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作文

2021-03-09 传统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作文 篇1

  俗话说:“有钱没钱,团聚过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过年”的习俗,一直在延续着。过年是怎样形成的呢?

  “年”,原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动物。传说在远古时候,这种动物非常的凶残。它们聚集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每到严冬,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掉上百只虎豹熊罴和几十个人。一到冬天,群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一直到春暖花开,气温上升,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而且都群居大洞穴中,每个洞穴中多达百人。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年虽凶恶性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群全部都赶走。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早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嗑头,感谢大人保护他们小一辈。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带领群民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们的巨大威胁,黄帝与应龙、力牧等大臣一起商议采取什么办法。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于是,当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组织一支百人的队伍去捕杀年群,经过十几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年再也看不到了。

  可是,年并不甘心就这样绝种,传说它又变成了一只九头鸟,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肉味,闻着闻着,嘴里就流出来带血的涎水。这种带血的涎水掉到谁家院里,谁家第二年就要倒霉。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升起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从此后,每逢过年三十晚上,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作文 篇2

  中秋节到了,妈妈叫我打电话约公公和婆婆到我们家过节,打完电话,我突然想起来,今天也是奶奶的生日,我赶忙对爸爸妈妈说:“中秋节是我奶奶的生日,我们应该给奶奶过生日呀!”爸爸妈妈恍然大悟,连说:“对对对,应该给老人过生日。我们分头准备礼物吧”爸爸去订生日蛋糕,我也忙碌起来,我要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想了想,我先找来3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把他们拼成一栋房子,在房子上做了一对翅膀,然后把我们全家人的照片剪成一颗爱心贴上去,最后在房子上写上“我的幸福家园”礼物做好了,我把它藏好,就等奶奶她们来了。

  晚上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团圆在一起吃月饼,吃完了月饼,奶奶和婆婆在一旁聊天,我悄悄地把生日礼物递到奶奶手上,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全家人都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中秋节真是个幸福、团圆的节日。

中国传统作文 篇3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罢了。

  父母生了我们,又不求回报地养育了我们,他们非常不容易,但没有几句怨言。父母每天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干一切家务活、挣钱,偶尔抱怨、发泄上几句我们还顶嘴、不服。所以我们违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责,须顺承。况且他们发泄还算不上责备我们就顶嘴,非常不应该。

  正由于出现了这些不良的事情,我们才会强调孝。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所以,我们才会强调孝。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生活实际中,还的确出现了以一些人,他们的出现,可能会使这句话被改写成久病床前出孝子,我舅舅就是这种孝子。六年前,我的姥姥股骨骨折,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舅舅就任劳任怨地给姥姥洗澡、喂饭、喂水、洗床单、洗尿布、理发这一系列脏活重活累活他全都干,一直照顾到去年姥姥去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生活实例。

  虽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上面的孝敬父母的事情,但我们要做到体谅、关心与帮助。体谅就是理解,比如他们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来发一下牢骚我们不能埋怨他们。关心父母累了,给他们捶捶背,揉一揉腰。父母生病了,给他们服药。放学后,对父母的问候也算是一种关心。帮助,就是帮助父母打扫、洗碗、拖地,帮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情都算是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孝。

  古人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才由它生起。孝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想做好人,第一就是要懂得孝。因为一个人他孝敬父母、对父母好了,他才会去做好人,有优秀的品质。否则,一事无成。

  所以,现在你们知道孝十分重要了吧!那么,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弘扬孝文化吧!

中国传统作文 篇4

  中秋在古代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今天这个崇尚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中秋的习俗也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12日,家人很早就看好日历,开始操办起来。月饼是姑姑的同事家做的,用姑姑的话说:“自己认识的人做的,当然要比外面的让人放心些。”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块,虽未到时候,但是家里人也没有说我。月饼虽没有超市里的流光溢彩,引人瞩目,但是口感也很令人回味。可以输,少了一份光彩,多了一份放心。今天便是中秋了,假期放假我们自然起得很晚,但是爷爷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起来,肉食和蔬菜都洗干净了,看样子今天晚上的饭菜一定很丰盛。由于弟弟的假期很短,所以去姥姥家的日期提前的,今天就要前去,由于天公不作美,雨下了一整天,便将我们的活动范围缩小到了屋里,但是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有些留恋忘返。

  到了晚上,雨还在家,于是我们就在屋子里吃饭了,本以为可以边吃东西边赏月,但是现在已化为泡影了。今天虽是中秋,但是二叔由于工作不能回来陪我们,但是电脑却满足了爷爷奶奶思念二叔的感情,在电脑上二叔把他在工作的地方的照片发给我们,爷爷立刻让我们把那张照片设为了桌面,目的当然是为了能时时看到二叔啊!谈了有半个小时。我想今夜月亮虽未出来但是它的任务也已完成,他给了两个老人思念儿子的心一个寄托。不知不觉,饭菜也已吃完,月饼的香甜也已融入了口中,融进了心里。而那月亮,虽未出来,但是却永远的印在了我的梦里,毫无瑕疵的嵌在蓝色的天幕中,永不泯灭。

中国传统作文 篇5

  人们在漫漫生活路途中,与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得十分疲惫,两相厮磨,势均力敌,因此产生了激励、庄严、惊心动魄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显示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环境,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而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欧洲启蒙主义的夏尔丹与格瑞兹等大师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在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中国画自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艺术创造,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喻的直接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朱耷、原济,齐白石等人了。

  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给了中国绘画史提供那么多炫目的惊奇?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朽木、衰草,赋予了大师们作品里的传神与孤傲?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张泽端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直接的血脉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传神地描绘着一些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倒是花鸟鱼虫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强烈拓展意识的,应该是齐白石。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活泼的虾摆脱娟秀的美学范畴,让它们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灵动的色彩和线条。齐白石画虾,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强。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灵动,会游弋,成功地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

  昨日,受朋友之托请我堂姐夫道宇为其新居作副中堂画,画的主题即为青虾,姐夫道宇是书画大家,作上一幅画不会太困难,更何况我们关系很融洽。但是唯一让我感到为难的是让我为此画作赋,我思忖良久,实在无法发现中国画的青虾与传统文化词赋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氛围和意境世界,覆盖那么宽广,境界那样深奥,真好让人为难。

  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画的青虾与传统文化词赋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由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文化衍生的魂魄。诗词与书画连带着它们背后的整个华夏文明,使得中国文人变得大度豁达。诗词的语言优势与国画的心理拓展互为表里幻化为秀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连鱼虾都能歌舞,花草也可铺展成图,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不管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文化莫过于此。

  历史上怀着浪漫心态深入往返于两种形式文化间的,自然有很多大文豪,如苏轼的: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鹕鹈。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他对诗词文化和书画文化完全不存一丝厚此薄彼的倾向,在他的口中与笔下,两种文化只有互补性的交融,绝没有争胜式的对峙。于是,疲乏与飘泊不见了,孤寂与荒凉不见了,只是于紧张生活的空闲作上一幅画,吟上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阔逸。

  无容置疑,中国画的花鸟鱼虫与那些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相伴相随,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入过多的现代元素,如汽车,轮船等,尽管我们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但家里挂的仍要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或水草丰腴,双箝鼓动的'青虾水墨,倏然记起一首诗词,可作朋友居室的中堂画词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们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风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中国传统作文 篇6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童年与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度过。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很少,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戏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娱乐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际,村里就会派人外出写一班戏来村演出。一来丰富丰富匮乏的农村文化生活;二来正值农作物急需雨水之际,也祈盼风调雨顺,以求当年有个好收成的心愿。在人们的期盼中村委传出哪天来村演出的确切消息,大家相互传递着信息,各自邀请着外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全村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气氛。在演出的前一俩天,每家每户或多或少会增加些新面孔,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着,祝福着,村里显现出几分少有的热闹。

  汽笛清脆的响声把寂静的村庄沸腾了。大人们相互谈论着今晚早点吃饭,去戏场看戏;孩子们雀跃着,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戏场之间,往日没人驻足的戏场热闹了起来。中午过后,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贴出了海报,人们浏览着、谈论着、嬉笑着、相约着晚上的戏场。

  大约下午6点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了,晚饭要比平时吃得早,孩子们则已经有早早就到戏场去占座位的了。那时没有什么公共的座椅,靠近戏台的前面村里会摆上几排杨树椽子,充当临时的座椅,后边就是各家各户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么的,大家倒也摆的一排一排的,虽然不是摆的太整齐,但大家还是比较规矩的相互照应着。我和妹妹也会早早去场子里在好一点位置的椽子上摆上几块手绢什么的,占几个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轮流的看着占下的座位,看着戏台上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么熟悉的小孩、大人打着招呼,焦急的盼着夜幕的降临。日头缓缓的向西沉去,夕阳染红了半个天幕,戏场也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场子里的人们逐渐的多了起来,嬉笑声、叫喊声、小贩的吆喝声充斥着整个戏场。我们兄妹二人也翘首寻找着自己的家人,不时互换着跑回家吆喝几声:快点、快点。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陆陆续续的到齐了。8点钟开始,台上会每隔一会儿奏一段过门:一是提醒戏子们应该开始化妆准备了;二是告观众戏快开了,大家尽快到齐了。人们扬着笑脸,嘴里边磕着瓜子什么的边唠着家长里短的话题等待着正式开演。8:30到了,戏台上的幕布随着器乐的演奏声缓缓地拉开,戏演开了,台下的吵杂声也逐渐的静了下来。人们的表情随着表演的剧情变化着,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赏着,随着演员过硬的功底和卖力的演唱以及群众忘情的投入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浓浓的戏情里,高涨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许多。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瞪着眼看着戏台上表演,听着大人们嘴里不时传出的几句解说,似懂非懂的留着记忆,逐渐的积攒起了对戏曲的爱好。大约12点半以后散戏了,人们呼男携女,扶老抱幼鱼贯而出了戏场,吆喝声、狗叫声、开门声、关门声把整个村庄搅得又出现了短暂的沸腾。

  如此四天,辛劳一年的人们的脸上露出的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演出结束后,大家任要谈论几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么不足啊;戏子们谁好啊等等之类的话题。我们孩子们也是演出后的几天才能从喜悦中恢复过来,但却在我们幼小的心中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痕迹,陪我们长大成人,培养出我们这一代对戏曲的爱好。

【中国传统作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1.中国传统作文合集八篇

2.中国传统作文合集10篇

3.中国传统作文合集8篇

4.中国传统作文合集九篇

5.中国传统作文合集5篇

6.中国传统作文合集十篇

7.中国传统作文合集七篇

8.中国传统节日作文(合集15篇)

上一篇:中华传统节日作文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