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7-09-23 初三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无论是学生在课业之余、上班族的工作以外,皆希望有个休闲活动,得以放松心情、纾解压力。
也许因为从小父母经常带我出游,所以旅游自然而然成为我最心生向的休闲活动。起初只是单纯的渡假,随着岁月的流逝及年纪的增长,开始有了“知性之旅”,让旅游更添学习价值。 有时远离尘嚣,来到山上、海边,是最惬意的事。三亚是我们经常拜访的地方,自幼稚园以来,年年至少拜访一次。海浪拍打在岸上的声响,以及日光下闪着金色光芒的沙滩,是吸引我们的地方。来到这里,有如来到另一个国度,将城市的忙碌抛在后头,尽情享受“热带风光”! 城市旅行也是不可少的,海口是我最爱的城市。提到捷运,我的心情即激动起来。便捷的交通让我 可以走踏各个角落,无论是好吃、好玩,还是具有学习的,我都没有遗漏。今年春节,我来到海口,心中的感动难以言喻,体验南国风情也是种学习,我也十分幸福!小小年纪就有多次旅行经验,与同学比较起来真是幸 运太多,因此我更把握每次快乐的旅游,尽力获取更多知识,如此一来,旅行也显得更加充实。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后,我感到十分有道理,在课业上用功是必要的,但是在旅行过程中,有些学习是课外的,而这些学习又特别重要。我相信书本和旅游相互扶持,一定能成就非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现在我们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多走路。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去找。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读书与走路本来是两件互不相干的事,却被古人的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了一起。细想起来,读书与走路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一本好书可能让你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从此改变你的命运, 一本好书会陶冶人的情操,心灵仿佛被圣洁的光芒照耀,豁然开朗,往日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本好书也会让人的心境得到升华,人生的目标更加高远,一本好书可能会引导你走向致富的道路,同样,一本好书可能给你带来健康幸福。书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进步与成功的阶梯,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少走弯路的捷径。而旅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心愉悦的享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流。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神工, 领略到各地不同的美景和风情,丰富你对世界认知,旅行 也像读书一样 ,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则是心灵的旅行,是在淡墨飘香的字里行间里游走,获取的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古人倡导我们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出去走走,只有这样才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二百四十多万字的游记, 成为了中国地理研究的无价之宝。为我国的地理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国家已把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的旅游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4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知识的海洋,“读万卷书”,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必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固然重要,可要真正切身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必要“行万里路”。书中的内容是死的,可世界却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要把读与行充分地结合,方能真正增长知识,充实自己。

  读与行是互补的。读书让我们能了解古代世界的风云变迁,能感受文人墨客的忧喜情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旅行让我们能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多端,能感受秀丽山河的千姿百态,能开阔眼界。读与行相结合才能博古通今,才能更好地理解迁客骚人抒发于山水间的情感。只“读”不“行”,就只能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最终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读万卷书,就好比从窗中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可终究要走出去,才能领略真正的世界。

  只读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很难明白杜甫登顶的决心,可真正登上泰山,在云萦雾绕中,就能感受到泰山的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也能体会诗人的情怀。苏东坡曾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本不理解为何以西湖比美人西施,可到了西湖边,看到那或淡雅或艳丽的景色,以及那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才感受到这比喻的妙处。早已感动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自己来到大海边,却再一次深深陶醉于这平淡的幸福,对海子又有别一番感悟。读书让我在旅行中更好地感受山水之美,旅行让我在读书中更好地理解文人的情怀。

  假期中,酷爱旅行的我再次收拾行囊起步,还不忘带上一本书。来到江南水乡——乌镇,青瓦白墙,潺潺流水依附于亭亭玉立的朴素瓦房,心中自然浮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到大都市上海,船游黄浦江,看那浦东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看那浦西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万国建筑群,才感受到以前所学文章中所介绍的“东方之珠”的繁华昌盛。

  闲暇时,泡一杯清茶,翻开书页,好好领悟书中的知识;或者,收拾好行囊,翻翻书页,找个吸引自己的地方,去那里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与行相结合的求知之路,必能更轻松有趣,事半功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6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是每个作家对文学的理解,而我从小就歪打正着地把文学和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夏日的夜晚,我和妈妈并排在院里乘凉,高大的梧桐树在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星星闪闪地眨着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和大灰狼,丑小鸭和天鹅与微凉的月光一起落进了我的眼睛,我带着纯真的美好与文学遥遥相望。文学,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长大后,我的眼界放宽了,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使我想往。可是,我发现想象并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没。也许,我需要去看看。假期,我打点行装,开始了征程。

  当我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时,才懂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当我见到一望无际的长江时,才懂得“秋水长天共一色”;当我见到诗情画意的周庄时,才懂得“小桥流水人家”;当我见到……再读红楼,放可见悠悠大观园青砖玉瓦;再品三国,方可见刀光剑影生死拼杀!

  有些时候,文字中不能现真身,真正领略过生活中的美,才知文字的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7

  人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生活简朴,有的人节约,还有的人爱整洁……而我呢,就有个好习惯,爱读书。

  我可能是天生爱读书的人吧。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书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当我哇哇大哭的时候,妈妈给我拿出一本书,我会立即停止哭泣,一本正经地看起书来。虽然当时的我什么也看不懂,可还真像一个读书人似的。

  慢慢地,我长大了。从我认识字那天起,爸爸便给我订了许多书、报,有《快乐作文》,有画报……当我翻开那些书的一刹那,顿时,一扇心灵的窗户打开了,发现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我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白雪公主、尼尔斯……从此,每天放学回到家后,我首先做的便是看书。慢慢的,就养成了爱读书这个好习惯。因为书不仅给了我知识,还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每天晚上,坐在灯光下,看着那一行行铅字,仿佛他们就像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我面前不停地跳啊,跳啊,多么有趣!一会儿又像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飞翔;一会儿又像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嗡,嗡,嗡”,和小伙伴们在五彩的缤纷的花丛中追逐嬉戏;一会儿又像变成海底一只天真的小海豚,在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里遨游。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转眼之间我上四年级了,便不满足于只看小人书。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小说:《小小的我》,《孤星血泪》,《时间窃贼》……这些书不仅给了我知识,还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当然,爱读数学方面的书,也是我这个习惯组成的一部分。有一次,在一本数学书中碰到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我在验算的草稿本上飞快地写啊写……一张草稿,两张草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最终没有攻破这个难题。第二天清晨,清醒的脑袋给了我神奇的力量。经过思考,我想起这道题目曾经在一本数学方面的书中看到与这道题相似的题目。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我终于顺利地做出了这道题目。还有一次,当我在做语文题目时遇到了困难。有一个成语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什么,我一拍脑瓜,突然想起,在我看过的作文中看见过这个词。最后,我把这个成语顺利地写了出来。

  书,是我学习的好朋友,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它能帮我解答。书,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知识的源泉,它能开阔我的视野。我这个好习惯将永远引导我向更广阔、更新奇的世界前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读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30多年的考察之后,撰写了(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不仅仅是文字幽美的佳作,更能让我们读出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精神。徐霞客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阅读地理著作,少年时即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浙江宁海是他旅行开始的第一站。在此之前,他精心研读关于祖国地理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考察中,他不避风雨,不怕狼虎,不畏自然环境的恶劣,尝尽了旅途的艰辛,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徐霞客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徐霞客精神也写入了历史。

  徐霞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既不能不信书也不能全信书’,既不可以小视书的重要作用,又不可以完完全全照搬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只有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书本中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徐霞客用他对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的深入钻研和30多年的徒步旅行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做到了‘知行合一’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承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9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相。由于政绩突出,第二年便被提升为司空(管理工程的官职)。后来又被提升为大司寇(掌管司法礼制的官职)。在齐鲁两国之会时,孔子担任鲁国的相礼。曾很有见地地建议鲁定公带领左右司马同去,以防不测。果然,齐国想以会议为名,使鲁国屈从于齐国。由于孔子义正辞严,又有大兵压境,齐国只好作罢。孔子凭着自己的机警又使鲁国避免了一场灾祸。还收回了齐国曾经侵占鲁国的三座城池,从此,人们对孔子更是刮目相看了。

  但是,齐国国君齐景公认为孔子若是留在鲁国继续做官,将会对齐国产生很大的威胁。于是,齐景公决定设法迫使孔子离开鲁国。

  为了使鲁国的国君不问朝政,丧失治国的意志,齐景公特意送给鲁国国君美女80名,骏马120匹。果然,鲁定公从此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对于孔子的主张开始表现得越来越冷淡。孔子想去劝说他,但是他总是避而不见。因此,孔子开始失望。

  到后来,孔子只好无奈地离开鲁国,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在外游历了长达十四年之久,先后到过卫国、宋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重用他。因为这一时期社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转折期,而他所宣传的恢复礼乐、讲究天道、平息争斗的主张,被这些国君认为太过迂腐,因此都不接受。

  他首先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虽然想用他,但又怕他带的这些学生是替鲁国做事的,也不敢任用他。孔子只好不辞而别,带了学生去往陈国。在去往陈国的途中路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匡人把他当成了阳虎,阳虎是一个十分凶暴的人,曾迫害过匡人,于是匡人把他包围起来。正在这时卫灵公派人又将孔子追了回去,才解除了危机。

  孔子回去后,以为卫灵公想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谁料,卫灵公只是想假借孔子的名声来壮一下卫国的国威。在当时的卫国,卫灵公没有实权,权力都掌握在他的夫人南子的手中。南子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人。她邀请孔子去见她,孔子盛情难却,只好面见了南子。这件事令许多人都不能理解,就连他的学生子路也十分生气。孔子解释说:“我绝没有做什么不合理的事,如果那样,叫老天罚我!”

  孔子还是被南子利用了,一次,卫灵公与南子盛情款待孔子,并且还带着孔子一起坐在车上招摇过市。老百姓见如此有学问的圣人孔子竟然和一个女人同出同入,心里都感到不痛快,孔子也觉得自己十分窝囊,认为自己连一个女人都比不上。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卫国。

  孔子最后回到了鲁国,时年68岁,这时,他已无心做官,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播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

  如果孔子没有行万里路的周游列国的经历的话,还真的很难说孔子的读万卷书的结果还有他后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没有比较就没有文化,如果当年的孔子不周游列国的话,他能否产生如此深刻的思想,如何能对各国的历史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从而整理出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代表的古代典籍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0

  以前,做老师的妈妈告诉我,书本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清楚的知识,我半信半疑。

  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幼儿知识大全》,上面写道:水是自然界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物。水有时流动,有时结成坚硬的冰,当温度变成零度时,水会变成冰,当温度慢慢升高时,冰就会融化成水。看到这段话,我想:每天都在用的、喝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真想亲眼看看。

  转眼间,寒假来了。妈妈带我去住在内蒙古的姥姥家,那里真的很冷,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姥姥说地里都结冰了。我想我终于能亲眼见到冰了。

  傍晚,我们走在去冰滩的路上,远远望去,整块冰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走近了一看,好厚的冰呀!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我找到一块薄点的冰,一下子就用力地跳了上去。“咔”的一声,冰块就碎了,仔细看,这些碎片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我想带一个“钻石”回去给姥姥看,谁知捧在手心里的“钻石”,不到1分钟就化成水了。爸爸说“我们的体温在36度左右,所以这一小块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时我的手是冰冷的,但心里是暖暖的,快乐的。

  后来,我又把姥姥家的果汁倒在一个杯子里,放在气温在零下17度的外面,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都结成冰了,这就是我的自制冰激凌!后来拿到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冰激凌”又慢慢的化开来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读了很多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关文章: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0篇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3篇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精选15篇)

校服情结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