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用智慧和心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对此我们一定要怀有一颗敬畏的心。在这方面,诗圣杜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何谓圣?古人认为,集大成者谓之圣。就是说,集中了其他人的优点从而有大的成就的人就是圣人。孔子被称为圣人,被称作“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就是因为他继承了周朝文化的精华,开创了伟大的儒家学说。商朝统治者重鬼神轻人事,严刑峻法,草菅人命,尤其商纣王是特大暴君,滥杀无辜,民怨沸腾,周武王率诸侯联盟前来讨伐,本来兵精粮足的商军纷纷阵前倒戈,不战而败,商朝迅速灭亡。周的统治者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重人事轻鬼神,实行礼治仁政,通过礼乐教化教育老百姓懂礼守法,通过减轻徭役赋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及其后学吸取了周文化的人道主义精华,创立儒家学说,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再譬如有的同学善于向其他同学学习,把班上其他同学的优点都学来了,那么他是班里最优秀的,他就是班里的圣人。圣的繁体写法是“聖”,善于听,会说话,有王者之德,就称为聖。
杜甫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继承了前代诗人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创新,自成一体,创作了大量反映动荡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所以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他在许多诗篇中表达了对古代近代当(唐)代许多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例如南北朝时的文学家庾信、鲍照,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和他同时代的盛唐诗人李白等等。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著名诗人都有局限性,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杜甫并不因此就看不起他们,而是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终成一代诗圣,彪炳青史,流芳千古。相反,当时一些年轻诗人,虽才能平庸,远不如庾信等人,但他们手低眼高,只盯着这些著名诗人的缺点讥讽嘲笑,不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点,杜甫的名怍《戏为六绝句》就是批评这些凡庸之人的。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意思是: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笔纵横,挥洒自如。当今的一些人讥笑、指责他流传下的文章(作为宫体文学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难免浮艳之气),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杜甫嘲讽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再比如第二首,“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思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自成一体,他们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但是,由于时代局限,初唐四杰的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所以被一些人认为是轻薄的,一直被守旧文人讥笑不止。“哂”是讥笑的意思。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杜甫对那些不虚心学习的人,批评是相当严厉的。
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就是对著名的作家作品,无论是古代、近代的,还是现代、当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你喜欢的风格流派,还是你不喜欢的风格流派;无论是有明显缺点的,还是相对完美的——都要取虚心学习的态度,理解并吸取其优点长处,采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集大成者,才能超越前人,成为大家。决不允许对名家名作理解不深,看不到其优点,而只是盯着他的某一方面的不足妄加非议、嘲笑讽刺。
对于校报校刊登载的文章也是这样。它们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一定有某一方面的长处,希望大家以虚心的态度认真学习。当然,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商榷,那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对文学要怀有一颗敬畏的心】相关文章:
6.怀有报恩的心作文
7.心的敬畏
8.常怀一颗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