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倾听

2018-02-11 抒情作文

聆听·倾听1

你从波光潋滟中走来,仿佛心结万千,飞扬的心绪恣意癫狂着岁月的徽茫。我翻动棹歌,跂足于窗棂前仰望,却发现了你傲霜怒放,高雅不屈的身姿飘向了来世的轮回,牵引着我目眩神迷,深牵梦绕。遂重新审视命运,看它如何给芸芸众生带去遒劲的惊狂,给荏弱的时光以落花翩跹的篇章。

三毛

隔一程山水,一切都是无法回去的原乡,坐望于光阴的两岸,望彼岸的桃花盛开,我不禁想象,是否一句“干枝痩影,暗溢漫香”能够形容你绚烂凄美的一生,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女中豪杰,在撒哈拉的天际里,满是“心远地自偏”的浩然之气,如果能够与你离骚入酒、岁月言歌,那将会是多么坚韧明亮的力量,带给世人新的仰望。

冰心

那日杏花烟雨,暮霭沉沉,佳期如梦,你一袭白衣纤尘不染走上了文字的道路,你笔尖走过的岁月都散发着浓郁的馨香,所有的篇章都如“冰心”般干净清爽。

萧红

远方古道,渔歌互答,你孤身于江边慷慨淋漓的焚唱,给岁月立下了伤,历久难忘,你绵延的悲情所书写的贫穷竟如此惊心动魄,这场文字的境遇,给了麻木的时代沉重一击,令世人警醒,遐想。

到如今,莫如一纸荒唐言,传今矣。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聆听·倾听2

  漫步于森林,绿意弥漫于眼帘,清风夹杂着生命的气息,扑鼻而来。

  听,风在歌唱,生命的涌动逐渐旋成一个漩涡徐缓而来。有草的低吟和声,有 花儿的空灵主唱,生命无处不在。

  也许有那么一天,在浅层的褐色故土下,我寂寞的枯骨会低低吟回,曾经生命脱于这片故土,灿然活过,后归来宁静。再借故土上青葱的新绿,生命再次来过。

  生命无穷无尽,在于成长和蜕变。

  雏鹰被推出巢穴,万丈悬崖之间,凛冽的山间之风呼啸号叫于耳畔,要想生存,只有学习飞翔。雏鹰在熟悉天空后,再一次的蜕变来自重生。鹰飞上高岗,混着血泪啄去老化的器官,灼热的鲜血下是争雄蓝天的野心和浴血重生的器官。

  没有血泪便没有明日的天际。

  鹰阴鸷,人们畏于它过于执着专注的凶残目光;鹰残忍,它残暴地以尖利的爪牙撕碎弱小的敌人……鹰有着天空王者的风范,源于对自己蜕变的回赏。

  鲤鱼向往着龙门,不管浪涌多高,不管前路的好坏。终其一生的梦想,为此而忍耐,浪拥着被海浪拍伤、伤痕一次盖过一次的身躯,累累的痛刺激着脆弱鱼骨中的脉络,微咸的海水冲击眼眶。龙门,龙门!

  纵身一跃,浮光跃金的水面上,龙影微现。

  听,是山间之风的呼啸;听,是跃金碧水的浪涛……生命在山水间歌咏,歌唱着;生之奇妙与死之宁祥。

  而生命的真谛在于蜕变。

  听,虫穿过层层蛹缚,是丝挣裂的声响,是生命再次轰然悦动的欢唱。或许是辉煌一时的过去,也或许是青涩苦闷的过去,这都将化作复杂缠绕的蚕蛹,蜕去。新生的薄翼在久违的空中划出生命的礼赞。

  祖国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埃,有华夏民族的凯歌,有始皇大一统的恢弘,有焚书坑儒的哀鸣,有唐诗的整饬之美,有宋词的千般风姿,有元杂剧的多彩……众生万相的浮世,千千河山的壮美,祖国,无数生命朝起暮落的舞台,孕过繁盛,育过荒芜。

  古老的图腾是先人对自然的敬畏,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画是古人对天空的猜想。蟾宫、金乌,曾遥不可及的神秘天物在探索中渐显露出它们真容。是谁掀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人们从敬畏走向理性,又是谁的成长推动了人们的觉醒?

  祖国啊,我能听到您生命的呐喊与搏击!

  从一次次战争中重生,战士们的每一次呐喊震撼着陈旧的历史,祖国一步步艰辛地迈向蜕变的最后。成功,触手可及。

  此时,“神十”在地面上蓄势待发,等待着搏击苍穹的机会,誓让国光在天际闪耀;蛟龙出潜,在平静的海洋深处,祖国把国光照进深深的海底。

  扬我国威,振我中华!

  从一粒粒种子开始,它们要穿过厚重的土层,才开始成长的历程,要经历一次次风雨霜冻的侵袭才可以长大。

  祖国需要我们给予她成长的动力,也需要我们为她注入最炽热鲜红的热血。

  听,祖国的生命在阵阵拔节;听,是成长的声音;听,成功的脚步声已渐近。

  祖国,扬我国威,振我中华!

聆听·倾听3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小组活动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虽多,但有一点令人深思:孩子们上课“听”了吗?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心声了吗?孩子们在学习中又“爱听”、“会听”吗?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有资料显示,“听”占人的语言活动的45%左右,几乎与“说”“读”“写”的活动总量相待。看来,教师在忙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有必要让孩子“乐听”“善听”,学会倾听。

  一、唤起注意有意倾听。

  长有两只耳朵,就时时刻刻都在听吗?不,既然有“熟视无睹”之说,就难免会“熟闻无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又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时,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所以只有唤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倾听,才能准确、有效地接受“听”的各种信息。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声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风声、雨声、流水声,笛声、歌声、人语声……是丰富多彩的声音,使大自然充满奇趣,使京腔京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使人与人得以沟通交往……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枯燥、死寂、可怕……难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少讲多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听”出来的。著名作家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流露的感受也源于“听”:“谛听宇宙、自然、生活、社会中的各种声音。奇妙的声音伴随着我的人生旅程,心灵的旅程。于是,我感到这些声音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憧憬和浪漫,怀念与叹息……有了人生的种种体验。”倾听,提升着人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我们怎能不去注意各种奇妙的声音,有意处处倾听,从而走进自然,亲近生活,感悟人生?

  二、倾听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满了语言,花有花言,鸟有鸟语,就是风吧,吹过时有“沙沙”“呼呼”及“鬼哭狼嚎”之别呢。大自然送给我们生动、丰富而又无穷的听的资源,我们怎能不去利用呢?倾听自然,还心灵一片洁净的天空,让阳光、花朵和蝴蝶成为孩子的朋友;倾听自然,消释疲惫,放松心情,让快乐与幸福回到孩子的生活;倾听自然,感知岁月季节的脚步,让生命的情趣溶入孩子的心田。把我们的孩子带入自然吧,引导他们听听四季之声,早夕之声,乃至万物之声,让孩子们在色彩纷呈的自然之声中感悟、辨析、理解、记忆、想象……从而陶冶孩子性情,提升审美情趣。

  作家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写道:“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教学时,学生如果没有倾听自然的体验,是很难体悟到鼎湖山泉声的妙趣的。让孩子聆听草丛中流淌的小溪之声,石缝间跌落的涧水之声,细流汇聚之声,飞瀑急落之声……再来读这段文字吧,读着读着,鼎湖山奇妙泉声才会回响在孩子的耳旁。孩子还会边听边看呢,他们以泉声的“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中看到了泉水正在跃落草丛,路面分流,跳跃前行……。我们的孩子潜力无穷。俞伯牙听出了《高山流水》;欧阳修听出了《秋声赋》,让我们的孩子倾听自然,也一定会听出《小溪流的歌》或《春之声》来!

  三、倾听社会感悟人生。

  语文课程的重要课外学习资源之一便是社会。社会是个“万花筒”,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递,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经典音乐……社会之声多姿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以“倾听社会”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把社会之声变成学生的一部分教材,在倾听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等全面素质,从中感悟人生,充实人生。

  倾听社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倾听身边周围的事情开始。家庭争论,邻里风波,集镇的喧闹等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注意倾听,再通过记录、筛选、积累,学生才能在作文课上写出《新屋上梁》《鞭炮声声》等佳作,从而感受到生活的节奏,触摸到社会的脉博。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听的世界”,如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环球世界》等请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感受时代的步伐。我组织学生经常在班里举行五分钟国内外新闻发布会,还在板报上开辟“每日新闻角”,召开主题队会,如《天南地北知多少》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到自己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国荣我荣,国衰我耻”。学习《友谊的航程》一文,再听听中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环太平洋航行的报道,学了《开国大典》,再看看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大典盛况,学生无不为祖国的强盛倍感振奋与自豪。

  四、倾听课堂学会学习

  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曾多次指挥庞大的乐队,演奏了令千万听众如痴如醉的优美乐曲。据说卡拉扬能在几百人的合奏中,听出一根小提琴弦发出的不和谐音符。卡拉扬真是“善听”!如果说学生学习的一篇篇教材是一段段旋律,那他在课堂上的一次次学习实践就该是一个个音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个个音符,引导学生倾听课堂——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辅助教具之声,在“听”中理解,“听”中想象,“听”中评析,提高“善听”的能力,“听”出卡拉扬的“耳朵”来。

  1.“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内蕴的语言,通过语音技巧和情感处理的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听”中想象

  由“听”而再现形象,进行联想或想象,对于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作用巨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中想象的能力,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如听诗歌诵读,让学生听想画面或补足画面。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幅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图景便在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学生补足展现,学生怎能不入情入境呢?

  通过听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听想感觉,并把感觉形象化,也不失为培养“听”想能力的有效方法。课文《月光曲》中有一段描述《月光曲》内容、意境的文字。听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由听而想,如闻其声:《月光曲》的旋律由轻柔舒缓而节奏渐强有曲折,最后高昂激越……。

  3.“听”中评议

  “听”中评议是促“听”手段,也是测“听”方式,是“听”的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专心听话,并在听话过程中辨析他人说话的意思,用词是否连贯有序等,并在听完后发表意见进行评议,如对他人说话的错误进行更正,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对简略的地方予以扩展等。

  口语交际课为学生提供了“听`评”训练的良好时机,平时的阅读教学更是广阔的“听、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习可能,培养学生的“听、评”能力,提高学生“听”的品位,提升学生“听”的灵魂,在“听”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学生初次“听评”,很可能不会“听”,也不会“评”,教师的示范指导很必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侧耳倾听,或频频点头,或微笑,或疑惑,以专注的神情去影响每个学生。评点时,教师可用“我从他的话中,看到——听到——”及“我听出了他的这句话真精彩,因为他说……”等语言去引导学生知道“听”要抓要点,抓感觉,还要多赏识,少挑刺,力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提升情趣,感悟人生,学会学习!

【聆听·倾听】相关文章:

1.聆听秋天

2.聆听毕淑敏

3.聆听秋风

4.聆听历史

5.聆听流水

6.倾听

7.聆听的作文

8.聆听秋天作文

秋天的树叶 秋天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