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作文

2021-02-24 议论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味淡了作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味淡了作文1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过年的内容比过去丰富了许多,文化生活丰富了,都可以不出门在家里看电视晚会,享受文化大餐,但总觉得少了许多什么,没有了过去过年那么有意思、那么快乐,想起来是少了年俗,过去那种传统的风俗文化。

  春节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已经在国人的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变化,这种传统的文化不能丢,要继承并发扬光大,感觉现在过年没意思,就是这种传统的年文化氛围营造的不够。

  我们经历了童年过年的快乐,我们能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些什么哪?当他们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回忆起童年是怎么过年的,还有我们那些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吗?

  年味淡了作文2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过年好”大年三十那天,春晚照常播出,主持人们正拜着年,而我则面无表情的坐在电视前面,满眼都是喜庆的大红色。这时不知谁在旁边嘟囔了一句:“春晚一年不如一年,年味也越来越淡喽!”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我分起神来:“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难道是烟花绽放时,映照在眸中的光?是爆竹点燃时,震耳欲聋的声响?是饺子下锅时,袅袅飘散的蒸汽?还是家人团聚时,荡漾在唇边的笑意?其实,我也不怎么分明,只是觉得有些重要的东西正在慢慢消逝,总也抓不住。我正在神游时,一阵欢笑把我惊醒,原来是小妹正随着电视里的音乐跳舞,她不时地摆动小胳膊小腿,一举一动都充满稚气,惹人发笑。她红扑扑的小脸挂着笑容,满溢着新年到来时的兴奋。这种让人嫉妒的生动表情是那么熟悉。我豁然想起,那不是曾属于自己的表情吗?

  儿时的自己也是,在月余前就开始掰着指头算日子,盼望着大人们包饺子时,把面粉抹得一头一脸;盼望着放鞭炮时,躲在廊下看着满天飞的红色纸花;盼望着花花绿绿的糖果,也盼望着走亲访友时被摸着头顶说:“孩子,你又长大一岁啦!”我想我那时候的眼睛一定也是亮晶晶的,脸颊也是红扑扑的,也正咬着嘴唇带着不安与兴奋迎接新的一年。对新的一年的盼望,不就是对成长的渴望吗?

  但,等到真的如愿后,越来越多的烦恼接踵而至时,我后悔了,沮丧了,不想长大了,也不会再掰着指头盼新年了。

  那重要的、正在消逝的、抓也抓不住的,就是时间啊。

  哦!原来不是“年味”淡了,是时间走了,是我长大了。

  年味淡了作文3

  总感觉这些年,新年的年味淡了。

  过新年,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新年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新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新年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新年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新年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新年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新年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新年过完。

  从前,新年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新年”,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新年,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新年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新年的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时渴望新年的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的孩子都渴望新年的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新年才能够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的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新年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新年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新年也不热闹了。

  现在的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新年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新年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新年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新年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

  年味淡了作文4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就发现这个春节注定不同了。

  早上,当我抵达亲戚家后,几个和我同龄的亲戚也陆陆续续地到来了,随后我们几人便在一个房间内默默地打着电子游戏,没搭上几句话,即使是有人发红包也无动于衷,嘴上说些客套话,眼睛却根本没有离开ipad。吃饭时,也不过狼吞虎咽,吃个半饱便又往房间内跑去。

  离开时,我回头,却发现只有老一辈的在聊天,其余的都捧着手机,低头看着。出去拜年三次,却次次如此。

  至于不去拜年时,我一个人在阳台上默默地补作业,妈妈则在客厅里看电视剧。除了吃饭时,两人也没怎么交谈。

  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春节的年味,为何变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电子产品的问题——没有人说话,是因为都在低头看手机;我们急着吃完饭,是因为要去打游戏;妈妈一言不发,是因为在看电视……事实仿佛就是如此,这么简单清晰:都是电子产品惹的祸。

  仔细想想,却又不只是如此。电子产品让人爱不释手是事实,但问题是,根源在于人,而非电子产品,就像你不能光凭一个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个人就判断出菜刀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欢电子产品!

  有的人说,现在可以直接用网上聊天来代替拜年的长途跋涉,但我对此不敢苟同。春节最终可能只是亲戚间的拜访,但随着时间流逝,它早已成为了一种形式,进而进化为了节日,最后演化成一种不可动摇的传统。传统是和信仰同级的,因此改变拜年方式就像让一个道士去寺庙,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谬,这无疑会大大使年味变淡。

  但年味淡了,为何我们漠不关心,还是自顾自地看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起从前在新闻上看到的,许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但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却不在乎“国粹”、“非遗”,大有“崇洋媚外”的势头。有些人爱说“勿忘国耻”,但这难道不亦是一种国耻?

  年味淡了作文5

  不知从何而起,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慢慢的没有了过年的感觉。哪怕快要到新年了,大家还是无动于衷,似乎新年的味道已经开始飘散,似乎过年只是一个形式,再也没有了当时向往开心的感觉……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成群结队相约的去大街上买年货,开开心心的买新衣服。可是从两三年前开始,自从手机的普及后,人们似乎不再喜欢成群结队的去买年货,大家更喜欢在群里发红包聊天。每个人相见,都是低着头玩着各自的手机,没有了最初的年味。

  伴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曾经的小孩子也长大外出工作了。当快要过年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没能赶回来过年,只能在外地过年。所以说一起过年的人越来越少,然后没有了生机。

  原本是开开心心地发红包,等着要红包,而现在红包减少了,变得更多的是在微信上的红包,大家的笑脸都不曾露出来了……

  年味究竟去哪儿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时代的发展,难道就意味着传统的流失吗?不!这绝对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护传统,把好的东西继续发扬下去,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科技的发展,而变得商业,变得麻木……

  年味淡了作文6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楼下退休的老周两口子每到过年前都要自己灌一些腊肠,看到他们老俩口忙进忙出的样子,我们似乎也从中感染到了一点过年的气氛。今年还一样,老周他俩一周多以前又把十几斤腊肠灌好、薰好、晾好了,可我今年怎么看也觉得“年”的味道似乎正在越来越淡薄,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仔细想想,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恐怕就数“年”最隆重了。

  “年”的本意原是传说中一种长年呆在深海里的凶猛怪兽的名称。每逢岁末更替之时,“年”这种怪兽便会跑到陆地上来毁坏庄稼、伤害人畜。据说有一次它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被这家人晒在门口的大红衣袍吓跑了。到了另一户人家门前,这家伙又被这户人家屋里明亮的灯光和炉灶里柴火燃烧的“噼拍”声吓跑了。从此以后,人们每到岁末年初便会在门上贴春联、挂红灯笼、燃放爆竹,以此来驱赶“年”的骚扰袭击,保佑一方平安。长此以往,这一举动也就逐渐演变成了后来世代相传的中国头号民俗节日:过年。

  其实大家都知道“年”这种怪兽原本并不存在。作为一种传统民俗节日,后来的人们早已赋予了它更多新的内容。

  其一:休养生息,走亲访友。我们国家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几乎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国民都是农民。大家在地里辛辛苦苦地忙完夏收忙秋收,整整劳碌了一年。岁末之交适逢冬闲时节,该忙的都忙完了,该做的也差不多做完了,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稍事休息,为下一年重新开始的劳作养养精、蓄蓄锐。同时大家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腾得出时间来走走亲戚、看看朋友,以增进大家的相互感情。

  其二:补充营养,一饱口福。由于落后和贫穷,以前大多数老百姓平时的饭碗里是根本沾不上半点肉腥的。圈里养的猪、羊、鸡、鸭,都是养大后要派大用场的,比如卖得钱后用来盖房子、娶媳妇、嫁闺女或者供孩子读书等,只要头脑清醒,平常时候谁也不敢动动宰掉它们当菜吃的念头。只有到了过年前几天,人们才会将专门留着过年的一头猪或几只鸡宰掉,让眼馋了一整年的全家老小在过年的这几天得以饱饱口福。当然,除了宰猪杀羊外,人们还会打年糕、打糍粑、包饺子、包粽子以及制作一些传统点心类食品,让大家、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过年时能够痛痛快快吃个够。

  其三:合家团圆,共享天伦。平时都在忙着生计,一家人总得有人在外奔波,或帮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但所有在外奔波的人都会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自己原籍的家中,同父母兄弟妻儿吃上一顿团年饭,共享人世间的天伦之乐。一家人得以团圆,标志着过去的一年全家人都平安吉祥。尽管这一年大家都过得比较艰辛,但有了这一点,每个人便已经相当知足了。谁能不认为平安就是福呢?

  其四:祭神拜祖,祈福来年。无论当年是福是祸、是成是败,每个人都希望来年能比今年有一个好的际遇、好的盼头。因此,值此岁月更替之际,向上天的神仙和自己的祖先虔诚地拜上一拜,希望他们能在下一个年头多多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吉祥,便构成了过年时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当然,很多地方还会在过年时让晚辈向长辈恭恭敬敬的磕个头、鞠个躬,以示孝敬之意。而长辈呢,则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送给每一位未成年的晚辈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让他们小心地藏在各自的枕头底下,第二天早上再打开使用,为的也是求得一个“来年大发”的好兆头。

  其五:传承文化,娱乐大众。农闲时间大家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但有些民间艺人和业余文艺爱好者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展示一下自己某方面的技艺专长,同时也为乡亲们活跃一下节日的气氛。于是,过年期间,舞龙的、耍狮子的、变戏法的、玩杂技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唱渔鼓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戏班子等都会在这个时候为大家献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节目,让各地城乡的老百姓借以享受到一次比较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

  年味淡了作文7

  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 油然而生 。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年味淡了作文8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过去

  妈妈说她小时候过年可好玩了,因为平常吃不到好东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吃肉、吃饺子、穿新衣服、看烟花,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姥姥煮饺子时,姥姥的孩子们就坐在旁边看着,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样一直盯着姥姥。饺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饺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守夜便更是欢乐。吃完饭就开始放烟花了——“轰”随着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霎时漆黑的夜空变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红色球状的烟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红艳。

  现在

  可是现在呢?放假只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节了,连新衣服、好吃的都构不成诱惑。

  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打个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过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开心、幸福;而你们呢,舌头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们平常就买新衣服,到了过年自然不显得珍贵了!”

  如今,网络上已经传疯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为什么呢?

  年味淡了作文9

  虽然说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新年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新年,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新年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的新年,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的。

  以前,新年是这样的。新年前,买着大堆的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新年,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的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的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的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的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的涟漪。新年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的新年。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学送我的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弹奏的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的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新年的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新年,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新年的晚上放烟花,快乐的欣赏着烟花的美丽,然后的然后……关于祝福需要我感谢的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的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的时机。共同走过了1年多的时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的.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的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新年的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的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快乐的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的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的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的生活会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年味淡了作文10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淡了作文11

  小时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一年当中饭菜都很单一,棒子面、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萝卜、咸菜是副食,过个节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块儿点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饼卷鸡蛋要举着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儿童的快乐;而我们卷个小鱼要留到最后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后,那就是享受。只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才可能有碗白面条或者水果罐头吃,有时真羡慕有病的伙伴呢,那么多好吃的!

  年夜饭却不一样,会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饭菜,红烧肉刚出锅就忍不住想钳一块入口,眼看得都直了——就是那时候烙下的病根儿,什么是垂涎三尺的,什么叫肉香,什么是满足,体会的太深了,简直是刻骨铭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纺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的、灰色的、蓝色的缝制的,洗得发白了,补丁摞补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谁家买了一块洋布冷不丁给小孩做了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叫一个爽;鞋,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是千层底的,那是所有实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质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纳成的鞋底子,“打球赛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听说过。

  过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实际上是自己没穿过的别人(城里人)的旧衣服,抑或是没有明显补丁的衣服,但那也美,“旧貌换新颜”嘛!

  除了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些天更热闹了。除夕这天先是磕头祭祖、到坟前给故去的先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告诉他们过年了,晚辈们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贴对联、贴窗花、贴年画把屋里屋外布置的红红火火,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七十年代盼着围在收音机前听曲艺专场,八十年代等在电视前面看春晚,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事情。

  年味淡了作文12

  微露点滴,沾襟落袖。

  丽日绰约,蒹葭荣茂,燕雀啁啾。

  闲看故乡溪畔,斜阳逐流。

  听闻潆溪潺潺,炊烟悠悠。

  ——题记

  一年暖比一年。原是寒冬腊月时节,却不再静悄悄的,而是大大方方地显露出些许春姿来。

  “旧时听闻古老的传言,不知何为冬雪”,小城已是许久许久不曾下过雪,惟余记忆里很多很多年之前不经意的惊鸿一瞥。

  故乡是偏安一隅的小镇,依山傍水,很有一番景致。儿时在故乡,日夜盼着的便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彼时穿着喜庆的大红色夹袄,吸啦着鼻涕,用黑乎乎的小手揉揉眼,和邻家孩子们一同看长辈们放烟花,于我看来便是极好玩的事儿了。

  在满是脚印的门前雪地里,我们惊奇地看着叔叔伯伯们“哧”地划亮一根火柴,点燃一箱烟花露出的火芯,然后捂着耳朵,像孩子们一样,跑到屋檐下,远远地看着,笑着。

  一朵又一朵的烟花含着苞儿,从地里挤挤挨挨,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升腾着,升腾着,飞上天空,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叫嚣,化为闪耀的色彩,照亮夜幕笼罩下的天空。

  那是它们最好最好的年华呀。而璀璨过后,它们又变为漫天尘埃,与雪花一起纷纷扬扬地落下,从云层中跌到尘土里。

  这是盛放过的烟花。而有些烟花,闷声不响,还没有冲上云霄,没有“轰”的一声绽开,便熄灭了,落下了,将生来便残缺的身躯深深埋在红尘里。

  这些都是夭折的烟花。它们还没有出生,便已经死去了,永远不能绽放,永远不能冲上云霄。它们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又带着我们的希冀,一同消失在黑夜里,无踪又无影徒留最初的满心欢喜。

  老人们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烟花,露出孩子般纯真的微笑。那时的我只是看了几眼,只以为他们同我一样欢喜。而多年后的现在,才渐渐回味出他们眼里的眷恋不舍。

  人呐,一旦上了年纪,便是过一年少一年。这种惆怅,我自然是不懂的。我呀,不过是千千万万小镇姑娘中的一个罢了。

  我为盛放的烟花而欣喜,也为夭折的烟花而感到一丝说不出的落寞。它们的存在,就像谜一样,谁也不知道它们若绽开了,会是如何的璀璨。

  母亲哄我说,夭折的烟花落在尘土里,待我长大后,它便会从地底下钻出来,升腾着飞上天空,惊天动地地盛放。

  幼时的我信以为真,于是又日夜盼着快快长大。只是长大后的我,真的能看到重生的烟花吗?

  过完了年的人儿走的走,散的散,只是这故事,到底没有完。

  多年后,我抱膝坐在高楼上,听着新年的钟声,电视里是董卿万年不变的笑容。突然感到一阵寒冷,止不住颤栗起来。起身关窗时,看向窗外,黑魆魆一片,没有半点色彩。

  烟花呀,它不见了。它似是伴着儿时的雪,一同迷失在无尽的黑夜里。四季如春。

  我不再是神采奕奕的儿童,终于还是禁不住疲惫,蜷着腿睡着了。梦里天地,仿佛传来渺茫的“轰”的一声巨响。

  少时的烟花,终究离我越来越远。

  烟花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只是往后的路,我都要学会自己一个人走。

  像是那些遥远的年华,都付作了过往。到头来只剩一寸一寸的旧时光。

【年味淡了作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1.年味淡了作文600字

2.年味淡了作文1500字

3.年味淡了?作文500字

4.年味淡

5.淡了的年味初二作文(通用5篇)

6.年味渐淡的春节作文

7.淡不了的年味散文

8.淡去的年味散文

上一篇:我的梦想新的诠释 下一篇: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