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独居老人
今天,通过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妈妈的帮助下,刚成为小记者不到一个月的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牛通社的作业——慰问社区里的独居老人。
“叮咚”“叮咚”,随着门铃声渐渐消失,门一开一位行动不便坐在轮椅上,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便出现在我眼前,见到我前来拜访,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浮现出笑脸,我急切的大步上前走到老婆婆面前:“外婆,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并送上了新年福字日历、春联,随后收到了我的俩个妹妹的新年祝福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我们便开始表演,首先是我的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和《登幽州台歌》,一背完,外婆兴高采烈的鼓起掌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真棒!真棒!我像你那么大时,连什么是诗都还不知道呢!”结束了我的诗朗诵,就轮到两位妹妹的歌曲—《虫儿飞》了,那优美动听的歌声,把我们所有人都吸引住了,她俩一唱完,我们便用掌声来表示对她们的节目的肯定。我们还和外婆拉起了家常,认真询问了她近来生活状况、身体情况、和新年的心愿,外婆很健谈的告诉我们:“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学业有成、天天开心、大家身体健康,”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外婆家。接着,我们又去拜访了两户人家,但都因正是午休时间,只是送上了新年福字、日历、春联、以及新年祝福就匆匆的离开了。但是,我仍然从他们的脸上找到了开心、满足、欣慰的笑容。
通过此次活动,我与独居老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使我的观察力、反应力也有了一定提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了。
【写作指导: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思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next88)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现象,也有偶然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照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辨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当然,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因此,从高一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做法主要有: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课后,每周留两至三则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当然也要让学生自己找材料。
训练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
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郑板桥却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反而有害。
要求把这两则材料辨证统一到一个观点中去。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行,有点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材料的要点并进行分析:杜甫名句,指广泛阅读,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它是必要的;郑板桥的名句指的是读书多而无所适从,谈的是读书后的思考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两个人的角度不同。这两句话的连接点是:读书与思考,学与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把二者统一为:既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学与用要结合起来。这里就要求学生具备求同辨异的能力。
除了训练学生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哲理性课外读物,如哲理小品,文艺评论等。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慰问独居老人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2.老人
3.关爱的老人作文
9.关于关爱老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