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与施舍作文

2017-08-12 说明文

帮助与施舍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慷慨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有燃眉之急,哪里就会有救命之水,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已经成了一种本能,一种习惯。
可你有想过吗?当你“高贵”地往乞丐破旧的碗里投入“珍贵”的一元钱时,他会怎么想?当你看到山区的贫困儿童拿着“爱心捐助xxx元”,在众目睽睽下,在摄像机下,感谢“慈善家”们时,他们会怎么想?记忆无法移植,我们无法感受他们背后的辛酸与痛苦,可他们在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所遭受的尊严的摧残,我们难道也不能感受到吗?
当然,赐给别人一丝阳光,关心别人的人也会获得太阳般的温暖:太史慈之母备受孔融关怀,终于在黄巾贼犯界时,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宋江曾私放晁天王,最后陷于缧绁时,梁山泊江州劫法场。《三国》《水浒》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印证了被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的爱,被帮助者用报答的方式得到尊严,用报恩的方式赢回自信。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血脉的关联。
可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回报的人呢?反观社会上某些“慈善家”们,他们“帮助”是为了出名,他们“援助”的目的是敛财,这样的所谓“帮助”只能以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上却也尽上来了”,只注重外套的光鲜亮丽,而不顾爬满蛆虫的内衣,这值得我们称道吗?试想一下,当那些需要心灵上的关怀与温暖的人,被迫站在台上,流下“激动的泪水”,表达“无尽的谢意”时,他们的心灵是否已经被打上了一个“贫困”“穷人”的深深的烙印。填补利益的缺口,仅仅是救火的一杯水,心灵上的摧残,却是引燃烈火的一车薪。一杯水岂能灭火,一车薪却能扩大火势,孰轻孰重耶?
真正的帮助,不是揭开贫穷的伤疤,而是填上信心的土壤——在美国大萧条的背景下,在一个独臂乞丐的哀求下,你会给他钱吗?但是这个老奶奶并没有直接丢给他钱,她只是指着门口的一摞砖,让独臂乞丐搬到门后,然后答应给乞丐二十元钱。
在这么一个不合情理的要求下你会照做吗?可为了得到钱,乞丐还是答应了,当他最后搬完砖时,老奶奶并没有单纯地,冷冷地丢给他二十元钱,而是先给了他一条毛巾擦汗,然后再郑重地把二十元递到他手里,目送他离开。
乞丐得到的仅仅是二十元钱吗?这二十元钱的`价值不再等同于面值,而是无价的尊严,还有自信!老奶奶没有以穷人和富人来分界他,而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待。这才是真正帮助的意义所在!——果然,几年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出现在了老奶奶家的门口,他是来报答恩人的——只不过他是独臂的。
相对于大张旗鼓,唯恐人们不知道的慈善活动来说,老奶奶保留被施舍者尊严的方式,才是值得那些“有爱心”的人们所汲取的——利益的缺失可以一夜恢复,心灵的创伤却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抚平。那些“慈善家”们啊!多一些真正的爱心吧!以几百,几千元的代价,在心灵上刻上流血的伤痕这可以说是帮助,可以说是爱心吗?嗟来之食,即便是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丐人尚且不受。而现在社会上无无数数隐藏的“嗟来之食”,还仍然在大行其道,横行无阻,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其实,捐助本身没有过错,有过错的,只是冠以慈善之名,大行敛财博誉之事的“好心人”“慈善家”们,对于那些怀揣一颗鲜红的爱心的人们,我们还要多给予他们一些肯定,一些赞赏。当社会真正剔除了“高贵的施舍”这类杂质,我们的世界才能保留纯正的爱心,每一寸土地才会洒满真善美的阳光!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心理描写应注意三个原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帮助与施舍作文】相关文章:

帮助与合作英语作文03-21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阅读答案01-29

作文帮助朋友08-09

需要帮助作文08-09

帮助奶奶作文08-17

帮助妈妈作文12-20

帮助07-13

帮助05-27

《高贵的施舍》读书笔记7篇05-23

相互帮助作文08-08

自尊作文500字 数学其实不太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