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与子读后感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它教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哈佛家训》它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一千零一夜》它让我插上幻想的翅膀……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读完,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为父亲的坚守诺言,为儿子的舍己为人……
那是一场1994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8.2级的地震,在不足4分钟的时间内,竟有30万人丧生,许多人失去了亲人,美国洛杉矶被铲为平地,惨不忍睹。可是有一位父亲,坚守自己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他立即去寻找自己的宝贝儿子,他走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动手开始挖,别的学生家长都放弃了,还劝这位父亲离开,这位父亲一个人独自用双手挖掘3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后,终于找到了他的宝贝儿子,还救出了另外的13个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战胜了恐惧,战胜了饥饿,战胜了黑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子情,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文章中的父亲是多么地爱孩子,他努力回忆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后面,位于右边的角落里,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他不顾危险,独自挖了38个小时。
文章中的儿子多么依赖父亲,我是从文章的第11自然段看出来的,“我们有14个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在儿子的眼中,父亲是神,在黑暗里,父亲是火、是灯、是光,在饥饿时,父亲是精神食粮。
由《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想到了在512大地震中的母子情。当消防人员把一个只有3 个月大的婴儿从废墟中救出来时,这个婴儿正在熟睡,他的妈妈已经死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手机上打了一封未发出的短信,并把它塞到了孩子的襁褓里,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看完这封信,当场的消防人员都感动得哭了,原来这位孩子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下来的,正是因为这样伟大的母爱,才让孩子安然无恙地度过灾难。
父母的爱是辽阔的天空,引领我们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遨游。父母的爱更多的时候可以保护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指导老师的评语:文章读后感感人至深,由此产生的联想也十分贴切合理,语言也极富情感,棒!
父与子读后感2
这两天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昨天读到二十四章,今天读了后面几章,读的内容不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昨天上班时间由于无事可做几乎读了一天,下班回家路上自己很激动,感慨颇多:巴扎洛夫虽然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作者很喜欢的角色,但我却不喜欢,但太过骄傲自信而冷漠,反而更喜欢阿尔卡季,以及他的爸爸。父辈与子辈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自然不同,最终难免会有隔阂,这是哪对儿父子都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这不是无法缓和的,只要有爱,可以通过相互包容接纳,多沟通理解,父辈与时俱进、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以及子辈的帮助谅解去化解这一矛盾的,就如阿尔卡季父子,我觉得就应该那样。但巴扎洛夫和巴维尔所代表的父辈和子辈(当然他们不是父子,不会有感情做纽带,所以这种矛盾更尖锐,这也是作者不把他们写成父子的原因)但作为本书思想的深刻体现的两个人物,凸现那个时代的特征的这两个人作者把他们塑造的比较极端,巴维尔风度翩翩却固执,巴扎洛夫性格独立,勇敢无畏却太过冷漠,看看他如何对待他那爱他如命却极力克制的可怜父母吧!尤其仅呆两天后甩父母而去不免让人气愤!
今天看了书的结尾,有点儿让人迷惑,巴扎洛夫这种人物总觉得作者会让他有所作为,或者壮举什么的,可他与老巴维尔决斗后却像换了一个人,没有之前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反而消沉下去,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染病死了,短短三四章就把这个思想独立,敢于和陈旧势力斗争,且不惜丢掉性命与之决斗的勇士草草的写死了,而且死的一点儿也不壮烈!
后来看来书评,解释说作者屠格涅夫本身也是贵族后裔,仍有贵族观念,对这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终是不认同的,甚至讽刺般的把巴扎洛夫后来的消沉颓废一定程度上归到失恋上,和巴维尔一样的宿命……对巴扎罗夫的死个人除了惋惜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小说最后巴扎洛夫坟前的那对可怜的老夫妇让我潸然泪下!
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我才疏学浅不做评论了,我只是想说说我个人的想法,以及读完这本书给我所带来的感触,或者说使我学到了什么,就是第一段所说的,教我学会了如何与父辈以及几十年以后与子辈们如何相处,如何对待两代人中间的隔阂或者说鸿沟,这本书无疑是不错的。
父与子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父与子》。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并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而《父与子》创造的年代正是革命主 主义和贵族自由主义两大阵营围绕,1861年农奴制改革进行激烈斗争的时期。小说通过父辈与子辈的争论和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肯定了平民 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在思想中的矛盾。
在小说中,其“子”的角色是巴扎罗夫,他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它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评贵族自由主义,否 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使用科学;但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念,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小说中阿尔卡季的伯父帕维尔是两代人中的“父”,是个保守派贵族。帕维尔认为,只有贵族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贵族制度是一个不可动有的“原则”。他特别崇拜英国式的贵族政治,颂扬贵族的“荣誉”,追求西欧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他敌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和进步青年。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故事内容。在1859年暑假,刚刚毕业的彼得堡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应同学阿尔卡季的邀请去他贵族父亲的庄园做客,收到阿尔卡季的热情招 待。却与阿尔卡季保守的伯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二人之间展开了激烈论争。不久,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离开了庄园去了城里,庄园的年轻人都舍不得他们离开,可 是庄园里上了年纪的人都高兴了,两个年轻人的离开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呼吸畅快多了”。
在城里的一次舞会上,巴扎罗夫与阿尔卡季认识了漂亮的女地主奥金佐娃。巴扎罗夫与奥金佐娃产生了爱情,但是最终没有结果。回到庄园后,巴扎罗夫开始潜心做 研究。巴扎罗夫的勤勉工作得到了庄园女主人——阿尔卡季父亲的情人费涅奇卡的好感,两人有了频繁的接触。一天早晨,巴扎罗夫借实验室闻花的机会吻了费涅奇 卡,被躲在一旁的帕维尔发现,他恼羞成怒,提出要与巴扎罗夫决斗。原来帕维尔也一直暗恋着费涅奇卡。战斗的结果是帕维尔受伤。巴扎罗夫放弃了第二枪打死他 的机会,而且立刻为它包扎伤口。第二天,巴扎罗夫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始为病人看病。在一次为邻村一个伤寒病死者解剖尸体时,他不慎把手指划破,感染了病 毒,不久便离世了。临死前,奥金佐娃赶来与他见最后一面。
故事就到这了,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你们也一起看看啊!
父与子读后感4
我有不少异性朋友,一起踏青郊游,说说笑笑,成帮结伙,总与情爱无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rdquo。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她把冬子带回自己实习的工厂宿舍,先给他打了一份饭,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邹晓晶心里更难过了;微笑是对挫折的挑战。正巧,朋友挥起的手正打在酒瓶上。
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许多孩子埋在废墟中,还没有被救出来,阿曼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亲赶到学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整整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学。
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又何尝不是受到父母关爱呢?
从我记事起,因为工作原因,爸爸很少陪伴在我的身边。爸爸在我心中影响不是很强烈,妈妈成了我生活的支柱。“爸爸”这个词在我这是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代名词。可能因为我们不能经常在一起,每次回来爸爸对我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我以为这就是爸爸对我的爱。可是那一次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父爱的另一面。
那一次,我正在骑自行车。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群大姐姐,我立刻紧张起来,小心翼翼的骑着,没过多久,大姐姐走到我的面前,我睁大双眼,脚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终于,我克服了一道坎,从旁边骑过去了。爸爸对我竖起大拇指,我立刻开始飘飘然起来......“啊!”我大叫起来。原来在我飘飘然的时候,不小心直冲下坡,因为没刹住车,所以,摔了个“狗啃泥”,爸爸听到我的大叫,立刻赶了过来,看看我的脸,“哎呀!嘴巴破啦!”,看看我的身上“不好!肩膀、膝盖都破啦!”我哇哇大哭,爸爸立刻把我抱起来,冲到医院,急忙说道:“医生,医生!我女儿摔跤了,快看看!”这时,我抬起头,用泪眼朦胧的神情看着爸爸。爸爸脸色铁青,一点笑容都没有,医生赶紧赶来。为我擦洗伤口,回到家,我不能弯腿走路,不然伤口开裂,又要复发。于是,爸爸每天把我背上背下,还要背我去换药。我突然觉得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来我在爸爸的心里是如此的重要。
那一段时间,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父爱是一股清泉,奉献着他的甘甜;父爱是一盏灯,为我照亮黑暗的道路。父爱是一座山,让我依靠。父爱虽然没有母爱那么的无微不至,但父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一颗重要的启明星!
父与子读后感5
这是一个温馨充满快乐的三口之家:身材苗条、能做一手好菜的是妈妈;挺着个大大啤酒肚、顶着个光溜溜脑袋和留着大胡子的是爸爸;那个活泼好动又爱看书的小不点呢,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乐乐。
一个安宁祥和的初秋傍晚,斜阳将暖融融的光芒洒向大地。
妈妈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忙活了一通,将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饭端上了桌。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原本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爸爸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餐桌前:“啊,今天的土豆炖牛肉可真香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啦!咦,最爱吃土豆炖牛肉的儿子怎么不在?”妈妈一手撑在餐桌上,一手竖起食指,对爸爸说:“真奇怪,小馋猫儿子今天竟然没在
这儿等开饭。爸爸,你赶紧去找找。”
听了妈妈的话,爸爸站起身,快步走到儿子的房门口。他轻轻拉开门,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他两只脚丫子翘得老高,一会儿便把书翻过一页去,看得开心的时候,还发出一两声笑声来。
“臭小子,在看什么书呢?赶紧吃饭去!今天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土豆炖牛肉!”爸爸把儿子从地上扶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好啊好啊!”听说有好吃的,小馋猫儿子一下就站起身,推开门快步往餐厅走去了。看着摊开在地上的书,爸爸很好奇:是什么书,把我儿子给迷住了?于是,他弯下腰来,翻了几页,不由自主地也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餐厅里,儿子来了,爸爸却没跟着。好吃的土豆炖牛肉,可是要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动的呀!可妈妈和儿子左等右等,等得饭菜都不再冒热气了,还没见爸爸来。爸爸去哪儿了呢?妈妈心里全是疑惑。她喊了几声,却没得到爸爸的回应。
于是,她把手向房间的方向一指,对儿子说:“爸爸怎么丢了?你快去找找他!”儿子蹦蹦跳跳来到自己的房门口,他也很好奇:老爸究竟在干什么呢?他先把耳朵贴在房门上听了听,嗯,里头没有动静;他再把门推开了一小条缝,往里看去——哇,老爸正和他刚才一样,趴在地上,摇晃着脚丫子,看书看得正入迷呢!“哈哈哈......老爸,你怎么也光看书不吃饭呢?”听了儿子的话,爸爸这才回过神来,他站起身,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一看书把时间都忘了。”
晚饭前的这场意外,让这个三口之家飘起了笑声。看到了这样一对爱看书的父子,我想: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呢!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有没有被深深地吸引了呢,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父与子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一本漫画书,它的名字叫《父与子》,是德国的卜劳恩画的,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按次序来》这篇故事,一天,儿子犯了错,父亲气得把他拖过来准备一顿打,结果发现他裤子上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父亲放下儿子,命令他:“站好了,别动!”然后拿来针,儿子以为父亲要拿针戳他,吓得直发抖,父亲说:“弯下腰!”儿子这才明白原来父亲是要帮他补裤子;后来父亲一上一下地给儿子缝好了裤子,这才把儿子架在腿上打。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的爸爸和书中的父亲一样,其实爸爸并不是我心里想得那样凶,他也是一个很爱我的好爸爸。
父与子读后感;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
爸爸
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己孩子父亲。
儿子
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
我觉得书里面的父亲很爱很爱他的儿子,有一篇叫《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入睡,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着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着我的父亲,我也感觉很幸福呢!
父与子读后感7
《父与子》是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写的漫画书,《父与子》虽然每一篇故事就只有6、7或8个小段,但是很有趣很幽默。
我觉得很奇怪,这本书里面还有美人鱼、小天使!小天使原本是要飞在天上,怎么会飞到地上呢?美人鱼原本应该住在深深的、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怎么会游到小河里呢?这都是埃·奥·卜劳恩这位大作家依靠着想象来创作的。所以我们要有想象力才会写出一篇篇的好文章。还有一个故事叫《魔法小兔子送的礼物》,就是儿子和父亲在家里看到了一幅画,有一只魔法小兔子,身体洁白如玉,好可爱!它拿着一个小竹篮,竹篮里面装了好多彩蛋和糖果。忽然,儿子看到有一个小猪猪的储钱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对储钱罐说:“小猪猪,让我看看你有多少钱。”儿子把储钱罐用锤子打的粉碎,看到了许多闪闪发光的硬币!他大吃一惊,拿着钱买了好多吃的,父亲回来以后,看到儿子美滋滋的吃着零食,就问:“儿子,这些小零食是从哪里来的?”儿子指了指墙上的魔法小兔子,回答说:“好爸爸,那我就回答你吧,就是这只魔法小兔子给我的。”父亲听完这番话,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读完这篇故事,你一定在哈哈大笑吧,其实后面还有更加刺激的故事呢!另外一个故事叫《捕鱼》,天气晴朗,一大早,儿子就自己独自一个人去河边捕鱼,他捕到了一条鱼,儿子快速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好儿子,别骗爸爸,要说话算话哦。”儿子兴奋地说:“我的好爸爸,一定一定,我们现在就去河边看看吧。”其实他们不知道,在父子俩说话的时候,有一条肥肥的大鱼勇敢地、奋不顾身地跳出了河面,正好跳到河岸上,也就是儿子捕的鱼它的右边,摆摆尾巴就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死了。等到父子俩过来的时候,父亲看到两条鱼的时候就高高的举起了儿子,欢呼道:“好儿子,好儿子,真是好儿子。你果然不骗人,来,我的孩子,咱们两个一块儿把这两条肥肥的、嫩嫩的大鱼抬到家里去吃烤鱼!”儿子欢呼雀跃说:“耶,好哇,回家吃烤鱼喽!回家吃烤鱼喽!谢谢你,爸爸,你对我可真好呀!”
这本书让我又好笑又感动,好笑的是父亲很幽默,我很敬佩他。让我感动的是爸爸对儿子的关爱,让我想到了爸爸对我的爱,我回家后就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父亲是山,母亲是水。父母教我勇敢,教我坚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我就当做一种锻炼来克服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父与子读后感8
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9
一次和父母逛书店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父与子全集》这本书,随手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就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思的连环漫画作品,作品阐述了一对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之间的故事,书中通过一些父子之间搞笑事情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理解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
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是“哄儿子睡觉”,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每天睡前都要和父亲玩耍一会,还让爸爸讲睡前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爸爸也是几乎每天睡前都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的老家就在海边,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有一所祖上传下来的箔(也就是用竹子一条条排插围在浅海中用来捕鱼的一种方式),他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时常跟随祖父一起下海去抓鱼。当每天海水退潮的时候鱼儿就会顺着海水游回大海,就会进入围网再也出不来了,就可以用网兜去捞鱼了,有些不小心夹在竹竿中间的还要潜进海里用手去抓出来。为了让我有亲身体会,爸爸带我和上海回过来的表弟一家回到我们老家进行一次探箔体验。等到海水退潮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但是我却没有一丝的困意,我满怀的兴奋的来到海边,四周漆黑一片,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摸索着走下满是棱角的石头堆砌成的海堤,好不容易走下了海堤我轻轻松了口气。
却不知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海里需要靠岸上的灯光来辨认方向,所以我们紧紧跟着渔民的身后,怕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到了淤泥区,脚踩进烂泥没入小腿部而寸步难行,这时的我一点心情都没有了。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仔仔,要坚持哦,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加油!”。爸爸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照着电筒紧跟着队伍朝着围箔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围箔的地方。看见高高的竹竿插进海地里,旁边绑着大网,大网埋进了海沙。
我们一直走进网里,海水已经慢慢退去,只有脚面的水,箔主将大灯挂起来,看见好多的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用网兜捞鱼,忙活了两个小时,鱼获有两担约一百斤,我们准备满载而归。由于刚才太兴奋捞鱼,现在感觉浑身疲惫,想马上就有一张床倒下就睡。爸爸走了过来抱抱我说:“所有的所获都会来之不易,今晚你亲身体验到了,希望你好好记住今晚的经历。为了对你的奖励,爸爸来背你上岸吧。”此时此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那是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开心的眼泪。往后,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爱我的爸妈,更加要勤奋学习。爸爸,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成为你的骄傲!
父与子读后感10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父与子》漫画集。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的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深深的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它简直是爱不释手。
《晨练》是讲爸爸和儿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他们举重、跳绳……最后,儿子居然把爸爸举起来了。而我的爸爸也经常陪我练习打篮球、下围棋。爸爸一直鼓励我作为一名男子汉,要鼓足勇气战胜他。我也希望像漫画中的儿子一样把爸爸举起来,超越他。
《足够了》是讲爸爸和儿子在河边扔石子,但很快就没有可扔的石子了,儿子玩得很不尽兴。当天晚上,爸爸就用小推车装了一大堆石子到河边。第二天,儿子看见这么多的石子,高兴极了。我也喜欢向水里扔石子,爸爸经常带我到郊外向水中扔石子。讲卫生的爸爸会去抠埋在土里的石子,弄得满手的泥土。看见水里泛起的粼粼波纹,我感到心中的股股暖流在荡漾……,爸爸很爱我。
《独特的晨报》是讲爸爸发明了一种晨报,就是在报纸中间挖一个大圆洞,放上早餐的盘子和咖啡杯,这样就可以不用扭头地边看报纸边享用早餐了。我的爸爸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如像纸一样可以折叠的电视机,可以传送人的传真机,……爸爸说我有朝气,要敢于创新,我真佩服他,我真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小发明家。
《睡觉》是讲爸爸用尽各种办法哄儿子入睡,调皮的儿子怎么都不睡,精神百倍。最后父亲累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身边睡着了,儿子也搂着爸爸的脖子甜甜的`睡着……,真是父子情深呀!看着我不由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样子,我也甜甜的笑了,因为我也爱我的爸爸,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儿子。
父与子,他们是一对快乐的父子,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他们善良,他们淳朴,他们乐观……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形影不离。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
这就是父与子,一对不一样的父子,一对乐观善良的父子,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
父与子原本就是 一个人,父亲是儿子的航标,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会为慈爱、伟大的父亲自豪,父亲会为可爱、聪明的儿子而骄傲。
父与子读后感11
有一本书,没有精彩的描写,没有动人的文字,却风靡了全球;有一种爱,没有关切的问候,没有谆谆的教诲,却最打动人心。这就是伟大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 它是一本连环画, 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 一个个幽默的小故事,总让我情不自禁地边看边笑,爱不释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真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看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暖暖的父子之情。其中有一篇描绘的是爸爸买回来的新毛毯被儿子用墨水弄脏了,爸爸很生气,要打儿子,这时儿子用笔在上面画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于是父亲也和儿子一起在毯子上画起来……真是一对呆萌而有趣的父子令人忍俊不禁,还有一篇《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睡觉,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我的父亲,我感觉很幸福呢!这样的一个个幽默温情的故事,怎能不令人废寝忘食他阅读呢?相信你要是看了它也会被深深地吸引,并开怀大笑的。
《父与子》的漫画已成为世界漫画史上重要的一章,它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充满着智慧之光,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它还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受到人们一致高度的赞扬,声誉远远地越出了国界。所以英《泰晤士报》这样评价这本书:它的幽默和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有没有被深深地吸引了呢,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噢!
[点评]: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大家推荐了《父与子》这本书的内容、感受深刻的精彩情节,不论是开头引人入胜的引入,还是结尾令人心动的推荐理由,都令读者无法拒绝这本书的诱惑,这真是一篇成功的好书推荐作文。
父与子读后感12
陈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卜劳恩。这本书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充满了人情和喜感,把父子间的生活琐事刻画得非常纯真、动人。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五年级语文书中看到的。现在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了。这本书的封面上画了父与子的拥抱,两人十分开心。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发现整本书几乎没有文字,每一个小故事都以漫画方式呈现。每一个小故事讲述父与子在一起所发生的事。
当中,我最喜欢第14篇《忘加葡萄干怎么办》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想:父与子干什么事,就忘记加葡萄干呢?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篇漫画。原来,父与子在做蛋糕,把没有加葡萄干的蛋糕放进烤箱,儿子发现了,指着葡萄干对父亲说:“我们忘加葡萄干了。”父亲看着烤箱想办法,儿子一只手摸着头走来走去,也在想办法。突然,儿子走向房间,把挂在墙上的枪拿了下来,告诉父亲自己的小方法。父亲也觉得儿子的方法可行,就用枪把葡萄干一发发打进烤好的蛋糕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起来,这父与子就是一对活宝啊!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件T恤,我穿着十分得意。在课间时衣服不小心被勾出了一道缝,我看见之后,心想:怎么办呀?妈妈肯定要骂我,我该怎么办呀?放学时,我跟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爸爸路上一边安慰我,一边想办法补救。
到了家,爸爸就想出了方法,他拿出了剪刀在我的白T恤缝的边上又剪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我想:爸爸这是帮倒忙吗?我急忙大声叫道:“爸爸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要慌呀!等一下就知道了。”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当剪好时,那一道道缝变成了美丽的花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说:“爸爸你好厉害呀!”“小意思!小意思!”爸爸难为情地说。当然,最后,我也没有被妈妈批评。
有一个这样的爸爸是多么幸福呀!你想看更多父与子之间有趣的故事吗?那赶紧拿起《父与子》这本书吧!
父与子读后感13
可爱的父与子漫画,一个故事有6个图片、每个图片下面是有一句话。适合三岁小儿一起读。传播的是父亲对于生活的美感和认识,虽是在战争年代,纸上却只洋溢着父亲和小儿子相处的快乐和幽默。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父亲,画的是自己和儿子平时的日常有趣的生活。作者最后被纳粹党毒害自杀后,对身边的妻子说,帮我好好带他长大。那一刻,作为临终遗言,不得不让人泪目。有这样好的一位父亲在身边陪伴长大,这是幸运,而后这样一位好父亲却在小朋友的生命中被迫离开。让人悲戚难平。
里面有谈论到父亲,爷爷,太爷爷非常相似相像的特征,其实代代相传就是那么的相似,儿子父亲爷爷某些地方就是那么的相同。
这本书里面图片色彩也很丰富,我读的时候,把自己家的三岁儿子抱在怀里,一起读每一页的故事。有的他还不懂笑点,但是看到我在笑,他也跟着笑了起来。这本书如果父亲在家里的话,虽然画不出来,但是读一读别人画的也是很好的。增加父子之间的感情。希望我们中国的父亲们在陪伴孩子这个板块上,也能有所突破和加油。
里面有个故事讲,太爷爷家有个花瓶打碎了,太爷爷打爷爷,你这小子不听话,打碎了瓶子。爷爷只能打爸爸,你这小子不听话,打碎了瓶子。爸爸转过头来,只能打自己的小儿子,就是你这小子乱来,打碎了玻璃。隔代亲也突显在了这一代代人的身上。
父与子是上下两册的图书。内页的色彩也是很丰富的,一页只有两张图画,一个小故事,一般最多六张图画,有的四张也可以啦。所以无论是三岁小儿和家长,还是识字的小学生,或者是想念爸爸的成年人都可以拿在手上,作为闲暇时候去看看。里面描述的是真挚的父子之情,是父亲对儿子的喜爱和陪伴。一个妻子能得到这样的一位孩子父亲是人生一大幸运啊。但是我们中国当今环境下,丧偶式的婚姻却太多了,这真的也很让人感到遗憾。
再说到作者说到了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屠杀,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想必人生的成就不会少,但是却只因为自己生错了时代,和希特勒共时代的太多犹太人却没有了成就的机会,最终被逼自杀。但是还好,还好他给儿子的这些画画被保存了下来,一直流传到我们的今天。
父与子读后感14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齐!”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一想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应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似一棵小草,在天灾降临时,也许就会被天灾夺去生命。可是这对父子,在大自然的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父亲怀着不放弃一丝救孩子的期望,而儿子阿曼达也怀着相信父亲必须会来救他的心理来理解困难和考验。最终老天不负有心人,让这对父子又团聚了。
老天可能会关上一扇门,但也必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要以为一件事仅有一种解决方法!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样,全国人民心连心,各地群众自我送来了救命的物品,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从废墟中就出了许多生命。最终,如此之大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
所以,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一样,遇到困难勇于应对,不能半途而废。今年夏天,我就克服了重重困难,登上了黄山。黄山“飞来石”景观是我向往已久的,从早上出发,我和爸妈一路走,一路喘,马不停蹄地向飞来峰进发。可是来到山脚我傻眼了——那么陡,那么高啊!原本不恐高的我想打退堂鼓了。可是,我这一路气喘吁吁地爬了大半天,不就是为了一睹为快吗,不能白跑一趟啊!可我就是小腿肚打颤。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大声说:“悦悦,加油啊,你看我体力不如你都爬上来了,你也不能落后呀!”爸爸也在一边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到此刻都没让我们扶一把,必须会完成自我的心愿。”听了爸妈的话,我鼓起勇气,扶着石壁细心翼翼地爬上了山顶。站在“飞来石”旁,望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极其舒畅。眼前起伏的群山,连绵的云海尽在我的脚下,这是多么完美的享受啊!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害怕,尽然来到峭壁边扶着栏杆嚷着要妈妈给我拍照,留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此刻,每当我看到当时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想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将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像地震中的父子一样,永不言弃!
父与子读后感15
何谓“父爱如山”,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才有了清晰的概念。
在课文中,当大地震发生后,幸存下来的父亲们包括本文的主人公来到学校,看到已是一片废墟的学校,很快其他父亲都绝望而悲痛的离开了,只有本文的主人公留了下来,不顾余震的危险,不顾孩子们几乎不可能幸存的事实,因为他想起自己对儿子说过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对儿子的爱与承诺让他不放弃,独自一人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期间其他人的放弃与劝阻都不能让他停止,甚至身体到了极限也不能。如山的父爱终于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废墟中传来他的儿子阿曼达 “天籁”般叫“爸爸”的声音。如山的父爱不仅挽救了儿子的生命,同时还救出了其他十三个孩子。因牢记着父爱以及父爱背后的承诺和信任,阿曼达在地震中勇敢的坚持了下来同时还鼓舞着其他同学,这就是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
课文中轰轰烈烈的父爱,让我感慨万千。当平时生活中脉脉温情的父爱遇到了“生”的挑战时,它爆发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怪不得达芬奇说:“父爱可以牺牲自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从课文回到我自己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突然明白了,父爱如山的背后,是生活中父亲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和一言一行。我的爸爸由于工作忙碌,与大多数家庭一样,我平常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妈妈的。但无论爸爸多忙碌,晚上回家多么迟,第二天早上他都会准时起床开车送我上学。其实爸爸上班的时间往往不需要他这么早起床,而且据奶奶说爸爸以前早上喜欢赖床,这我相信,因为爸爸在周末早上都要九点多才起床。现在为了送我上学,他都准时七点多一点就起床。除了早上送我上学,平时爸爸一旦在家,他都喜欢逗我玩,然后允许我叫他各种我自己创意的绰号,允许我“没大没小”的,我们父子两人就在房间里玩闹起来,我经常因为玩得太开心了“滚”到了床上,与爸爸笑作一团,这个时刻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爸爸对我的爱就这样体现在生活的小细节中,平凡而又伟大!
父爱如山!
【父与子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父与子
2.父与子
3.父与子
4.父与子
5.父与子
6.父与子读后感
7.《父与子》读后感
8.《父与子》读后感
9.父与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