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 教出精彩

2017-06-16 教育随笔


活用教材教出精彩
前几天,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厘米的认识》研讨课,这是一节以操作活动为主的课堂,可课堂气氛却比较沉闷,学生思维也不够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的不够好。课后教研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思考,我认为教学设计时要细心体会数学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过程,真正领悟教材的意图,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每一幅图,每一个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灵活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把学生引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书上的情境图是阿福的新衣,通过古代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量衣服的长短,让学生经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统一和建立过程。这一知识载体对现代不太做衣服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孩子不感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思维难度。因此,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比长短创设情境:老师手里有两根木棒,谁长?谁短?怎样比?让学生动手比一比。一根长,一根短,到底长木棒比短木棒长多少?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用拃量,“4拃”。老师拃一拃,“三拃”,为什么不一样?制造认知冲突,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还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用尺子量准确,怎样量?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认识尺子上的单位“厘米”。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智力振奋的学习状态,同时在操作中唤醒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建立起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体验,让学走在教前面。
课前预习是学生真正自学的开始。通过课前自主体验活动,学生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走进了课堂,课堂教学也一改原有的教学程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问题出发,让教学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上面《厘米的认识》一课,课前布置实践作业:(1)回家量一下自己一拃的长度(2)准备10厘米长的小棒。学生自己或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一拃,感知了量长度的工具、单位和测量方法,老师在检查中也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交流认识、规范方法,在思考、交流和反思中不断丰富和积累新的活动经验。
2、开展课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亲历社会、学习体验的机会。我们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如: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后,周末安排实践活动:“回家量一量自己的身高,自己家的茶几、电视、餐桌长和宽等。”在活动中,学生既能学以致用,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力。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好穿针引线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就迫使我们的数学老师细心体会教材意图,用好教材,精心预设,把握生成,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活用教材 教出精彩】相关文章:

自私就是这样教出来的06-14

活学活用求真知11-02

猜生活用品的谜语08-04

活学活用歇后语造句大全02-23

精彩06-06

第一类 写生活用品10-23

精彩自我07-13

精彩秋日07-13

精彩语文06-07

多渠道训练说话 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指导张扬个性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