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命运1
: 0人们都说孩子的天空总是梦幻般的,也许在我一个普通孩子的身上能找到很多的快乐,但是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吗?不,那些单亲的孩子也许每天都要倍受煎熬,甚至还有同学嘲笑他们、歧视他们,而他们只能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哭泣,他们远离人群没有人和他们做朋友,这就是命运,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人生。我觉得生活中不该有嘲笑每个人应该受到相同的待遇,这样人生才美好。
还有那些山区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想背这漂漂亮亮的书包上学堂?他们何尝不想穿着美丽的衣服和同伴们一起去玩耍,嬉戏?
可是命运如此谁又能轻易违抗呢?所以我希望大家献出自己一颗?,就算那颗?很小,它也是?!在我?
孩子的命运2
孙云晓的文章《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讲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格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发展儿童,解放儿童。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真是说得很对!因此,防治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越早越好!从幼儿早期,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决定孩子习惯养成的,则是每一位父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不容忽视的。只有父母行得端,做得正,才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是模仿来的,染于青则膏,染于黄则黄。教育家洛克说:“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训,无论给孩子什么样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很显然是他周围的同伙,是他看护人的行为榜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只注重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管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真正的教育是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创设一定的条件。孩子都是自己的好,父母要学会不与人家比孩子,不替孩子承担一切后果,给孩子感受失败的机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的不足,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赏识和赞美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好习惯带来的经验。
习惯的培养存在“关键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都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毫无疑问,儿童时期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教育家指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每一位父母和老师,都应当像勤劳而智慧的农民那样,抢在春天里播种: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哪怕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人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未来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政府高官的影子;哪怕只是一句话,人们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表明,就像衣袖上会出现褶子一样,人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被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
孩子在自身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习惯养成的是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这四种环境或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其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第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第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第三,进行榜样教育;第四,要持久的训练,行为习惯一定要训练;第五,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第六,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培养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让孩子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孩子的命运3
在寒假的闲暇时间,通过朋友的介绍,我将《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仔细的看完了,收获颇多。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觉得二年级的孩子上课时的.学习风貌不够好,日常行为规范较散,还有上课时总在私底下讲话等等。我认为这样下去课堂教学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于是决定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一共有12讲,这12讲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能与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学为安、强壮为康;指导孩子用好媒介;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第二讲,里面有讲到“什么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 怎样矫正不良的习惯 ?在快乐的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对呀,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用父母的好习惯影响孩子!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教师就更加不用说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习惯,父母的最大优势也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若你不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实际上你也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因为你有什么习惯就很容易传给孩子什么习惯。从小慢慢培养孩子对于媒介的抵抗和诱惑,你只能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知识,慢慢的他就有了一种抵抗力。只有增强他的抵抗力和他的这种成功感,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可叫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反之,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有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有一句话: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各位家长们,如果你正打算给孩子去买一些书来读,那么你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图为主,标有拼音的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有情趣的科学故事,伟人故事,儿童报刊等。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漫画、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少儿的百科全书等等。选择好了书,那么怎么读书呢?书中讲到有六法:第一就是循序渐进;“有序而不可乱也,要有计划,不要急于求成。第二就是熟读精思。第三要反复品味。第四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第五是着紧用力,潜心攻读。第六点是持之以恒。另外,孩子在小学时候特别适合什么读书方法呢?就是让孩子朗读,这对孩子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不要冤枉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抑,恢复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给他们建议,分享他们的快乐!”
书中说得对: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真是说得很对!因此,防治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越早越好!从儿童时期,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也很大的,现在他们还在儿童初期,我教的班级是二年级,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成行,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教他认识自己,懂得接纳自己,学会控制自己!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
书中强调得对: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有研究表明,很少在家里吃饭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多,那些经常在家里吃饭的孩子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因为在家里吃饭吃的是亲情!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饭,孩子在屋里写作业,他会心理上感到很安定。整本书就读完了,用第240页的最后一段话来总结和概括: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同样地,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所以说:让我们来很好地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如果是做一个明智的父母就要不断的学习,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快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那更是刻不容缓!一定要明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道理!
书的最后说到:从儿童教育来说,小学是一个人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们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此书取名为《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不只是针对书的内容,也向各位父母和老师说明了一个真理: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孩子的命运4
教育决定孩子的命运,而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在长期的学生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咨询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对孩子后期的成长,对未来的人生成就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是无法替代的,也是难以补救的。中学生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形成,主要根源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阳光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的形成,主要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日益增多的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根源在于家庭教育;中学生已经形成的厌学、逆反、早恋、网络成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矫正,其突破口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方式或态度的改善。
知识决定命运的观点没有错,但是,能否形成对学习的兴趣,是否能够保持在学习上的上进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因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不能低估,但是,孩子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学校教育,应对社会影响,决定因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在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孩子厌学,家长却不知道厌学情绪的形成主要在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父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要求过多,会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和厌烦情绪,唠叨太多,会强化孩子的厌学情绪。惟恐成绩下降,因而不停地强调,惟恐不够努力,因而不断地指责,惟恐孩子骄傲,因而不敢表扬,父母亲的焦虑与担忧无时无刻不在溢于言表,于是,面对学习,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焦虑和压抑状态,时间久了,必然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或逃避心理,对父母亲无休止的要求、强调和唠叨的厌烦,会转化为对学习的厌烦。父母亲针对“学习”的无休止的“要求、强调、唠叨”,使孩子在大脑中建立了“学习”与“烦恼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形成厌学情绪。很多学生提起学习就烦,看到课本就烦,正是父母亲多年强化的结果。
父母的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他们往往采用监督、督促、强调、鞭策甚至直接辅导等办法,却不懂得家庭教育在学习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督促和强调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殊不知正是过多的强调和督促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却不知道自己常常代替孩子自觉,因而限制了孩子自觉性的形成。
缺少表扬、鼓励的孩子,难以培养出自信心;习惯于包揽孩子的一切,会使孩子丧失形成自觉性和责任心的机会;在家里害怕父母亲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害怕外部世界,时间久了,会形成胆怯、内向的性格;幸福和安逸中的孩子很难认识到积极进取的必要性;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形成勤奋、刻苦的习惯,相反,自我中心,一味地索取是他们一贯的心态。
家庭教育能决定孩子的命 ,父母亲不仅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孩子灵魂的工程师。
孩子的命运5
在一家医院里,诞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婴。但她们命运不同,一个是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的女儿,一个是穷人的女儿。医院把她们的母亲安排在同一个病房里,好一起照顾。
一天晚上,天气非常恶劣,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病房里像炸开的锅,吵吵闹闹。企业家走进病房,拉着妻子的手:“老婆,出去走走吧,呆在这里会闷坏的。”“好吧,”妻子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可是,孩子怎么办?”“暂时放在这儿吧。”企业家望了望在婴儿车上的女儿。“哦。”妻子只好同意这个要求。然后,妻子把眼光转向对面的那个女人:
“请问,可以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女儿吗?”
“啊,好呀,我想我可以帮助你。”那位母亲也把目光转向妻子。
“谢谢了!”妻子笑了笑。
“不用客气!”那位母亲也笑了笑。
企业家和妻子满意地走出了病房。那位母亲望了望那扇门,似乎想起自己和丈夫的美好回忆……她望了望自己的孩子,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终于,她狠下心来,站起身子。突然,她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和企业家的孩子交换……
孩子,为了你的幸福,我豁出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两位母亲要出院了。企业家的妻子看了看那位母亲,笑着说:“请问,你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蓝雨诺,这个名字很普通吧!”那位母亲微笑着说。
“不,很有个性哦。”
“谢谢了,你的孩子呢?”
“呵呵,孩子她爸也姓蓝,所以叫蓝娜歆。”
“那我们真是有缘呀。”那位母亲欣慰地说。
“是啊!”妻子笑地更欢了。
突然,从对面驰一辆高级轿车。企业家伸头出来,对妻子说:“好了,快走吧!”“嗯,”妻子说,“那再见咯。”
“再见。”母亲点点头。
车开远了,那位母亲的眼里涌出了悔恨地泪水……
孩子的命运6
1937年8月28日一位父亲和母亲带着年仅一岁的婴儿回老家,准备到上海火车站乘车。
到了车站,小孩在母亲怀里好奇地东张西望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
站台上火车来了,父亲先上了火车,当母亲正准备上车时,灾难来了。“呜——”几声刺耳的声音从远方袭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想看清楚那是什么。此时天空出现了几个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啊!看清楚了,是日军的轰炸机!!象征邪恶的日军飞机如同烦人的苍蝇一样在车站上盘旋。啾——几发狞笑着的汽油弹从天而降,马上就要炸到火车了!后面被吓得惊慌失措的人们把母亲挤上了车,可母亲却想把孩子带到防空洞去。尽管母亲拼尽了全力,还是挤不出去。眼看着炸弹即将爆炸,母亲想:“如果孩子死在这车上肯定会怪我的,毕竟他才一岁,与其让他在火车上活活炸死,还不如放手一搏,给他找寻一条生路。”
“咣”炸弹落到了火车上,说时迟那时快,母亲用尽全力硬是把孩子抛到了相对安全的站台上。
就在孩子被抛出火车的时候火车爆炸了,孩子也大哭了起来。母亲用她最后一口气对孩子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是被日本人炸死的,这笔血债你一定要他们还!”说完,这位年轻的母亲就与世长辞了。
再看看站台上,血肉横尸处处皆是,无家可归的人们四散奔逃,边逃边哭着回头看着已经被日本鬼子炸得支离破碎的亲人。可尽管如此,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依然用罪恶的炸弹进行狂轰滥炸。
终于,轰炸结束了,可孩子却永远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父母。
孩子的命运7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炸了上海火车南站。当时有一家人想逃到苏北去,但被拥挤的人群分开了。母亲抱着1岁的女儿与父亲走散了,女儿耐不住饥饿便哇哇大哭。母亲边急着上车边急着找女儿的父亲。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把火车站炸得粉碎。恐惧的母亲失去了理智,她发疯似地寻找女儿的父亲,希望自己的丈夫还活着。突然,一个弹片飞了过来,母亲察觉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她迅速推开女儿,自己却被弹片击中。血瞬间喷了出来,溅在小女孩的身上。她只顾哭着、喊着、并不知道妈妈已经为她而死。周围没有大人,只剩下她一个人,这个小女孩既害怕又饥饿,一直不停的哭,就这样过了好久。
第二天,女孩的哭声依然响着,但已经变得柔弱。这时有一户人家朝这里走来。他们带走了小女孩,为她充了饥,并带她到苏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着。可是这家很贫困,养父因没钱治病,不久就去世了。很快女孩就已经8岁了,养母因实在没钱养不起女孩所以把女孩丢弃了。
第二天,在也没有人见到那个可爱的女孩了。
孩子的命运8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
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命运9
每所小学每个班级给出推优名额,得到名额的学生参加推优,相对应的推优中学都是重点中学。
如果能在这种竞争中胜出,不用上名目繁多的课外班,也有上好中学的机会。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这种方式都格外看重。
出台推优政策的目的,一是给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选择优质学校的机会,二是给优质资源校提供一个获得优质生源的合法渠道。从实践看,这样的目的,已经实现。而且,推优比例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北京为例,去年,西城区推优比例达到30%,海淀区达到11%以上。
问题在于,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均衡发展原则,而生源均衡,是保证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优质资源学校每年“掐尖”把优质生源挑走,“均衡”从何谈起?
比该不该推优争议更大的,是推优的标准问题。在北京,市三好,区、校三好,获奖情况等,都是推优的条件。其中,三好生是最“硬”的一项指标。一位小学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学生成绩不公布分数,只看等级,班上可以参选三好生的孩子可以占到80%。在成绩没有区别的情况下,学生的人缘好坏等就成为孩子投票的重要依据。为了评三好生,“个别学生的生日会已经变成了拉票会,为了拉票,不是客人给‘寿星’送礼,而是‘寿星’给客人送礼。”
孩子的前途由其他孩子决定,本就让人不踏实。更让人不踏实的是,一些家长也加入其中。一位退休老人告诉笔者,听着女儿“教育”外孙女如何讨好老师,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不是教孩子学坏吗?”
孩子的命运10
制度改革从电脑派位到今年的推优政策,引起了家长更多的焦虑。这个问题呼吁很多年了,至今只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管上面出什么政策,下面都会有对策,想对策的不仅是学校,更多的是父母。到底是谁在给孩子增加压力?到底是谁在掌握着孩子的命运呢?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个问题已经陷入怪圈。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就业难,是当前不争的现实,而许多小学生、中学生的父母就是因为看到这个现实,把看作是通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和成功人生的第一步。为此,父母们牺牲儿童少年时代的健康快乐来换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把孩子当作容器一样来往里灌输知识,培养出只会竞争不会合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外表强大而内心脆弱的“学习机器”。
孩子的命运难道真是由来决定的吗?
教育部长说择校就是择师,我看也并不完全如此。我觉得各学校老师的差别远远小于各学校学生的差别。择校深层原因其实就是择路,而且是一条似乎看得见终点的路,进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进大公司,挣大钱,功成名就。然而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真的一定能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吗?
教育孩子到底应该教什么?基本的知识、技能是一定要学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气,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给孩子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是在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吧,许多人一聊起来就是四个字——又累又烦,而这里往往有些人是收入不菲,职位不低,在外人看来是生活得体面光鲜的啊!其实不是名校名企中的人就一定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和中国父母相比,西方父母更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意愿和个性,很少有人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少有成名成家观念,他们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能够应对各种环境、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的人。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而不是唯我独尊或自以为是。
哪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健康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不同的孩子打开不同的大门,提供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全面发展、多样化成才道路的健康的育人观念,让事实来说话,这是政府、教育工作者和更多相关媒体行业人士的责任。呼吁有关专业人士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扭转当前教育中某些畸形发展的趋势,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父母,我只能从自己做起,保持清醒头脑,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独立见解,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一生幸福出发,在对大环境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教育孩子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孩子的命运】相关文章:
6.命运的作文
7.环境的命运
8.小鸟的命运
9.命运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