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经典的故事1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可以让你爬到胜利的顶部,让你知识渊博,让你藏龙卧虎,沧海遗珠!我早已看了几部经典,问我最爱的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可是深深的感受了它的作用。
这一句在我五年级时就知道了,妈妈千叮万嘱要我每天复习,可我都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把妈妈说的当耳边风,而就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开始紧张起来,手忙脚乱的,不知道复习哪一门学科,结果可想而知,全被我给考砸了,回家后既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丝”又洗了一次“口水澡”,但使我把这一句话深深的刻在了心里。从那时起,每当我学习到了新知识,就会想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话,同时为了加深印象,牢牢掌握新知识,我回家后还把当天学习的知识在好好温习一遍,每当我认真温习时,总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每当我复习时都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一种学习方法,我的成绩才在以前的班上名列前茅。
除了这句话给我了启示,让我懂得了深刻含义,还有一句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这一句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打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这就是在说我,上回我和自己形影不离的伙伴因为一件小事而闹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争吵,还好我的伙伴宽宏大量,不然我就失去了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诚信不但是一种自尊,更是一种真实的自我,诚信的自我,而不是虚伪的。讲诚信不分年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将它散播,让它弘扬下去,让诚信的种子开花,结果!
是《论语》告诉了我复习的重要性,是你叫了我不讲诚信的结果,是你教了我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我与经典的故事2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其实从小到大,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学习经典、掌握经典、运用经典。经典就像是我的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典古诗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近它,我看见美如画卷的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走近它,就充满无限乐趣。使我懂得许多道理。
那些经典的诗歌常常带着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了《望庐山瀑布》,顿时,我的眼前闪现出了这样的场景:远处一条白色的瀑布垂挂在山间,走近一看,水流冲击在石头上,溅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那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豪放地歌唱。读罢《回乡偶书》,我“看见”了贺知章先生从小背着书包,外出求学的模样。几十年过去了,当白发苍苍的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围绕在他身边,嘻嘻哈哈地笑着问:“老人家,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到这里来干什么呢?”这不禁使他感慨万千呀!
这些经典的故事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读了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书中对孔融赞不绝口,我不仅被孔融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孔融还教会了我做好事呢。
那是今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和妈妈正在逛三新百货商场,当我们选好东西来到收银处,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龙。在经过了十多分钟的等待后,终于到我们了,这时,从后面传来一个宝宝凄沥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那个宝宝哭得胀红了脸,而那位妈妈更是焦急万分。忽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便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妈妈,心里默默地说着:“妈妈,那个宝宝哭得很伤心,那位妈妈也很着急,我想与她们换换位置,可以吗?”妈妈啥也没说,笑眯眯地朝我点点头,并示意我去让那位阿姨到前面来。就这样,我和妈妈又回到后面,重新排队等候。看着那位阿姨感激的目光和妈妈对我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我的妈妈常常教导我要从经典中读人生、读智慧。是的,那就让我亲近经典,与经典为友,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吧!
谢谢大家!
我与经典的故事3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在我们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应该明确——什么是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这是词典上的的解释。就我个人的见解来说,我认为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思想为支撑,以文字为载体,带给世界启迪和感悟的作品。它们可以穿越百年的沧桑,历久弥新;可以纵横相连,构成一个脱离了物质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然而经典之作的价值体现,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就像是精神的交通线,文字通过阅读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传输能量,再由这些能量引发思考和创造。人类是智慧的,人类发明了文字,以承载生命的长度无法承载的内容。因为,生活毕竟是有限的,就好像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只是一张课桌,还有窗户大小的一片蓝天。但我们仍然在每一个风霜雨雪的日子里坚守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我们视学校为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精神土壤,是因为书籍深化了空间的价值,其实文化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同样的,经典的著作,为你,为我,为每一个人,贮藏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千百年的智慧,像它新生时一样,含着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你,它等待着你去开启,它愿将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或许你没有想过,在金戈铁马、颠沛流离之中,完整保留下来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莫大的幸运,而只要有心拾起,你就可以拥有这苦难和战火都无法磨灭的东西。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如此想来,阅读是多么珍贵的幸福啊。
请不要狠心地冷落了阅读。我们往往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单纯,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总有一点荷马,有一点柏拉图,有一点巴尔扎克,有一点康拉德。或多或少,只是比例不太一样。而阅读,就是直击真我,调整精神成分的重要方式。我们愿意用时间和耐心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多用一点时间来认识自己呢?当你突然在某个远离你的世纪中发现了共鸣,你就开始接近真我,并越来越享受这一过程,其实此时已经不比在乎你用了一个下午走完了古人五百年都没有走完的路,因为结果只是副产品。
以上我说的,很大程度上过于理想化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说出了一个现实“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得惊人,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而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必须明白,畅销书和经典是不能划等号的。一本流行小说和一本经典名著,前者是生命的燃烧,而后者是文化的积累。书也是需要选择的,合上那些封面华丽而内容贫瘠的书,仔细回想,那些文字给你留下了什么,还是只是像风一样穿过无所事事的几个小时,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留给自己的。反思过后,依然由你自己选择。
在我们的旅途之中,风雨会过去,浮华会过去,甚至记忆会过去,生命也会过去,而只有智慧可以永恒。让我们拥抱经典,感悟生命。谢谢。
我与经典的故事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可以让你爬到胜利的顶层,让你知识渊博,让你藏龙卧虎,沧海遗珠!我看了好几部经典,问我最爱的的是什么书?我会不由自主的回答:《弟子规》。
孔子所写的《弟子规》中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总叙就写了这么八段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段字包含着古代至今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像一连串的烟花,将做人的道理都一一不少的如此绽放出它的美丽!当然,这人一生中,千千万万不可缺少的是包涵他人,宽容他人。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宽容他人的经过。
前几天,有一个小弟弟来我家里玩,看见的我刚刚买的大紫霞碟的标本,里边有一只十分美丽的蝴蝶,在晶粉的点缀下,显得格外漂亮!他爱不释手的,我只是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的路上,我听到了玻璃破碎的脆响,我认为是谁家的玻璃杯子打碎了,也不在意,我走进房间时,才发现这个“惨剧”发生的突如其来的,我做梦也梦不着,就是那个美丽的标本已经四分五裂的.了,那只仙子般的彩蝶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我气的火冒三丈,恨死这个人了,把我的这个纪念品给毁掉了,简直不可容忍。“你这个可恶的“凶手”给我滚出去,我不再认识你!”
我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就是好抱着被子号啕大哭起来。妈妈回来见满地玻璃渣,妈妈询问我个透顶,我也就情不自禁的想妈妈诉苦,本想去找那个混小子算个总账的,想不到还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还说:“他还小,你这个做大哥哥的就不能谦让着他一点吗?向他大哄大骂的,他不懂事,还不去道个歉。”我无奈的走到他家门口敲了好一阵子的门,还没有什么动静,我准备转头回去时,咚的一声门打开了,他知道是我了,在里边准备了一下,他递给我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还让我笑个半天,他走的时候把彩蝶给带着了,用相叫的相框做了一个类似于标本框的框子,用胶水把那只“可怜”的蝴蝶贴上去了,还贴反了,逗得我一笑忘记了正事,我们争论谁的做法是对的,谁的做法是错的,得出的结果是双方各有错误,我们互相道了个歉之后,小弟弟对我说:“哥哥,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对吗?”“嗯,呵呵!我尴尬一笑······
是你教了我宽容,是你教了我包涵。是你教了我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弟子规》一切全是你赐予我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弟子规》!这就是我们发生的故事。
我坚信,每一个人都学会宽容他人,这个世界将变得万分和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与经典的故事5
书,我的良师益友
——题记
在爸爸的影响下,很小的时候,我就啃上了书,爱上了书。《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我,《安徒生童话》以催人泪下的故事打动我,《格列佛游记》以入木三分的讽刺警醒我。
不过,这些书中我的最爱还是《三国演义》。那段东汉末年的“往事”,让我如痴如醉,赏玩不已。虽然这部作品文言色彩浓重,内容七实三虚,但我仍如获至宝,百读不厌。为了更好地读懂她,我比过史实版“三国”(《三国志》),看过白话插图版“三国”,还夜以继日地观看影视“三国”,甚至玩电脑游戏也专找“三国”游戏。爸爸妈妈戏称我为“三国迷”。
可我这个“三国迷”迷而不惑,常喜以书中事例印证观点,与人争辩。
刘备常哭,世人谓其“软弱”,但我却认为他内心坚忍,大英雄也!试想,一个人雄心壮志,苦心经营,却屡遭重创,人到中年而无建树,何等无奈!换别人,也许早就偃旗息鼓,没有了志气。不是吗?西楚霸王项羽,英雄盖世,然一败则乌江自刎。比之刘备,岂不相形见绌。
关羽重义,武艺高强。曹操的美食、玉帛、官爵挽留不住他的心,千里走单骑,寻找旧主刘备。想当年,为破黄巾,桃园结义投义军,飞身斩敌降,初试锋芒,便觉一身正气;为扫董卓,奔虎牢,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牛刀小试,便知不同凡响。后取颜良、文丑首级,过五关斩六将,天下闻名;擒于禁,败庞德,海内震惊。然结果何如?心骄气盛,终死东吴小将马忠之手。令人扼腕叹息不已!
张飞粗犷豪放,性嗜酒。世人皆以飞惟勇而无谋。岂不知,那一回先主败走当阳,若非翼德勇谋双备,设疑兵,吓走十万曹军,先主休矣;又一回,攻打四川巴郡时,老将军严颜忠勇双全,誓死扞卫,张将军再显智慧,他想起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更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最后,他设计降了严颜。而智败张合,更是将他的谋略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终因过分责罚士卒,而身首异处。
从刘备身上,我学到了坚毅顽强的品质;从关羽身上,我吸取了“为人忠义平天下,心骄气盛毁自身”的教训;从张飞身上,我懂得了勇武谋略固然要紧,但善待别人尤为重要。
这些是我这个“三国迷”的点滴见解,我因之而成的一篇文章,也沾三国之气刊在《快速作文》上。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吧!
多谢三国带给我的诸多故事,多谢书们带给我的无穷启示!
我与书的故事还将继续,何止《海底两万里》,何止《一千零一夜》?
我与经典的故事6
夜静了,静的那么的可怕,时间也指向11点了,我丝毫没有一点的睡意。坐在电脑旁边,手指在键盘上敲着些什么,也不知道下一秒要写什么东西。
刚从外面回来,手指上还残留着烟的味道,今晚莫名其妙的吸了几只烟。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大学操场旁边的座椅上,看着一些人,想着一些事。那些跑道上的学生是何其的快乐,而他们却不知道此刻还有个我在默默的注视着他们。
有时候烟还真的有些效果,吸完后,心情真的稍微好了,还真的可以减轻一点点烦恼,此刻我才体会到。那种感觉对于先前不吸烟的我是体会不到的。对于哪些不吸烟的人也是体会不到的。
最近有些时候,心中会有种莫名的烦恼。也许此刻这样的心情,适合点上只香烟,心情会稍微好点,果然是这样的。
对了,此刻我就要写烟,那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吗?
在记忆的深处,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常一个人静静的坐着,吸着烟,在想些什么,而脸上总会有点不愉快的表情。那时候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吸烟,因为从书本同老师的那得知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身体有很大的害处。而我那时候是不敢向父亲提去要他戒烟的要求。
后来听母亲说吸点烟可以解除短暂的烦恼同不快,所以绝大部分的男人就开始吸烟了。那时候母亲也是不同意这有的观点的,也许是父亲的借口罢了。
而如今父亲把烟戒了,戒的那么的彻底,他的勇气还是有点佩服。
事实上我还根本算不上一个吸烟着,因为就在我写文章的此刻据不知道烟怎么从鼻孔里面出来的。但是我有时候我会偶尔点上一只烟,偶尔会买包烟,就比如说今晚,这样的夜里有点孤寂,也有点郁闷。再适合不过了。
古人以杜康来解忧,如今的我就以香烟罢了。
人们都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在寂寞的时候回忆起那些快乐的日子,所以此刻我坐着的时候不回想起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
但是烦恼的日子对我来说是很短暂的,所以点上几支烟对身体是没有多大的坏处的,那只是偶尔的抽。
记得第一次吸烟还是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为了见A女郎,鼓着勇气去买了包烟。因为在她的眼中每次都说我不成熟。而见我点了烟,胡须也长了,她还是有点意外,觉得一年不见,倒是有点变化。而她须不知道,那刻的我是装的,装成熟罢了。回来后漱口都漱了好几次。
第二次吸烟记得是在大学毕业后的散伙饭上。那天都喝了很多,每个人话就显得特别的多。而北方的那个Bj君总爱使劲往每一个男同胞的手上塞烟,边抽边聊,一直聊到大约是凌晨2点。而现在的我是可以理解B君总爱塞烟的做法。只是令我佩服自己的是那个晚上我竟然吸了一包烟。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点点的可怕。
第三次吸烟记得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同TUBA客户。那个老鬼一上来就往我手上塞cigars(雪茄),要知道那种烟很浓的,一般的人是受不了的,为了应酬那是的的我是丝毫没有一点办法的。不过后来生意还是谈成了的。
而今晚吸烟,确实也是我最近烦心的事件总有那么两件,所以就点了2只。效果还不错。不过心情一下子好了,好到一直都很快乐的我。
我知道,父亲知道,天下吸烟的男同胞都知道,烟的害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吸着,尤其是一些女同胞们。也许他们真的有一点点的不快,有一点点的烦恼,但愿她们不要迷上就好了。(ˇ?ˇ)像我一样,偶尔买上一包烟,偶尔点上一支,不过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消瘦这样美的夜晚。
其实我很迷恋那些吸烟的女士们,总觉得她们的深处总有个让人不知道的故事。
此刻她们显得那样的美,美的我似乎好想同她们坐在一起,听她们讲她们的故事,也许是爱情的也许是事业的。让后静静的看着,听着,想着些什么。
夜更静了,静的不再那么的可怕,看看电脑上的时间也是凌晨了,有许睡意了,一旁的堂弟也熟睡了。
我与经典的故事7
突然间忘了我的过去,在这条校道与另一条校道之间。我把回忆往风中赶,它总是往衣缝里穿过,它想往回走,真的,那些往事,只能回忆。
只有那些浓缩的事,才能把它写成一首歌,或者一首诗。然后把它珍藏在衣袋了,要不塞进嘴里,让胃消化它。想起过往,因为我敢于面对。
我与拓荒的相识,来源于那次决定性的面试。依稀记得那些师兄师姐们在实验楼的课室中直盯着这个瘦弱的家伙。就很简单也很复杂的通过面试,成功加入了通讯部。梦想开始了,航船刚起航,只是很多东西猜不透关于时间谜,在这个空闲的学校里。
通讯部长对我们新成员都很好,那些很平淡的故事搁在校园的校道中,饭厅里,办公室里,我与他们度过了很平淡的日子,但我们的心是热的,是温馨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可爱,很真诚,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平凡的家,这是另一个港湾。
隐约记得那时也是搞辩论赛,师兄师姐们都很忙,我们这些新成员只有等待他们安排的份,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懂。那时候的我们,就像现在的新成员一样,忙碌着开会,枯燥得很。知道的是那些感情上的交流已经超过开会本身的意义。
穿过不平常的回忆,它们开始消逝,连同我的记忆,消失在尘埃之中。故事总有开始的。
03年11月5日,是我值班。认识了可爱的bo bo, 很好谈的女孩,从那时开始我有心事的时候在办公室向她诉说,至少还有这些回忆。
刚进入时,我们去了白云山,记得很快乐,也记得同胡社长一起唱‘流浪歌手的情人’,记得那时对很多事情很好奇。现在觉得,寂寞而古老的回忆是怀旧的经典。那时的我就像孤舟,怎么样也碰撞不到礁。
老三,骨头都不认识,只记得跟阿光一起,那时也只是很平淡的交往,就像白开水一样无味。也知道那时有一位师姐很厉害,我很佩服她。
关于我的事情,在这里诉说少一点,毕竟是我同文学社的故事。我那时过的很充实,虽然有点不开心,但那时很努力的去学习,不象现在的我。早上起来晨读,黄昏背单词。那种感觉就是孤独带点美意。梦想在潜伏着,有着魔鬼的嗜好。
那首很老的情歌,在重复唱着,故事浓缩成梦想。
我不知道那年的冬至是怎样度过的,记得部长那晚亲手给我们一张圣诞卡,我还收到一位女孩的卡片。那晚我在值日本上留下一句话,至今让我难忘:“你此时的快乐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到现在我也知道他也是多么另我崇敬: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到现在我才有一点体会到它的意思。
那时临近考试,所以经常一个人冒着冷风去办公室温习功课,而且总会遇见阿猫师兄也在那里温习。从此熟悉了他,他那时教给我许多东西,他懂许多东西,那时我几乎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那个冬天很冷,泪滴落的地方,是一条河,血滴落的地方,则是一条无尽悲惨的路,我用血写了那空白的故事。
寂静的天空,每颗星都在闪烁,它们都有自己的轨迹,你找到了那个位置了吗?而我在寻找记忆中的痕迹。
我与经典的故事8
在一个冬日的清晨,我在博客里徜徉,偶然看到一位文友的博客中关于《上庄记》的介绍:“《上庄记》——全景式描绘中国乡村现实……作者:季栋梁。”对于作者,我并不熟悉,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作为一个从偏远山村来到繁华都市的农民,对于中国乡村的现实,我一直在关注,且有着无法言说的惆怅和担忧。
出于好奇,我从百度搜到了季栋梁老师的博客,找到了那部小说的部分原稿。不曾想,这一看就是一天。更不曾想过,宁夏本土作家的作品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居然让久居都市早已淡忘了感动是何种滋味的我,一次次忍不住痛哭流涕。自我从父亲的大书箱里读罢路遥《平凡的世界》以来,这是我第二次为文字落泪。这种感动已经很多年没有了,以致于顾客进我店里买东西时,一个个用惊愕、诧异的眼神打量着我。放学回来的女儿也被我感染得眼圈红肿,只有站在一旁的老公打趣地说道:“瞧瞧你们娘俩,快别看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打你们了呢!”
是啊,营业场所,我本不该这个样子,怎奈季老师的小说写得实在是太感人了!不信,你看吧:我给二年级上着课,偶尔扫视一眼院中,学生种瓜点豆似地往那一块块“责任田”里填字,看上去更像一群啄米的小鸡。写错了,手就是橡皮擦,用手刨几下再写。三月,初晨的阳光尽管明媚,却无法驱散浸骨的寒冷,他们不时地两手合起来大口大口哈着热气取暖。给二年级上完课,我来到院里,地上已是密密麻麻横竖成行落满了字。我拿过刘元手中的“笔”——一截废旧电池里的炭棒,磨得明晃晃的,在地上写了几个字,比粉笔硬一些,也还算顺畅。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我心里涌起一阵悲伤。城里的孩子在有暖气的教室里还戴着手套。马鹏程跑进教室,拿了一截粉笔来,说:“老师,你拿粉笔画圈打叉。”我说:“快进去到教室里烤火吧。”可同学们都围着看我批他们的作业。等批阅完课堂作业,我的手都冻拙了……
读完这段话,我不知道身为一个城里孩子的七岁的女儿,她能否读懂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的山村里的孩子们的艰辛……但是我懂,因为我也曾在地上写过字。不同的是,我写字的同时,背上还背着我一岁多的妹妹,我连一根炭棒也没有,我也不能坐,坐在地上时由于母亲把妹妹用一根碎布条搓成的绳子绑在了我的背上,只要她用脚蹬地,我随时都有可能重心不稳,向后倒去。七岁的我虽然个子比同龄人高一些,毕竟力气有限。我只能撇开腿半跪半坐在教室门口,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用一截手指粗细的柴禾棍在地上划来划去地写。而我的同龄人是坐在一孔旧窑洞改造成的教室里用沙盘写字的。所谓沙盘,其实就是一种木制的长方形的小盘子,里面盛上一层厚度适中的细沙,用筷子或手指写字,写错了,摇一摇,重新写,既方便,又实惠。但我连这样一个沙盘都没有,原因是母亲原打算让我长到八岁时和小我一岁的弟弟一起上学的。七岁那年的我另有重任,那就是领娃娃。那会儿父亲辞去教师工作,远上银川打工。奶奶瘫在炕上,每天吃药拌饭。只有母亲一个人拉扯着我们三个孩子,支撑着这个家。故而母亲每次下地干活,刚刚断奶的妹妹,不得不交给我这个家中的老大来带。尽管妹妹一向很乖,可是背的时间久了,或者饿了,依旧会哭闹。一次两次还行,农忙的时候,我几乎天天背着妹妹去上学,难免会影响其他同学,何况一二年级都在这唯一的一间教室里上课。所以每当妹妹哭闹时,我只能先到院子里哄一哄妹妹,揪一朵狗尾巴花,或者挖一根辣辣草给妹妹拿在手上,然后再去教室门口听课。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父亲从银川回来以后。
回到家的父亲,不久就被村里人一致推选为生产队长。再后来,他又当上了校长。我也直接上了二年级。那会儿我对于父亲的那一大箱子书,愈加好奇。但最吸引我的已经由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和带有插图的《电影画报》和《人民美术》,《人民戏剧》等,过渡到了一些纯文字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呼杨合兵》,以及文学刊物《啄木鸟》等。尤其是长篇小说,只要拿起,我非得看完,看不完便放不下,因此还闹了一次笑话。
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乡里来几个干部到村里催收农业税,父亲作为生产队长要招待他们吃午饭,母亲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准备给他们做一顿手擀面,我在院子里的土墙根下看书,书名叫《封神演义》,正看得入迷,正想不通比干如此忠君爱国,纣王却偏要听从妲己之言,以剜心之刑处之……正在义愤填膺,忽然听见母亲叫我帮她干活,我把书本往胳膊下一夹,接过母亲递给我的簸箕揽了一簸箕碎洋芋,走进屋里掀开锅盖,不偏不斜全倒进那口正在沸腾的大锅里。这一倒,后果很严重,母亲很生气,因为母亲正准备下面的水被我给下了一锅洋芋蛋。可当着乡干部的面,母亲只是惋惜地“哎”了一声,瞪了我一眼,并没有骂我,她麻利地端起小锅,把调好的面汤倒进盆里,另外烧了一锅水,让我拿簸箕去柴垛上揽点柴禾,准备加火,下面。我这才想起,原来母亲是叫我揽柴给乡干部下面的,我却以为母亲叫我煮洋芋喂猪呢……如今想起,我依然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因为书,我也哭过,哭得伤心极了……因为两本书,一向和蔼的父亲第一次动手打了我。
那一次,我从父亲的书箱里偷偷地翻出了两本名叫《诗刊》的书,当时才上二年级的我,并不能理解诗歌的含义,自以为这是一些没用的书,便擅自做主拿到村口背着父母与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大爷用两本书换了两个漂亮的发卡,几颗洋糖。事后,被多嘴的弟弟告密,我第一次被父亲狠狠地踢了几脚。后来也是母亲告诉我:那两本书是父亲专门跑到他原来工作的文化馆,用两碗小米从一位叔叔手里换来的。自此,家里那个大书箱里的书,唯有经过父亲的允许,唯有父亲推荐给我的书,我才能捧到手中,美美地看他个昏天黑地,并学着父亲的样子,偶尔做点笔记,写点感想;自此,儿时的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渐渐懂得了如何读书,如何爱书,如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与书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总之,读书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写书,也是我未来的梦想之一,就算这个梦想有点遥远,或者很难成真,我也会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我与经典的故事】相关文章:
1.我与书的故事
2.我与老屋的故事
3.我与音乐的故事
4.我与书的故事
5.我与书的故事
6.我与书的故事
7.我与诗的故事
9.我与书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