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1300字

2021-01-14 冬至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3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1

  要说做饭,最爱的是包饺子;要讲吃饭,最爱的是吃饺子,而且是家里包的那种形状的饺子。

  关于包饺子的时机,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下。当心情好时,包饺子,因为开心,要慰劳自己;当心情不好时,也包饺子,改善心情,让自己感觉能坐在一个屋子里静静地包饺子,说明生活还没有坏到什么样子,没什么过不去的;当不知道该做什么吃的时候,还是包饺子,饭菜一并解决,何乐而不为?当在电视或杂志上看到饺子时,又要包饺子,因为馋了;还有每逢传统吃饺子的日子,必包无疑,因为名正言顺,比如今天的冬至。但是这一切,都是在老闺儿不在家时才能实现,因为她几乎拒绝吃饺子,还编什么“难吃不如饺子”,影响我的兴致,诋毁饺子的神圣。

  人说,最爱吃的东西,往往是小时候喜欢吃而没有吃够的那些东西。我想我对饺子的至高无上的热爱应该就是源于此。记忆中的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跟这种食物有关的一系列过程和感受。小时候吃饺子,一般来说不会是一个平常日子,至少是一个小节日或者是有客人来。记得那梆梆剁菜的声音,记得拌饺馅儿发出的香味儿,记得全家齐上阵包饺子摆饺子的过程,记得那大锅里上下翻腾的饺子和那满厨房热腾腾的气,以及摆在圆桌上的好几大盘饺子。如果哪天放学回来,看到家里正在包饺子,那心情,天仙一般。而且那时家里都还有个习惯,冬天的时候,往往晚上包好一大帘饺子,第二天早上再吃,这就近距离也更真切地让你感受对饺子的向往。弟弟曾经实在禁不住诱惑,在炉子上先烙一个吃了,成为家里的千古笑料。过年前,家里有一项活动,就是提前剁饺馅儿冻起来,正月里包饺子用,这时往往我和姐姐、弟弟会轮流上阵,白菜、酸菜,一会儿就是一大盆,比起其他家务,为饺子而奋斗还是比较情愿的。年后的某一天,要是看到妈妈拿几团饺子馅儿,放在炕上来热时,就知道要有饺子吃了,很美的一种感觉。记得当年班里有个同学,她妈妈是我们学校老师,一家人都很胖,穿得也很破,但据说她家每周吃饺子,一次去她家写作业,真碰到她家包荞面饺子,同学们说起来都羡慕死了。后来也曾问过妈妈,不用肉也可以包饺子啊,当年为什么咱家平时从不包饺子,是因为嫌麻烦吗?妈妈说,包一顿饺子的油够吃一个星期了。唉,那时的生活,爱吃还不能成为选择食物的理由。

  家里包的饺子, 其实就是经典的几种馅,酸菜、白菜、大头菜、芹菜、韭菜、青椒,跟现在各类特色饺子无法媲美。可就是这几种馅儿的饺子,印在了我的骨子里,其它馅儿吃过即忘,过眼烟云。妈妈包的饺子,很少能直接感受到肉,一是因为瘦肉少,二是因为剁得碎,整个饺馅儿从不会抱团,很散的那种,但是油多,很香很香。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菜多油多肉少的饺子。这些年,家人集体吃的多是姐姐家的饺子,姐姐也自称是“饺子一绝”,常常打击我包的饺子,其实水平不分雌雄,没人正面评判而已。但因为现在包饺子是小规模,吃饺子又频繁化,有关饺子的总体感觉跟当年不一样了。

  儿时爱吃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到现在还保持兴致不减的只有饺子了。出去和别人一起吃饭时,只要点主食征求我意见时,如果服务员说有水饺,我接下来的话就是“都什么馅儿的”,然后选上一两种。水饺上来了,我就几乎不再吃菜及其他东西了; 出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不论哪种自助,我总是去找水饺,也属于被嘲笑的份儿;甚至到美食城吃小吃,转来转去最后也选了盘饺子;有时出差,宾馆早餐有现煮水饺,那我就责无旁贷,连吃几天,其它的概不考虑。还好,也曾遇到过知音,我们每早一起去约煮水饺,在别人的不理解中畅享我们的美食。说起这些,总遭到老闺儿的嘲笑,“好好的东西,非得剁碎混到一块儿,有什么好吃呢?” 唉,道不同不相为谋。

  外面的饺子花样口味新鲜,但是那形状以及端上来时的状态,总是和家里的饺子感觉不同。有的人说,家里包饺子太麻烦;有的人说,不会和面,不会擀皮,不会包饺子,结婚几十年,从没自己包过饺子。很是为他们遗憾,没有饺子的生活,怎么能叫生活?不会包饺子的'人生,怎么好意思叫人生呢?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2

  时光悄然无声,一路匆匆而过,瑞雪也随着气节的感化欣然而止、飘落,天寒好个冬,此时当我们感受到冬意渐渐浓烈的气息时,也迎来了20xx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到了,冬天的尽头也就不再遥远了。

  看到朋友们发的一个个信息祝福冬至的到来,一个个订咛别忘了吃饺子,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祝福、一种问候,更是一种对冬天凛冽寒性的一种习惯和适应,是另一种安慰,别忘了寒与冷的韵味常常令我们难以释怀的理解。

  冬至了,到冬天了。冬天有寒、有冷、有凛冽的北风呼啸、有望而却步的白雪皑皑、更有万物都在作着思念默默悄然的等待,也有远方,有盼望,更有一个令人羡慕、向往,让人时不时想起的诗人笔下的红泥火炉。绿螳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这种闲适怡豫之感的思怀、情趣,无疑是多少个闲士大夫的渴望与期待。千百年来为多少人传唱,也有我们的忧伤、我们的眷恋,有我们的情怀、有我们的快乐,更是思念着笔的地方。

  冬是春天的脚步,也是春天的序曲。虽然有些寒冷,但就在这寒冷之中,有许多光点为我们呈献,你看那山野地外优美的雾淞,那无扰而落、晶莹赐透的雪花,孩子们拿着雪球相互打闹嘻嘻哈哈的笑声,那些用雪堆积起来千姿百态的动物图案、憨态可掬的情韵。无疑将我们遗忘的时光又带到了脑海之中,想那幼时在无有取暖设施的教室上课,老师们看到一个个冻得发抖的我们,等十几分钟就要放下教案粉笔,叫拌脚搓手取暖,那怕是尘风飞扬也是不想让我们的脚手冻坏而生疮,其实那是的我们那一个手脚上没有冻疮呀,即使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同学们也是排成长龙挤在一起挤撸撸,斗鸡取暖。走到冬看到雪,就不由人想起那时的喜戏、欢乐,虽置久远但都组成了一幅轰然的画面,成就了只有冬的情绪、雪的杰作,就是这完美无瑕的回忆,让我的冬不再薄情,冬的情感更深,知感了只有冬天生的情,才会有春天的温暖。

  其实冬天的那层洁白,便是生命的底色,看似简单,实质丰盈,只有在素淡的底色中,才能彰显出彩色的生命画卷。春暖夏烈秋实冬真,正如我们人生的程过,每一步都留有痕迹,每一段都标有印证,而只有冬天的步印才算真正的完整而美。

  冬至了,这一天白天最短,思念却最长。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时候,对家的眷恋,对家的思念,只不过是母亲端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氤氲的湿气,遮住了我们朦胧的双眼,透过那热气,就会看到母亲脸上爬满的皱纹,那正是岁月留下的迹痕,让它雕刻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光、每一个思念的纹理脉络之中,催生着亲情、感生着思念,牵生着永远的情恩......

  冬至了,冬天了,我知道冬至这天是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光,我喜欢慢慢的长夜,喜欢在长夜中自己跟自己说话,它可以让你想起过往、曾经,可以畅想未来、明天,可以取乱终真,让美好的历经、遇见留存。我更知道最长的夜从今天开始就不再长了,就像我们人生中常常无法预料事的结果出现一样,当一切成为最后、最坏的结局时,一切的一切不都正往好的方向转变吗?

  冬看似薄情,其实是情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品味美的心灵,春的浪漫、夏的热情、秋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的放慢脚步的临近,也只有这个冬天才可以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或许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曾经的梦想就在转角处与你不期而遇呢......其实人生最慢妙的懂,应该像是山与水的相见,风与云的轻语,日与夜的深守吧,到最后都了无痕迹,而只有冬的寒冷才让你觉得实实在在的存在......

  冬至也是四季中最后一个节日,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悄悄地把过往收藏,把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忘光,祈福来年一路顺畅,实现心中期盼的理想!

  冬至了,让我们相约冬至,冬天了,让我们温暖走过,冬至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把晨曦霭霜中一枚枚寒凌的漫花,捻成最虔诚的文字,在寒风雪舞中成揉成一抹醉心的微笑,温暖冬寒、灿烂你我......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3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冬至的作文1300字三篇】相关文章:

冬至的味道作文11-28

家乡的冬至作文11-27

节气冬至的作文09-02

冬至有关的作文08-20

冬至的作文【热门】05-05

【热】冬至的作文05-04

冬至的作文【推荐】05-03

冬至的作文【精】05-02

【精】冬至的作文05-01

【荐】冬至的作文04-30

冬至的作文600字 冬至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