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笔记分章节

2017-12-27 读书笔记

  《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了解,于是便选择了《菊与刀》这本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阅读吧!

  菊与刀读书笔记分章节【1】

  首先,我对研究日本人的民族特征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买了很久都没有看。直到在某次课程上被歧视女性的法学教师气到,发誓回家以后就立刻把这书看完,顺便把读书笔记甩他脸上。不过了这么久我已经没有这种气愤了,懒得理。

  其次,这本书是二战时期美国为了研究日本战略而请一位学者写的书,这位学者并没有到过日本。所以这本书有时间上的限制,研究的是传统日本的社会状态,也有偏向性,并不是为了学术专门去研究日本。

  最后,这本书里日本传统社会的整个制度、价值观、社会结构都让我很反感。这是一种彻底的阶级社会,从底层至高层都发自内心支持的阶级结构,就连活的不如狗的草民都认为自己这样生活是理所当然。从我看书时对这种认知的反感,我反而认识到自己接受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对,没有人能够完全客观,我选择的,或者说被选择的,就是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国家价值观,从小就被这种观念,哪怕与现实并不会完全符合,但面对不属于这个价值观的体系会达到生理性反胃的水平。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优秀。最起码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很不解的地方,说到底是思维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导致观念差异。这就像有的地方摇头代表同意,有的地方摇头代表不同意。而且并不是这么直观的表现,而是潜藏在思维的最深处,最终导致大相径庭。

  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很多地方与中国有共通之处,但是最终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却完全不同,可以说中国的东西日本拿去了,然后改造成了他自己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一样,实质已经变了。

  我相信现代日本并不完全是书中描述的状态,或许有相同之处,但社会是在发展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有机会去书店,我都会去搜寻一下有没有研究现代日本的书,很遗憾的是,虽然写日本的书很多,毕竟是与中国有着无数孽缘的国家,但是像这本书一样认真研究,从深层分析的书几乎没有。于是我添了一个新的疑惑,这是为什么?

  这本书算是看完了,后续并没有继续研究日本历史的读书计划,我还是对中国自己的历史更感兴趣一些,连自己祖宗的事都没弄明白呢,管邻居是什么样干嘛,嗯,我就是这么想的。

  当然,攻壳机动队我会补完的。

  菊与刀读书笔记分章节【2】

  日本民族的“各安其分”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等级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各等级的人群结合各自所处的社会位置,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不会想要去逾越,每个人都了解自己所处等级的规则和礼法,并严格的,谨慎的,一丝不苟的按其行事,并认为只有如此才是最安全的,最稳妥的,最应该的,一旦有人逾越自己的等级和位置就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和排斥,最终实现社会的良好运转。甚至于统治者想模糊等级观念,尽量让人们平等处事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和反抗,虽然时至今日政府已经推行民主,政策上也西化了很多,但仍能感觉到“各安其分”仍然在各种细节上影响者日本人的决定。了解至此,忽然觉得日本就像一台精密的有条不紊运行的机器,人人都是上面的部件,严格执行各自的职责保证这台机器的高效运转,这时配合精妙所产生的极其强大的执行力,想想既可敬又可怕。

  以我们的价值观来看,日本民族的性格确实有很多矛盾之处,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既不认可失败甚至害怕失败,但在被击败后又不会盲目的报复,而是转变态度向胜利者学习,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强大,获得胜利者的尊敬,这时非常理性和务实的性格特点。就像历史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一样,中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30几个朝代的变迁,但历史上强大的王朝也统治着幅员辽阔的国土并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灿烂的文明。日本的文化就是大量借鉴了中国的文化特点,但他们并不是盲目的照搬,而是通过理解有选择性的进行移植,并结合本地情况对一部分内容进行改动。例如日本文化中也强调忠诚和孝道,忠诚是对的,孝道是对至亲的,结合日本的等级制度和各安其分的原则,的神圣事不可侵犯的,历史上虽然也效忠过主人或将军,但明治维新之后所有的忠诚都指向了,虽然不干涉政事,但是神,是精神图腾,是灵魂的归宿,这在日本的历史中有700年的传承并且不像中国一样出现过更替,而是700年一以贯之的。而孝道则是针对至亲,父母的养育之恩,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感恩的是见过的直系亲属,没有见过的就不会去感恩了,这又体现了日本人的理性和务实精神。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在忠孝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准则“仁”,皇帝不施仁政百姓可揭竿而起,父母不仁也是不行的,而日本没有这个更高的准则,这就需要在忠孝的前提下绝对的服从,这仍然是等级制度和各安其分的体现,要求人人遵守人人服从,不同等级之间,家里的不同成员之间都享受不同的生活待遇但都要履行各自的责任,不能逾越。但在遇到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为了忠可以放弃孝。其实中国的儒家文化虽然有一个更高的准则“仁”,但历史上仍然以忠孝及等级制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愚忠愚孝也是屡见不鲜。

  日本人的“义理”也很有趣,对于至亲用“孝道”,这时一项义务,但对旁系亲属和朋友或是陌生人之间则用“义理”来解释,日本人强调要感恩,但又不喜欢受恩,有些时候无法选择,比如父母之恩,但有些时候可以选择,生活中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给予都是一种恩情,日本人往往极力避免这种恩情,如果能回报的一定回报,长久未能回报还要加上利息,备厚礼回报。如果无法回报的就要说感谢的话,但不像我们说声谢谢就完了,而是很正式的在我看来很严重的说法,比如“诚惶诚恐”“过意不去”“这怎么使得啊”,在中国的历史中似乎也有类似的话。日本人不喜欢这类的'恩情,欠人恩情一定要偿还,不偿还的话义理不通,义理不通会受人耻笑,影响个人的名誉,而日本人是有“洁癖”的,尤其在个人名誉上,所以受人恩情影响甚大,能躲就躲。如果你主动要施恩于人,还会让日本人不高兴。日本人的自杀也与 “义理”相关,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如果被侮辱而不去报复,会被认为不合义理,会被人耻笑,所以历史上有很多被侮辱后报复的例子,而且是不择手段,在日本人的观念里来看,报复的手段不重要,没有光明正大或卑鄙无耻的区别,但要是不报复就是不合义理,就是不行的,同时在历史上,自杀的故事也很多,大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使之符合义理有关,就像中国一切忠臣在朝堂之上撞头以示抵抗一样。所以很多日本人在失败或者被侮辱后,由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会将这种报复对外,而是转向对内,用自杀来证明自己的名誉,也要侮辱者处于不合义理的境地而难堪和尴尬,自杀的行为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还会受到尊敬,因为他为了义理不得不这样做。

  日本在等级观念,忠孝观念,羞耻观念等的统治下,对为人处世谨小慎微,严格遵守其所在社会位置所需要完成的义务和相应的义理,但在其他享乐方面又解释为“人之常情”,至少不耽于享乐,能够在义务和义理范围内及时取舍,就不会去限制。比如身体的享乐,之前听说家里的男子去找歌姬,妻子会为送来的账单付款原来是真实的,这是因为妻子与丈夫之间是有义务关系的,是有精神层面的约束的,而找歌妓等行为只是身体的享乐行为,又比如饮酒,日本社会没有禁止过饮酒,而西方社会在一段时期内都出台过限酒令,因为饮酒会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而在日本,由于有义务和义理的限制,即便是酗酒也不会形成社会问题,所以未加以限制。当然最重要的享乐行为是泡澡,按照家庭的等级挨个的泡热水澡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行为,能让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这些身体的享乐行为都得到了日本整个社会的认可,而精神层面的约束同样是要严肃严格的去遵守的,这也是在我看来日本有些矛盾的地方,但却也解释了目前日本社会的一些现象。

  日本对佛教的观念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同于中国对佛教的理解和修行方式,日本人更加的务实,他们不相信所谓的轮回和地狱,他们认为无论哪种宗教,尤其是针对佛教的禅宗,修行的最重目的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圆融”状态,进入这一状态后人可以摆脱旁观的姿态,忽略环境的影响力,而更加专心一致,从而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不管那些阶层或者说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类似的修行,来让自己更加专心,在各种义务和义理中,在各种阶层中,能更好的把握边界,以让自己的行为更妥当更贴切,让自己在从事某项工作中更投入,发挥的更好。这种观念与我们的宗教观念有非常大的出入,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进入涅盘不再轮回,这是典型的宗教目的,而日本对佛教的理解却深受他们务实的观念影响,觉得终极目标是实现世俗生活当中的价值,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理解,所以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们的佛教徒可以娶妻生子,甚至为什么很多武士或者围棋的选手都要修行佛教。

  日本人从小至大的教育模式与西方模式刚好相反,西方模式好像一个大写的U字母,童年和老年自由度比较低,而在最有创造力的壮年时期却不受约束,而日本恰恰就是一个倒过来写的U字母,童年和老年自由度非常高,甚至可以直接用暴力进行攻击和发泄,但成年后却不同,在上学后就开始逐渐接受社会化的培养,约束与日俱增,在整个壮年时期达到顶峰,开始受到忠孝义理等限制,当然也在性,饮酒等方面保留了一部分的自由,但整体来讲社会化所给予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而在老年后却又回到了童年时的状态,开始不必顾及耻文化的限制,又得到绝对的自由。从日本童年的一些教育方式上来看,与中国对孩子的教育又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孩子调皮就说不要他了,让别人带走,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说那东西很脏,或者有吓人的东西会咬他们等等。这些教育方式其实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一定的阴影,长大后在遇到挫折困苦更容易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更希望在约束性比较强的成年生活里也给自己创造一些小自由,同时在听到恐吓或者侮辱等情况下更容易表现的敏感和激烈。

  这本书已经结束了,战败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再次快速崛起,这是由本国的国民性所决定的,他们通过军国主义的帝国道路想获得世界的关注,得到社会的任何并获得相应的地位,但他们失败了,于是他们像强者低头,承认错误,开始用和平发展的方式进行战后重建,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的任可。虽然在我们眼里认为挑起战争是错误的,应该受到惩罚甚至被侮辱,但日本人虽然承认错误,但并不接受侮辱,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既然这种方式不对,那么换一种对的方式就可以了,没必要大惊小怪。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执行力,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在共同认可的正确的道路上奋发努力,绝无怨言,这是很可怕的国民战斗力,当然这也源于他们根本的国民性。

  至上是为忠,父母直系血缘是为孝,为人处世靠义理,等级观念深入人心,是非观念与我们也不同,这些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菊与刀读书笔记分章节】相关文章:

1.菊颂

2.削笔刀

3.波斯菊

4.恬淡如菊

5.菊之真谛

6.慢刀斩乱麻

7.杨志卖刀作文

8.秋之菊香

9.菊作文250字

世界名著读书笔记 数学名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