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童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童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记得是小学四年级时,雷欧幻像作品《查理九世》风靡一时,我也不例外。可钱从哪来呢?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老师给不买磁带的人退回了钱,我兴奋地立刻拿那钱买了一本《查理九世》。
我对《查理九世》爱不释手,只要一有时间就就捧起来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中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浮想联翩,牵肠挂肚。
有一次,我在床上睡不着,就津津有味地看《查理九世》,渐渐的,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进入大海,壮观的亚特兰蒂斯好像就在眼前。
我与书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陪我学习,伴我成长,正如陈寿所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写作指导:点睛明旨法高分作文必备技巧】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next88)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
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1.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2.我与书的故事
3.我与书的故事
4.我与书的故事
5.我与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