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2021-07-19 教育随笔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篇1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优秀生由于学习成绩较突出,在学校、班上受到关注的机会可能会相对多一些。同时在家里父母给予的关照会更多些。慢慢地就在心理有一种优越感。娇宠、骄傲等不良的一些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上的优越,还要注意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首先,追求完美是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最重要的表现。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表现为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因而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行动上过于注重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的不够完美,心里便惴惴不安,虽然是优秀学生,但是有成就却没有成就感为许多优秀学生的通病;由于过分追求完美,优秀学生在考试前心理压力比一般学生大。

  其次,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以使他们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固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他们过分关注消极面而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总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事后还要反复考虑有什么偏差,使自己很不轻松。他们不得不减少与别人的交往显得有点不合群。一方面,他们优越感强,别人在自己眼里一无是处,经常嘲笑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别人有一点成绩自己心理就感到别扭,不服气。优秀学生往往以自己优异学习成绩为资本,事事以我为中心,很难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老师关系也不够和谐融洽。许多老师都有同感:越是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差学生”,毕业后对老师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接近老师。相反,在校被老师捧为“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对老师感情淡薄。

  最后,由于社会对优等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习成绩的期望值比较高,而优等生在学习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受到挫折,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往往会受到指责。不少优等生通常因为不能正视挫折而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强烈的挫败感甚至会使他们一蹶不振。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共同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心理问题解释

  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对心理问题,可以有几种解释:

  第一,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如心理是什么、心身关系、心理与实践、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均为心理问题。

  第二,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研究的问题或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如心理学研究什么问题、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某心理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均属心理问题。

  第三,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问题。(严格来说,心理问题无褒贬之意,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根据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教师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 篇2

  一些优秀生由于过分注重分数,他们的评价体系具有以“分数为主要参考依据”的特点。这种分数中心主义造成很多优秀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学习,一旦无法得到高分时,他们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予以全盘否定。一位学业出色的男生,告诉我如果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制订的目标,即使名次没有变动,他也开心不起来。其实他就从来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过。一方面他觉得没给自己太大压力,也没对自己提很高的要求,可一旦成绩不理想,却又往往陷入情绪低潮。一位寄宿的女生跟我说,每次取得别人眼中的好成绩时(如年级第一),她都没有开心过,只体会到压力。每次,她都会告诫自己:如果我不努力,下次就会被赶上。二是追求完美却关注消极面。

  一些优秀学生对自身要求很高,希望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稳中有升,但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关注不足和弱点,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一位成绩一贯优秀的女生,因为市质检英语没有考好,就说:“过去学习成绩似乎都是假的,这一次在我的强项上都出现失误了,我不愿接受,我害怕接下去会越来越糟,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在高考我就完了。”三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一方面,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使得他们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消极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不自信,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同学误解为高傲,使自己很不轻松,从而影响了高考复习。

  一位学业不错的男生,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交往中格外谨慎,总是担心“我的表现是不是不尽如人意、言谈是不是得当?如果我考得太好,会不会受到同学排挤和陷害?”

  此外,一些优秀学生还表现出平时很高,一考就倒状况,对考试、失败异常敏感,为保持“优秀”的评价而紧张焦虑,持续的不良情绪转化成了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失眠、胃痛等。因此,优秀生对自己要学会进行心态上的调整,引用高考专家王极盛教授的心态调整的十六字方针“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送给大家。

  ▲强化信心:制定考试目标要适当,防止目标过高力所不及;不攀比、不迷信、不做消极的自我暗示。

  ▲优化情绪:调整好情绪是高考心态调节的重要环节。心平气和、情绪饱满、控制情绪能力较好是高考成功的良好情绪。你们对高考都应该有一个平常心,不要把高考看得过于严重。你们应学会自我减压,不要为了让自己提高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学习任务,拼命去做难题。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各种辅导材料有3000多种,一个人根本无法看完。

  ▲进入状态:考前要调整生物钟,一般说来在考试前一个月开始调节生物钟效果比较好。高考的时间是每天上午8:30~11:00,下午14:30~16:30,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考生高考前每天都要适当做题,尤其要做一些以前曾做过的题目,达到练手、热身、找感觉的效果。考试前一个时期不应彻夜读书,但考前最后一天,也不要提前睡觉,应按部就班地作息。

  ▲充分发挥:你们应该对高考形势有所了解,可以和老师探讨。面对高考试卷,在战略上要藐视试卷,在战术上要重视试卷,并及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观察力的作用,答卷力图准确、快速、全面。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1.关注心理健康作文

2.小兔的“心理问题”

3.作文指导的心理问题

4.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作文

5.小兔的心理问题的作文

6.心理的优秀作文

7.关注你感动我优秀作文

8.关于心理问题的校园作文

上一篇:听课随想 下一篇:学生学习更自主,课堂更高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