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我想不通作文800字

2018-02-03 高三作文

那件事我想不通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妇儒皆知,而做起来又会怎样?难道动物没有感情,人是世界的主宰,能支配一切?
那件事,我想不通……
一次,爸爸有位朋友邀请我们去广东一个神秘的郊外餐馆吃饭。一路上,那叔叔眉飞色舞地介绍那家餐馆,什么人间美食啊!吃了会流连忘返啊!哦?我咂咂嘴,会有什么呢?果冻、薯条、冰激凌……这些精灵都在当时充满稚气的我的脑海里跳跃,我不禁欣喜若狂!
到了,到了!只见这里环境极好,服务小姐们美若天仙,我对她们帽子上的徽章很感兴趣,不明白徽章上可爱的动物是什么意思?
包厢中,热腾腾的饭菜摆满一桌,可没有我期盼的食物,我失望透顶,随意吃了一口。嗯!挺美味的,可总感觉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怪异!叔叔们边吃边聊,个个口中烟雾缭绕,迫使我出来透透气。
外面有个很大的池,里面的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很美!我凑近一看,池边还有一排形状奇特的“石头”,黑乎乎的。突然,一块“石头”开始动了,我大惊!“啊”地一声尖叫起来。“小朋友,怎么了?”一位漂亮的服务员阿姨笑盈盈地过来。“大……大石头会动!”“哦,那不是石头,是鳄鱼,你们刚才那桌就吃了啊,好吃吧!”猛然,我的大脑就像被闪电击了一下,愣在那儿。什么?它们也是人来吃的?鳄鱼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贩卖宰杀不是违法的吗?原先的美好在我心中一下子不断放大丑陋,漂亮可亲的服务员那帽子上被月光照得光闪闪的动物也变丑了,就包括那些海报宣传、所有的食物……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的虚假!看看那些鳄鱼,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我润湿的睫毛下看到的是如此可怜!虽有看似坚不可摧的.外壳,但心是软弱的,却终将成为人类的盘中餐;虽看似身躯庞大,而它们内心也渺小得一塌糊涂。它们无法反抗,只有静静地趴在那儿,有的甚至背上干的破裂,也安静的像一座雕像,不然我也不会把它们当成“大石头”。
“快看哪!有鳄鱼!”居然有人来了,他们个个喜悦,连服务员也不例外。“我要这只!……”我的心中对他们充满了鄙视与唾弃,却又无能为力阻止。
不知怎的,一只鳄鱼的目光恰巧与我的目光对视,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以前我在“动物世界”栏目中看到的那本该充满霸气的眼睛,此时却充满无助。它的空洞无神,如一汪深潭,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细一看,这平静中还似隐藏了无尽痛苦和忧伤,它安安静静地任人摆布,是麻木还是绝望?我突然感到胃里的食物在翻腾,对着地面只想吐。“怎么了?”服务员对我如此关切,而对动物呢?即使她没有杀动物,但她拍手叫好杀动物的时刻,我忘不了。胃里的酸水不断翻腾,我冲进卫生间,用冷水狠狠地洗脸,努力使自己冷静。我能洗掉外面风沙在脸上的污垢,却无法洗掉内心的痛苦。外面传来人们拍案叫绝鳄鱼美味的声音,我却潸然泪下。我想不通,为什么酒店的人那么唯利是图?为什么吃动物的人那么冷酷无情?
带着疑惑,我又来到鳄鱼湖旁,微风轻抚着我的脸颊,带走我的忧伤,我望着缺少一只鳄鱼的湖里,剩下的鳄鱼在湖里都纹丝不动。啊!那晶莹的不是鳄鱼的眼泪么?我不认为人们形容那鳄鱼的眼泪是贬义的,这儿的鳄鱼完全没有任何的错!
随着时间的流逝,带走的是我的悲伤,而带不走并延长的是那点点谜团……

【写作指导:如何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

  1、思辨性

  “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这年的作文题目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许多学生只写出什么情况下不要轻易说“不”,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2、思辨性不强的危害性

  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next88)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3、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

  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你能举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证分析的空间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许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思维,不管三七二十一,叙完某人的成功之处就贴话题(命题),比如,在一次习作中,话题是“尊重他人”,有些学生就如此论证:“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仙,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够尊重他人;鲁迅之所以能够成现代文学巨匠就因他能够尊重他人,……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结果吗?这就说明没有思辨能力就无法做到把理说透。

【那件事我想不通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1.那件事使我振作

2.那件事,我领悟了

3.那件事我真后悔

4.那件事改变了我

5.那件事留在我记忆深处作文

6.想起那件事我就愧疚作文

7.那件事真让我激动作文

8.想起那件事我就惭愧

9.想起那件事我就自豪

最难忘的爬山经历作文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友谊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