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读后感

2018-03-08 读后感

  篇一:《孔子》读后感

  关于《孔子》 ,之前在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有过了解,但是并没有去看。因为在得知孔子的扮演者为周润发的时候,我直觉认为发哥饰演的孔子无法达到我的期盼值,所以当初我没有去关注这部电影。

  这次,因为老师的作业要求,我去看了这部电影。观看后的第一感想是,发哥果然演不出我心中的孔子,但是,他已经演得很好了。孔子,作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的历史人物,他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他的著作,更是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这样的一个对于我们来说神一般的人物,发哥将他饰演的贴近我们凡人,已经足见他的演技了得。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孔子年轻时期受到鲁公重视担任大司寇讲起。正在孔子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之时,受鲁国“三桓”排挤驱逐,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终于晚年返乡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很多,例如齐鲁会盟时,孔子势单力薄与齐大夫黎鉏谈判;以少胜多平息公山狃叛乱;“子见南子”,孔子以一句“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而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成为了我在整部电影里面记得最清楚的台词;等等。

  其中,让我记得最深刻的片段是颜回舍身跳入冰水中捞书,最终死于非命。在书籍泛滥的21世纪,我们或许不能理解颜回的举动,但在春秋时期,书籍是一种很稀少很珍贵的财富,落入冰湖中的书籍,更是孔子当时穷困潦倒的现状中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为什么颜回会拼了命去挽救书籍。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孔子待他更甚亲生儿子,视他为最终的衣钵传承人,但最后却是英年早逝。当看到孔子在湖上痛哭着让颜回上岸,孔子抱着他的遗体四个时辰不动时,心里也有一种沉甸甸的哀伤。

  《孔子》这部电影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后半部分故事情节平缓,人物光彩尽失,节奏相对拖沓,视听语言相对混乱,观众很难清楚电影最后到底讲的是什么。不过至少完整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孔子思想:礼仪之道、为人处事之策、为官之德,为师之道,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所缺失的。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儒家思想,引发观众的反思。

  篇二:《孔子评传》读后感

  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属于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套丛书由匡亚明先生主编,担任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的著名学者众多,其学术价值不可估量。这套丛书荣获多项国家大奖,这套《孔子评传》更是由匡亚明先生亲自执笔撰写,老先生注重社会历史的研究,对商周社会经济也有深入探讨,这使得这部书成为文史哲交汇的巨著,而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评传。在孔子思想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匡亚明先生开创了最广泛的范畴,拓宽了研究视野,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和我的孩子一起研读。 全书分十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尤其当我读到关于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实践等内容时,更是触动很大。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仍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精邃及知识的渊博外,也与他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是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

  通过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我们有个小小的发现:

  孔子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的事例。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就曾经总结性他说:“夫

  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是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

  除此之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法;“夫子教人,因材而异”的`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以及“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习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在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孔子的教育方法、至理名言,孔子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仍然是有益的、适用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提倡和强调的。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多么精辟的教育观点,是多么辩证而又统一的教育方法。也正因如此,二千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被我们牢记,更是被世界所牢记,全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篇三:《孔子》读后感

  看完《孔子》,感触颇多。

  首先在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们深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开始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美好的人生道路并不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的。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许多文人无法自保,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是大众化情结,即民众情结。文人出生的士人,更多的是考虑下层社会的利益,有着儒家“天下归仁”的情怀,但他们却不能找到或不能遵从于官场的定律,因此常常受到非议和排挤,在这种仕途不顺的处境,这时候他们的人生选择也就有所区别,但又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归隐田园山林。尘世太流俗、官场太黑暗,这是他们归隐的原因或者借口。他们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要坚守知识分子的原则和良心,他们要守候自己高贵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们选择了归隐。他们的代表有安贫乐道、“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但是陶渊明等人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远离政治,憎恨政治这便是与儒家哲学相反的隐士哲学。

  另一种则是无论顺境逆境,也无论在朝在野,都秉承着书生报国的基本信念。在他们看来,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体现在家国天下之中。书生报国,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精神支撑。这里先看看儒家先贤孔子,一开始孔子在鲁国为官,这也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与鲁国政坛更善于权谋的季孙斯等权势相比,孔子这个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天真了点儿,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也是吃力不讨好,只好背井离乡在春秋列国之间流浪了14年,当时孔子还不是后世那样的国际巨星级的圣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过程肯定狼狈不堪。但是过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孔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宣传自己的理念,希望社会能够恢复秩序(周礼),人们能够各自安守本分,社会物质比较丰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讲究同情心互相爱护(仁爱),也即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说像孔子这种知识分子并不少见,他们都想入世为官,身居要职,他们想为民请愿,为国出力,但他们几乎都是政治文盲。他们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让他们在政治纷争中步履维艰,进退维谷,他们不懂得左右逢源,于是处处碰壁。

  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它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现实生活的人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坎坷的时候,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苏轼的豪迈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这种思想的最好表现。它包含了孔子和隐士们的积极人生观,告诉我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一种心态,而且更是一种智慧,命运与机会常常青睐于那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同时它又摒弃了那种自暴自弃和不知道“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才应该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拥有这种思想的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同时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远离朝野,退隐山林,仍然心系着天下黎民。

  现在让我们把问题拉回现实,时代在变迁,古代的知识分子先进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在我们现代社会可能不管用。那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可算是现代的知识分子了,那么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这个目标很可贵,但是太大了。让我们说点更实际的吧,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就仅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吗?这听起来会很悲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学的课程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我们直接学我们的专业课不久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学马克思,在学近代史,在学??的原因。一门优秀的课程,不止是在让我们学知识,更是在塑造我们的人格。大学不是技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我们不能再拘泥书本,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才会不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与非大学生区别开来,才不愧为一名大学生!

  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读大学,要读出一种气质,塑造适于自己的性格!要读出一种气度,打造忠于自己的人气!要读出一种气概,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会抱怨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好。但是,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

  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也许我们只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但我们一样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喜欢、热爱这个专业,一样可以让它成为你成功的桥梁!

  所以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四年,一晃即过。记得有个师兄跟我说,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是很不屑的,他说现在突变因素很多,你现在所规划好的人生道路可能跟你以后真正的人生相差很大。但是我想问的是,你现在都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你又怎么去走好它呢?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选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关于孔子的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1.孔子读后感

2.孔子的洒脱读后感

3.《孔子拜师》读后感

4.孔子拜师读后感200字

5.孔子周游列国读后感

6.《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精选6篇)

7.关于孔子作文650字

8.关于孔子好看的哲理故事分享

9.孔子学琴(读后感)600字

上一篇:男生贾里的读后感 下一篇:优秀作品高老头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