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武术传播者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和荣幸,因为我们在努力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而我们新型的练武者更应该注重对文化的修养与学习。为什么说武者要以文为基,大家不难明白很多高深的武术技法并不能全靠实践和示范才能传承下去,它需要一套具体的语言和文字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后学者去参悟掌握,这就是“言传身教”。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变才形成了当今中国的众多武术门派。各门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练功方式和传授方法,甚至有些流派至今还保守教学,加上武技难度系数大,以致后学者越来越少,导致许多门派而今已成为传说。作为一名中国武者,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的流逝而感到悲哀,“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如何发扬?又如何光大?这就是我们当代习武者所需要深思的问题了。若想让武术能更好的的发扬,真正成为我国的“国术、国粹、国宝”。我们必须把传承武术当作自己的义务和任务。从而不懈努力的从自身文化水平抓起,恢复武德精神重树武林道义,把各门各派的武术传人及精髓集中在一起共同为中国武术的传承而努力,同时各门派传人在遵守总的武术道义的同时不要由门别之分,大家相互切磋,相互学习。而有些门派之所以流逝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门规墨守成规,无法去接受新的理念,才导致后人难寻无人传承,渐渐走向衰弱以致失传的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武者丧失了“武德”精神,不懂得尊师敬师,一味的为自己的私心而违背武术道义,更不明白去传承和发扬,这就是一介武夫。而我们既然从事了武术事业的传播,就应该吸取前者的教训,做好“武德”的普及。习武先习德,没有一个好的德行就不可能有好的武技,所以我们还得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去培养高尚的武术品质,才能是中华武术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不赞同习武不习文的观点,对于体育吃青春饭的说法我并不表示反对,一名运动员到了一定年龄无论是体质还是精力都会衰退,所以大多要退出运动生涯的,说吃青春饭是不无道理的。青春过了,难道我们就无用武之地了吗?难道就不能再继续为自己运动事业去研究奋斗了吗?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真的是太难了,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化基础太差,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好,还谈何研究教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武术传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武术运动员更应该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例如:弓步的要领,授课者如若一味的做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即使做得有模有样也是比葫芦画瓢。要是将理论深入讲解配上实践二者结合学生就会牢固掌握并运用自如。以理论教学对高端的武术技术推广和修复也至关重要,如各种腾空转体的练习和运动员年龄偏大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相应的武术理论以及动作原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不但可提高动作质量还可以减免没必要的.损伤。要是没有文化基础做铺垫怎能理解和讲出理论技术,所以提升武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很必要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但对练习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使练习者更好的进行传播。同时对提到思想境界有很大帮助,以致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这样一来我国武术事业何不发扬光大?武术人才层出不穷,个个是能文能武,德才兼备。
我毕业于中文系研究生,但对于传授武术我并不觉得困难,虽说很多高端的武术技术不能去示范,而我并不觉得深不可测,因为我酷爱武术教学事业,我觉得是自己的义务和任务,没有理由去退缩,更没有理由去屈服于那项难度。我通过翻阅许多武术运动学书籍结合自身条件,最后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练功的方式和“理七实三”的教学法。通过几年不断的实践和修改,我认为“理七实三”教学法是我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案,这也许是因为我将武术动作与相应理论过多的结合所起到的效应,但对于理论教学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可取的。孩子的模仿性太高,做示范动作一定要告诉他们所作动作的原理和要点,要不然就会千篇一律全都一个样,不能有效的结合每个人自身体质而发挥最大潜能。当学员在学习动作的同时牢固掌握了动作原理就能使自己的体质,协调,力量,精神通过练习展现出来,对动作能更好的灵活掌握形成自己的独有的风格,这就是真的自我潜能发掘。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传统武术的教学,对于传统武术套路的要领及特点想牢固灵活的掌握更要不断的去钻研和揣摸,并非要去多练死练不停的练,要通过自身体质和接受能力举一反三,多讲,勤讲,多看,多想,一招多法的去传授,这就是个人技术打造,因材施教。同一套七星拳会的人演练的风格,力量,节奏,规范性尽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在牢固灵活的动作原理上大脑里呈现出自己动作版型,发挥了自己潜能形成了自己的演练风格。当然接受理解到灵活掌握也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的接收能力不同,理解也会有快有慢。从而就能找出原因,一般文化知识丰富的学员和一般的相比较对于理论的理解会稍慢。所以对于理论教学文化素质很重要,想要理论教学更好的,顺利的实施发展,必须要求练习者的文化培养。古代著名的武将特别重视自己的文学的吸取,他们需要读兵法,需要画战图,需要写奏表,如果不去充实自己文化的素养怎么带好兵,又怎么排兵布阵,这都需要文学的基础。武将们不断的增长自己的才智方有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赫赫功勋。
武者以粗见拙是错误的观点,高雅的武者谈吐清新自然,给人平和。内在的修养不弱文人,甚至高于文人。在这新的科技文明社会,我们武者更应该去修炼自己的高深素质,谈吐有理,做事有序沉稳,让人们去真正的认识中国武术的内涵,去了解武术的深层文化。只有如此,我们中国武术才能日益强大,才能让世界更多的人去喜欢,去热爱,去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的成为中国的魂。我们都要为成为武魂的传承者而努力,做到“文有阳刚之气,武有儒雅之风”。以自己是一名中国武者而骄傲,而自豪。
【文学与武学的关系】相关文章:
1.文学与武学的关系
8.文房四宝与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