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塔》想到……

2017-09-18 四年级作文

从《乌塔》想到……1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的事:“我”到罗马去旅游,在旅店里遇到了乌塔。当“我”得知乌塔是一个人外出时,感到很惊讶,从中感到中国的孩子太娇惯,没有独立能力,而外国的孩子独立能力很强

  读完后,我掩卷沉思:我们写文章太多都写赞扬中国的,而这篇文章却铿锵有力地打破了这层金光闪闪的薄皮,把我们的缺点赤条条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国人的缺点。

  这篇文章的观念很正确,我们中国人的确有娇惯孩子这一大毛病,而外国人在这一点上就比我们聪明多了。中国人想办法怎样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人照顾,外国人却想办法怎样让孩子从小学习照顾自己,以便长大后自己照顾自己。

  本文作者不仅写出了外国孩子自立能力比中国孩子强,而且还暗写出了乌塔的意志非常坚强,因为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并且每个周末到超级市场或别的地方去发广告单,甚至给别人看小孩。这些活都很累,让乌塔这么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来干更是难上加难、累上加累。可乌塔坚持下来了,这充分说明乌塔的意志是多么坚强!我想: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像乌塔这样那该有多好啊!

从《乌塔》想到……2

  见多识广的朱子桥说:“老师,出国要签证的,办签证很难的啊。要好多钱的,乌塔去那么多国家,怎样办到签证啊?”也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公普通护照出国免签的国家全世界一共23个,欧洲有阿塞拜疆、保加利亚、波黑、格鲁吉亚、黑山、马其顿之类的9个国家。看来,普通中国小孩要想去欧洲旅游基本没有什么可能了。

  周游列国,甚至周游列省,对我们的孩子来讲,确实是有心却无力。不过还好,孩子们最后总结说:“我们要学习乌塔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上要学会独立,不一定要出门旅游。”

  舆论总把中国孩子不能独立的大棒子打到中国的家长身上,可实际上,在观念问题的表象下是更为复杂的经济、政治问题啊。

从《乌塔》想到……3

  今天上语文课,老师叫我们先预习课文,于是我很认真的读了课文。

  我看到题目《乌塔》以为是什么塔,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德国姑娘的名字。我被她的胆量吓住了,没想到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单独出来旅行。而且是自己的打工钱。我太佩服她了,

  我9岁了,虽然比她小,但我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我姐姐和乌塔一样大,可她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给安排。

  乌塔真是胆大心细,在旅行之前,便在家里做好准备工作,还有就是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上事情就打电话给警察。然后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平安,让家里人放心。

  她出来的旅行费用也是自己攒了三年的钱,她利用假期时间到餐馆打工。记者说我们中国孩子的生活方式,她不相信!觉得不可以理解。我是中国的孩子,记者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们中国孩子自己没这胆量,就算有,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的,就拿我来说吧!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外地叫我去玩,还有一个熟人带我,妈妈给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还很怕,我怕妈妈没在身边,遇上事情没人管我,最后还是放弃了,我看来这文章后,很惭愧,自己简直没法和乌塔比!

  看来乌塔的事情后,我以后一定克服,不会像以前那么胆小了,我会学乌塔,像他一样胆大心细!

从《乌塔》想到……4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能独自一个人游欧洲,你信吗?你一定不信,但乌塔就做到了。在外国,很多孩子都像乌塔一样一个人出去旅游。那我们回到蒲鞋市小学看看。放学后,我看到一个二三年纪的同学一出校门,就把书包随手一扔,扔给了奶奶,自己却悠闲地走在前面,还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奶奶腿脚不灵便,追不上他,只能在后面叫:“孩子,慢点,慢点。”难道奶奶的力气比他大?他为什么不自己背书包?这就是我们当中有些孩子跟乌塔的差距。

  平时,一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一个人出去,就连放学一个人回家都不放心。古人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们,你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向前走。

  但是乌塔出去旅游不但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支持,还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像在欧洲,人们的文明程度高,交通意识强,所以在欧洲比较安全,家人才同意乌塔去欧洲旅游。而在我们这儿一些人的交通意识较差,开车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有时候,我都竖起大拇指,示意司机礼让,可司机还是横冲直撞,吓出我一身冷汗。所以我平时过斑马线总爱跟在大人身边。还有坏人偷东西、抢小孩……好恐怖啊!我真不敢一个人外出。所以爸爸妈妈不让我们一个人出去。

  我们中国孩子应该向乌塔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去学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能力。以后应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在观念问题的表象下是更为复杂的经济、政治问题啊。

从《乌塔》想到……5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她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非常佩服乌塔的勇气与胆量,更佩服乌塔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乌塔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次亲生经历,因为小时候我都是和妈妈一起睡觉,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提出我长大了,要自己一个人睡觉。那是我坚决反对,妈妈不可以这样对我,我又是哭又是闹,整天拉着妈妈,要她跟我一起睡觉,可妈妈的态度非常的坚决,非要我自己一个人睡觉。到了晚上,我冲到了妈妈的房间,吵着要跟妈妈一起睡觉。妈妈怎么会答应呢?还说我是胆小鬼,还没有小女孩胆子大,然后就把我塞进了我自己的房间里。我非常生气,要去妈妈房间找妈妈算账,可妈妈早就把门锁上回房睡觉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放声大哭,觉得妈妈做的太过分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关了灯,躺了下来,我总觉得身边有无数双的眼睛看着自己,床底下仿佛有一只可怕的怪兽,我害怕得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最终我害怕的不得了,就裹着被子去敲妈妈的门,对妈妈说:“我好害怕,我怕怪兽,我睡不着。”妈妈心软了,就答应了我,把我带回了我自己的房间,直到我睡着。

  看看乌塔,她真的很了不起,才十四岁竟然就独自一人去游历欧洲了。乌塔为了这次旅行,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每到一处都不会忘记给家里寄一封明信片报平安,好不让家人担心。再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小就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所以,今后我们应向乌塔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从《乌塔》想到……6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感到既羡慕又佩服。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了欧洲。如果是我,万万不敢啊!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勇气?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自信?我有这种勇气吗?没有!我有这种生存能力吗?没有!我为什么没有这种勇气?这种能力呢?我不禁问自已,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三年级第二学期,学校组织春游,早上八点在校集合,却引来了那么多的父母相送,把学校门前挤得水泄不通。当我们在景点玩到中午准备午餐的时候,有个别同学的家长匆匆地将食物和饮料塞到孩子手中又立刻躲到了一边,家长既担心饿着孩子又怕被带队老师发现而被批评,可真难为家长。我们依赖的心理也就是在父母这种百般担心中慢慢养成,让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也习惯于把期望的目光瞄向父母。父母也把这种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小皇帝或小公主了。

  当然,小小的乌塔能这样漫游世办,除了父母的支持,还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果是在中国,早就被误以为是不良少年离家出走了,还会被警察送回家呢,恐怕还要忍受一大堆训斥的话语。为什么在外国孩子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而在中国不可能呢?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已盘旋许久而一直未能得到答案。

  读完了《乌塔》,我们是不是要向乌塔学习?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向乌塔的父母学习?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从《乌塔》想到……7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它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乌塔趁暑假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乌塔是一个独立性很强,做事很认真、很勇敢的人。

  学完这篇课文,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中国孩子在家大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生活。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中日两国的小学生组建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目的地是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发团没几天,差距就出来了:中国孩子把垃圾走到那儿扔到那儿,而日本孩子虽然身处的不是自己的国土,但是,只要一有垃圾,他们就会把不可回收的垃圾填入小坑中,把可回收的带走;而且中国孩子只要身体有一点儿不舒服,就躺在帐篷里睡大觉;而日本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克服困难,奋勇向前;该吃饭了,日本孩子很麻利地搭起了炉灶,做好了饭;再看看中国孩子,连火都没烧着,无奈只好厚着脸皮吃了日本孩子做的饭......两国孩子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盆景长不出万年青" 。一个人只有自食其力,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能力,处变不惊,应变能力强,才能成大器。大多数中国家长都非常溺爱孩子,唯恐孩子有什么闪失,什么事都帮孩子办好。殊不知,长此下去,我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想想翱翔蓝天的雄鹰,老鹰妈妈在孩子刚刚脱离哺乳期,就会把孩子一个个赶出家门,让它们在独自在外面闯荡,虽然鹰宝宝们羽翼未丰,但是为了它们能学会捕食技巧,成为空中之王,搏击长空,老鹰妈妈还是忍痛做出了这一决定。你能说老鹰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中国家长把孩子捧在手心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本领的机会,是害孩子。虽然孩子暂时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生存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却很弱,这样轻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重则使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落。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小主人,是祖国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该觉醒。

从《乌塔》想到……8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受益非浅。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竟然不用父母陪着,独自一人游欧洲。我远远比不上乌塔,如果论自立意识我不如她,乌塔可以自己挣钱,还可以什么事都自己办,而我们却生活在父母的翅膀下,凡事依靠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都是父母在打理一切,即使偶尔我们会有一些小小的冲动,但父母却不放心。

  乌塔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使她完成行程长,安排细,准备久,她做的事情都是我们以前没做过的事,而为什么乌塔能够自己独立我们却不可以?我们应向她学习这种独立的精神:别人有事出去我可以帮忙照看小狗或宝宝,也可以去市场、饭店打工,还可以捡垃圾卖废品,还能将家里的旧玩具拿出去卖,这些都可以锻炼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你肯做,就不怕做不成”。我们还应该向她学习独立自我保护能力,她每到一个国家就会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还会给家里人打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我们应学习她的意识。而我们自己平时也应该多学一些保护知识和求生方法、电话,这样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冷静面对。

  乌塔的经历告诉我们:光从电视书本上认识世界和有关求生方法的知识是不够的,多锻炼自己克服依赖,努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让自己也变得同乌塔那样有独立自主、自立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勇敢实践。

从《乌塔》想到……9

  《乌塔》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姑娘才14岁就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我读了之后,我非常敬佩她。我还有许多的感想。

  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孩子,有的在假期里看电视玩电脑写作业。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一般不让他们一个人外出,更不要谈一个人出去旅游了。我又想到了自己,我虽然不能去游历欧洲,但我可以一个人出去玩,在我上一年级时我就可以自己一人出去玩了。第二,我没有时间在双休日内玩耍,因为我在双休日有两个兴趣班,我还要拿出半天时间写作业(多时写一天)。我根本没有时间去玩。

  我希望父母们不要管的太严了,让我们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不是说玩电脑,是一个人出去玩,锻炼一下。如果时间够多,还可以去各地旅游,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让孩子开拓视野。

从《乌塔》想到……10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乌塔一课。学完后,使启发非常大。

  《乌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十四岁小女孩乌塔住在汉堡,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游历欧洲。通过作者与乌塔的对话中,我体会到乌塔是一位既勇敢又有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是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这段话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乌塔在这次旅行中,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有计划),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和危险及时请求帮助(有安全意识),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不草率)。说明她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仔细回想我们中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有乌塔好吗?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一人出远门?为什么不能独立?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长过分的溺爱而造成的。我们也想一个人出国旅行,可是你们的溺爱使我们感到窒息。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变得衰竭!乌塔小小年纪就敢一个人游历欧洲,真勇敢,如果是我绝对不敢,以后我一定加强自理能力,做事情有条有理,长大像乌塔一样游历欧洲。记得有一次,爸爸和一位好朋友约定好了去四川游玩,可是在头天晚上爸爸妈妈骗我说:“如果我们不去了你自己去怎么样。”把我吓得连忙说不要呀。但是自从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感到很惭愧,她只不过比我大五岁,但是他都敢自己旅游,而我不敢,我一定要像乌塔学习。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由此看得出:乌塔的自理能力多么的好,都是她爸爸妈妈平时培养出来的,他们不溺爱她,敢于让她一个人游历欧洲,而且为了旅行,他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要是您的孩子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旅行,您能让吗?赶快为自己的孩子打开“溺爱之锁”,让他们自由的飞向蓝天吧!

【从《乌塔》想到……】相关文章:

1.从《乌塔》想到的……作文350字

2.从乌塔想到的四年级作文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

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12

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5

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6

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7

9.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8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2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