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冷思考

2018-01-23 教育随笔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由此可知“因材施教”的学说是后人总结孔子教育(中国散文网  www.sanwen.com)方法时提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能根据学生才智能力不同而采取各相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确令我们佩服。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施教。可是,综观这些年来的教育现状,我们或许距离“因材施教”越来越远了。
  不管哪种涉及教育的改革,我们大大小小诸多学校并没把“因材施教”这一优良传统教育理念与制度置于首要位置,或学布鲁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理论,或学洋思杜郎口河北衡水一中高升学率经验,或学教育家魏书生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或做新教育实验,等等,唯独没有把“因材施教”当成教育本质理论来对待的,当然这也并非说是坏事,改革吗,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能舍本逐末,朝三暮四,像无头苍蝇那样乱飞乱撞,无的放矢。我们至今不是仍然都在模拟工厂流水线塑造千篇一律的所谓“人才”吗?内容统一,时间统一,制度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统一,且美其名曰规范化。殊不知诸多类似的规范化却抹杀了许许多多个性突出、特长别样的偏才、怪才、有某项专长之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试问这么多年培养出了几个像陈景润、臧克家这样的大家?这不得不令教育界沉思!不得不令每位教育行政长官沉思!不得不令每位校长、每位教师沉思!
  教育无论如何改革,因材施教是最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论抑或方法、原则,应该大力弘扬之,学校教育万万不可模拟现代工厂流水线,追求表面繁荣,应该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发展自己的平台,而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首届十佳校长之一、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带领上海建平中学已经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实践,他们倡导的“合格+特长”正是“因材施教”理论的最好诠释,当时建平中学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多达100多个,学生兴趣盎然,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出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喜人局面,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这或许才应是我们教育改革追求的真谛。

【“因材施教”的冷思考】相关文章:

1.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2.高考满分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3.因材施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4.舅舅的特殊的午餐的作文

5.爸爸的的作文

6.梦想的的地方

7.你的心我的房的歌词

8.年,温馨的团圆的喜悦的时刻

音乐课堂的音乐哪去了作文 监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