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一封信

2017-07-01 写信作文

亲爱的女儿:
抱歉,从来没有认真的和你谈过一次心。每每听见你在餐桌上和我们分享学校里的趣闻时,心里总忍不住叹息,我真的错过了你的每一滴成长。当时,心里好自责,也好懊悔。在梦中,常常会梦见春节年欢晚会上那对父女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当我看见时,我哭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你,第一次体会成功;第一次经历失败;第一次被误解……但你都没有对我说过,我总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在你给我的信中,我找到了答案。
你说我没让你享受过一天的母爱,虽然我总是笑。我想告诉你,就像我之前说的一样:“我害怕你恃宠而骄,害怕你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关爱,母爱从而变得廉价。”这是我一直以来担心的问题,你一天天叛逆起来,我也深感与你的交谈太少,给你的关爱太少,但你不能从而断定我不爱你。世上哪有母亲不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是用生命去守护孩子;有的是平平淡淡的带着孩子一步步成长;有的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我不是,我不善言辞,不知道怎么和你说,只好借此机会和你通信。
在你小时候,我也才二十几岁,殊不知母亲的责任。看着小小的你,心里竟有些手足无措。我怕,我不能好好照顾你;我怕,你长大以后会误入歧途;我怕,你长大后会厌恶我这个母亲。一连串的怕常常会让我从梦中惊醒,我开始害怕看见你天真无邪的脸,害怕从你的眼里看出责怪。于是我找机会外出上班,却没考虑过你的感受。你说见我成了最奢侈的事,可我又何尝不是,在我最辛苦时多希望你站在我旁边,告诉我:“妈妈,再累我也陪你。”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过不了多久,我就再也忍不住相思苦了,我辞职回来陪你了。我想只要我对你不像别的母亲那样太亲热,你就应该会过早的独立吧!可我好像又做错了……
你慢慢长大,我也一天天变老了。这次回信我不是想要告诉你小时候我那么做的理由,而是要告诉你,我真的爱你!雨依旧会下,风依旧会吹,但我的爱永远也不会停,会紧紧拥着你,把你过去失去的母爱补回来!
爱你的老妈
2014-5-7

【每日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写作必读】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next88)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给女儿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给女儿的一封信07-13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07-20

给女儿的一封信1500字07-22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15篇)09-20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15篇09-19

女儿给妈妈的一封信15篇05-19

高考满分作文:给女儿的一封信09-22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通用5篇)11-14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精选5篇)10-17

妈妈给女儿的一封信(通用6篇)10-14

给母校和老师的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