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1-12-30 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1

  自从我接触了《三国演义》后,我就非常崇拜诸葛亮。在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常常听到有人夸赞诸葛亮聪明机智,无人能敌,是一个传奇人物,因为我没看过,就一直以为诸葛亮只是运气好,敌人正好没有想到某一点才输给他的,才误以为是他的聪明机智。直到老师有一次要求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诸葛亮。

  诸葛亮一开始被刘备请出山,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他不仅能预测天气,还知人心,知道各种人的性格特征与为人处事,使他百战百胜。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课文中出现过,那时诸葛亮在帮助周瑜,周瑜阵营里又很缺箭,诸葛亮就观察天气,知道几天后是雾天,又很清楚曹操生性多疑,一定会在雾天用箭来射敌人,就利用这两点,在雾天那日就收到了曹军射在稻草人上的“礼物”——十万多只箭,差点把曹操给气死了。看到这,我都有点惊奇,他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再说当时也没有任何仪器能用准确的测天气,我不禁崇拜了起来。当然,他还有很多神机妙算的事,比如:空城计,三气周瑜等等,让我越来越喜欢诸葛亮。

  不仅如此,我还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优点。神机妙算,使我能提前猜到老师要布置的作业,从而提早完成;乐观冷静,使我在遇到任何困难或在比赛中遇到强劲的对手时冷静下来,鼓励自己,让自己保持乐观心态;足智多谋,在与同学玩抓人时冷静分析同学会出现的地方,成为这个游戏的大赢家……

  但是这本书的结局却不太让我满意,诸葛亮因为每日每夜都在为国家大事策划计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幸去世了,这可能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吧,他虽然死了,但他的足智多谋、聪明机智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读《三国演义》有感2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和表哥对这本书都觉得很好。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很多故事情节都十分精彩,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但我最感兴趣也认为最精彩的那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个情节。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这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通过这,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加有兴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样,也有他自己觉得精彩的情节,而他认为精彩的不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是的芦救主。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表哥觉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这个月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是读《三国演义》,我在二十号就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引起“黄巾之乱”,后来各路英雄相继出世,割据一方。这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而正是因为这些战争,才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后来刘备去世了,便让刘禅登上了皇位,可是刘禅昏庸无能,导致蜀国被魏国邓艾所灭,随后魏国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司马炎即位大晋皇帝后,即南下讨伐孙吴,吴国不战而降,自此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有诸葛亮、吕蒙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书中还描写了一场场精彩的战争场面,有武将之间的浴血厮杀,如“三英”战吕布。也有谋士之间的斗智斗勇,如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草船借箭》这一章。

  这章主要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假借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从容不迫地说,只需要三天,周瑜暗自高兴。诸葛亮巧用天时、地利、人和,从曹军那里顺利地“借”来了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一章节的记述,充分体现了周瑜的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也反衬出诸葛亮才能高超,神奇妙算。也说明了周瑜确实不如诸葛亮,计谋上不如,周瑜想到的只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了“借箭”。胸襟上也不如,周玉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这两点也正是我喜欢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成就大业,一定要勤政为民,知人善任。不仅要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还要有广阔的胸襟。

读《三国演义》有感4

  看了《三国演义》后,一直被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弄得心神不宁,难免心生感慨:周瑜字公瑾,也是千古风流人物,曾经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悲情。

  论相貌,周瑜不比诸葛亮差,而且还是个美男子。《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他的帅气“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当时江南人多呼孙策为孙郞,呼周瑜为周郞,甚至称“美周郎”,可见周瑜的帅一点不掺假,绝对不是现在整容整出来的。

  论才气,诸葛亮善琴,但周瑜也精通音律。就算是周瑜喝醉了酒,他也能听出乐师在弹奏中出现的细微失误。每次一听到不对的时候他就会回头看一下,于是就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

  论谋略,周瑜16岁出道,跟着孙策征战江东。孙策平定江东6郡,周瑜就参与了其中4郡的战争。周瑜24岁为中郞将,26岁成为孙策托孤重臣,随后几年又扶助孙权平定贼乱和征刘表的战役,收服甘宁,擒邓龙。在周瑜34岁时更是指挥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军。

  可就是这么个有才有貌,有勇有谋,有远大抱负的青年,偏偏在遇上了诸葛亮时就处处受挫。交锋三次生生让诸葛亮气了三次,最后年纪轻轻(36岁)就去了黄泉路。来看一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来气周瑜的。

  第一次被气,是在周瑜大败曹军,准备攻打南郡时,刘备和诸葛亮驻扎江油口也想取南郡。周瑜和刘备商量好,先由周瑜攻打,若败了再任由刘备去取南郡。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周瑜也是豁出去了,亲自领兵打仗,不幸中箭。但他忍受箭疮用计最终将曹仁打败。就在南郡唾手可得的时候,却被诸葛亮不声不响把南郡占了。周瑜辛辛苦苦忙了一场,最后被“黄雀”在后捡了便宜,这个黄雀就是诸葛亮。他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场吐血,箭疮裂开。

  第二次被气,是周瑜使用“美人计”骗刘备,想把刘备干掉。因为周瑜早就看出刘备“非池中之物”,恐对东吴不利。但诸葛亮将计就计,不但令刘备全身而回,还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周瑜追到江边,岸上军士大声叫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二次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栽了跟头,当场气晕过去。

  第三次被气,是周瑜领了南郡太守一职,想报诸葛亮两次戏弄之仇。周瑜让鲁肃去找刘备归还借去的荆州,哪知鲁肃宽仁,听不得刘备声泪俱下,答应从长计议。周瑜知道这是刘备不肯还荆州,便又生一计,说他们东吴愿意去征讨西川,到时候路过荆州时让刘备迎接并送些粮草,其用意欲取刘备性命。却不想诸葛亮早猜出周瑜志在取荆州之意,并将计就计,《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结果周瑜中了埋伏,四面受敌,而刘备,诸葛亮还在山上饮酒作乐,这大大刺激了周瑜,让他箭疮复裂,坠下了马。最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死于巴丘。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智慧,体现在对手是否强大。与高手过招,应该是一件快意的事,既磨练了意志,又能提高自己的才能,更会练就一颗睿智从容的心。大智若愚,心态平和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方能成就大业。可周瑜急功近利,纵使满腹才华也终究被其自己贻误。

  但话又说回来,周瑜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千古风流人物之一,他在罗贯中老先生笔下曾经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悲情。而后人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就各有各的看法了。

  苏轼有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就是周瑜。此时我也正是这种心情,借这首“古今绝唱”来怀念一下周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三国演义》有感5

  在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像磁铁,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里讲了三个国家互相战争,争夺霸主的故事。书中的人物有的为人正直,有的为人奸诈狡猾。例如诸葛亮吧,他聪明机智、神机妙算,用自已的生命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情义。同时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喜欢他并不是他有着无穷的智慧,而是他对刘备的忠心,坚强的毅力。在他第一次攻打魏国,胜利已经遥遥在望时,后主竟听信谣言,对诸葛亮的忠心产生了怀疑,将他召了回来,结果失去了这大好时机。尽管如些,他依然没有放弃,没有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对抗魏国。到最后,他还是以身殉国了。有人会问:“诸葛亮太傻了,明知蜀国不久将亡却还做无谓的反抗,这不是自找苦吃吗?”我却不这样想,他可能知道这一点,但他却不放弃,就算输了,他也不后悔,因为他已经尽力了。

  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一些同学刚刚开始玩篮球,怎么投也投不进篮框里,旁边的人就会哈哈大笑。这篮框偏偏和他作对,就是不让进,但他面对着这些笑声,不会退缩,因为重要在于尝试,胜负并不重要,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争强好胜,重在参与。

读《三国演义》有感6

  三国,这是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段历史有三种面目: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罗贯中,就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三国演义》。现在,我就通过“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简单地品读一下《三国演义》以及罗贯中。

  诸葛亮出山,《三国志》中仅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罗贯中依照这句话,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太精彩了,被人们一再传唱。从这里,可以看出罗贯中的文字功夫非常深,描写场面也很出神入化。

  罗贯中在这个故事中简直要把诸葛亮捧到天上去了:刘备一顾茅庐,只见隆中的山“清景异常”,景“观之不已”,农民会唱歌,童子不懂事,朋友知识渊博。这一切,让刘备大开眼界,也让我们觉得卧龙先生肯定也不一般。二顾茅庐,只见诸葛亮的朋友、弟弟和岳父都很厉害,刘备想见、想用孔明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所以,第三次去时,离草庐半里,刘备便下马步行;到草堂门口,他就拱立阶下;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当然会等到底。借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那心情,已不像一个礼贤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门求婚的痴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尽管被罗贯中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仔细一琢磨,就能发现破绽。刘备去隆中,每次都能遇到一些特别牛的人,比如会唱歌的农民、满腹经纶的朋友,道貌岸然的丈人,都是诸葛亮特意安排好的,就是想让刘备知道,自己是个非同寻常的高人,让刘备打心眼里佩服他,“出大价钱把自己买断”(易中天语)。诸葛亮很聪明,三顾茅庐才能见到他,摆足了架子,做足了文章。

  那么,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好看,能吸引人。而另外一个原因呢,可能是包含了自己的志向。据《稗史汇编》记载,他“有志图王”,不过壮志未能实现。所以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抱负投射到具体的某个人物身上。古代的读书人,都希望机遇不用自己去求、去考,而是人家给你恭恭敬敬的送来。诸葛亮享受的就是这种高级待遇,刘备请了他三回才答应出山。这很让人羡慕,罗贯中就利用手上这支笔,把这个故事吹的玄乎玄乎的,把其他故事里的孔明写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谓是个奇才,好像诸葛亮干的事就是神干的事。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假的终归是假的,不可能变成真的,编的再好也会露出破绽。对于这种文学的形象,大可以一笑了之,而对于历史形象,就必须要深究到底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最近,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赤壁之战》最让我难忘。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一同破曹,曹操大军八十三万应对孙、刘五万大军,而且孙、刘还大胜,真不愧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啊!

  要说《赤壁之战》还得从群英会蒋干中计开始说起,蒋干可是曹操的大谋士,蒋干和周瑜是少年朋友,曹操让蒋干来说服周瑜投降,周瑜已料到蒋干之来意,想借曹操的刀杀了曹操的水军大都督蔡瑁和张允。周瑜写了一封信放在书台,故意让蒋干发现,信上大概内容是:蔡瑁、张允要和周瑜联盟除曹操,曹操听蒋干的话后,把蔡、张两人就杀了!周瑜真是智勇双全,很让我佩服!

读《三国演义》有感8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举世闻名的《三国演义》,也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天下大乱,各国互相征战,各种足智多谋的人帮助自己主公出谋划策。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曹操,他非常聪明,在军事方面很在行,可总会中其他人的计策,被别人打得落荒而逃,他用兵有时因心情急躁而变得大意,多次遇到“兵败如山倒”的场面,这些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仔细思考,心情不要急躁的大道理。但从他身上悟出的道理不止这一个,他也有好的一面,曹操很会利用人才,也非常喜欢人才,在多次战演之中,无论是敌人还是谁,只要不是等闲人之辈都命令士兵不得对人才下毒手,只能把那人活捉,他失去一个人才就如失去一个亲人,所以我又悟出了交友要交品行好、知识面广的好朋友的道理。

  虽说诸葛亮是曹操的敌人,但我很欣赏他,因为他可呼风唤雨,预判事情进行的方向。虽然安居在山中,却学富五车,料事如神,我再次知道了读书的益处。

  让我明白待人要忠诚,平常要关心人的道理的是刘备,他非常善良,对他的两个兄弟很是喜欢,在打仗时他为百姓着想,一直全力保护百姓,不想让他们受苦受难。

  从张飞来说,他性格急躁,性情鲁莽,但勇猛无比,一心为国。在刘备看来,他是一个勇猛武将,更是一个好兄弟。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气,但不要过于鲁莽。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更是一本教给我道理的好书,我可以从里面悟出人生中的大道理,不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长处。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有的人认为“三国最大的失败者为刘备,因为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用一生打拼的蜀汉大业。”不错,的确是这样,所以大多数人为他感到遗憾、惋惜,我却认为不然,他才是三国中最大的成功者。

  现在人们对刘备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都是贬义,有人说“刘备大耳朵假仁义,装厚道。”这句话出自一个人对刘备的性格分析,我认为“刘备大耳朵,天下之明君,真仁义,万里志。”可以看出,我们俩人对刘备的分析完全不同。他觉得刘备假仁假义,应该是被“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所误导,如果刘备假仁假义,怎肯不顾蜀汉之大业,与东吴火拼,直到死前也未曾说过一句后悔的话,这点证明他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的。说刘备是天下之明君,自然也有道理,首先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证明“安黎庶”早已是刘备的目标,后来他果真没有食言,他到之地,百姓必定安定、富裕,。可想起“陶谦临终,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这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深得民心,这点说明他治民有方,是百姓的“天”。三国有三个君王,刘备、孙权、曹操。从书中可了解,曹操立业之前有夏侯家族、曹氏家族大力支持,当时曹操也算是个财主;孙权,继承父业,已有江山的奠基;刘备,以卖草鞋为职业,虽说为皇室之后,但还是无享皇室之福。可以看出刘备建业之不宜,胸怀之宽,见识之远。

  总之,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在刘备的身上,自然刘备的成功早已摆脱了他“失败者”的身份,并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明君。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三国》乃中华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和事物都写得活灵活现。

  我喜欢刘、关、张三人的义,喜欢赵、关、张等人的勇,喜欢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智,还喜欢严颜的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关云长的忠和义。

  在关公近六十年的生涯中,他驰骋疆场,策马横刀,但他不是一位莽夫,他懂的“忠”和“义”。在群将中,关公最勇,他“斩华雄酒余温”,“诸颜良,灭文丑”时,他是万人不敌的勇;在“临汇会”,“单刀会”时,他是凛不可犯的威;在“刮骨疗毒”时,他视死如归。在群将中,关公最义,在“屯土山约三事”时,关公被围,还不知刘备下落,张辽劝降时,关羽“降汉不降曹”,约定“知刘下落,便辞曹归蜀”,曹为了笼络关羽,设“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还“赠赤兔马,明送金锦袍”,甚至送了金封桂印,选了十名美女服侍关羽,可关羽还是投回刘备。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当时曹操几乎弹尽粮绝,跟在身后的不到三四百人,关羽完全可以灭曹。但是,他想起当时曹操的恩情,最终不忍下手,冒着砍头的危险,放走了曹阿满。这让后人记住的并不是他的不守军法,反到是他的义薄云天。

  不过,作者对关羽的描写也是全面的,并没有包庇他的缺点。关云长单刀赴会突出了他骄而自矜的性格,这种不可一世的骄傲导致关公败走麦城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和关羽也没多大区别,我在三年级的一段时间中,“恃物傲才”,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成绩直线下降,从上上等变成下下等,从学霸变成学渣。这种情绪保持了三个月才消失,我才有些起色,从下下等变成中上等,虽然我没有被埋在黄沙底下,可我也差点没评上“三好学生”,就像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还有,我跟关公一样粗心大意,在今年的某次考试中,我数学竟然没考到90分,这让全班大吃一惊!我在掉“金豆豆”的时候瞅了一眼试卷,看见错了4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其中计算题错的十分搞笑,我把四个得数全部抄反,你说可不可怜。当年关羽粗心败麦城,今年我会粗心没高分。

  《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中国古代思想关公被推举为“忠”、“信”、“义”于一身的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相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今天,我在“悦叮网”上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其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鲜明,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孙权。

  “奸绝”——曹操

  曹操被后世称为“奸绝”,而我认为不然。孟德从小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且机智过人,做事果断。至于疑心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回顾中国千年历史,哪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会对部下保持绝对信任呢?从另一方面看,他十分爱才、敬才、惜才,这点不仅表现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官渡之战时,“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收得关羽,更是送赤兔,赠貂蝉,“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脱华容道之难后,痛惜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看战绩方面,当年若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将是一盘散沙;若无曹操巩固魏国实力,西晋江山也无法建牢;若无曹操灭吕布,平袁术,剿袁绍,天下更难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从各方面看,曹操毫无疑问地成为东汉末年以来最重要的人物。

  “智绝”——诸葛亮

  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留下无数功名为后人称颂,如:隆中决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锦囊计,不愧为真正的“智绝”。相比之下,周瑜亦有大智,领导了整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可惜一代英雄败在气量之上,周瑜的嫉贤妒能,最终反而气死于巴丘,英年早逝,仅活到三十六岁。诸葛亮心胸宽广,足智多谋,正可谓“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只可惜刘禅即位,蜀汉衰落,诸葛亮已无回天之力,终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故事令后人感慨。

  “义绝”——关羽

  关云长之义乃三国里无人可比。桃园三结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关羽“义”之最好诠释。此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战吕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乃尽显其智勇双全。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缺点在失荆州、走麦城时无不披露出来,而关羽本人也就此牺牲。可是,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义守着他对蜀汉的一贯忠心,宁死不降吴,终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我自作《念奴娇》词一首,并在最后一句中叹道:“英雄气短,功名千古流芳!”

  一代明君——孙权

  孙权是三国里最成功的国君之一,连一代袅雄曹操都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在三国,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之势;荆州之战神出鬼没,活捉关羽,攻取荆州战略要地;夷陵之战火烧百里,大败蜀兵,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辛弃疾评价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不假。

  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韵味、热情与豪迈,我心中豁然开朗。而在读史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反思历史成败之源,领悟人生的哲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这次是我第三次翻开《三国演义》这本书了,但是我每一次读完后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体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仿佛身临其境。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招贤才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和刘备。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十分重情义,也很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大业,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且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百战百胜。《草船借箭》这一章节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聪明博学的人,致使草船借箭成功,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诸葛亮还曾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使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败走华容道,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读一遍都感触颇深。从刘备和关羽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在生活中,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遇事要冷静对待,对待朋友要忠诚,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虚心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不应该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失去信心。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宽宏大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相互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著。读后感想颇多,不能一一尽述,独对曹操印象深刻,特别是对曹操的几次败仗的描写,“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潼关割须断袍……”很是让人回味。

  那回在濮阳,曹操被烧得焦头烂额,险些死于乱军之中。谁知他仰天大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足见其镇定自若,豪情万丈,换了别人也许早就“急急如丧家之犬”了,笑过之后,妙计速发—“今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烧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救……”如此这般,果然大破吕布,由此可见曹操临危不乱的顽强和诡谲。

  初战马超时,曹操输得割须断袍,夺船避箭,可以说狼狈不堪,才勉强捡回一条命。当时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阵大笑:“我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布下疑兵陷阱,观察到马超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弱点从中吸取教训,变硬拼为智取,遂大败马超。曹操在败军之际,仍然成竹在胸,不为胜负所乱,同时他乐观态度又安定了军心,实为难得的将才。

  “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是曹操败得最凄凉的时候,火烧之后,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倾盆,寒风刺骨,人困马乏,死伤无数。八十三万大军几乎片甲不留。曹操却出人意料地连连大笑,笑敌人乏谋少智。狭路相逢关羽时,合当命休,可他也并不坐以待毙,料定关羽是重情重义之人,竟“死皮赖脸”地向关羽哀告旧时恩义,终得逃出虎口。若是项王穷途末路时必会很有骨气地叱道:“吾闻汉将购吾头千金,邑万户,吾今德若。”

  小说戏剧性的一次次安排笑声未停,计谋已成。将曹操一代枭雄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是非成败转头空”,昔日的得失已烟消云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顽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三国演义》塑造的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读起这首《临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心底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随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这段令人深思的历史。

  《三国演义》中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占据中原;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联吴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孙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稳脚跟,拥有长江天险,到了孙权时代,实力更为强盛。三国鼎立局面就此拉开。然后,孙权趁关羽和曹兵交战时,派兵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死于东吴之手。曹操病死后,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杀之仇,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打败,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伐魏,病死于军中,姜维代替军师之位。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天下再次统一。

  读《三国演义》我们会发现,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刘备宽厚仁德,深得民心,宁愿自己被曹兵追赶,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权谋,“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孙权知人善用,东吴文有鲁肃,武有黄盖、吕蒙。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表现出他的英勇无畏与忠心耿耿。“刮骨疗毒”表现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过人,却气度狭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死去。诸葛亮是本书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学多才,志向高远。“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绩。

  《三国演义》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三顾茅庐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甘愿去做,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刮骨疗毒告诉我们:勇敢是我们最宝贵的武器。

  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盏明灯,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国演义》就是一盏明灯,我心中永不灭的灯。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缩写本,受益匪浅,里面讲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爱民如子的刘备、英勇善战的赵云、忠肝赤胆的张飞、敢作敢为的曹操、忠勇兼备的关羽等等。

  在这些人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关羽,他恩怨分明、刚正不阿、重情重义。在书中有写到他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曹,从这两个事情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是一个忠义磊落、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我还特地去查了《三国演义》原文,它是这样描述关羽的外貌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难怪后世称他为美髯公,因他的勇武,而称他为关公,他的忠义真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在这些人当中,最觉得可惜的就是诸葛亮,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并非神仙,有时候也会出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了城池等,这让我不禁想到,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都会出错,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呢,这样一想,我们实在是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因为自己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身上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另外,《三国演义》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很多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在里面展示了很多高深的军事策略,发现这些战争中多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经典毕竟是经典,注定了它有很多优秀的不可磨灭的东西在里面,值得我们去思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12-15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11-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9-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1-2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5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11-21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06-14

读三国演义有感500字06-04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10-28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10-28

青铜葵花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