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龙门石窟导游词1
安徽的朋友这边来!大家好,我是本次带你们游玩洛阳龙门石窟的导游,你们就叫我焦导吧。现在我们正在前往龙门石窟的路上。龙门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欣赏它的真面目。
龙门石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龙门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儿有许多断裂的巨大石块,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出这么多尊佛像。龙门石窟现在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就连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哦。自古以来,龙门石窟都为帝王游幸、文人荟萃之地,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现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经被破坏的残缺不堪,所以请大家爱护文物,不要往护栏里钻。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佛洞。我身后的这个洞里面一共有几尊大佛和数万尊小佛像,所以被称作万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长城一样,也累死饿死了许多人。你们看,正中央的大佛像头上那盏莲花灯上面也有许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呢!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们知道吗?在这万佛洞里面,没有哪两尊佛像的姿态是一模一样的。据说,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画在纸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开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呢!
在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们知道吗?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1。9米,现在中学的历史书的首页就是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卢舍那大佛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导游词3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小x,我们现在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由我带领大家进入龙门石窟窟内,愉快的龙门石窟一日游开始了!
龙门石窟的发现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复杂。龙门石窟由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有潜溪寺,有莲花洞,有药方洞,有古阳洞,还有香山寺、白园、万佛洞,数也数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莲花洞,“莲花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您看,窟顶雕刻着一朵硕大精美的高浮雕莲花,“莲花洞” 这名字就是根据这朵莲花取的。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为:出污泥而不染。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您能看见,左侧弟子的头部没有了,是因为头部早年被盗,现在只能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里见到了。大家看莲花洞南壁上方,有一个个小小的佛像,它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莲花洞,我们又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代仍有雕刻,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其整体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龙门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鱼。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告诉他,如果再听到这种声音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石窟顷刻从山中间裂开,湖水顷出,奔腾咆哮着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水流之后,龙门石窟就出现了。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很荣幸能为大家做导游!我们今天游览的景区是龙门石窟。我想,您也许游览过风景秀丽的颐和园,观赏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可今天游览的龙门石窟,会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龙门石窟始建于498年,也就是北魏时期,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经过后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请各位在遵守规则、保持清洁的前提下细细观赏。
现在,我们已来到西山石窟脚下,前方的洞穴叫万佛洞,两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说它是万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厘米高,小的却只有两厘米高,别看它们个头小,却都雕刻精细,排列整齐,虽然数目很多,但却排列得井然有序。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这里有九尊佛像,中间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他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龙门石窟有佛像十万余尊,佛洞两千多个,我们已经欣赏完了。再回头看一看这美丽的景观吧,是否还有些依依不舍呢?
龙门石窟导游词5
大家好,我是炫光旅行社的程导,今天我们要去龙门石窟。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的洛阳市,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古城。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邻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他和郭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了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或是天然形成的洞,用来藏身或藏食物。
龙门石窟的雕刻,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形象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易风化和大面积脱裂。
好,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
龙门石窟导游词6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现在我来给各位当导游,参观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游览区”。我们今天参观的龙门并非山峡交界之处、黄土高原之上、对峙黄河两岸,横出天汉的龙门;并非边陲春城、滇池湖畔、一岸独立、万丈深渊的龙门;我们今天要看到的是中原大地上九朝古都之郊,经悠悠千载,历沧桑万代的一颗中华山水明珠——洛阳的龙门石窟。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龙门两山,壁立相峙,高耸巍峨佛寺衬松柏,栈道连亭阁,龛塔窟碑,蜂穴密布,蔽石遮岩。非常美丽!
希望各位珍惜时光,保重自己,洛阳龙门石窟永永远远恭候各位的再次光临。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7
龙门石窟可谓西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游客都会来此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
这条石窟,是沿悬崖绝壁由人工一锤一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台、龙门石坊、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炉、烛台、供品等。其结构布局优美,刻工精细,室内的魁星、文昌、关圣皆就石岩凿成,巧夺天工。登上龙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
龙门石窟导游词8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这次龙门石窟的导游,龙门石窟已经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名录》,它建筑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至今已有了1500余年的历史,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去观赏吧。
龙门石窟的雕刻,精彩绝伦,而且石质坚硬、结构紧密,和其他的石头相对比,它更可以保存许久也不会被破坏。可是,最近去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们都随地乱扔果皮、饼干包装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讲到这一点,我希望你们要保护龙门石窟的环境卫生。
龙门石窟的佛像更是犹如星星般多,你们看这些佛像已经超过了1500余尊,形态名异,最大的是丰先寺的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的墙壁上有七个洞型大窟,它们代表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风范。游客们,你们说是吗?
龙门石窟跟长城一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来的。那些雕刻师担任着给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务,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有喜悦、慈祥、威严、苦痛、严肃,各式各样的表情。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奇特博物馆一样!
龙门石窟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那时,他还是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移到洛阳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这气魄雄伟的龙门石窟。
游客们,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多么美呀!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参观。
龙门石窟导游词9
大家好,我是开心旅行社的导演汪若曦。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龙门石窟游览。在游览时,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的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阀,所以古称“伊灍”。龙门石窟里有成千上万尊佛像,它们各个姿态不一,精美别致。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在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了洛阳北面得邙山。向远眺望,看见了伊灍,就高兴地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不久,隋炀帝就砸洛阳建起了东都城。因为皇宫的正门正对伊灍,所以人们称伊灍为龙门。
雕琢龙门石窟,断断续续搭 400 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 2345 个,佛塔 70 余座。龙门石窟又称古碑林,共有碑刻题记 2860 多块。龙门石窟全山造像 11 万余尊,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 17。4 米 ,头高 4 米 ,耳长 1。9 米 ;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 2 厘米 高,被人们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奇特的地方数也数不清,下面就开始游览。
在游览龙门石窟时要注意:
1、 不能用手去触碰雕像。
2、 要讲文明,不说脏话。
3、 轻声说话不打扰他人。要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人的文明风采。
龙门石窟导游词10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胡妍。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最为磅礴,艺术最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第一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典范。”
龙门石窟导游词11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这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我叫刘温馨,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游。这次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2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王峙达,你们可以叫我小马达。欢
现在我们正开车前往洛阳龙门石窟。正好大家在车上没事干,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吧!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和同样属于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到了龙门石窟,就必须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里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盘膝而坐,眼睛凝视着远方,显得特别温柔、亲切。他面形丰肥,两耳向下垂着,嘴角微微地向上翘起,像是在向游客们微笑,欢迎他们的到来。
龙门石窟的万佛洞,待大家去看时一定会让你们惊讶。里面有大大小小一万多尊小佛,万佛洞就是这样而得名的。这么多的佛像,神态各异,没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样的,这会让我们不禁惊叹古代那些雕刻师高超的技艺。
对了,大家应该知道释迦牟尼吧。他是佛教创始人,我们在宾阳中洞即可看见他的雕像。宾阳中洞里有三世大佛,“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大佛。端坐中央的释迦牟尼为现在的佛,就是主佛。释迦牟尼和奉先寺的大佛不同。因为释迦牟尼出生在北魏时期,那时候以清瘦为美,所以他长得瘦瘦的,和奉先寺的大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现在已经抵达龙门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几点:由于佛像是珍贵文物,请不要随手触摸,也不要将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区秩序哦!
好了,我的讲解结束了,下面就请的大家去细细游赏这美丽的石刻艺术宝库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13
大家好,我是“小太阳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宇航,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龙门石窟,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龙门石窟大致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西山石窟。大家来看,这儿有“珍珠泉”,里面会不时吐出泡泡“珍珠”,如果哪位朋友能将硬币正好砸中一个珍珠,那么他这一年运气会非常好。
好,我们接着往前走,路两边的小佛像姿态不一,但是完好无损的却不是太多——
前面就是著名的卢舍那大佛,那是龙门石窟最为壮丽的一尊石雕像,身高十七米,它的脸上表情十分安详,传说是仿照武则天的而设计的。在他的左右两侧分别有观音、天王、童子。大家一会仔细观察观察。
西山石窟基本上就结束了,大家休息一会儿,我们继续游览东山石窟。
龙门石窟导游词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今天由我来陪伴大家参观游览。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欢迎大家光临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的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在景区里,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护所统计,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块。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龙门石窟像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潜溪寺。潜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这个洞,洞的高、宽均为9米多,进深近7米。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过别墅。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间!
龙门石窟导游词15
洛阳古称京洛、雒阳、斟鄩、洛州、河南府,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大都城,“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4000年前在龙门西山南端现魏湾村所在地就有人类活动。早在夏代时,夏禹治水曾有“凿伊阙,通龙门”之举。传说,那时洪水泛滥,龙门山以南是一片汪洋,人民穷困不堪,溺死者多。为解决洪水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大禹率领人民治理洪水,疏通河流,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伊阙也就是那时开凿的。
据说禹王池是唐宋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开凿龙门而建的“禹王阁”旧址,池上依崖而
建的方形石房,名为“石楼”,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遗物。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洞。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窟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本尊阿弥陀佛,著褒衣博带袈裟、坦胸、盘膝正坐于叠涩须弥方座上,面相饱满,姿态静穆自若,手施无畏印。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左右有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表情文静,身体比例适当,衣褶线条流畅,三像合称“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宾阳三洞:“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南洞:北魏开凿,隋代完成(公元595-616)。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流畅。改洞造像上续北魏刚健雄伟,下开唐代生动活泼,属于过度时期的风格。洞内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中洞: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公元500-523)营造,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深12米,宽10.90米,高9.3米,正壁雕主佛释迦牟尼坐像及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萨。佛、菩萨体态修长,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是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地面刻莲花图案装饰,示意莲花宝池。窟顶中间浮雕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周围有八身伎乐和两身供养天,加之流苏帷幔构成一莲花宝盖。前壁有维摩诘变相、太子舍身饲虎图,须达那太子施舍图和皇后、皇帝礼佛图等大型浮雕图像及十神王像。1978年为保护洞窟雕刻拆除砖卷门洞。使鲜为人知的四头四臂、一头四臂护法天重见天日。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我国的孔子生活在一个朝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公元641-650)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洞口两侧“龙头”柱础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造型风格相同。属北魏完成之作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篇)】相关文章:
1.龙门石窟导游词
3.龙门石窟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