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2018-05-02 高一作文

年味1

在我看来,过年讲究的就是气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和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对联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经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高兴,从柜台里取来酒杯和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在我看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就足够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但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年味2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晚上,我匆匆吃完饺子,和妈妈来到屋外,只见天空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撒满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

  之后,我和妈妈看了许多烟花,有孔雀开屏,有海底珊瑚……个个都绚丽多彩,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快八点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里,打开电视机,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都十分精彩,如小品:讲故事、送水工……令人赏心悦目。

  还有两秒钟就十二点了!嘀嗒嘀嗒,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电光炮响起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千家万户的烟花交错升起,然后像夜明珠一样,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它预示着来年的繁荣富强、幸福无疆!

年味3

  我不说你们都明白,这天是大年三十。爸爸、妈妈、阿姨、姐姐和我在爷爷家里吃年夜饭。香喷喷的饭和菜,有鱼、肉、虾、青菜、胡萝卜、炒青椒等,我们津津有味得吃着。

  吃好了年夜饭,我们在看中央电视台的联欢晚会文艺节目,一看就看到了十点,我和姐姐连忙走到外面,看见了夜晚的天空中星星闪烁着,照亮着天空。“砰”的一声,五颜六色的烟花从天空中盛开,一转眼“砰”的又一声,各种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得眼花瞭乱。我们也放了许许多多的鞭炮,在天空中闪烁着,有的变成了蘑菇,有的变成了球……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美丽夜晚!

年味4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隆重、最开心的日子,这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时刻,所以大家都会提前很久来为新年而做准备。我们家也一样。

  以往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我们就会像往常一样,踏上回老家过年的路,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满怀欣喜的期待着。

  每次看到爷爷奶奶坐在家门前,满怀期待的等着我们回家时,我就会不禁眼眶湿润,因为一年中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到放假回家过年时,我就会十分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陪他们聊聊家常,告诉他们我已经升入初一,对比小学和初中的不同;告诉他们这一年中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告诉他们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勇敢的克服,让他们放心。

  在农历二十七、二十八时,我就会和家人们一起去买年货,看到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年货商品和来来往往的人群时,不禁感叹“这就是年味啊!”每每有这种感受时,我的脸上都会挂着很灿烂的笑容。

  除夕夜如期而至了,桌上摆满了家人在一起做的年夜饭,还有春节不可或缺的——饺子,今年的饺子是姑姑和我,还有弟弟妹妹一起包的,吃起来嘴里会有满满的幸福与自豪感。姑姑先帮我们准备好材料,剁好肉馅,和好面用来做饺子皮,然后就可以开始包饺子了。洗净手后,就用筷子夹起适当的肉馅放在擀好的饺子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把饺子两边的皮合拢,还可以捏出一点形状,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做着做着我变得心应手了,从刚开始的做一步、问一步,到后来做的越来越好看。

  伴随着欢乐的笑声,看着精彩的春晚,在不知不觉中,年夜饭也接近了尾声。我们全家围坐在火炉前,一起聊聊家常,嗑嗑瓜子,有说有笑的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伤心事、有趣事……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全家都来到家门前一起放烟花,绚丽多彩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我们的脸上也绽放着笑容。这时,小孩子们都拱起双手,嘴里说着“新年快乐”来向长辈们要红包,伴随着一声声“新年快乐”,我们终于迎来了新年。

  今年的春节总让我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不再像以前那么浓,小时候,年味是爸爸买回来的肉,是妈妈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块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鞭炮,小时候年是期盼;长大了,年味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最后剩了很多,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作白天的混乱,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20xx,愿我们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年味可以越来越浓,亲情可以越来越深。

年味5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惊扰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一派别开生面的繁饰。如初景象,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借着新年的喜气。一草一木都颇具喧宾夺主之范,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的烟酒味道;换上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一样的街道异样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只不过缺少了往日的会心浅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年节里,依旧疲惫落寞;扑面的浓烈香水味令我嗤之以鼻,杂糅的味道似乎在故弄玄虚。我微微蹙眉,她的“盛装”实是“别有洞天”,粉墨登场,自命不凡也;不由自主地远离她们,目光久驻于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恍若兀地点燃了这一片糜静,他天真的笑容盛若灿烂的夏花;手里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为这压抑的清晨平添了生机活力。

  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是时代的潮流蜕为牢城,封锁住人心本来的纯真,还是我陈旧的思想早已脱离时代的轨迹,变得虚无缥缈。

  罢了,过好生命中第十五个新年吧。

  如我所想,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餐桌上却出奇的安静。长幼礼节使我愈发拘束,拘谨的礼貌用语无疑拉开了亲戚朋友的距离,没有谈天说地,没有洗杯更酌,没有热闹非凡,反之,他们严肃的面容让我喘不过气。

  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毫无印象。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本想邀友人共享春晚盛典,可结果却让我讶异。

  不约而同整齐地坐在客厅,茶水瓜果丝毫未动。他们的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那虚拟的页面比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令他们在乎,或许,真的是我被时代落下,成为独自回忆往日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家人早已入睡。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站在窗边,看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纵使美轮美奂,却短暂得若过眼云烟,片刻之后即是沉寂与感叹。就像我们早已明白,年兽是个古老的传说,驱赶一年的愁苦辛酸。我们只是擅长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然后继续奔波。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旋,我们在错愕时间易逝的同时,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更为我不解的是,我们没有丝毫感伤,反而乐于接受一切改变,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所向往的追求的,都敌不过时间,都在变。

  晚风倏忽,拂过耳畔,格外亲切,它携来一缕年味,对我说,瞧,我比它更加温暖。

年味6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7

  没有了那震耳欲聋的鞭炮,没有了全家人围坐一起的超大屏电视,没有一个慈详的老人,她的笑,她的叮咛,她的唠叨。

  一柱清香,躬敬的鞠上三躬,插在香炉上,随清烟缭绕的是十八年相伴的时光。

  二十四栋老房子,这是我最早的记忆,每天放学回来,楼道里都会响起我“高亢”的声音“奶奶,开门啊”。而开门的,永远是那位慈详的老者。

  过年了,大叔大伯姑姑婶婶们都会聚在一起,在这个小小的家里,煮上一锅香喷喷的莲藕汤,便畅聊起来。家族中,我排行最小,往往被大叔大伯们当作逗乐的对象,只有奶奶是永远护着我的,那才是年味啊。

  一年又一年,孙子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长成??瞳瞳的少年,最终我和父母搬离了老房子,为了我的学习,也离开了我的奶奶。搬家那天,父亲将最后一件家具锁在后备箱时,我最后望了一眼老房子,奶奶站在三楼的窗边,隔着纱窗望着,目光是不舍的。

  往后的时光里,每逢过年我们举家都会重回老房子,再次聚在一起。可哥哥姐姐们都已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过去的年味,再也寻不到了。

  年味就这样淡了下来。

  奶奶得了重病,搬到了我们家,二十四栋的老房子又要拆迁,两个重担一下子落在爸爸的肩膀上,一天一天心力憔悴,白了头发。

  最后一年,奶奶是在我们家里度过的,我们终究也不知道奶奶最后一年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虽然空巢多年终有我们相伴,可全身已被疼痛侵袭,也许是在幸福与痛苦中度过的吧。

  想留的东西永远留不住,终究被岁月的长河,奔腾的波涛汹涌而尽,只是让父亲始终愧疚的是那一天子子孙孙们没有一个人陪在奶奶身边。

  也是那一年,旧房子也拆了,在荒芜的废墟中想找到一个熟悉的瓦砾都难。

  家人年年相聚的故居就这样,也没了。

  新年是在还建房里办的,二十二楼的高空,始终让人感觉不安与厌烦。纵然家人也全都到齐了,但那种畅快,亲切,那种萦绕心头的温馨,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房子间被长明灯的蜡烛点亮,焚香让房间烟雾缭绕,伴随着我的记忆从窗外飘向远方。

  可始终少了一个人的`存在,望着窗外的雾气似雪一般,可曾知道,白雪丰盈的年,有你相伴,才有温暖。

年味8

  春节前几天,陪着家人去置办年货。天正下着小雨,虽然没有温暖的阳光但却也一扫之前的雾霾天气。走在路上,远处不断传来低沉悠长的汽笛声,心想好久没有做过轮渡了,这次有了机会去重温儿时水波荡漾,空气腥湿的记忆。

  到达目的地后,雨也恰好停了。我提议去花鸟市场瞧瞧,买些花草回去装饰。去的途中,身旁的人没有想象中的多,我还纳闷,他们说都回家过年了呗。噢,回家才是过年啊。

  节前的物价也涨了不少,看中的一盆万年青价格差不多翻了一倍,看着他们在洽谈价格,我到附近又转了转,看见了一盆含苞欲放的风信子。那样子实在惹人怜爱,体态娇小,放在书桌窗前正好。挑好了心仪之物,走之前还了解到风信子的象征义:只要重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生活。聊了一会后,我急忙催促他们回去,他们似乎有些不满:“不是你撺掇着来这儿吗,这才多久就赶着回去啊?”“回家,过年。”

  我脚一踏进家门,便急忙着张贴各式吉祥物。屋子在放假前就已经被整理得十分整洁了。对了,还有春联没换,不急不急,等到了三十那天再换也不迟。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时人们的风俗也只能存活在诗歌与人们的想象中了,不过还好,一同祈盼新年的到来的这份心情一直未变。

  没有做下来多久,我又被支出去买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来到附近的市场,真的是人山人海。难道白天没有出来的人都选择这个时候出来?推着购物车在人群中艰难地前行,身旁的人们也没有表现出十分喜悦的神情,反而多了一份恬淡和宁静,抑或一种期待。在期盼什么?远方游子的归来、往昔不幸的离去、来年心愿的实现……或许都有,人总得有些期待,生活才能继续。

  终于,看着窗外别人家的阳台上都挂起火红的灯笼时,电视上的主持人换上喜庆的红装时,我知道,春节——各大节日中最具分量的一个,已经来了。期盼已久的春节就这样来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是啊,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这样的问题,从年头盼到年尾的春节来的时候,我竟毫无感觉。是因为没有了儿时的烟火炮竹,还是没有当年一大家人共居一处的温馨?

  “开饭了!快出来。”

  “好,马上就来。”

  就像平时开饭一样,我走出房间。不过当我看见墙上的福字与中国结,看见桌子上一圈摆放整齐的饭菜和斟满酒的酒杯,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与喜悦,我知道就算没有炫目光彩的烟花,没有众人的欢声笑语,只要在家里,与最亲的人在一起就是春节,就是过年。

  这,就是年味儿。

年味9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儿都各有各的味儿。然后有兴奋的、有难忘的,甚至有的是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一说到高兴的年味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和小伙伴玩的情景。最搞笑的就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目光扫视着那个大箱子,立刻躲了进去。哈,果然是个好地方,居然没被小伙伴发现,我躲在里面不禁暗自偷着乐。经过他们的全面搜索无果后,最后无奈的喊到:“出来吧,我们认输了!”这时,我才得意扬扬,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笑的前俯后仰。当然,过年除了和小伙伴尽兴的玩耍,更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用工作,能够天天陪我玩,这但是平时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大年三十晚上吃啥?年夜饭呀,还没开始吃饭我都已经高兴地像只活蹦乱跳的小鱼。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这天请来了很多“嘉宾”,大家一齐吃年夜饭,最令我快乐无比的是我能够参加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去。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是个性丰盛,有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在灶边每个菜尝一口,肚子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好处的要数收红包啦!然后这可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而是用来交学费、买文具用的。你没发现,每位长辈递给我红包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呀!”我可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哦。

  玩耍的欢笑,年夜饭的快乐,发红包的喜悦,都深深地包含在年味儿里!

年味10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过年那份欣喜劲却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淡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农村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进入腊月一过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会分上一斤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白菜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于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年三十晚间12点后,辞旧迎新的时刻,煮饺子、放鞭炮,饺子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大年初五的早晨也是吃饺子。这几顿的饺子年夜饭和除夕夜的饺子是现吃现包,其他时候吃饺子多数是煮冻饺子。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我们兄弟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多。

  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那时靠吃粗粮,白面很少能吃上,只是时间长了调剂一下,豆油也不够吃,怎舍得熘炒烹炸。母亲每月都尽量少放油,积攒下来过年,年前再去附近的村换些豆油。这样过年时会凑几斤豆油,才可能炸丸子、炸鱼等,烹制这些菜,都很费油,平时,除非家里来客人是吃不上这些让我们说起来都垂涎欲滴的菜的。父亲年轻时,曾在饭馆里干过一段时间杂活,学会了一些烹调菜肴的手艺,只有到过年时他才会有机会一展身手。

  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都会买回一条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除夕夜接着吃,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

  因为冬天天短有都在家不干活,因此有节假日吃两顿饭的习俗。多数人家年夜饭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饭前先放鞭炮,然后开吃,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干酒,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吃到六七点钟,小孩打着自己做的灯笼到处疯跑,走东家串西家,到善于讲故事的人家,听讲故事。也有大人孩子凑一起打扑克,玩不了多久,就要开始剁馅、和面,包除夕夜吃的饺子。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放一挂鞭炮。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挣了(指挣钱的意思),打坏盘子、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

  吃过饺子,开始守岁。小孩儿熬不了夜,到后半夜就困得不行了。

  大年初一,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冻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我们往往得我们要让大人喊多少遍才能爬起来。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也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拜年者进门先称呼,然后行礼,说“过年好!”。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

  除了过年吃饺子,年夜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吃柿子饼子、嗑瓜子,吃炒花生、还有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时糖品种很少早时只有地瓜糖,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还有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那些年,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时,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让邻人和小伙伴都羡慕不已。

  过大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农村里临近年关都会包场电影,平时难得看场电影。所以一进腊月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忙的日子,走村看电影就是我们的快乐,临近的村庄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偶尔也会走趟远的去十几里远的金矿看电影。因为金矿上有自己的电影机,年底天天放电影。可是很远父母是不会让我们自己去的,所以我们就缠着大人带我们去。不光能看电影,扭秧歌一般安排在初三、初五和十五都要扭,另外年底货郎们会走街串巷来卖些小东西,如果没钱可以拿东西换,香甜的糖块、好看又香的米团、还有我们最爱的摔炮和火鞭。

【年味】相关文章:

1.年味

2.年味

3.年味

4.年味

5.年味

6.年味

7.年味

8.年味

上一篇:爱我乡村 下一篇:欲成方圆,必以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