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童年
童年,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词语,却是那么梦幻,抓不住,也摸不着,童年一旦逝去,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无忧无虑的时间段了。找回童年,我猜想找回的只是一种童年的感觉——那份童真,那份单纯。
在自然中找回童真
“叽叽喳喳……”传来小鸟悦耳动听的声音,抬头看看,一望无际天空是那么的蓝,眺望着远方,青葱的树林,清澈的小河,鲜艳的花儿,和那富有生机的田野。
我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扎着羊角辫,哥哥牵着我的小手走在田野上。兴奋、激动促使着我开始了边唱边跳,这时一只蝴蝶从我身边翩翩飞过,我开始追着蝴蝶跑,轻轻地拈起一只蝴蝶,又想起奶奶的话:“抓过蝴蝶的手再拿碗就拿不住了。”赶紧放开了手,哥哥就在一边痴痴地笑我,说我是笨蛋、小傻瓜。
每当我回想起这,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一些做不完的题目,没有汽车的鸣笛声,只有知了清脆的鸟鸣声,我们一起愉快的跳着皮筋,欢声笑语,天真烂漫……
在自然中,人们是很容易找到童年的感觉。比如,和亲人同伴一起抓泥鳅,捉蝴蝶,采野花,或爬山,又或者只是感觉迎面吹来的清风,漫步走在田野上去感受自然。
在艺术中找回童真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是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坐在小溪边赤着脚丫不停地拍打着水花,唱着《童年》,水花溅起朵朵涟漪,一圈一圈的与我们的歌声荡漾在清澈的水中。
听听童谣吧,童谣就像世界上永远不会落地的雪花那样美丽,读一读童话故事吧,有人鱼公主为爱执着;看一看绘画作品吧,齐白石的虾透明而真实。能欣赏一些真诚的艺术作品,能让人找回童年的那份童真。
现在越长大越成熟懂事,童年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鸟语花香;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功课多的做不完;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找不回童年……
朋友们,想找回童年吗,想找回那份童真吗?那就在学习的同时付出点行动吧,去找回那美好的童年!
【写作指导:人物描写需要注意的四点】
我们写文章都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出人物的血肉与灵魂,千方百计地让笔下的人物站立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可是我们从学生的习作和考场作文却看到众多的人物是草纸人、木偶人,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四忌。
一忌:刻板式的勾画脸谱。
例1:我认真地打量着新同学,高高的个子,不胖也不瘦,剪着小平头;往下看,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白色运动衫,下身一条灰色西裤,脚穿一双网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一网兜,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仔细阅读这一片段,我们会发现作者描写的人物显得呆板,缺少灵性。
首先描写人物时不要像画脸谱式的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next88)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其最显着的特征,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刻画的杨二嫂形象就仅抓住“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等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尖酸刻薄的生动形象。其次描写人物不要刻板式的静态临摹。例如我们在“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的后面加上“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透出聪颖,还带有些调皮的表情”等描写句,人物就鲜活多了;如在“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后增加主观猜测“一看就知道是个球场虎将”等句,还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想让人物鲜活些,我们不妨再增加一些动态描述:“他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们在看他,就很不自然地冲着我们笑笑,又低头看看兜里的足球,右脚轻轻地踢踢足球。”
二忌:蜻蜓式的轻轻点水。
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展示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写清人物在想些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千方百计把心里动态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否则,人物的形象就会苍白无力。请看下例:
例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曹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曹老师”,曹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如何让上段中的人物“活”起来呢?首先要写出“我”走进办公室的心情:“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其次表现出“我”见到曹老师时的具体感受:“老师的目光里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只觉得手心出汗,似乎连心跳的声音也能听到”;再次突出“我”喊曹老师时的声音与往常有什么变化:“我只好勉强地笑一笑,喊了一声”曹老师“,连声音都带有几分颤抖”;最后写出老师应答的表情和态度,可以这样描述:“曹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更具体、更真实,我们读了这段文字,眼前仿佛就有一位即将挨批评的十分紧张的中学生形象。
三忌:拉洋片式的机械运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我们熟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动作描写比比皆是,有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有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和“摸“出四文钱的尴尬。作家莱辛说过:“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机械地临摹人物的动作,那人就会成为“僵尸”。看下例:
例3、我不情愿地站起来,拿着数学书走到黑板前做题。我还把粉笔都弄断了几次。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题,却用了十分多钟。
上段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如既然我是“不情愿地站起来”,就应该是“拿着书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先在粉笔盒里选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笔,又写了擦,擦了又写,折腾了老半天”。
四忌:录音式的单一对话。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录音,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达到这境界就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必须反映人物的特征。
例4、姐的对象一走,全家人就议论开了。“不行!长得不行!”妹妹说。我问妈妈:“您看呢?”妈妈说:“我没看清楚。”“我看他是二等残废。”小弟说。“胡说!我看了,没毛病!”妈妈说。妹妹说:“小弟说的二等残废就是个子不到一米八!”“对了!在咱们家里没一米八就是二等残疾。”小弟说。“老爸就是二等残疾,只有一米七”我说。
这段文字仅“录”下了人物说了些什么话,但没有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说话者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如能注意到这些,就能增强现场感和立体感,读来会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为了表现妹妹的武断,可以让妹妹“毫不犹豫地说”;“我”似乎对妹妹的观点不赞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可以增加这样的插入语“我瞪了她一眼,转身问妈妈”;为了突出小弟的自傲和狂妄,不妨让小弟“骄傲地晃动着他一米八的身板”说话。
人是活生生的,写在文章中的人物也应该是活生生的,只要我们细致观察,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表现出来,你笔下的人物就会丰满和鲜亮。
【找回童年作文】相关文章:
1.找回童年作文
2.找回童年
3.找回童年
8.找回童年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