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017-10-29 四年级作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原创文章 > 小学生作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市松柏小学四年级三班 王嘉乐 翠绿的爬山虎,
本来是窗前的玉帘,
可是无情的炮弹,
让它们无依无靠,
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灿灿的太阳,
本来是挂在天上的明灯,
可是乌黑的硝烟,
遮住了它的光芒,
这究竟是为什么?

蔚蓝色的天空,
本来是鸟儿的天堂,
可是轰炸机不时扔下的炸弹,
把天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狱,
这究竟是为什么?

色彩缤纷的草地,
本来是昆虫的家园,
可是漫山遍野的弹坑,
让它们无家可归,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生灵们,
有一个住所,安全的住所,
不被罪恶的炮弹破坏!
有一座花园,美丽的花园,
不被坦克的铁蹄踏平!
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天天快乐地玩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2

  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的参赛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紧张、兴奋之余写下如下文字: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从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活动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自信、放得开。预设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几处亮点:

  其一,开课时齐读课题3遍,就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两处关键的问题: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其二,个性化朗读。我让学生自选一节诗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一遍遍地反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把最后这个问句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三,在读中回答问题。当学生选读第5节时,我发现在自学时有一个男同学在省略号处产生了疑问,我现场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没有由我来提问,而是由这个男同学来问:诗歌的结尾为什么有个省略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隐藏在文本后而后话──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此时,我板书了──享受和平四个字,并问学生:开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结果说学生说到了,我马上板书──全世界儿童。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答。

  其四,激情拓展:

  备课时,我偶然从一本《读者》杂志上发现了四幅获奖的法新社摄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我配上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难写的一副图写了一节小诗:七八九岁的年龄,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可是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却举着枪惊恐万状,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现场填词。从现场的生成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婴儿睡在货车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两幅容易写,写的人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园的有一个孩子写了,写得也较好,我事先怕写不到的,但事实有人写了,我很开心。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3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重视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承而又唇齿相依的关系。

  补充材料是拓展内容的有效手段。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对战争自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课文中所讲的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战争到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从这些资料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让那么多的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战争让那么多的亲人生离死别、国家沦丧??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幕幕战争的灾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通过想象,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展开想象,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能够按着自己的思路顺利完成,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诗歌情感。基于学生的特点,我还是选择了“扶、放、收”的方法,所以课堂中学生读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2、学生在提问题的环节中,问题内容比较浮浅,只是居于自己对字面的理解来进行提问的,不会没有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3、针对这节课,我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示给学生,觉得和可惜。

  4、诗歌结尾处,学生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5、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语言不够丰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4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1.我在教学之前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课前精心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中受伤儿童的图片,学生通过与自己幸福生活的对比,立刻激起了他们的情感波浪。感受到了充满血腥的战争打破了世界的和平,给同龄人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再引导学生共同去感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内容,学生就会很容易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2.诗歌前四小节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是怎样的美丽: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状况。在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战争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第四小节,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述的情感后,再让学生模仿第四小节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一、二、三小节,并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然后通过回顾前四小节的内容,体会诗中四次提到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最后与作者产生共鸣:停止战争,呼吁和平。

  3.展开想象,仿写诗歌。曾经有人说过:“书读三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有效地朗读还有助于写作。学生通过朗读,在思维中就沉淀下了一些优美的经典的语句片段,在写作时,遇到类似的,学生通过模仿写作,使表达顺畅,语句优美,为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一到四小节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学生们兴致很高,学生的想象丰富,仿写小诗非常成功。

  4.情景渲染,加深感悟。通过对前面四小节的学习后,我播放了歌曲《Tell Me Wh》(《告诉我为什么》)并配有自然界的美好与战争的画面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强烈的反差,学生对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产生了痛惜、愤恨之情。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多种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感情得到升华,这些情感,再一次融入到学生的朗读中,并配上音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对和平充满无限的渴望。 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五小节,说说心中的祈盼,表达呼唤和平的愿望。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感情。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能够按着自己的思路顺利完成,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但在这节课中,读的质量还达不到一个高度,不能真正地做到以读带悟。

  2. 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尤其对课文最后一段中的“……”没有指导到位。课后反思,我觉得这个省略号意味深长,它省略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万万的人对和平的祈盼。虽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仿写,如(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星星和月亮;(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着欢乐的足球,但是如能再进一步深入,让学生读读,让学生读出发出内心的呼唤,升华情感,这样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3.没有很好地运用课后安排的《儿童和平公约》进行激情拓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平”。

  我想经过自己的努力,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学习、体验成长……虽有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一起朝同一个目标奋斗,就一定会不负众望,取得突出的成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5

  1、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2、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不长,初读课文后,我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诗歌,学生读一节,再指名说这节诗主要讲什么?引导学生用诗中的话来概括每节诗歌的大意,然后再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教给学生“借诗中关键词”概括大意的`方法。

  品析诗句时我从第一节入手,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想象蔚蓝的大海本来还是谁的乐园,学生说出了“海鸥、大雁、鱼儿……”的乐园,可是现在怎样了?原先的景物是那样美好与宁静,而现在却是这样凄惨与荒凉,把这前后决然不同的两种景物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这种写法叫“对比”。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前面部分轻快,后面部分悲愤,读出对比的效果。之后三节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可惜在交流时方法较单一,还不够放手,因此所花时间过多,本来略读课文比较浅显,反馈时可以采用以读代讲,各组赛读等教学方法,还能节约时间。

  指导学习最后一小节时,老师说:“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让我们有感情朗读第5节。”由于时间调控前松后紧,本来读了这节诗,要让学生谈谈感受,也被略去,直接抓住最后一句有一个省略号,让学生说一说,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被省略的美好的事情。老师小结:省略号省去的是无限的美好,和希望,这些美好、和希望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和平。

  这堂课,最大的败笔就是上得略读课文不像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诗歌前4节所用时间过多,拓展太少。归其原因是教学策略不当。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觉得满意的地方应该是写话练习的设计,即模仿前4节诗歌,当小诗人仿写,但还是由于时间调控不当,本来先让学生观察前四节的相同点,再进行仿写。交流时如果把三四个学生的作品连成一首诗效果会更好。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6

  我读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后,颇有同感。

  是呀,就是因为战争,使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打破;就是因为战争,使星星和月亮的家园变得不安宁;就是因为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看不到快乐的足球。

  战争是多么可怕,和平是多么美好。和平,你快现身吧!

  让海鸥重回乐园;让蜥蜴、甲虫再在他们的天下逞威风;让安宁再回到星星的家园;让足球欢乐地滚动在草地上……让人类再受到幸福的灌溉,千万别让战争的风浪把我们冲走!

  人类,醒悟吧!战争有什么好,仅仅是为了争夺一块“宝地”、拿到什么好东西。就算你成功了……但是,你想过没有,会有多少兄弟姐妹会为之而惨死!

  让我们停止战争吧!开始和平的幸福生活吧!我等待着……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新字:蔚 弋 频 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诗节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一起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图片。)

  1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3、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同学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诗歌主要讲了小朋友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一起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想象大海原本是怎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4、默读二、三、四小节,同学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诗句

  五、学习第五小节

  同学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同学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一起心愿。

  2、走进资料城,了解更多关于人民渴望和平的文章。

  七、拓展写作,回顾主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战争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给与他们怎样的鼓励和抚慰?请把它写下来。

  2、对比战乱中的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8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会说: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怎么样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

  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每小节的内容是重点)

  (每读一小节就评论)

  三、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师:是的,大海使海鸥快乐的飞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

  2、出示:本来

  师: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

  3、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

  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我们不禁疑惑:……

  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我们悲愤:……

  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我们要质问:……

  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坚决抗议:……

  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

  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

  师:真是让人揪心呐,仅仅只是一张

  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8、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

  指名读、男女读

  9、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诗歌的写作特点很重要,所以此处修改)

  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

  10、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四巩固延伸

  1、虽然大家都希望和平,祈盼和平,但是很多地方仍旧战火连年,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因为战争而导致残疾,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他们也因此失去了美好的童年,这些阴影在他们心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出示图片,教师感情旁白)

  于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

  五、小结。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平稳的课桌有洁白的教室

  维护和平,还大自然以安宁

  世界和平的祈盼

  在鲜花中读书

  作业设计:一。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这首诗歌。

  二自己试着写一首诗歌。

  教后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被罪恶的战争破坏的描写,并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在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里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没有很好地运用课后安排的《儿童和平公约》进行激情拓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9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课件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

  2、图片、课件、爱心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

  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

  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

  (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

  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生字词,一起读一下!

  齐读生字词。

  3、恩,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谁来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

  4、你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方法,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整体感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品读第一至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在书上用蓝线标出原来宁静美好的句子,用红线标出遭受战争破坏后景象的句子。)

  学生小组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课件上填空)

  3、师:全填对的举手。恩,很不错。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你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第一小节。

  (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画面)一小组齐读。

  指生评价

  4、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边美好景象的时候是怎样的?这边遭到战争破坏后又是怎样的?这种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放在一起写的方法叫什么?

  生:对比。

  师:那我们读书的时候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也应该怎样读?

  生:对比着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

  5、老师有感情范读

  学生评价

  6、说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用老师的方法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一段。

  7、读得很不错。现在同学们用老师总结的方法:读得时候,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要融于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最后那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指责的情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和你自己领悟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2——4小节。现在开始。

  8、学生小组合作美读2——4小节,教师巡回。

  9、小组展示读

  10、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第1——4小节。

  全体学生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1、借助课件生动的画面,将自然界原本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破坏的景象进行对比,深化了学生对战争的破坏性认识,从而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唤。2、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采用反复朗读,体现阅读教学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学习第5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是呀,可恶的战争带来了那么多灾难,所以我们心中怎么样啊?(呼唤和平)。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请同学们用呼唤和平的语气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1、全体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2、读完后,教师指课件上的“祈盼”两个字问:同学们这两个字音读什么?

  理解“祈盼”

  3、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来说算什么要求呢?可是对于战火的孩子竟然用“祈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战争)

  师:是呀,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所以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呼吁和平,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

  4、理解“春天”

  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这里的春天除了我们大自然里所说的春天,还指什么呀?(就是没有战争的春天,就是和平环境下的春天。)

  5、理解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就是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6、说心愿:

  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等等还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我想你们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对战火中的孩子说是吧?先在小组里说

  7、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你的心愿卡上写下你的希望,写下你的祈盼。

  学生写心愿卡,教师巡回。

  8、指生交流心愿卡

  9、多么美好的愿望。老师相信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战火中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0、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读一遍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写心愿卡,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同时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同学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世界儿童共同的心愿,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然后说一下,从《儿童和平条约》中你读出了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

  3、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从条约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4、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希望再读一遍第五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生有感情齐读(轻松愉快的音乐起)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心愿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课后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继续完善你的心愿卡和同学交流。

  2、写一写,你能为和平做什么?

  下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儿童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激发他们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 祈盼

  ↙ ↘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相关文章:

1.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作文300字

2.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350字作文

3.享受春天的作文

4.享受春天作文1200字

5.享受与春天交流的乐趣

6.我们和蓝天

7.我们都一样作文350字

8.我们一样爱他们阅读答案

9.春天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弘扬孔子文化精髓,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眼力“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