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2017-11-02 诗歌

品味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网友原创文章 > 诗歌


这是一片怎样骇人的凄清啊.

天空蒸干了白云,

灌木枯死了露水,

烟囱放逐了的黑烟,

销成尘末凑在熏黑的砖上。

无焰的火星飘摇,

各自镶与天上作了寥寥星点。

视野里,

白昼就这样成了夜;

视野里,

凄清的白昼就这样,

成了冷漠的夜。

当我用手战兢地触碰,

头上这顶荆冠时,

我就知道,

我要把这摘不下的,

疼痛的哀吟,

做成品味。

中 学 生 优秀作文 ( )

品味2

  浮沉的茶叶

  于滚烫的沸水中伸展着

  慢慢地散发出淡淡芳香

  慢慢地飘逸出浅浅苦涩

  起落人生

  于生活的沸水中浸煮着

  渐渐地充斥着成功失败

  渐渐地弥漫了悲欢离合

  /

  于是

  盏盏茶杯

  盛装着生活的潮起潮落

  颗颗茶叶

  诉说了人生的曲折坎坷

  袅袅茶香

  幻化了生命的沉重与轻盈

  莹莹茶汤

  呈现了红尘的沉浮颠簸

  /

  轻饮着茶水

  品味这人生,品味这生活

  品味人生的幸福美满

  品味生活的饥寒交迫

  品味人生的颠沛流离

  品味生活的波澜壮阔

  品味人生的轰轰烈烈

  品味生活的喜怒哀乐

  品味世间功名利禄的来来往往

  品味红尘炎凉荣辱的起起落落

  /

  慢饮着茶水

  静娴地品味着

  品味着

  任

  茫茫红尘,烟雨成河

  画面定格,不能纠错

  任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直至

  浮华尽去,岁月如歌

  我们,一刻也不曾停歇过

品味3

  读完一本精彩的书籍,往往会遐想着作者的睿智、勤奋和欢快,而今读《欢快的芦苇》,却有幸第一时间与作者王茂长老师一同分享书香带来的欢快。

  我恭敬的捧着王老师递给我的新作,吸允着淡淡的墨香迫不及待的欣赏起来。

  《欢快的芦苇》淡蓝色的封面赫然印着书名,芦苇丛随风飘荡,芦苇丛上几只大鸟在蓝天白云间翱翔,远处是无边的天际及深邃的苍穹。我看着这朴素大方的封面想,这不正是王老师自画像吗?你看,他那颗不老的心像随风芦苇般的.欢快,创作的思绪如鸟儿般翱翔,睿智的心智向往着无边的天际。

  《欢快的芦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那片热土的眷恋,作者深知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故乡,只有连根养根才能枝繁叶茂。他在《根》中写道,“有了根,变有了树,有了森林。有了根,变有了花,有了花园。有了根,便有了草,有了草原。有了根,便有了丰收。有了根,便有了生命,有了绿色的世界有了万紫千红的世界......根啊,在大地上深深的扎下,根啊,在祖国的怀抱里深深的扎下”。《欢快的芦苇》中深情的写道:“一株株芦苇不乏野气和韧性,一阵阵风袭来了,芦苇后浪推前浪,状如彭拜的海洋,洋面荡漾着一层起伏的白浪。金秋来了,洼地的芦苇仍挺立如初。总之,无论盛夏酷暑,风袭雨浸,他的根部总是紧紧抓住大地母亲不放。”是啊,他生命的根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他创作的根也在这里深深的扎下。

  《欢快的芦苇》展现着祖国山河的魅力,作者时时将自己融入这美丽而多情的画卷,时而为它而陶醉,时而为它颠狂,时而为它而赞美。在《走进夏天的圣母山观光园》中,他赞美之言溢于言表。“漫步盛夏的园中园的水泥大道上,两侧的青桐、枫槭、合欢、白腊、柏桧等向你昂首致意,它们身下的百日红、红叶桃、紫叶梨、木荆花及身旁身后的枚瑰、月季、迎春、花椒、妁药等草本藤本植物均拍打或摇晃各自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来人招手致礼,向你发出迷人的清香。蝴蝶在其间戏嘻,蛾类在冠上飞舞。这时,来人的闷惓、烦躁全被不知不觉地赶跑”。《长久的白皮松》一段“走进墓园,耀入眼帘的是那经历四百多年风雨沧桑的通直的44株白皮松。通圆的树干,围径约有两米有余,干躯直向蓝天,遮天蔽日。苍劲的枝叶飘逸芳香,鸟儿在上面嬉笑歌唱。面对高大苍劲的古松,让我穿越四百年的历史隧道,来到了泱泱大国的大明王朝”的描述,从而流露出了他满怀的豪情。在《品味山水》中写道,“有山有水的世界,山者仁也,水者智也,失去理智则陷入丧人性,丢掉仁义则失掉气节,任人踩踏宰割。一个完美之人,恐怕要有骨气,水之柔性。或许才是智勇双全,仁智合一,乐于奉献的乐山乐水之人”。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欢快的芦苇》呈现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积极对待生活、工作、学习、创作、交往等,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作者欣赏芦苇的生命状态,从中悟出为人的真谛。“它们不畏酷暑严寒,昂首挺立,可歌可泣。狂风吹来,弯弯腰,暂屈己身,等待来时,也并不一定不好,硬对硬的对抗,也许是敌人所希望的”,这何尝不是做人的策略呢?“面对生物难生的沼泽地,面对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目视年年岁岁快快乐乐的芦苇,我找到了生命的本质,找到了生命的元素”。联想作者一生走过的坎坎坷坷,从农村到上学、再到祖国华南大三线建设、再到家乡工作,从完成本职工作到勤于文学创作,确实像芦苇一样,面对艰难却快快乐乐。

  品味芦苇尽欢快,情深之处笑开怀。莫道书中抒梦想,满腹文章流淌来。愿王茂长老师的笔尖上流淌出更多、更欢快的文章。

品味4

  记得呀呀学语开始之际,诗歌就走进了我的生活。那时我年纪尚小,母亲便给我听一些诗歌。渐渐地,一首首古诗进入我的脑海,我也渐渐发现了诗歌中的趣味。

  古诗中的四季是有趣的。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到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再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四季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特色。朱熹把春天的气息写的跃然纸上,杨万里则是抓住了一个动作进行描写,充分体现出蜻蜓的动态美;苏轼是抓住了当季的植物特色,而岑参则是把满树的雪花比作梨花。这样细细看来,各个季节也就充满了亲切感,真有趣。

  如果说一年四季,是四种不同的气象,那不同的节日,则是不同的场景。不管是王安石的《元日》,还是杜牧的《清明》,又或者是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都为我们展现了各个节日的习俗。如《元日》中写的是过年时的场景,《清明》则是清明节时节的天气和人的愁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的习俗。这节日本来是静的,经过诗人的描写,变成了一幅幅动态画,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除了以上的诗歌类型以外,还有思乡的诗也比较常见。像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等,都是关于思乡的诗。我发现思乡的诗一般写秋、冬,还有晚上的写的较多,像我提到的这几首,基本上都有提及“夜”的词或诗句。这几首诗还用景物来烘托自己思乡的情感,使原本空洞的思乡变得有血有肉,这又很有趣。

  诗歌是有趣的,只要你多读、多体会,你会发现诗歌有多有趣!

【品味】相关文章:

1.品味成长

2.品味生活

3.品味父爱

4.品味人生

5.品味人生

6.品味遗憾

7.品味人生

8.品味乡村

9.品味生命

为了一种美丽,向颠灭的流星许愿 腊月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