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太阳变星星”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会纳闷。其实,这是我昨天经过一所小学,亲历一年级开学现场时的一点感怀!
本来是8点让家长跟孩子进校门,7点半校门口已车辆拥挤,人多为患。最少一个家长一个孩子,有些家里来了好几个家长,有替他提书包的,有给孩子找午托或全托班的(农村的孩子很多来城里上学),这下办托班的可谓生意火爆,雇人发着广告,都在宣传自己的教育如何到位,后勤如何标准。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一轮太阳,毕竟孩子是家里的希望啊!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想尽办法,来到城里的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此受到满意的教育。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在城里上一年级,孩子上幼儿园就放弃了自己在农村的活计,来城里租房陪读,这种心情我真的理解,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父母吃点苦算得了什么。
没条件租房的家长,很多家长把三、四岁的孩子周托到学校,早早剥夺了孩子享受母爱的权利,这样做确实很残忍,但又很现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对矛盾,很令人纠结的!
当所有的太阳聚集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不可能把这些孩子当太阳,只能把这些太阳变成耀眼的星星,让他们继续发光!
试想:一个家长带一个孩子都感到费心,一个老师要带四、五十个孩子还能有家长照顾那么周到吗?所以老师会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孩子们遵守,教他们做人,教他们知识!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老师将“太阳变星星”的选择,因为只有让孩子在竞争中才能更好发展!
看到今天上一年级难于上大学的现象,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在哪出了问题,让众多家长提到孩子上一年级就头疼?
物质的丰富,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这是不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在本村上学,虽然大部分是民办老师,但是教育质量是顶呱呱的.孩子上一年级家长送一次就行,以后就是大孩子领着小孩子上学,学校并且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个时代,不能说不是小学教育的一种完美。
现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不能就近入学,学校打着素质教的旗号一直进行着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回家要写作业,上一年级的孩子作业更多,有些作业还是留给家长的,让家长每天晚上出一张卷子给孩子做,很多家长没这个出题水平的,这是每位教师不给忽略的问题!
教育体制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作为教师,作为孩子的领航人,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方法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了无数家庭的太阳,真正负起责任,立足孩子的能力发展为孩子的终生负责,成为祖国的`花朵真正园丁,用希望托起这无数个太阳!
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教育,魏书生的教育成果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教师。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因为祖国的希望就在你们手上!
做好教育,做精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水平,勇于探究,才会得到学校以及家长,社会的认可!
最后,我希望我的同行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希望,进取不断,永不落伍!
愿同行们把这个“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好,并且不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散文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太阳变星星】相关文章:
5.《星星》诗歌
6.看星星
7.变轨
8.蝶变
9.看星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