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2022-03-17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在教育学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学生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学生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其实教育学生,并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针对自己的学生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放平心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一种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心态,将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扑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学生也将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往往会有很多的乐趣。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抓石子、捉迷藏……说来一大串,当时玩耍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又是多么的可怜。每天除了必须的作业外,玩的内容很少,更甭提有多少花样了。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其实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可怜了,他们的童年在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乐趣。童年的痛苦几乎就是一生的痛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童年。

  其实,在教育学生时,许多的难题和不解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作为教师,我要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更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要科学地引领他们不断成长,要多关注学生,要拿出爱心和耐心来,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2

  正所谓“兵无常法,水无常势”,从独辟蹊径的郑渊洁到中国式强权的刘墉;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霸气慈爱的陈道明;从国学大师梁启超到史可的洋老公。他们的育儿经有的是大相径庭,有的却是相去甚远,却是殊途同归,让我深受启发。日记

  要爱孩子: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她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来,和她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她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她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学生,作父母要爱子女。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她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爱人经常说我不会爱孩子,想想也就是,我的表达方式高兴的时候对孩子说,来,叫爸爸打你的屁屁或者是吗,来,咬你。女儿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见到我就说,“走边儿”这也难怪,爱人经常抱着她、陪她唱歌、做游戏、串珠子、讲故事、教她说话等等,有时爱人抱怨我,我就开玩笑说,现在亲她他不知道,等到她懂事了、记事了,我再亲她。我爱人经常说“外国人在教育上划分得很清楚,爸爸是爸爸的责任,妈妈是妈妈的责任,而中国的爸爸把责任都推给了妈妈。”话虽然这样说,我也确实有些惭愧。

  要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爱人尝试着鼓励女儿“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美滋滋的,总是主动思考问题,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让她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总以为是地以为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功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更浪费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说孩子不喜欢的我绝不强求,而是在生活中发现她的兴趣,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它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最佳的效果。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3

  学会学习,做家长的不仅要学会提高自己的修养,自身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给孩子正确的爱,只有爱的对了,才能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

  一本能改变你的家庭的书。第一次我如饥似渴的读完这本书,感觉这么多年来我心灵的指导师终于出现了,书中提到的许多家长所犯的错误我几乎全犯过,同样的问题王老师处理的结果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第二次读的时候认真的做了笔记,把书中的案例及解决方法都整理出来,然后照着实施,效果果然不错,和孩子的沟通愉快了,孩子学习劲头也变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感谢王老师的书,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拜读一下,你会受益匪浅的!

  以前我也很羡慕那些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爸爸妈妈,也许是我个人的原因,总有做长辈的威严,所以对孩子总是要求很严格,尽量以一个严厉的角色来对待儿子,搞得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孩子看见我就犯怵,有什么事情也是直接跟他爸爸说。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我才认识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我还真的做的很差劲。我现在也在按照王老师所说的这些告诉我们家长的招数里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去多表扬孩子,不再那么严肃地去和孩子交流,现在我们的母子关系也在慢慢改善,昨天晚饭的时候,儿子还竟然给我讲起了在学校里的趣事,说真的,我很感动。在找自己的缺点的同时我也在尝试慢慢改进,就想王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既然把孩子带到了人间,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他教育好,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母子。

  从这本书我已经知道孩子学习教育方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未来在孩子学习教育方面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了。孩子没有所谓的好坏与优差之分,人为的划分,只会扼杀一个个有潜质的孩子,了解孩子,欣赏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与孩子沟通,就可以跨越隔代之间的鸿沟。就可以将“差”生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优等生。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4

  我有幸读到了胡社功老师的《好孩子好方法》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这部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爱但不溺爱。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在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的浇灌下,子女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但爱要把握一个度,过度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过分的爱,如在物质生活上,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健康的需要,但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处处迁就,应讲清楚道理,在你溺爱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二、照顾孩子不过度。每个家长,都会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宝贝,比如像正常的日常生活料理,这些应该早些让孩子去体验,去学会。现在有好多家庭由老人带孩子,老人往往是从穿衣到吃饭基本全包,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也会摧残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剥夺了孩子坚定的信心,要学会让孩子亲所为有所为,孩子做的过程中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骄傲。三、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有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只有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面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四、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平等相待,与孩子成为朋友。很多家长认为可能这样失去了家长的尊严,其实不然,如果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做法,在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生活中教育,在游戏中引导。有时下班回家,与孩子做做游戏,在与孩子游戏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孩子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对于孩子在认知上存在不对的、或者有偏差的就要及时纠正。

  告诉他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怎样去改正等等,都要解释清楚,不能留有含糊的空间。当然,家长有时候也会让孩子抓住“小辫子”,这时候作为家长就要勇敢地面对,并主动地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5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那么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一人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如何当好这终生老师,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令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很巧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本书,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几页,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智慧妈妈杨澜到放任教育的潘长江,从霸气慈爱的陈道明到言传身教的徐子健,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狠心爸爸李嘉诚,他们的育儿经验各有千秋,但都值得做妈妈的你去欣赏与感悟。

  杨澜的教子经: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大家都知道杨澜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累,但她每天回家都能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孩子为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这就是身为一个智慧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尊重。其实做妈妈的都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智慧妈妈,所谓智慧妈妈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成长的。只要你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更深邃,让自己的心再细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智慧妈妈,你的孩子会向着你期望的道路越走越顺。

  梁晓声:以柔克刚,和风细雨润子心。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被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以学分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重高分、名校。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梁晓声的教子方法,使我们不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但中国父母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名人的教子经,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妈妈,都值得仔细阅读。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6

  我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普通的孩子。依稀还记得十三年前,当一个小精灵堕入凡间,呱呱坠地,来到我身边的时候,那份欣喜与激动,看着他那粉红的小脸,我无比期待,可以通过我的努力,让他成长成一个聪明、谦逊、善良、友爱的男孩。从那时起,我决心要让他快乐的成长。

  小男孩一点一点长大了,随着他的成长,岁月一点点的磨蚀掉的,不仅是我的时间、精力,还有我最初的期待和决心。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内心也越来越惶恐。因为我发现,教育的过程,并不快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还是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看起来毫不费力?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成长的那么顺利?

  有天,在书店,我看到了一本书,封面上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用最自由的方式教育孩子”。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它带回了家,这本书就是渺渺的《亲子有道: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亲子有道》汇集数十位顶尖名人的教子启示录,横跨几个世纪,纵横国内国外。杨澜告诉你不帮忙的爸爸让她学会了自立,姚明告诉你妈妈教会他以诚待人,戴尔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鼓励,丘吉尔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给他的宽容和理解……这本书通过阐述名人的成长经历、教育理念,高度提炼出了各类教育方式的精髓。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发现,所有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让孩子感到快乐,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不错,有好的方法,才会更接近成功。每一个初初来到这世上的孩子,每一对初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带着同样的条件,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渐渐地,后天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让这些孩子中的有些人成为了天才,有些人变成了凡夫俗子。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家长的学习过程和再成长的过程。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折射:一个父母缺乏责任感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有担当的孩子;一个家里满是电子产品却没有一本书的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父母脾气急躁没有耐性的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当我们对着孩子的坏习惯大吼大叫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呢?我们懒于付出,却希望孩子聪明过人成绩超人;我们从不锻炼,却希望孩子四肢强健身手矫健;我们身无特长,却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机不离手,却告诫孩子远离手机别碰电脑……我们做不到的,我们学不会的,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我们的孩子能做到,要学会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每一对父母都有责任学会如何成为好的教育者”。这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悟。

  我要做孩子的引导者。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摸索着打开世界大门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积极锻炼强身健体;引导孩子博览群书拓宽眼界;引导孩子善辨是非分清善恶。因为我们的引导,孩子可以少走弯路,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长。

  我要做孩子的陪伴者。面对高竞争的社会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我自己也是疲于奔命的应付着,无暇顾及孩子太多。常有怎么眼睛一晃,孩子就长大了的诧异与感慨。有这样的感慨,就意味着,我也许已经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光。从今往后,我应该多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一起阅读,探讨书中的观点;带他一起登高,享受咬牙坚持后胜利;陪他一起看电影,讨论影片的拍摄手法;与他一起旅行,把书中的课文变成眼前的风景。

  我要做孩子的支持者。每当他取得小小的成功,我要给他大大的鼓励;当他人生路上摔跟头时,我要给他讲清道理。孩子的决定,只要是可实现的,我都给予支持;暂时不可实现的,我要跟他一起制定计划,支持他朝着目标努力。

  一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悟,从今往后,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走在孩子的前面,与孩子共同成长。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7

  这两天有时间读了《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这本书,感慨颇深。不知道你是怎么认为的,我以前一直以为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问题,但后来我渐渐发现,所谓名人大智者不在少数,那为何给我们留下名人孩子骄横跋扈的一面,只怪媒体的报道太负面,为了追求眼球,给我们见到现实是有限的,而实际上名人的孩子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优秀的资源,耳濡目染的良好环境,比平常人多得多的不公平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名人孩子的眼界比我们自小就宽广许多,这使得他们可以做到我们所不及的事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有利自然有弊,自小锦衣玉食的生活使他们很难理解人间疾苦,总是充满爱心,看到普通百姓,底层人民,残酷的社会是受局限的。他们或许不必太过努力,父母们这一代辛苦换来的就是他们的自由,去做想做的事,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资本,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也要他们受到打击,等孩子长大,让他走出去,让他们自己闯荡,毕竟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去创造。

  爸爸去哪儿中的石头的爸爸为了扳回儿子叛逆跋扈,推掉所有的工作,把妻子留在家里,狠下心一个人呆着他去乡村山沟沟里住了整整一年,条件艰苦,有什么吃什么,自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少爷也不得不接受并渐渐适应了这样自己捡柴烧火的乡下的生活,明白了什么生活,世界上除了他们这些富足的人们外还有许多为生活奔波辛苦一辈子的人民,还有年纪轻轻家境贫寒无钱治病的人,在这里父亲的良苦用心换来回报,石头终于成真为一个男子汉,我们才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个憨厚的大哥哥,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玩耍,完成任务,在学校表现出色,成绩优异。所以名人教育孩子的办法多种多样,但归于一点,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也许繁忙的工作使他们难以分身,但我想一切都不能成为名人疏于教育孩子的借口,因为真正负责人的家长懂得希望是在下一代身上的,自己这一辈子再辉煌也比不上孩子的发展好。

  纵观自己的孩子,虽然没有名人们给自己孩子的物质条件,但我们有的是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至少让他们感觉到父母都在身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她,教育她。我想心灵上慰藉也许就比名人的孩子们多。我家是个女儿,从小我就教育她要讲卫生,懂礼貌,要体现一个小女生应有的气质,在她7岁的时候,我就让她自己洗内裤,并且告诉她女生应该爱干净,并且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一次,两次,虽然她起先还是有点怨言,并且埋怨我这么小让就她做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渐渐理解了我良苦用心。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应越俎代庖,孩子才是主角。他们的事情他们做主,只要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了,反而能收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家池莉也说过:“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8

  当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除去初为人父的喜悦,也暗暗地下定决心培养她好好成人。如何才能算一个成功的父母?培养出的儿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才算成功?能够成就辉煌事业,名扬天下的人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人只是芸芸众生。但芸芸众生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有自己的快乐。要成事,先做人。我认为要培养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奋发向上的品格;能够经受住困难、打击,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事业暂时成功时,又不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思想健康的人,才能融入当今的社会,将来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周陪女儿一起阅读了《亲子有道: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深受启发。作者汇集了数十位顶尖名人的教子启示录,分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演、问问孩子快不快乐、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人生三个章节。分别说明了父母对孩子一生影响的突出作用;让孩子成长之路多一些快乐的积极意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读完此书,感慨颇多:首先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并没有从父亲那儿得到什么钱,而是得到一套处世哲学——人生得靠自己打拼,并成就了他自己的事业。中国的许多父母,会留给孩子许多的财富,却没能让孩子学会创造财富的本领。有鱼,以后也不一定吃得饱;有渔,一定会活得很好。有了生存本领才能助其成长,展翅高飞,即使再贫瘠的土地,也会结出“财富”的硕果。

  其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深有感触。他从小就对物理感兴趣,但父母更希望他成为建筑师,最终父母尊重他的选择,让他走上了物理研究的这条路。因为有了兴趣,你才会发现生活的色彩;因为有了兴趣,无论前方有多大的困难与挫折,你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驶向梦想的远方。

  另外,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发明家富兰克林曾说过,他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后来在任何大学、实验室学到的知识都更重要。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不知不觉中害了一辈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让我们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并努力引导她;从小开始培养她有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我们并不强求孩子将来一定功成名就,大富大贵,但我们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哪怕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9

  我是一个从事二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我更想教育好我的孩子。工作上我尽心尽力,教育孩子我也付出了很多,但总觉得孩子的发展离自己的期望还有很多很大差距,对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假期我读了《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没了,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她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她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好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从教育无数学生中获得的丰富的经验,孩子在自己学校学习而有可能给予的细致的关注与帮助等等;当然作为在家也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忘记自己是慈祥的母亲或是仁爱的父亲,动辄就大动干戈,对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荡然无存。姜荣奎说过:“我觉得‘教师’仅仅是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而言的。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我对自己的孩子,何尝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让孩子失去了自信。陶行知说得好“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俗话说的好,十个手指不一般长,我们对于我们的孩子不要过于苛刻。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尽了我们做父母的心和责就够了,我们千万别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0

  捧着《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一遍。总觉得每位教师的话似乎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细细品来,每一篇文章又都有其过人之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浓浓的爱;每一篇文章都渗透了深深的情。提笔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你的作业做好了吗?”这是我们既为人师又为人母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许多家长经常问孩子的一句话。对于这点我就感触颇深,去年从一年级包班开始,为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我不断进行尝试。因为“作业”历来是刚上学的孩子们面临的难题,而我又坚信“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不管才是最好的管!”为此,如何培养孩子自觉地学习习惯我是绞尽脑汁:每天的作业能少则少,尽量布置孩子们容易做的,让每个孩子均能独立完成的。但我的要求是:一回家就写作业,每个孩子都必须做到,家长签字也主要是这一点。

  我想,这也得益于老师的教育理念吧,先一点点来,再多一点点,这样,让孩子们养成习惯后就不会觉得做作业是一件痛苦的事了!几个学期过去了,我发现,就算不提醒,孩子们非常自然的认为,放了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晚上已经不再想看电视了,做完作业,吃完饭,我们就读书!现在,众多的孩子随身都带着小本子,把作业记到本子上,虽然只是一些符号,第几页到第几页,但这也是一个进步,知道要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我每天还是要问“你的作业做好了吗?”“做好了”那就是不仅仅完成作业,而且努力做好了这些作业。今后,我还要努力培养孩子向“做好了”的方向发展。我希望听到每一个孩子自信的声音:“我做好了”。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1

  非常感谢校长发给我的《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看了之后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独立和好奇心叠加在一起就可以成全一个孩子比较完整的人格。”只要做父母的不过度看护,孩子就可能显示出追求独立的天性。所以,教育孩子要学会放手。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自由空间?父母的过分保护往往会束缚她们的天性。我们的爱最终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看到这里不得不要自己反省,孩子在开心的玩的时候,我会随着自己的性子打扰孩子的活动,看完书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高高兴兴的的在自己的世界中玩耍,我为什么不在旁边保护她不受到伤害,而要强制性的夺走孩子的愉快世界。

  以后我一定做到还自由的空间给孩子。守望孩子是我的责任。我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受压迫。她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她有了安全感,她安全地居住在她的大地上。我不可以以“看护”或者“爱”的名义,做干涉她自由生活的事情。

  二、留更多的美好回忆给孩子的童年

  张文质在文章中说“我常想,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记忆,童年不仅塑造未来,也是我们不断返回的栖息地,几乎可以说童年的生命质量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

  我的孩子还很小所以我很幸运在孩子的'童年没有到来之前让我看到了这篇文章,这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的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的美好的回忆。

  余岱宗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按照拉康的说法,要经过一个“镜像”阶段。这个“镜像”就是一面镜子。儿童从这个镜子里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同时,也从父母、小伙伴、教师那儿获得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信息。

  三、告诉她健康快乐最重要

  张文质在文章中说我深信坚强、乐观、善良一定会成为她一生最大的财富,时间会证明这一点。人出世的唯一目的大概就是为了开心。独自承担之所以能够忍受,是因为这个世界原本为她提供了足以让她开心的事与物。这些事与物就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令她开心的事与物。

  因为健康快乐才应该是人来到世上最根本的理由。所以如果我的孩子成绩平平,但不乏善良、感恩、有孝心、宽容、大度、幽默、爱好广泛、善于沟通与交流等品质,那么仍然认为我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将来应该在家里营造一种宽松而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女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我实现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须由她自己去书写,我能够成全的唯有爱,对她的真爱。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2

  教师教育名著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利用两个午休一翻整理之后,是该静下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的时候了,在这三百九十本教育名著中,《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我选择把它当成“教师阅读年”活动中,我的第一本阅读书籍。仅用一天的时间我便初略地浏览了全书。这本书是由全国各地的38位优秀老师共同编写的,篇篇文章都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每一个故事中都折射着一种智慧,蕴含着一种道理,让我从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明白了许多,读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有多位老师提到:“每天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中,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说,女儿兴奋地和我说东道西的时候,竟然很心烦,恨不得她立即闭嘴。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可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读完之后,觉得这是对我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我都苦闷于自己做为一个老师家长,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没经常女儿一起游戏,没经常和女儿一起交流,没经常和女儿一起外出亲近大自然,也没能倾心于和女儿每天睡觉前的阅读……就如书中所说:“走进学校时生龙活虎,走回家如大病初愈”,女儿兴高采烈述说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做为妈妈却觉回到家太累了,不想说话,也不想听孩子说话,或者说在学校和孩子打了一天的交道,回到家想清净会儿。

  “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要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是啊,我们每天在设计着我们的课堂,关注着我们的学生,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性格发展,我们也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品德修养,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多少人羡慕我们,羡慕一个家里有教师的家庭。可“研究教育学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我整天看教育学的书,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解教育的秘密。可是,我并不怎么理睬我的孩子。不理睬孩子当然有我的理由,比如太忙。”

  从一篇篇的教子故事中,我也读到了教师教子的智慧,回忆自己的教子历程,颇有感触,也深深理解了“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去培养”这句话的深意。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学生,我们就能够在孩子需要我们的呵护时而不找借口,当孩子在我们面前絮絮不止时,我们就能耐心的倾听,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我们才能够耐心的说服,而不是大发雷霆,当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时,我们才不会因为忙、累而敷衍塞责,我们会在乎孩子的情绪,在乎孩子的感受……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家里,我们是孩子的妈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一些给我们的孩子,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要把学校的事情和情绪带回家,我们孩子相处的时间应该是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这样的我们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妈妈形象。

  做为教师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态,把孩子当作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来教育,让我们不再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3

  作为一名90后,我们的儿时生活并不像现在的孩子般丰富,那时没有网络、游戏、乐园、电子读物,我们的欢乐大部分都来自“书”,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便是一切新鲜事物的来源。

  成长至今,我依然感慨儿时阅读的习惯让我们这一代受益至今,近期读到《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一是因为同事推荐该本书写的很好,可以打破思维限制,去领略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二是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回想与父母间交流的不足,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一、跨越年龄的桥梁

  由于不同辈分在不同时代领略的风景、接触的人事物都不一样,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总是存在隔膜,各用各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终是很难互相理解,而父母“一切都为你好”的说教更是让人瞬间燃起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书籍便是好的桥梁,所谓好的书籍,就是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家长更有说服力,可以取代家长的唠叨和说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时,书籍里包含更多的科学、正确且全面的知识点,可以随时举证,更有说服力,能够和孩子阅读相同观点的书,可以帮助大家形成相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远比说教式教育要更为高效。

  二、包揽不如引导实践

  现代社会,一个家庭普遍仅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太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就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放不下心,这个习惯甚至在孩子已经成年时仍无改变,总是没有限制的大包大揽,这样成长过来的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让人很不适用,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是脆弱的。孩子也并不总“吃这一套”,独立的想法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抗拒心理,慢慢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

  如此没有节制的包揽,反倒不如在吸引他们好奇心、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孩子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多参与、多实践,更多的为以后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打好基础。看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书中的基础,多鼓励、引导孩子实践和作为,可以不断验证读书的正确性,也能及时提出问题、培养思维意识,这样长大的孩子更加自信、独立、愿意尝试。

  三、放松徜徉

  人生在世,我们的父母也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感到焦虑,而这份焦虑会自然而然地传给我们,会让我们成长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大降低,也不利于孩子在年少时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学会自我的情绪管理。

  所以,不管父母已经处于何种阶段,都要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在你的焦虑下战战兢兢地学习与生活。就如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曾说过:“任何当下让你焦虑不已的事,十年后回头来看时,都会觉得不值一提。”,作为一名女性,除了家庭之外,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自己喜爱的事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读书便是最好的方式,纸质读物、电子读物都是放松的好搭档,工作之余、生活间隙徜徉在这样的海洋中,幸福而满足。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这句话我很认同,因为最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能觉悟到自己的不足对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言传不如身教,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更是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断提升自己来营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如此一来,家教的实质就变成了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一切就会变得更好。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4

  假期看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述的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眼中的后妈,对孩子有点“漠不关心”。这位妈妈的底线:只要没有生命的危险就行。当孩子掉进小水池时,妈妈看见就像没看见似的,当孩子从水池中爬出来带着湿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闹,美国妈妈还是没有去关注孩子,甚至没有让孩子去换衣服。问其原因: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拦可能导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发生危险,当他尝试掉进水池的感觉并不好玩时,他才会下次注意并保护自己,当他感觉到湿的衣服不舒服时,他才会有意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美国妈妈重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但是中国妈妈首先会连哄带吓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当孩子掉进水池,中国妈妈们会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埋怨水池,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那是每个中国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事。中国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的限止和命令,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孩子必须在父母的保护圈内活动,孩子的自主探索和探险都被规定在一定的范围,所以我们的好多孩子就缺乏一些自主和创新……

  故事二说的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竟然不会计口算10.3-5.8等于几,问其怎样成为工程师的,虽说数学和其他学科平常考试都不及格,但是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还有他的爬树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对的要求底线就是:保证一门功课是优秀的就行。所以他有一门自己喜欢的功课,没有家长的压力,他对手工越来越有兴趣,并为自己成为工程师打下基础……这时我才相信外国的一个九岁孩子10内的加减都不会,尽然敢说长大要造火车,我不能再质疑……

  想想我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底线:各门功课必须是优。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后顾及不了就成了一个平庸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家长朋友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健康成长。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5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在这本书里,蔡笑晚全面地叙述了对孩子蔡天文的培养经过。

  一、学前教育。

  出生两个星期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即用琴声和笛子的声音去引起孩子的关注。这种“专注”习惯的培养,对后来注意力集中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后,读书学习和处事都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使在街头,他都能专心学习。2、带路训练。天文会走路之后,他父母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散步,总让孩子走在前着,为大人带路。几次以后,他就能大胆地独立前进了。这种训练在于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走人生之路,并大大培养孩子的自信。3、语言训练。在四个月时,天文父母就对着他念《三字经》、唱儿歌,唱催眠曲。一周岁时,常常教他念《三字经》、《弟子规》,三岁时,念《千字诗》、《今日诗》、《明日歌》、《十二诗经》、《朱子格言》,还有一些民谣。而这些,天文那时就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4、数学训练。三岁以前,主要是认识一些数字,进行一些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三岁以后,对孩子进行了正规训练,让他背加法表和乘法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趣味数学的故事,让孩子解答其中的数字问题,以此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二、中小学时期的教育

  1、入学准备时的教育。天文入学前的一两年,蔡笑晚就带着天文到学校看学生上课读书,天文看得很感兴趣,很羡慕。经常问什么时候能上学。他父亲就跟他讲:再过一个新年你就能读书了。于是他就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等待着,那年春节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因为终于盼到了读书的时候。入学后,蔡笑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取得沟通,反复说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并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告诉老师,同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多奖励,少惩罚。第二、可以温和的地方决不严厉。第三、作业尽量精简,使学生有自由发展的余地。这些做法,使天文很顺利地开始了学习。

  2、摆地摊的教育。一般的家庭,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再穷也不能让八岁的孩子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但蔡笑晚认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这件事可以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具体的素质教育,使他从小懂得人生的艰难,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并能激励他去奋斗、去拼搏、求上进、争出路。于是,在天文八岁时的那个暑假,天文在自己家门口摆了个地摊。摆了一个星期,收获还不错。一个星期之后,天文还想继续做下去,但他父亲没有同意。他父亲说,现在你是求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有时间多看书、长知识,不能为了这些“小生意”浪费时间。

  3、竞争意识的培养。天文在小学里读了三年之后,他父亲给他转学了,因为他原来的小学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为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必须让孩子进入较强的竞争群体之中。天文因此而被转到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竞争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奋斗、拼搏的精神,不安于现状、不安于平庸,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优秀、争先进,并让他从小懂得竞争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努力、最顽强不屈的人。他们不怕失败,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毫不气馁地勇敢前进,去夺取胜利。但是,蔡笑晚也没有勉强要求天文去争取第一名,他总是说:优秀很重要,名次在前十名都是好的,差一两名并不说明问题,偶尔在十名之外也不要紧,真才实学最重要,读书像马拉松赛跑,开头所处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冲刺时最先到达终点。

  4、营造立志氛围。当时,尽管家境贫寒,住的只是三十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屋。但蔡笑晚却在房子里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设计,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励志格言和家训。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画像,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法拉第、哥白尼等。让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画像和故事慢慢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树立偶像的地位。这种氛围对孩子确有很好的立志教育作用,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大的心胸气概、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5、培养早期行为习惯。

  ①诚实守信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能欺骗孩子,承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很差,只要是实话实说,就不能给予严厉惩罚;相反,要给予特别的关怀,给予温柔的开导和教训,使他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孩子承诺父母的事一定要让他能兑现,既不能给孩子过高的具体要求,也不能让孩子承诺无法兑现的事;从小让孩子养成“一诺千金”的习惯,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他兑现,即使是不正确的事,也要妥善解决,决不能让他失去信用。

  ②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③遵守时间的习惯。

  ④独立自理的习惯。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6

  很长的时间没有看书,看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感触颇深。教育孩子是作为父母的头等大事,如何将孩子教育好,找到一把适合自己孩子的钥匙,是要我们和孩子一同去学习,去摸索的。我很赞成张文志老师说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样的教育。

  父母一日为父,为母,终身为父,为母,也是终身为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现在孩子虽然还很小,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你干一件事,她都会牢牢的记下,并且去模仿你做的样子。比如,我拿剪刀剪了一件东西,很快的就会放回原处,剪刀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工具,所以我都放在高处。不知过多久,有一天给孩子买了吃的,她打不开,她就急匆匆的拿着小凳子跑到厨房,站在凳子上将剪刀拿下来,我心里当时很高兴的,虽然剪刀危险,我也没有制止,她自己拿着剪刀有模有样的将袋子剪开一个口,打开开始吃里面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可以夸孩子几句,说她很聪明,而孩子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们陪伴着孩子每天的生活,收集着孩子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作为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多拥抱我们的孩子,多和孩子互动,有着肢体的接触,特别是对于1-3岁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和父母的拥抱接触,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因为我读书,看到过“感觉统合失调症”这样一个概念,说是当代儿童的常见病,是身体“触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从而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感觉有些可怕,我以前并不知道还会有这样的一种“接触性”的名称,我只知道多亲吻孩子,拥抱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很幸福,很高兴,看来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是做对了。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篇17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08-16

怎样教育好孩子读后感05-26

作文怎样教育孩子08-08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后感800字07-22

怎样教孩子写读后感08-15

怎样培养孩子的读后感08-15

怎么教育孩子读后感08-26

如何教育孩子读后感08-11

教育孩子书籍的读后感08-11

我们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学习作文1200字10-28

凡卡读后感400字左右 凡卡读后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