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悟荷作文

2017-12-13 植物作文

赏荷·悟荷
不久前曾听人提起荷花开了,我却一直没能去看,今日闲暇无事不去赏荷岂不可惜?
我走出门,朝着记忆中的那处荷塘走去。未见荷,已闻其香。清风拂面,带着一缕淡淡的荷香,吹散了我心中的烦闷。随荷香前行,路旁的房屋已渐渐减少。石径漫漫,漫步其中;石径旁,草色青葱,映入眼帘;绿树成阴,如亭如盖;蝉居树上,高鸣声声;浅浅小溪,缓缓前行。我沿溪前行,一池的荷径直闯入了我的眼。只几步的距离,便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崭新的天地。
远观荷塘,不同于草的青、树的绿,荷是在青与绿之间的碧,清雅脱俗,不染尘埃。碧色荷叶,映着红莲,一片紧挨着一片,似一绿毯,平铺在荷塘之上。风拂过荷塘,碧荷此起彼伏,似掀起了碧波,别有一番情趣。近观荷叶,犹如碧色的玉盘,盘中盛着颗颗碎钻,晶莹剔透。“小荷才露尖尖角”未展开的荷叶是尚在成长的孩子,争强好胜,锋芒外露;全展开的荷叶是明理的大人,懂得圆融、包容,比小荷内敛。但小荷早有蜻蜓立上头,不懂大人的人情世故,却赢得蜻蜓的青睐,停留其上。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荷的香气,越远越清新,那荷香中似乎带有一种让人的心平静下来的能力,我不由得凝望这这池荷,在那碧荷的簇拥下,各色荷花亭亭而立,那香气便源于眼前的荷花。荷花,白如雪、粉似霞、红若火,色彩各异,姿态也不尽相同。全绽开的.荷花,如女子着一袭长裙,裙摆随风舞动,只一舞便令人心醉,不过莞尔一笑,便是嫣然无方;那半开的荷花,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丽女子,薄纱覆面,却难掩其清丽姿容,平添了几分朦胧之美;那未开的荷花,若腼腆羞涩的女子,见了生人便羞红了小脸,躲着不敢见人……人道是美人如花,我道是花如美人,鲜活灵动,动人心弦。我深深陶醉在这一池的荷中。
邻家的大伯不知何时已走到了我身侧,对着池荷叹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之美,又岂是画家手中的画笔能描绘出的,画的画再好也比不上来到这荷塘观赏活生生的荷好。’’看看大伯,又看看这满池的荷,我赞同道:“画家笔下的荷终究是死物,哪里比得上鲜活的荷美丽动人,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是最可贵的,亦是我最欣赏的品质。”
大伯对我说:“人人皆颂荷之高洁,恶污泥之污秽,怎知这高洁的莲是依附着这污泥而生,没有污泥,也不会有这满池的荷了。”我对着大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心思拙笨,只注意看荷,却从未想过荷下的污泥有此作用,竟能培育荷这般的美丽,您所言极是。”大伯又道:“有荷无泥,荷亦不得长久;有泥无荷,泥亦是泥,到底是无用。荷与泥相依相生,缺一不可。”大伯喃喃自语,离开了荷塘。
大伯的话给了我启示:污泥又何妨,物尽其用,亦能化腐朽为神奇,孕育出荷这般的美丽,污泥与荷确是一般美丽。
骄阳似火,蝉鸣如歌,池荷若画。夏风拂面,路旁草动花颤,池中红衣翠扇映清波。我伴着池荷,望云卷云舒,嗅荷香淡淡,看鱼戏池底,直至暮色四合,方才离去。

【写作指导:怎样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就是思想的“外壳”,就是文章的“肌肤”。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那么,怎样让你的文章语言“活”起来呢?你不仿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语言要简洁,求准确性。

  1986年,国外某报为一场足球赛组织了一次“最短的报道比赛”。各报记者蜂拥而至,都跃跃欲试地想夺头奖。评选结果,头奖被一篇只有三个字的报道夺走。这篇报道是:“──0:0。”它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简洁美。因为这两个队技术平平,最后又踢成平局,实在没有什么可报道的。只有终场裁判员的笛声,向人们宣告了比赛结果。作者正是捕捉了这个镜头,用了三个形象的字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真不愧是语言简洁的佳作。要使语言简洁就要在遣词造句方面灵活多变,简洁有力,恰到好处。又如,千古传诵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据说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在写作时改了四次,先是写成“到”,后改成“满”,又改成“入”,最后定为“绿”。“到”、“满”、“入”三字就诗句内容来说,已是不错了,但与“绿”字比较起来,毕竟还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一个简洁的“绿”字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二、语言要得体,求规范性。

  有个同学写自己与母亲去果园摘采荔枝,看到到处是挂着红彤彤的荔枝果,母亲禁不住发出了感慨:“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多亏了科技兴农!‘三个代表’思想让咱果农走上了小康路。”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劳动时,会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吗?显然,这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得体的。语言要得体,首先必须注意文体色彩。又如,有同学写自己腿有残疾的同桌:“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终于爬上了山顶。”“上肢”、“下肢”是科技术语,用在说明文中就得体,现在把它用到记叙文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语言要得体,其次要注意时代色彩。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比如,鲁迅作品中的“伊”,在当时是得体的,如果有同学现在还用“伊”代替“她”,那绝对是不得体。但让古人开口说:“WTO”“拜拜”“帅呆了”就是不得体的,而让现在的青少年人嘴里冒出“哇塞”“酷毙了”“美眉”等新潮“另类语言”,我们感觉不是失体。语言要得体,还注意环境色彩。(next88)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其语言和情态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个学生写父亲出差,自己与母亲到机场送行:“父亲分别跟母亲和我亲切握手话别。父亲的双眼充满了坚毅的目光,他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这哪像是亲人话别,倒像宣誓。在主席台上讲话慷慨严肃,非正式场合讲话随便轻松,和人谈判字斟句酌,与亲人在一起温柔调皮,如果我们写作时不考虑这些环境因素,语言就会失体。

  三、语言要连贯,求一致性。

  文从字顺,表意连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比如,有同学文中写到:“小明抓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这一句从叙述角度讲,叙述对象应是小明,可是“终于把他找到”这又把叙述对象变成妈妈了,因而前后句意就不连贯了。如果把“终于把他找到”改为“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前后人称就一致了。除了要注意叙述角度要一致外,还要注意内容照应的一致、情境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和顺序的合理。

  四、语言要生动,求形象性。

  重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格的运用,常常能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比如,“目送着小明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觉得他越来越高大起来。”一句巧用双关,“高大”隐含着形象、品质高大,耐人寻味,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有时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口语和俗语,也能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又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平时一本正经,闷声不响,其实当没有旁人时,我就‘原形毕露’,玩性大发。”句中妙用俗语“原形毕露”,增强了说服力。有时在文章中适当使用修饰语(即选用拟声词、摹状词、色彩词、数量词、形容词),让画面充满立体感,也可使文章烨然生辉。前苏联作家陀思耶夫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显得呆板,不形象,应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你瞧,改后的句子灵活运用了动词“滚”“跳”、拟声词“丁丁当当”,多么具有动感,使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调动,印象更加深刻了。此外,在文中,如果能灵活运用排比等句式,可使文句如行云流水,文势跌宕起伏。比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一学生这样写道:亲情是一封家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亲情是一句问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亲情是一个眼神,“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该例中,小作者围绕“亲情”,一连引用了三句诗,文章因为诗的引用,意蕴丰厚,很好地阐发了“亲情”。

  五、语言要幽默,求艺术性。

  文章中稍稍闪出那么一点“不正经”,即幽默语,能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能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例如:“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该镜头展示了“乱中找袜”的情景,“私藏了袜子”,风趣中平添着一份诙谐,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气息,人物特点鲜明。真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有许多同学很喜欢流行歌曲,对不少的流行歌词能烂熟于心,在文章中巧妙借用,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一同学写《家》是这样开头的:“‘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写作中一旦找到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得心应手了。

  当然,要文章语言“活”起来,除熟练掌握以上要点之外,你还要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如鲜活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赏荷·悟荷作文】相关文章:

1.龙湖赏荷

2.赏荷作文500字

3.赏荷作文1000字

4.夏日赏荷作文800字

5.赏荷散文(精选12篇)

6.描写植物的作文:圆明园赏荷

7.

8.

9.

菊花作文 校园里的梧桐树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