叶、纸片,此时已不见了踪影,独独地留下院中的梧桐,还是静静地伫立在院子中间,当然树上还挂着几片黄叶,在随着风的方向摆动着。偶尔会有一片黄叶从眼前飘落,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母亲每天都会清扫院里的落叶,把它们集中起来,在后院点燃。这也是我最为开心的时候,不大的一堆黄叶,随着一阵阵青烟,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当然也不全是这样顺利了,很多时候,叶片尚有湿气,会冒出呛人的浓烟,这时候我和姐姐会捂着鼻子忍着烟、流着泪围在火堆旁边,不停地往火堆里填落叶。好多年没有这样堆火堆了,只怕这样的场景会永远成为记忆。
村子里本来人口就少,巷子里也没有什么人,只是不知谁家的牛会偶尔叫出两三声,叫声很快就会被风带走,于是十里八乡的村巷中。人们见面当然会站在巷中多说上几句,女人们相约一起做活,男人们就简单很多,大多数情况下会约在朋友家里打牌。麦子都已经收过了,地里面也不用太多打理,辛苦的庄稼人,只有现在才能在家里待上几天,享受一下闲暇时光。说实话,与城市的热闹比起来,故乡的秋实在是清冷了一些,但是我却越来越怀念起这份淡然、不争不迫的田园光景来了。
也只有这个时候,亲戚之间的'往来才会多起来,往日不多照面的亲朋会利用这段时间相互走动。姑姑会来接我和姐姐去家里住上几天,印响中的情景总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道路两旁的庄稼已经收割,只有层层的落叶铺满路旁,路的中间依然光亮。
临汾好像有个名字叫“花果城”。正是深秋时节瓜果飘香的季节里,却只看到路边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柿子树。柿子已成金黄色,却无人采摘,可能要等挂在树上软透了,自然落下,才会有人去理会。好多年不曾回到故乡,看到树黄澄澄的柿子又想起故乡的柿子,家里有柿子树的人家,会摘下柿子送去亲戚家里。庄稼人家里没有什么,只有这些从地里长出来的果果,于是便拿来送亲朋,借机也可以联络一下。我们家是没有柿子树的,所以印响中并没有采摘柿子的经历,但每到这个季节,亲戚邻居们自然会送来一些,到是不必担心吃不到。去年却有机会在深秋时节路过故乡,故乡的路宽了,故乡的路平了,可是飘落在路旁的黄叶依旧;故乡的天凉了,故乡的风清了,可是流淌胸中的赤子情怀更热了。乡音未改,秋韵依存。真想不到,二两酒下肚,想到的竟是这故乡的秋和这秋韵里的故乡。

【散文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秋韵里的故乡】相关文章:

1.秋韵

2.秋韵

3.秋韵

4.家乡的秋韵

5.秋韵作文

6.秋韵作文

7.校园秋韵

8.校园秋韵

9.校园秋韵

过去的一年 同学聚会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