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远与很近

2018-02-26 高三作文

很远与很近1

雨后阳光透过林间树叶的罅隙,宇宙射线穿过亘古无垠的寂静。自然与科技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而现在却背道而驰。大自然在人类的冷落中渐行渐远。

我们曾歆羡古时三峡的顺流而下,日行千里。两岸猿声属引凄异,却也因大坝的拦腰截水而停顿了脚步。我们也曾向往从此仗剑天涯山长水阔,踏访古迹寻访僧侣,却也最终只靠小说中的情节聊以解馋,用“抽不开时间”的理由搪塞自己。我们何曾没有暂时逃开喧嚣住进深山的愿景,却也只能了了作罢。互联网时代里的一切都显得便捷迅速,但页面上的介绍、图片带不开自己亲身去经历、感知、探索的那份悸动与喜悦。

其实科技只不过是使自然远离我们的助推器,究竟根本是现代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我们在惯有的冷漠中背弃自然,伤害自然。及至我们愿意去亲近自然的时候,一切话语与扼腕都会变得苍白与无力。

那么别再感叹自然很远,那么的遥不可及,而是去走进自然,那时才会知道自然原来如此近。

庄子笔下的自然有各异的声音,他闭眼倚在林中时,听到风摩擦叶子的窸窣,听到风穿过树穴的呼啸。我们也大可如此感受自然的箫声。王维宦海沉浮后选择回辋川山居来平息自己的内心。与松风为伴,与落霞对诗,与古琴唱和,与流水细语,独享自己的风清月朗,静观一人的云卷云舒。诗意的栖居莫过于此。我想我们连通蜀道,打破难越关山,开拓秋来风景异的塞外的初衷正在于此。我们海陆空三管齐下是在拉近自然而不是为自己筑起一座冷冰的铜墙铁壁。大自然如同薛定谔的猫的是死是活无法预测,只有步入了自然的人才才能领会个中滋味,而这才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乐趣。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离你很近。点点滴滴的发现都可给你最质朴的诗情画意。当我们以欣赏、体验、亲近和敬畏为本,以科技为用,我们就能与自然建立起密切且自得的联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携一颗流淌爱意的心,风霜雨雪,清风自来。

自然离我们很远?

不,自然离我们很近。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很远与很近2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渐渐喜欢写点小文章,看了刘同大哥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心里也曾想过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写一本让大家都认可的书,或许这个梦应该能在我醒之前可以画上一个句话吧。

  夜很静床很凉,我总会不经意的在被窝里憧憬未来,或许哪一天我都没有憧憬未来的心吧,社会的现实总是激打在理想的浪花上,我成了其中最普通的一朵涟漪,我总是努力的让自己成为最美丽的那朵,可惜在别人的眼中我还是众多普通当中的一个,我努力了这么久最后也不过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有时候觉得好悲哀好像对着天空大声的哭,这不是我想要的,可这又好像是我的命......

  后来在一次次的打击中,我也被磨平的棱角,走上了那一条不归路,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暂时的忘却了自己那个未成醒来的梦,有一天当我梦醒的时候,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我没有忘记过理想生活可以打垮我的身体,可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可以让我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但我不会抛下心中的理想的,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每个人都会有梦醒的一天,或许就在明天,夜很静心很乱,总需要静下来抚摸自己的内心,你还在里面我便踏实了很多。

很远与很近3

  故乡很近,我却很远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直到我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南方小镇无锡时,才深切体会到这种感情,这何尝不是在写我。

  风从北方吹来,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领略延绵无尽的山峦丘陵,穿梭于茫茫天空,跨越山河百川,如同我的脚步一路向南,来到这个多雨的江南。不觉之间已身处他乡,故乡远在千里。

  六月,高考。

  夏日的知了不停不歇,如同叫嚣着梦想就在眼前的孩子。今年的高考如期,当看到从考场中走出来的一个个身影时,我又该惆怅了,是不是有一年之久了?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知道渐渐习惯这里的一切,离开家乡不闻不问那里的一切,一年时间说长不短。只是因为去年高考的落榜就一走他乡,此后便再无与家中联系。当时狂傲不羁的自己心中充满了怨与恨,排斥家乡的一切禁锢。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离开的地方。当时的我如此坚定来到这里,当时的我这般厌恶北方的生活,当时的我心头交织着忧与愤,可为何我还是如此难忘北方的风景。

  这个答案无解,那就只能笑叹着回到自己的蜗居之处自省。

  来到这儿的闯荡,日复一日的劳力工作,渐渐地磨平了人的棱角,正如我也明白了我当初的所犯知错,可错已错过,无力挽回。我的念都已存留在了故乡。秋天的风源头追溯于北方。这一刻我如同脱离土壤的种子,没有了他人的慰藉,在风雨中挣扎,落得满身伤痕。同样的风,定也吹过北方的我的父母吧,如今也抚过我的身旁,其中有他们捎给我的牵挂吗?

  冬天到了,北方的萧条与南方的肃杀是我处于南方可望而不可即的。当南方第一场大雪降世时,北方的天空更冷了,身处暖气中我却也隐约觉到了北疆的寒意。当早上拉开窗帘的时候,这场属于南方的雪似乎未停,视线内一片白。早间新闻联播中的声音还是字正腔圆,使我越发困顿。

  “现在插播一条新闻:于今日早晨当地时间7:50时,新疆北疆地区发生特大性雪崩灾难…”主播员的声音不急不缓。我明显愣住了,猛地一抬头,画面已是家乡此时的模样,白色无法无天的蔓延着,它吞噬者一切。面目全非。我已分不清拿着水杯的手是否在战栗着,只是心中那一份存留的念想在无限放大膨胀着,它挤退了怨念与忧愤,只是嘴里语无伦次的说着:“我要去找他们!”可是大雪封路,飞机航班全部停滞,铁路线瘫痪,自己像极了一只被困住的鸟,束缚在了困境之中。心中最后一份希翼都已荡然无存,只有手机中一直无人接听的长音提醒着自己,你无能为力。

  雪愈下愈大,无休无止;颓然愈慢愈广,无休无止。

  在这个冬天结束的最后一刻,故乡上方的雪停了。世界中一片静寂的白,我只有等待,待到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北疆的四月,杜鹃花开的很美,我站在了故乡的土地上。冰雪消融,可一切都随之逝去,连同我的家人。

  我去到了异乡,在成长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该怎么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我终于想通了。

很远与很近4

  南去的雁群,带着北方浓郁的爱情,飞着飞着,将漫天飞雪印满自己的一生。

  只有村庄的风,也许只有憋足了吃奶力气的风,才能跟上大雁飞翔的内心,并久久地一唱一和,像一个急于述情的游子。

  一些事物或一些情景,说远也远,说近也近。比如,梦中返回村庄,只见母亲一手打开吱呀的木门,一手掌着油灯,那炸开的灯花,让我仍能听到秋天花开的声音。

  那梦中的一草一物,就连吹疼脸颊的凉风,原来,与我都这样的亲近。

很远与很近5

  小的时候,他用胡子扎我,告诉我,我是他眼里最美的白雪公主。

  小的时候,他在打雷时将我从小床抱到他和妈妈的大床上,因为他知道,我是个胆小的女孩子,雷雨的夜里,只有抱着他的胳膊才能甜甜地做梦。

  可是后来,我数次想冲到他怀里扭来扭去,他都慌乱地奔向厨房或者卫生间,留下我不知所措地上下打量着自己,我除了个子比同龄人高以外,身上并没有长刺啊,他怎么突然变得像个陌生人般地拘谨而客气了呢?

  刚升到初一,我便有了初潮,那之后我对男女两性有了一种石破天惊般的醒悟,我似懂非懂地明白我不可能像儿时那样在他背上嬉戏,在他身边撒娇了。

  初中要上晚自习,从城东学校到城西的家,有些路段坎坷不平,很不好走。可是每次我在前面蹬着车子,他也骑着单车跟在离我近10米的后面,如果发现两个人的距离近了些,我都要吃力地猛蹬几下。长大之后,我常常想起他陪我下晚自习的时光,昏暗的灯光下,一对隔着10米左右、沉默前行的父女。他们不说话、不打招呼,父亲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那种亦步亦趋、不离不弃的感觉是不是就是父爱的距离?

很远与很近6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苦心经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听到的有关这么年龄种种的梦想,无非是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在多少岁之前成家立业,能在什么时候买车买房过上安稳的生活。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全都变成了这些物质的不能再物质的东西。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只能靠“体面”这两个字来衡量。

  听到大家在谈论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虽然不愿附和,但却似乎不想变成异类,于是拼命的点头称道。

  其实,到底是自己觉得自己清高,还是自己从心底里就是一个物质的人,有时候自己也分不清楚。

  我常提醒自己,年轻的时候总要为梦想做些什么,做些当自己老了的时候会觉得人生没白活的事,可是却又常常担心这些很物质很物质的东西。

  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个好对象,担心自己将来过得不够“体面”。

  我常常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让自己无所适从。

  想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又忍不住与别人不停的比较,不愿落后别人一丝一毫。

  在这样无止境的比较中常常忘了自己要什么,总是怕一个不经意别人就超过自己好远好远。

  自己让自己不得安生。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你真的有梦想麽,你真的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麽。

  当我从心底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去拿那些房子车子当作梦想,其实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去告诉你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于是,,一旦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样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变得局促不安。

  把那些所有人都在盲目追求着的东西当作我们渴望的生活。

  小时候,家里人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上大学之后你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了麽?

  毕业了,我以为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就能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我又因为一份工作过上想要的生活麽?

  大家又说,等一切稳定了,等有车有房了,就可以有想要的生活了。

  我不知道那还要过多少年,我更不知道那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去看新房,一套房一套房的看,听着售房小姐不停得介绍,户型,采光有多好多好。

  当我看着白花花的四面墙,想着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几年,为的只是冰冷的混泥土和钢精堆砌起来的几面墙,我就恨不得立马逃离那里。

  似乎我们换来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而是一个巨大的牢笼。

  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从来都是别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么样,(经典语录 www。4847。cn)应该怎么过,于是我们把那些其他人认为是想要的生活当成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想象着当我四十岁,五十岁站在一套富丽堂皇的大房子前,其实我想我不会快乐,因为人生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

  活了一辈子,为的都是那些生不带去,死不带去的东西,那种感觉是有多凄惨。

  可是,慢慢长大了的我们是不是总要被现实攻击的遍体凌伤。

  因为要生存,所以必须努力让所有人都羡慕,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过的体面,因为不想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上站不住脚。

  不停的追赶,生怕让自己落后,仿佛成为了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一种常态。

  然而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过上他们自己所谓的想要的生活。

  至少现在的我从来没有看见有谁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大的成功也有失落的时候,再体面的生活也有不为人知的落寞。

  其实,会不会,我只是假设,根本就没有什么我们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衣食无忧,我们想要的是无忧无虑,而其实我们想的东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其实生活就是生活,它总会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

  没有什么样的生活能让我们不用为生活烦恼。

  或许就是因为生活有它不如意的时候,所以它才更值得我们有所期待,它才能让我们去期待我们想要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希望的活下去。

  其实,这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道理。

  不是因为生活太现实,而对生活失望;而是知道生活太现实,所以更要用心的活下去。

  给自己一个拥抱。

很远与很近7

  三十五年前我离开了校园,同学这个名词似乎已离我很远,特别是大学同学,来自各地,毕业后很少相见,偶尔相遇,又觉得很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教育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一百九十八名同学从全省各地来到宜昌学医。同学们大多说的是方言,几个月后才能正常交流,开始每个人都抢着做打开水、扫地等义务劳动,以表现个人素质和绅士风度,不过几个月后就恢复了本来面目。

  每天早上在《运动员进行曲》中,和同学在操场上奔跑,就是现在听到那曲子,就又想起久别的校园。

  学医是辛苦的,每天就是在教室、实验室、 图书室呆着,到了晚上,还要抢一间可以开放到十一点钟的教室自习。

  那时生活艰苦,可能是油水少,早上吃了半斤饭不到中午就饿了,等到下课时,同学们就像冲锋一样赶到食堂,以便买点上好的饭菜。有一天晚自习后,同室的同学都觉得有点饿了,又没什么可充饥,有位同学就拿出一元钱,我们到九码头端了一大锅小面(当时是一角钱一碗),大家吃得是那么香,连汤都喝了。一元钱现在并不算什么,而在当时却是一天的生活费。几年后我到宜昌进修,再到那家小馆子里去吃小面,始终没吃出那味道来。

  读大学时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是自由活动时间。那时的我总喜欢坐在学校的草坪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同学们尽情地挥汗奔跑,看飞鸟划过的摇曳身姿,看白云飘逸。只有这时才感觉到生命无穷的魅力。还能清晰的记得那皎洁的月光,脑海中还残留着在大学时的那份兴奋喜悦和满足。有时神情恍惚中,似乎又听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笑声。

  每周星期六学校礼堂放一场电影,当时的票价虽然只有一角,但也不是每个都能享受的。可能是样板戏看得太多了,对电影《小花》中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就成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印记。星期天晚上学校把电视机抬到操场边上,让同学们看一看。一个星期天晚上,两位男同学扶在一起观看电视节目,后面那同学上了卫生间一会儿再来,以为站在原来的地方还是那位男同学,加上天黑也看得不是十分清楚,上去就扶在那同学肩膀上,手正好碰到前面那同学的上胸部,就问,你上衣口袋放的什么呀,这么松软?那同学一转脸,原来是个女同学,差点把那男同学吓昏了过去。在那年月,如果女同学告到学校,性质也是很严重的。

  大学生活一晃就过去了,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一些不愉快的事早已忘到了脑后,一想这辈子有的同学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就有点伤感吧,相别的那天晚上一杯啤酒就喝醉了。

  同学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诉不完的忧愁。工作后同学们偶尔相聚,大家兴奋地谈论着,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幸福中,讲些年少时的记忆,还有那青春萌动的趣事,有的还是经过加工,临时编造的几对男女同学读书时的“风流韵事”,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学时一位大胆的男生竟然给漂亮的女老师写了一封求爱信,后来在教导处写了几天检讨才算了事。那时大学生谈恋爱是禁区,老师知道了,毕业时会把他们分配相距很远地方,我们那一届恋人很多,但成功的很少。

  有时同学相聚已到深夜,分别时一种莫名的惆怅,从心底流淌着;有时我轻轻地闭上眼睛,同学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天真的模样,纯洁的微笑,贴心的话语萦绕着整个思绪。

  转眼间,我已经离开校园三十五个春秋。回顾大学的岁月,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在我们的心里,却依然如新,就像一壶陈年老酒,晶莹剔透,存放的时间愈久,回味就愈加绵长。那浓浓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令我们在相聚时,会汹涌澎湃,壮怀不已,当离别后,会细流涓涓,源远流长。

很远与很近8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外地毕业分配到抚顺,单位就在友谊宾馆附近。单位经过了很大努力,才在当时的第二建筑公司职工宿舍给我安排了吃住的地方。

  那时,永安桥还是1957年改造后车辆拥挤、路面破损的老桥。和新华桥相比,一个是昨日黄花的老妪,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少妇,所以上下班都愿意从新华侨走。清晨笑对浑河上游喷薄而出的朝阳,傍晚挥别下游日薄西山的晚霞,耳中聆听河水汩汩的吟唱,每天都过得生机勃勃。

  优美的自然景观外,新华桥上还有一条活动的人文景观,那就是每天迎面而过的天真稚气的儿童,口中念着英语单词的学生,青春靓丽的青年男女,满头银发的慈祥老人。面对他们,我总是在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五彩斑斓,我怎么能不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呢?

  一个人的生活,除了看书,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单位的老大姐先后介绍了几个女朋友,爱情之花却都因自己的质朴憨厚、不谙风情而夭折了。走在桥上,看着一个个漂亮姑娘迎面而过,却没有一个能和自己有半点关联,心里难免产生隐约的失落感。于是,每天期待着能在桥上遭遇一场不期而遇的爱情了。

  农村孩子大多比较腼腆,和女孩说话都脸红心跳,不知如何表达。几个对象处下来,女方最后的结论往往是:“真笨,从来不知道呵护人、关心人,半天不说一句话。”于是,我开始羡慕那些情场高手了。特别是我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故事说的是商店一个女服务员长相漂亮、心地善良,却因工作单位所限,无缘结识心仪的小伙子。于是她把一盒好烟打开,将自己的求爱信放进去再封好。放在柜台最下面。一天,一个年轻英俊的军官来买烟,女服务员将这盒特殊的烟卖给了他,为自己寻得了如意的郎君。每天醒来我都想:我怎么能制造一个浪漫的机会呢?

  时间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机会却迟迟不来。一天早晨上班走到桥中间,对面走过来一个扎着马尾辫、抱着一摞书的漂亮姑娘,我全身像被电击了一下,不知道这是不是个机会。姑娘偏着头望着河里的美景,我却两眼紧盯着姑娘迎上去。就在相遇的一霎哪,我不经意地动了一下胳膊,姑娘抱着的书“啪”一声掉在了地上。我一叠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并弯腰帮姑娘捡书,姑娘也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将书递给姑娘,刚想继续说点什么,姑娘一转身走了,只给我留下一个讨厌的眼神……

  那时候,单位中午的娱乐活动只有扑克和象棋,这些我都不爱好,于是经常到浑河北岸散步。一天,我走得比较远,走到新华桥北岸小公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公园里,一群初中生正围着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女老师正给他们讲着什么。我走进一听,原来是语文老师正在以新华桥为例,给学生们讲如何写桥的说明文。讲到桥的结构和受力原理的时候,由于是学文科的,说不明白。我正好之前研究过新华桥,于是向她招手。她让同学们先自由活动观察,向我走过来。我向她介绍了我所知道的新华桥的历史和她刚才没讲明白的内容。由于我也是现学现卖,对新华桥没有更深地研究,于是让她留下电话,我查好详细的资料后再交给她。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起来。

  八十年代,文学青年还是一个很美好的字眼。我和她都爱好文学,自然有共同语言。后来了解到,她家也是外地的,跟着男朋友来到抚顺,已经准备结婚了。我的命啊!于是我们成了蓝颜。

  我的婚姻大事最后还是没能和新华桥刮上边,是经人介绍认识的。

很远与很近9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一直在寻找,始终在苦心经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听到的有关这么年纪种种的妄想,无非是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在多少岁之前成家破业,能在什么时候买车买房过上平稳的生活。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全都变成了这些物质的不能再物质的东西。

  从什么时候开端,我们的生活只能靠“体面”这两个字来权衡。

  听到大家在念叨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固然不愿附和,但却好像不想变成异类,于是拼命的拍板称道。

  其实,到底是自己感到自己高傲,仍是自己从心底里就是一个物资的人,有时候自己也分不明白。

  我常提示自己,年青的时候总要为幻想做些什么,做些当自己老了的时候会认为人生没白活的事,可是却又常常担忧这些很物质很物质的东西。

  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个好对象,担心自己未来过得不够“体面”。

  我常常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让自己莫衷一是。

  想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又忍不住与别人不停的比较,不愿落伍别人一丝一毫。

  在这样无尽头的比拟中经常忘了自己要什么,老是怕一个不经意别人就超过自己好远好远。

  自己让自己不得安生。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你真的有梦想麽,你真的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麽。

  当我从心底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去拿那些房子车子当作梦想,其实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去告诉你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于是,一旦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样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变得局促不安。

  把那些所有人都在盲目寻求着的东西当作我们盼望的生活。

  小时候,家里人愿望我能考上大学,上大学之后你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了麽?

  毕业了,我认为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就能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我又因为一份工作过上想要的生活麽?

  大家又说,等所有稳固了,等有车有房了,就能够有想要的生活了。

  我不晓得那还要过多少年,我更不知道那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曾经跟一个友人去看新居,一套房一套房的看,听着售房小姐不停得先容,户型,采光有多好多好。

  当我看着白花花的四周墙,想着假如我们辛辛劳苦工作了十多少年,为的只是冰凉的混土壤和钢精堆砌起来的几面墙,我就巴不得立马逃离那里。

  仿佛我们换来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而是一个宏大的牢笼。

  实在我们并不本人想要的生活,因为素来都是别人告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样,应当怎么过,于是我们把那些其余人以为是想要的生活当成是我们想要的货色。

  设想着当我四十岁,五十岁站在一套金碧辉煌的大屋子前,其实我想我不会快活,因为人生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

  活了一辈子,为的都是那些生不带去,逝世不带去的东西,那种感到是有多悲凉。

  可是,缓缓长大了的我们是不是总要被事实攻打的遍体凌伤。

  因为要生存,所以必需尽力让所有人都爱慕,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过的体面,因为不想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上站不住脚。

  不停的追赶,恐怕让自己落后,好像成为了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一种常态。

  然而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过上他们自己所谓的想要的生活。

  至少当初的我从来没有看见有谁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经典名言。

  再大的也有失踪的时候,再体面的生活也有鲜为人知的落寞。

  其实,会不会,我只是假设,根本就没有什么我们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衣食无忧,我们想要的是无牵无挂,而其实我们想的东西基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其实生活就是生活,它总会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

  没有什么样的生活能让我们不必为生活懊恼。

  或者就是由于生活有它不如意的时候,所以它才更值得我们有所期待,它才干让我们去等待咱们想要的生涯,让我们带着盼望的活下去。

  其实,这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情理。

  不是因为生活太现实,而对生活扫兴;而是知道生活太现实,所以更要居心的活下去。

  给自己一个拥抱。

很远与很近10

  世界很远,远到千山万水、遥不可及,有时也如两条平行线,即使无限接近,也永不会有交集,所谓咫尺天涯、鞭长不及。当用心发挖生活,发现生活,发展生活,世界近到一切是那么熟悉,仿佛就是梦中的境况,就是昨天的自己,就是一张机票、一张车票,就是手指轻轻的一次触屏。

  当今,最深刻的科技革命应算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它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颠覆了“六度空间”理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世界变得不再遥远,无论是地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一切皆可触手可及,你与巴马的距离也只是一个上网帐号。

  移动终端的使用,中外共同诟病的就是“低头族”(Phubbing),这个由英文单词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的词语,表达的是一种冷落和冷漠。这种因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真实生活的严重现象让人恐惧和担忧无不道理,可以列举许多鲜活的事例可以佐证。但这一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模式,一种生活,正把快节奏下的学习、工作、生活节余的碎片化时间消耗殆尽。然而,高端科技的开发利用,尖端技术的实践运用,不能削足适履、因噎废食、蛇伤惧绳,只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校短推长。

  科技的革命需要观念的更新。手机移动终端,现在已经涵盖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是一个教师课件库,是一个银行体系网,是一个集成图书馆,是一个电视转播站,是一本百科全书的字典,是一个应有尽有的百货公司,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交平台,是一个深度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工具和平台。远离了它,就脱离了这个时代,就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边缘化。当我们使用和引导时,应适当限制它的娱乐功能、社交功能、破窗功能,应深化凸现它的资料功能、互联功能、信息功能,让我们在互联网状态下健康幸福生活。人类未来的生活,应该就如美国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描述的一样,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对着电脑或手机发号施令就可以轻松解决一切,当然,要把高科技与大自然、大社会、大健康紧密协调发展,不能成为四体退化、不食烟火、机械麻木的怪物。

  观念变化来自于重重危机。我们应该忧虑沉迷电脑不能自拨的极少数,也应该把目光投向正处于学习阶段不能运用这一技术的大多数。农村孩子买不起、用不起,城市孩子不准用、不敢用。经济的困境、观念的偏差,已让我们悄然落后于这个时代,想想让人如坐针毡。真诚地渴求社会学家、教育学家静心研究现代教育,尽快使“互联网+教育”落地生花,让应试教育模式真正走进历史博物馆珍藏,成为一个永久地过去式。

  科技让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越来越近,但愿我们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发展中,迎头赶上,缩小差距,遥遥领先,不再是遥不可及。

【很远与很近】相关文章:

1.很远,很近作文900字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

3.我们的友谊会走得很远,很远作文900字

4.幸福离我很近作文

5.幸福离我们很近作文

6.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作文

7.小红帽与猎人与狼作文

8.作文与错误

9.科技与生活

上一篇:这么近,那么远作文 下一篇:在图中与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