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吉竹博园
星期六,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浙江安吉竹博园游玩。一大早,我们乘了二个多小时的车就来到了竹博园风景区。
我们一到景区门口就看见一只用竹子编成的巨大孔雀迎面而来,真不愧是竹的天下啊!
走进竹博园,只见里面到处都是竹子。导游说:“我们先去看大熊猫。”我听了欣喜若狂,又跳又叫。走了一段路,我隐隐约约看见远处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看什么?好奇心使我想去一探究竟。于是,我就向那儿奔去,近前一看,这才惊讶的发现许多人围着的是两只黑白相间,长得胖乎乎的大熊猫。我可是第一次看见真正的大熊猫啊!它们太可爱了!导游介绍说:“这两只大熊猫,一只叫安安,一只叫吉吉。它们的名字合起来就叫安吉。”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相机“咔嚓”、“咔嚓”……只见镜头中两只熊猫一会儿嬉戏打闹,一会儿你追我赶,玩得可开心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向下一个景点出发,目的地是竹子博物馆。大家跟着导游一边走一边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博物馆门口。
我们走进馆内,首先看到是正在播放的电影,主要放映的是竹子从竹笋成长到高大竹子的过程。往里走就看见许多玻璃橱窗内摆放着一些石头,走近些还可以看见石头内有一些像竹叶形状的图案,听导游说这些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竹子化石。它们是几百年前被泥石流淹没的竹子慢慢演化形成的。再往里走可以看到许多用竹子编成的工具、器皿、玩具等。最后,我们走出来就看见成片成片的高大竹林。这些竹子好像一个个卫士保护着这片熊猫的家园。我走进观察竹叶长得又长又细,非常茂盛。竹叶的颜色有很多种,有的是嫩绿色、有的是深绿色、也有的已经微微发黄,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次安吉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指导——遣词造句细推敲】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next88)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野多勾棘》后二句“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游安吉竹博园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1.游花博园作文
2.游花博园作文3篇
3.游南山竹海作文
4.游南山竹海
5.游云栖竹径
6.深圳园博园作文
9.我游世博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