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与停
向来推崇一句话,生命在于不止的运动。可是来到芳草地上,却又让一个温柔的声音止住了我的脚步,“嗨,朋友,为何如此匆匆,你没看到你脚下绽开着一朵小野花吗……”
——题记
天生万物,唯人最贵,这是孔子老夫多么豪迈的话呀。他认为人是万物之长,万物之尊,万物之灵。可是中国自古以来以有多少孔门弟子放下自己尊贵的身躯,去伺弄花草,去逗弄野鹤,去抚触孤松……我们何必作隐士,何必持着一颗圣人孤傲之心,我们只须有一颗闲心,有一颗能发现美的眼睛便可。
我们很容易落入两大圈套,孔子掉入了一个,陶渊明占了一个。
看到了孔子站的那个地方了吗,那是消极的庄子所不嗤的。他认为孔子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可是孔子自成高度。看哪,千百年来,有多少人风尘仆仆,有如群马奔腾一般,以孔子为坐标,向前爬呀,跑呀,撞呀,钻呀。可是他们大多到不了孔子指向的彼岸。他们的心是被蒙蔽了。哪如李白这样的爽快文人,保持着一颗通透心,入山林也可,入朝堂也可。总之,心中要留意前方,还要注意脚下,是否有一朵尔见犹怜的粉色小花呢。
孔子门中也有逆孔子之道而为之的。一如陶渊明,林逋这些人。他们不过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他们逃遁到世人所不风见的地方,终身躬于耕,弄花草,品香茗。可是人生有几个今朝可供你不厌其烦地像老头老太太那样,啜一口茶,赏一眼景呢。歌德在最失意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不平淡的话:“人,总要干点什么吧。”
所以,孔子、陶潜他们都太过极端,给后人造了两个偏激的大陷阱。
我欲在每日睁眼见到那一缕晨曦时,在内心呼喊:前进,前进,像士兵临敌一样,勇敢地接受将加之于你的挑战。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是的,人生是必须有像圣地亚哥那样与困厄搏击的勇气的。人生是奋发有为者无尽的宝藏。“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在年老失意之时仍此番振奋人心的话,我们岂可抱着一堆花草,守着一片荒园度过一生。
可是,人虽为贵,但不与万物合一,不亲近万物,那么就会被生命抛弃。加拿大的安赫尔市,每年有一个“踏叶节”,全市放假一天,到北部的山林里去踩踏漫山遍野的鲜红的枫叶。设立这个节日的市长似乎在提醒他的市民们:嗨,你们的脚踏累了水泥地,是该给你的脚洗一个枫叶澡了。”踏叶节,似乎让我们想起了前人“暮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的闲雅事来。
向前,向前,但要注意停下来,也别踩着那朵在路中间的小野花。
篇二:走与停
生活中,我们总在为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奔走,跨过险滩,穿越荆棘。每当我们想要放松一下时,总有一个声音在冥冥中响起——要坚持,不可以就此停止。于是,我们又背起沉重的行囊匆匆赶路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停下”并不意味着松懈,更不等于放弃。适时地停下,是对往日的总结,是对自身的及时调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前方的挑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不仅是生活的境界,更是智慧的明达。
“走”需要勇气,“停”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教育我们——“生无所息”。在人们心灵和社会观念的辞典中,“永不停息”被赋予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成为人们崇尚的品格。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管环境的变化,不知疲倦地一味走下去,常常让我们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中国作文网 www.t262.com)
现实的生活就像在大海上航行,在接近目标的途中,不知什么时候会遭遇风暴。当暴雨突至,与其冒着可能翻船的危险顶浪而上,不如暂时改变航向以避开风险,等到雨过天晴再继续起航。
古语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停下,不是庸者之姿,而是智者之态。生活中,难以抗拒的困难面前,以首先保全自己的方式当停则停,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大智慧。
对于生活,走与停同样重要。生活的法则要求我们该走就走,当停则停。如果我们应要与生活的法则对抗,一味按主观愿望走下去,那么我们将遭遇的可能不仅仅是失败。二十世纪中叶,人类曾对大自然宣战,在最初微小的成就面前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可以战胜自然,改天换地。其结果却是近乎疯狂的行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差点葬送了全人类以及整个地球上的生命体系。
为了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承认生活的法则同自然的法则一样,不必抗拒。我们应该对自己能够控制什么何不能够控制生么进行理想的评估,面对生活的海潮,建立平和的心态。在生活中自如地把握航向,该向目标直奔的时候,就保持航向,勇于前行;该迂回暂缓的时候,就及时停下,避一避风浪。
该走的时候,坚定的大步前进;当停的时候,果断地适时停下,以最适合的方式,自信地抵达胜利的彼岸。
篇三:走与停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你将永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或是宽阔大道。于是在这充满无数的未知可能性中,能知难而进并到达终点的被唤作生命的强者,半途而废畏缩不前成了命运的弃儿。
只要事先选对了方向,脚下还有路就应一直走下去。“不要因迷恋路旁的鲜花而忘了赶路。毕竟,花儿会一路开放!”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咐。其实,我们大可将这种不懈不怠的“行”看作为在生命中的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两种相同的精神,故曰:注重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上下而求索。这是“走”。
奋斗的过程是必然,而成功是非必然的,意思是付出了努力,但不一定会成功,毕竟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这时,我们就应当“停”下来,别再斤斤计较或怨天尤人,该静吾神,安吾心,认真思考自己的缺失之处。也就是所谓摔倒了,还要捏把沙起来。这“沙”越积越多时便丰富了你我的人生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别对这上天的馈赠视而不见,它或许能给我们在危难时另一种惊喜。这就是所谓的“停”。
当走则走,当停则停。它直接导向了你我的人生,走是奋斗不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历经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而停是走累后的慰藉。正确的走与停,会让你用理性的画笔为自己挥洒出浓重而精彩的一笔!
篇四:走与停
人生就像旅游,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好风景,鉴于此人就越想往前走,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往往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顺利到达终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的节奏,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作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作的短暂停留。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着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股”,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纵横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作的短暂歇息,这停顿,正是为了今后的'向前迈进而作的短暂休息。
像这样在人生路上善于停顿的人何止苏秦一个呢?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兴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尊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他保存实力,才有了后来的东山再起。这种停顿是智者的选择。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停顿,是因为小人的加害,国君的昏庸,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歇息、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
篇五:走与停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子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做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走与停议论文】相关文章:
走与停07-13
走与停07-13
走与停07-13
走与停07-13
走与停议论文4篇12-20
走与停作文400字10-28
停与行05-05
一张一弛走与停作文700字12-18
停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