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莫小觑
一谈到循规蹈矩,不少人嗤之以鼻。认为循规蹈矩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是干不了大事的。而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再阔,也有边;天再高,也有顶。那个边,那个顶就是我们所说的规矩。那个规矩是千万不能违背的。让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例子:在扎佐至六屯的县级公路上,一处弯度大的地方,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从六屯至扎佐的摩托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只听得“轰”的一声,摩托车连同摩托车司机一起飞上了天,在空中旋转了几圈后猛的摔下来。就这样,摩托车司机的生命当场就被死神夺走了。这个摩托车司机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叔。他今年只有25岁,家住贵阳市修文县六屯乡。读书时,体育成绩非常好,身体非常棒,但没考上体校。取了老婆,生了孩子,在六屯开了一个摩托车店,卖、修摩托车,生活过得去。他不仅是乡里修摩托车一等一的高手,更是骑摩托车的高手。六屯离扎佐镇20公里,别人骑摩托车要用近一小时才到达,因为路陡,弯度又大,很不安全。而他却只用了十几分钟。他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飚车的危险,反而到处炫耀自己的本领高强。有一次,在他吹牛时,别人找他打赌:“如果你不扶把手骑着摩托车,跑5公里转来。我就给你200元。但如果你输了你就给我200元。敢不敢赌?”他二话不说,凭自己的实力几分钟之内就赚了200元。可想而知,他骑车的技术有多好。可是他骑车的技术的好是违背了交通的自然规则的,是不循规不蹈矩的。违反了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法则,不管是谁,都会付出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首先要遵守自然规则,遵守社会规则。这就是我们讲的循规蹈矩。那些认为循规蹈矩干不了大事的人是大错特错的。牛顿,爱因斯坦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他们的前人也是循规蹈矩的。我们讲循规蹈矩并不是墨守陈规,而是遵守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循规蹈矩不是说不去思维,不去发挥充分的想像,而是要合理思维,合理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好好的活下去,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入我们辉煌的王国。
千万记住,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鱼的跃和鸟的飞首先是循规蹈矩的。最后,我要说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每日写作指导:浅谈作文的立意——写作必读】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那么,同学们在立意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就是作文时,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书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next88)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因为它立意深刻,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这件事也证明了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二、意多乱文
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学们在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例如要写“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就应选择这位老师如何启发学生的典型事例去写,而不要既写这位老师热爱学生又写这位老师的幽默风趣,还写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等等。结果,文章不伦不类,没有了中心。俗话说,“船老大多了要翻船”,写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表现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势必乱文。
三、意需深掘
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所谓“意需深掘”就是要深入开掘材料的思想含义,也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
宋代有一个李秀才,他的女儿能读会写,远近闻名。一次,有人在路上拾到一枚破铜钱,铜钱上依稀刻着“开元”二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这枚铜钱当然就是唐代的了。恰巧这时,李秀才的女儿经过这里,拾钱人对她说:“请用破钱为题作一首诗吧。”女孩儿接过铜钱,沉思了一会儿,吟诵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围观的人先是一愣,随即齐声喝彩,连连夸赞小女孩儿才思敏捷,诗歌意义深远。
一枚破铜钱,在别人看来,不管怎样观察,也不容易写出好诗来,这个女孩儿却运用联想,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中心。诗的头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作者通过描述一个破铜钱,揭露了不合理社会的金钱万能的本质。
同学们在开掘主题时,要在一个材料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掘它的涵义,然后用最有力、最简洁的方法表现出来。
四、意贵创新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五、意尽则止
唐朝诗人祖咏在参加科举考试中作了一首《终南望余雪》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是从“望”的角度来安排结构的。诗人从长安向终南山望去,看见终南山的一些景色。通过景物描写,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处在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同情和关切。这就是这首诗的“意”。
唐朝录用人才,选拔官员,所进行的考试科目只有一个,就是作诗,并且在诗的结构上有严格的规定,即五言律诗。要求考生作诗必须写八句,每句五个字,如果不按规定写,就不录取。而祖咏在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后,就挥笔写了以上四句诗。此诗因不符合规定而落选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多写几句呢?”他干脆利落地回答:“意尽!”这就是说,根据中心的需要,四句诗就表达得很充分了,如果多写就是画蛇添足。只要意尽,何必再硬凑下去呢?虽然祖咏因考试不合规定而落选,影响了他的前程,但这首诗却成为唐诗中的佳作,一直流传至今。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文章的结构是根据“意”(即中心思想)来安排的,只要“意”充分表达出来了,文章就应该马上结束。一句也不唆,否则,反而会影响原来的中心。
【循规蹈矩莫小觑作文】相关文章:
莫莫奇遇记(二)作文600字10-28
莫莫奇遇记 (三)作文550字10-28
莫辜负青春作文09-24
莫怨08-02
莫回首07-13
来生莫痴,今生莫眷散文02-19
莫相惜作文1500字03-27
莫言名言10-17
长大,莫回头作文250字10-28
莫失莫忘高二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