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邻里一家亲
我曾读过一个叫《找妈妈》的童话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猫妈妈、兔妈妈、鸡妈妈是亲如一家的好邻居。它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谁家有困难,其它邻居就会主动伸出温暖的双手帮一把。一天夜里,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鸡妈妈有急事儿出去了。小鸡突然醒了,由于找不到妈妈害怕地哇哇大哭。兔妈妈听到哭声,想都没想就跑过去哄小鸡睡觉。兔妈妈刚走一会儿,小兔又醒了,因为找不到妈妈也哭了起来。猫妈妈听到了,立刻跑过去给小兔唱催眠曲。猫妈妈走后不久,小猫也醒了,找不到妈妈,急得直哭。这时,正好鸡妈妈回家路过,连忙跑进去给小猫讲故事。在邻居妈妈的细心照顾下,小鸡、小兔、小猫又重新进入了梦乡。从那以后,它们更加和睦了。
这些动物邻居们多好呀!遇到邻居有困难,都会主动提供帮助。想想我们这些住在高楼大厦的现代人,即使是邻居,却常常不知道姓啥、叫啥!邻里之间已经习惯了不闻不问,有的设着防,有的封闭起自己,相互好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我家住在金洲城,邻居们大多很陌生,甚至有的还很自私,更不用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了。比如停车吧,有的邻居总是乱停乱放,有意无意地挡着道儿,给大家添堵;又比如楼顶的晾衣设施吧,我爸为方便大家用粗电线做了好多根儿晾衣绳,可没几天就被那个邻居“借”回家了;再比如,明明楼道是公共场所,有些邻居老自己占着,又是晾衣服,又是堆杂物,一点儿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我好羡慕故事里的动物邻居们,多么希望有一天,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变成亲如一家的好邻居……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现在害怕写作文和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师和家长总在为此发愁,除了埋怨和批评孩子,有多少人能从作文教学本身来反思一下,从教师或家长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呢?
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家里请了保姆。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我帮妈妈干家务》,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先帮妈妈干一些家务,然后把干家务的体验写出来。
女孩很认真地按老师说的去做,回家后先擦地、再洗碗,然后在作文中写道:通过干家务,觉得做家务活很累且没意思。平时妈妈让我好好学习,怕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对妈妈的话不在意。(next88)现在通过干家务,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不然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给别人当保姆。
这个小女孩的作文虽然谈不上“高尚”,却是真心话。可这篇作文受到老师的批评,说思想内容有问题,不应该这样瞧不上保姆,要求重写。
小女孩不知如何重写,就问妈妈,妈妈说:你应该写自己通过做家务体会到妈妈每天干家务多么辛苦,自己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小女孩说:可是你从来不干家务,我们家的活全是阿姨在干。妈妈说:你可以假设咱家没有保姆,家务活全是妈妈干,写作文就要有想象,可以虚构。
教师和妈妈的话表面上看来都没错,但她们没珍惜“真实”的价值,曲解了写作中的“想象”和“虚构”,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假话。虽然主观用意都是想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却不知道她们对孩子的指点,正是破坏着写作文中需要用到的一个最大的“技巧”——“说真话”。
之所以说“说真话”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就在于说真话可以让人产生写作兴趣,并有东西可写。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总是被要求写一些虚假的话,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觉和判断力,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该写什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中小学生有这样的通病:在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观点,拼了命去凑字数。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花样何其多,作文课上,老师会告诉孩子很多“写作技巧”。但那些都属于“小技”的范畴,最大的技巧“说真话”却总是被忽略,甚至被人为地毁坏。一个人干一件事时,如果没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既干不好也干不出兴趣的。失去“大技”,就会连“小技”也难以获得。尽管教师在讲“作文技法”时都会讲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却很少被鼓励说真话。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强有力地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自我表达的那一天,就急于让他们学会说“主流话语”,而从不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对作文的指点和评判,使学生们对于说真话心存顾虑,面对作文本时,内心一片虚情假意,到哪里去寻找真情实感呢?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也确实应该肩负起孩子们思想品德建设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向往邻里一家亲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1.向往作文
2.邻里之谊
4.向往
5.向往
6.向往
7.向往
8.向往的作文
9.向往阳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