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2021-01-27 五年级作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是一本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好书,正如黄老师所言,很有细读的必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其作者究竟是谁?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居然有三种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带领108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故事。这本书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前七十回,讲述了落魄子弟高俅因为踢得好蹴鞠而被昏君封为殿帅府太尉。在他不遗余力地陷害和打击下,众多好汉如林冲,关胜等为求活路,纷纷落草梁山泊。在以高俅为核心的的朋友圈中,聚集了一些贪官污吏,结党营私,狼狈为奸。这部分内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昏聩与残暴,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行为。后三十回,主要写的是招安与招安后的事情,这部分让我看得有些郁闷,不再赘述。

  在看这本书时,我被其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想象着武松在"三碗不过岗"酒肆喝酒时的豪迈,想象着酒后上景阳岗打虎的霸气,荡气回肠,心向往之。书中还有很多玄幻的东西,像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被李逵斧劈了数斧头,居然不死。还有入什么入云龙斗法破高廉等等,都让我目眩神迷。当然,最让我佩服的不是宋江的忠义,而是梁山泊的众好汉的兄弟情深。他们出身不同,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这不由地让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一点利益,尔虞我诈,翻脸成仇。君不见,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这些新闻:某某公司职员私自使用权力,挪用公款;某某官员不顾党纪国法,接受贿赂被双开……不胜枚举啊。

  当然,有些人黯淡了人性的光辉,总有些人再次点亮人性的光辉。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毅然张开手臂接下从 0楼坠落的婴儿,自己却失去了一条臂膀,在记者访问时,却只是安然地回答着:"这只是下意识地动作,若是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的。"她失去了一条臂膀,换回了一条生命,她也是幸福的,但为何上面的路人连一通电话也不愿意打,更何谈最美二字。不错,吴菊萍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妈妈,她的人性是美好的,绚丽的。若是水浒传之中的人物也一定会这么做的。

  合上《水浒传》,书中的章节似壮美的图画在眼前徐徐浮现,忘不了那些人物所表达出对世间弱小的同情怜悯。水浒传,又何尝不是一个诠释真善美、假丑恶的传奇。

  《水浒传》,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水浒传》读后感2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北宋末年,皇帝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在山东北边,有一处水泊梁山,那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替天行道,兴盛一时,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只说吴用的足智多谋,就令人叹服。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他在宋江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行刑时,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他在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准备第三次攻打时,利用双掌连或建立镜像#环计攻克祝家庄;他在宋江闹华州时,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字“义”。义就是正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水浒传中的英雄,哪个不是义字当头,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古人舍生取义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飞。他们不怕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在现实生活中,义同样无处不在,给老人让个座位,给父母洗一次衣服,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这都是义。刘备说得好:勿以已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

  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

  《水浒传》读后感3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凭借梁山这股力量,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尽管梁山也有少许如李逵、阮氏三雄这样的贫苦农民出身的好汉,反对“招安”,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朝换代,可由于没有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个“兔死狗烹”的悲剧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为了表达忠心,竟然充当了镇压另一支农民武装——方腊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几经鏖战,可叹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只余下27人随他班师回朝。即使这样,满以为从此可以论功行赏,向朝廷乞讨到个一官半职的宋江,尽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官位,由于当权者担心他们“贼心不死”,有朝一日还会再度造反,以赏赐御酒为名,将他和吴用等主要头领毒杀。即使像卢俊仪这种地主豪绅出身的头领也不放过,也以赏赐“御膳”为名暗下水银以其中,使他因水银中毒而“溺水身亡”。

  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写这本小说的。小说对宋江的招安,极尽美化渲染,对宋朝的主要当权者一力庇护,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大奸臣”。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封建统治的无能和罪恶。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并充当这“四大奸臣”的后台,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横行?我觉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制度才是农民起义的唯一出路。

  《水浒传》读后感4

  我暑假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最爱不释手的就是《水浒传》了。

  《水浒传》这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施耐庵写的,书中写了梁山泊108将由上山到对抗朝廷再到被奸臣所害、隐归山林的事情。我认为梁山好汉落得如此下场全是因为朝廷奸臣所害。

  书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和奸臣高俅、蔡太师等人的神态、动作都描写的惟妙惟肖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我最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因为他十分勇猛三拳两脚就可以打死一只大老虎,他还十分讲义气他哥哥武大郎死了,他不顾自身安危,为武大郎报了仇。武松看到任何不平事都会打抱不平,因此他和鲁智深成为结拜兄弟。

  《水浒传》向读者们展现了那一百零八英雄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伸张正义,让人不禁赞叹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不凡气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

  《水浒传》中的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不可以出卖亲人、朋友,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竭尽全力帮助,还有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水浒传》读后感5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两个字:忠、义,最喜欢的人物是浪子燕青。

  一、注意“中”一词。

  君易鲁被他的妻子和管家李姑所抓,殴打严是黑,他也会出门外,还忠于他的主人,注意李姑的一举一动。当鲁俊逸被抓时,延庆仍然不时地把食物给他的主人,但他饿了。在这种情况下,延庆从来没有搬到他去过李谷的地方,他已经占领了卢君毅的家庭。他还给了他“忠诚”的礼物。正是这种“钟”使延庆的形象更加完美和辉煌。

  二、武术的成就。

  延庆的武术,不像林冲,华谊的一代,立即交叉刀剑,统一武装力量;也不喜欢鲁,李逵,蛮力大怒,排长砍人,但他有一项特长是“相扑”,一直与w学过所有相扑,河湖上从未见过他的对手。黑旋风李逵不怕天在梁山,翻过脸宋江也敢骂,只是怕晏青。擎天柱:原身的擎天柱,孔武帝的出现,以千金的力量,在泰安的博斯特—2年未见,结果是“在头下,脚在脚,直接下在桌子底下”。没有一场战斗,延庆只害怕打世界。延庆还有一份独特的工作:拿着弩,只使用三支短箭,一百步,一支箭射中地面。在森林里,卢俊毅,一支箭,完成了董超和薛巴的一生。然后学会鞠躬,在空中射击鹅,箭不是空的,一会儿,射下一打天鹅鹅。在这功夫,只有小李在梁山。

  三、多才多艺的外交人才。

  宋江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招兵买马,而阎学通的关键人物是延庆。他不太相信让人把长笛所吸引的古代小说的总和,用一声唱诗的号角变换,这将被宋江羽的意思,去理解通关的交替,高的秋雨的凉山,真理,决心在凉山挽具。可以说,没有凉山这样的东西。

  延庆的结束是最好的,米诺瑞的迅速退却和结束,只有他。“水浒传”74次,其中有一个近乎最准确的值:“这是近的,虽然他在三十六星的末尾,但狡猾的头脑,生命的身体,确实是三十五岁。”“害羞的天真——从历史到九线龙,垂直和水平的白,壮观,写了多少英雄有多少东西,但他的理想只在那附近。”一个好的!茫茫人海,绝大多数人,从过去到现在的生活过了几辈子的延庆?

  《水浒传》读后感6

  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青少版的《水浒传》,一看到它我就喜欢上了,经过这几天如饥似渴的阅读,我美美地享受了这本名著带给我的快乐。

  《水浒传》描写的`是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刻画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的独特形象。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个个特点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书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后印象深刻,而且故事情节描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我一看就实在舍不得放下。

  在众多好汉中,宋江这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他很有孝心,一听说父亲去世连梁山也不去就飞也似的星夜赶回家中,回去发现是父亲想念他而故意骗他回来;同时他虽然相貌平平,但他为人非常豪爽、仗义,遇到他人有难处时大力帮忙,慷慨解囊,所以他声名远扬,个个都敬仰他。他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遇九天玄女受天书、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故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只可惜他一心为了功名而投降朝廷,导致最后梁山英雄都跟着他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看了这书后,我深深感觉《水浒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多地阅读名著书籍,去寻找书中的乐趣。

  《水浒传》读后感7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作者以农民起义为材,塑造了有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是一部封建时代腐败的证据。《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吴用为首的三十六为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臣当道,社会腐败杯朝廷逼上梁山,后来被招安后又被*臣所害,到头来一无,反倒丢了性命。

  自古,都把农民起义说成是对抗朝廷,反叛天子,想自立为王,在《水浒传》中事实正的吗?不!被*臣所害,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宋江一边要躲避官兵的追捕,一边还要等待机会重归朝廷,为民除害。爱国精神人都,只精忠报国的爱国之人。

  情,有,但在《水浒传》之中,更多的则是兄弟的友情。李逵救宋江,都此何别人争斗,劫法场,阮家三兄弟,曾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情”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了。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水浒传》读后感8

  最近我阅读了《水浒传》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水浒传》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想很多,体会很深。

  《水浒传》中令我难忘的一段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武松年轻力壮,机智勇敢。当他听说景阳冈时常有老虎出没,隔三差五有人被老虎吃掉。一天晚上,他喝了十碗酒壮胆,然后径直上山。那只凶猛的老虎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来了一个猎物,猛地朝武松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挣开了老虎的血盆大口,打得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盖世英雄。

  《水浒传》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些好汉都十分勇敢,为老百姓除暴安良,这样的英雄也被贪*污吏所陷害,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我十分同情这些好汉的遭遇,我真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好坏人之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梁山好汉”,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喜欢《水浒传》;我喜欢“一百零八将”;我喜欢《水浒传》中所有的故事。

  《水浒传》读后感9

  暑假里,我读了《水浒传》,我的心灵一直被那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行侠仗义和打抱不平所震撼。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深山起义,由盛转衰,曲终人亡的故事。

  书中有忠义两全的宋江,性格刚烈的武松,见义勇为的鲁智深,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忠义的化身。

  我也很欣赏李逵,但李逵他颇有些拗,遇事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发火,总是和人打架,给宋江等人惹事生非,但是他身上有股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精神,愿意为自己的兄弟豁出性命,就是这种精神使我大为感动。

  书中我更欣赏的是吴用,足智多谋,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醉了青面兽杨凌,巧妙地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我要向吴用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读了这本书,使我非常敬佩梁山好汉,也使我懂了很多道理,这真是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完后,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

  这部书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反应了作者施耐庵对朝廷黑暗和统治者昏庸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他们豪爽粗狂却不失风度;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江和卢俊义;勇猛异常的关胜、董平等,几乎没人能与之匹敌;吴用和公孙胜的计谋与智识也令人惊叹,像这样性格的鲜明人物还有许多。

  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对花和尚鲁智深印象颇深。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为他身上纹了许多纹身,他还特别喜好喝酒,但是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位重情义、重义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虽然性格豪爽粗犷,却富有智慧,而且胆大心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别人杀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镇关西骂“你诈死,别以为洒家不知,等会儿洒家再与你理会”,然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放走金老汉时还拿条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估摸人走远了他才走,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大心细;在史进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鲁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禅杖就要去杀知府,却被识破,又被抓了起来,面对审问时,他又充满正气地说:“我就是来救人的,既然被抓,无须多问,只杀便是!”

  这充满气概的言语让我为之倾倒。他的正义和舍己救人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11

  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最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如果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最忠心,最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读后感12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这歌词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那108位豪放不羁的好汉。正如歌词里面所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他们为人的前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他们的性格;风风火火闯四方是他们的爱好。就是这样的一帮人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上上演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

  最记得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背信弃义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小到对朋友仗义,大到对国家的大义,也就是要把国家建设的繁荣昌盛。这是我从李逵身上学到的东西。

  忘不了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忘不了豹子头林冲雪夜被逼上梁山,也忘不了行者武松在战场上的潇洒英姿。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好汉最后却起义失败,不免让我为他们感到心酸,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和一生,贡献给了全人民,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永不能忘并要发扬光大的。

  也许,这本书中的有些英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我相信作者的意图是让我们知道国家对老百姓的态度是多么重要,同样老百姓对国家的态度也是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存亡、强大或者衰落。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一定要把国家建设的昌盛繁荣,让中国真正的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水浒传》读后感13

  看完《水浒》我的感触不过“义”“俗”两字。

  “义”便是义气,梁山好汉相聚不过为个“义”字,而这“义”的由来却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当真的江湖侠义,有的不过被逼而产生所谓的“义”,总之各类的理由。友谊能产生“义”,被搭救而感恩能产生“义”,日久而生亦能见“义”。一百零八人不过为一个“义”聚集梁山,也因个“义”让《水浒》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爱读《水浒》,说到底就是图个看他们豪迈义气的爽快,逞逞英雄好汉的威风,满足抒发自己的豪情,以此来充实我们内心的“义”。

  “义”同样是正义,是替天行道的大义、真理。一个个好汉不是被官府欺压,就是家境不好,或是冲动得动不动就拔刀相助的易怒者,总之一个个都看官府不顺眼。然后,上山的人多了便搞出一番名堂,许多人慕“义”而来,百姓也支持打官府,于是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个名震江湖的大匪团。

  这“义”也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引索,情节顺这线延伸开来,最后成了这部大作,看故事的大纲,总就是个“义”字。

  说完“义”之后,咱们再来说“俗”字。“俗”不是套路俗,故事题材在当时算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语言俗,通俗易懂的白话夹文言,当时已经不能叫俗,是符合故事中人物性格与背景。那“俗”在哪,应该是好汉们的思想太“俗”,故事中好汉的思想不过两种:一种守旧,一种激进。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想法太俗,一种人根本没想法,只会冲动地喊“干!”“上!”之类的不经大脑的话,对我们学生自然不是什么好教材,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也确实无益。语文书上称他们是沉着、谨慎、有智慧,或率性、真诚、重情义,说穿不过“犟”、“蠢”两字能概括。一个个要么没受什么教育,要么从小灌输的封建思想烙进骨子,除了些脑袋不灵光的李逵之流,剩下有主张的人再有智慧、才学也逃不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的“俗”,这也导致他们所做之事逃不了“俗”。最终甚至为了祖上有光做了接受招安的蠢事,宋江更为了朝廷把忠诚自己的李逵亲手解决。这样看,在他们这些好汉眼中,为朝廷伸张的大“义”,可要远胜于兄弟情谊等小“义”。我想这也就是水浒后半段令人寒心之处,也是金圣叹执意删去的原因。倘若现在仔细想想,好汉们的性格,便能发现最后起义失败的下场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归根结底,作者想反对的、不满的,或许正是这个“俗”字。一百零八人,多少人是正真齐心“干革命”的呢?每个人各怀鬼胎,表面上为相同的“义”字聚集梁山,而各自的“义”的内含却并不相同。最终“义”成了“俗”,他们中知其内含的共作不知;抱愧利用“兄弟”,相信“义”的则可悲的受到背叛,成为他们实现大“义”,投向“俗”的垫脚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这样貌合神离的队伍所谓的“义”着实有些寒碜,作者写时是否带有些讽刺的意味呢?不禁令我这样想。

  抛开作者的意图与文章中心、线索、深刻内含不谈,读者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真”,不过是“爽”,不过是随心所欲,斩开束缚,而水泊梁山,大概就是所谓“桃花源”之处。令我感受最深的不过是好汉的豪气、匪气,和无所畏惧的气势。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结尾处的话“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也许《水浒》的最精彩、最成功之处,就是这样一种潇洒,这样一种“帅气”吧。

  《水浒传》读后感14

  利用寒假的宝贵时光,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真是受益匪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是一位汉族人。就是这样一位老者写出了一本让世人震惊的名著。

  《水浒传》主要讲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压力,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后消亡的宏大故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及时雨宋江,因为他仗义疏财、热心助人,是《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

  读完这本书,想起寒假里我帮助老爷爷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爸爸去赶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位老爷爷的菜卡进了自行车,拔不出来。此时正巧绿灯,路上人来人往,满地都是菜,我拉拉爸爸的衣领说:“爸爸,我们去帮一下老爷爷吧!。”爸爸拿走我手中的东西,说:“好孩子,快去吧!”我飞快往路上跑,去帮老爷爷把菜拔了出来,将地上的菜也放进老爷爷的篮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停了下来,都竖起大拇指议论纷纷:“这小孩真懂事“、“这孩子真棒。”老爷爷一个劲儿感谢我,要给我个水果尝尝,我说:“不用了,老爷爷。”然后和老爷爷挥手道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再加一句,帮人一把,爱在人间。

  《水浒传》读后感15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水浒传读后感(精选27篇)

2.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0篇)

3.《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6篇)

4.《水浒传》读后感(精选23篇)

5.水浒传读后感(精选30篇)

6.水浒传读后感

7.《水浒传》读后感

8.《水浒传》读后感

上一篇:捏鸡蛋 下一篇:聊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