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笔记

2021-08-26 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读书笔记1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简单?

  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平起平坐。”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亲自承认错误。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叙利亚的五年级学生,为了分担父亲工作上的压力,深夜悄悄地爬起来,替父亲抄写白天没有抄完的稿子,为贫困的家庭换得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刚开始,他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是自己的抄写速度加快而高兴,可是不久便发现叙利亚上课打瞌睡,功课成绩也从头几名降了下来,不免对叙利亚感到失望。叙利亚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直到有一天,父亲看见了深夜伏案抄写的叙利亚时,才恍然大悟,父亲一下子把叙利亚抱到床上,满怀愧疚地对他说: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错怪你了》”。还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名著读书笔记2

  《老人与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书中讲的是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

  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名著读书笔记3

  如果把法律和幸福放在一齐,很多人会疑惑,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很难用只言片语来解释清楚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幸福,前一段看了几本伦理学上的书,书中有关“幸福和法律的关系”这一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了很多引导式的解释,那么什么是法律呢?说道法律,我们这些不学法律的人往往想到了法院高高的大楼,检察院,警察局,穿着正装的律师,高高在上的法官,等等。解释什么叫做法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就换种思路。我们人类赖于肉体而生存,肉体带来无尽且不断增长的欲望,欲望使我们具有两面性,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魔鬼与天使的两面性,才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来约束我们。法律、道德和宗教史三种最主要的约束。与其他二者相比,法律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道德价值评价作为基础的,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应当与否的标准则是社会的公共利益,调整的是一种涉他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对外在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偕同。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幸福不仅仅仅是主观感受,而且是人们对于客观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是幸福的低级阶段;相爱。被爱与施爱是幸福的高级阶段。

  在这些书中,伦理学上的法律是以道德决定为基础的。法律观取决于社会观,社会观取决于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就是社会的目的,社会的目的就是法律的目的,所以说,人生的目的就是法律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伦理学上叫做“至善”,“至善”分为工具性的善和目的性的善。而我们所讨论的幸福,就是目的性的善中的一种。共同善是存在于法律的最高目的,规范的背后总有一种制裁力量在彼此帮忙的关系上实现我们个人的需要,既然幸福的实现需要合作,那么幸福就需要有共同善和基本善作为基础才能存在。法律的目的就是对每个人的基本尊严和平等权利的维护,是对自由、正义、平等、效率的追求,作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和行为的约束机制,法律约束一切掌握优势资源的人滥用资源的权利。总之,在法律的众多特征中,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通俗地说,只有在法律的约束和限制下,普通人的尊严以及平等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

  以我的看书感受来看,我们把基本善作为法律的目的,把共同善作为社会的目的,把至善作为人生的目的,并且至善不能成为到达其他善的手段,那么就能够像“阶梯状”一样,将基本善作为所有善存在的基础。法律作为一种制度的保障,让我们大家在有共同利益的时候能够进行合作、建立契约,而幸福的实现通常需要合作的存在,所以法律史幸福的基础和保障,当然,伦理学好处上的法律与幸福往往是理想状态下的,毕竟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确切地进行论证。

名著读书笔记4

  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协作水平提高和契约精神觉醒的产物,始终伴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由此,法学也以其专业性和庞杂性而始终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法律书籍一般以研讨型与理论性为主,导致多数的学科外人士甚至相当数量的法科初级生在阅读法学书籍时会出现不明所以、理论混淆等多种问题的产生。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象先生的《政法笔记》,这种以随笔性质阐述基本法律问题的形式无疑是法学书籍中的一朵奇葩。冯象先生以幽默辛辣的笔触系统明确的阐述了诸如人权、贪腐等社会热点问题,即使是在接近二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切夫曾经如是说道,一本书之所以称为好书,是因为它能在人们阅读之后带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而《政法笔记》无疑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将从两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阐述并讨论本书所带给我的启发。

  一、中外法学书籍现状问题

  冯象先生在弁言部分提到一个很有意味的问题,在法律制度健全的美国,法律书籍在书店中所处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有些不受人待见,仅仅只存在一个书架,而在法律制度尚处于完善期的中国,法学书籍是大热书籍,市场十分火爆。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是否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就比外国人要强呢?

  中外法学教育因为其社会制度及社会现实的不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美国的法学教育多集中于研究生阶段,这一制度充分考虑了法学这一学科知识的庞杂性与复杂性,在使法科生拥有各门类最基本的常识与基础知识之后,充分研究社会现实,使法科生更易于接受深奥晦涩的法学知识。而在中国,为了照顾历史状况和适应党建设法治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的法学教育多集中在本科阶段,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大大提高了法学人才的数量,提早了法科生进入法学领域的时间,尽早的进入社会。但缺点也是明确的,我国本科阶段的法科生刚刚从应试制度下的教育中脱身,素质教育接受并不完整,接触深奥的法科知识也就比较困难。

  由此可见,美国的法学书籍多只是为在研究生阶段接受法科教育的专门人才而写作的,而在中国,法学书籍则多是以宣传与教育为主,在政策号召和推动下,法学书籍必然大卖。

  二、中国现行宪法的漏洞及社会运用中的问题

  中国作为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起到母法和主干的作用。但由于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宪法事实上并没有起到上述作用。冯象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政法笔记》中进行了多次的探讨,下面我将选取《它没宪法》这篇文章进行论述。

  宪法作为各基本法律的基础和母法,应起到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限制权利范围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现实中宪法多起到的是一种政治宣传与明确的作用。《它没宪法》中举到一例:毛集镇石河村二百零七户农民诉毛集镇政府加重农民负担案,在此案中,很好的反映出了我国现行宪法的漏洞,我国宪法规定,行政诉讼的对象是某一具体的行政行为,而对于行政命令并无申诉权利,这就导致了农民在保护自身权益时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而在我国宪法中,也并没有明确行政命令的违宪审查权能否由法院行使,这就导致了法院无法宣判只得求助于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可以说,这一个案件是中国现行宪法漏洞的集中体现。

  对于大多数如我一样刚刚步入法学殿堂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是明确基本法律概念,熟悉基本法律常识,改正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错误法律意识。而在这一时期,过于深奥的专业书籍并不能够适应我们的这一需求,而《政法笔记》通过一个个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而循循善诱,步步制导,引导出一个深层次的法学问题并鼓励读者自己思考,这种写作方法与教育方式,对我们的意义无疑是重要的。

名著读书笔记5

  最近,我迷上了名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让我对里面的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如神机妙算、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

  诸葛亮并非神仙,他在儿时就巧读兵书,非常爱学习,所以才会这么巧用兵力,履次获胜。但他也有失手的时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阵,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比赛失败而灰心气馁,更不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在这本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张飞,他是一名猛将,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他因为痛失兄长关羽而失去理智,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被手下刺杀而亡。

  一曲逐鹿中原的男儿颂歌,一篇金戈铁马,豪气纵横的鸿篇巨作。英勇无比的人物,气势磅礴的场面,这是一本古典文学书,我建议大家也去看一下。

名著读书笔记6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

  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名著读书笔记7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 “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

  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第二点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对学生也有益。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她让我明白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自己读书,还有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是师生永恒的主题。

名著读书笔记8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是一群昆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的书,正如法国戏剧家罗斯丹所说,“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感受与抒写。”我在读他写的文章时,我感到每一只虫子都不是孤独的,有着人们的思维,正如蝉天真善良螳螂杀人不眨眼这样的特点,法布尔给予了虫子们人的特点。

  在法布尔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虫子的喜爱,仿佛空气与他融在一起,我也如同生临其境,目睹了一场又一场虫子们的彼此较量,重新认识了虫子。

  读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昆虫故事,我身临其境,仿佛与法布尔一起拿着放大镜观察着小昆虫的喜怒哀乐,让我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昆虫记》向我们介绍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奥秘,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葆文。面对它的引领,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需要和谐与友谊。只有学会热爱自然、热爱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名著读书笔记9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始终都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

  《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不过我想,在童年时的我们或许是最纯真善良的吧!不管怎样,与阿廖沙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幸福的;没有痛苦与斗争,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就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与阿廖沙有了天壤之别,我们拥有了许多,但是我们还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间更好,并且更多想要的东西,但是不觉得我们这样做太过自私吗?

  是啊,我们经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顾着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而从不用自己独自在“人间”闯荡;这种日子过久了,心里自然不觉得不是滋味。而阿廖沙那个年代呢?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有时也会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难道他们身上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吗?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反而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然而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童年属于我,同样也属于你。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我们的父母了。而且现在,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望和奢求,应该不再浪费任何东西,而是学会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当我们走进了校园,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并且吸取更多而且更好的知识,我们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慢慢走向成熟。

  如今,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名著读书笔记10

  《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我升华了。正直、心地善良的汤姆叔叔;聪明好学的混血奴隶乔治;冷酷无情的奴隶贩子黑利;天良丧尽的雷格里;有正义感、但随波逐流的圣克莱尔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聪明活泼但野性十足,后来被调教得自尊爱人的黑奴托普西。

  想想吧!只因没有爱!这原本可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沦为奴隶,她的一切只属于他们的主人,那些所谓主宰着她命运的主人。她从小就在奴隶主的打骂中成长,令她养成了说谎、偷东西的坏习惯,把她原来那美好、纯洁的心灵玷污了。在这种毫无尊严,经历着骨肉分离,整天遭受鞭打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呢?只有纯洁,美好,无私的爱才能拯救她的心灵!当天使般的伊娃对她说爱她的时候,托普西的眼睛里蒙上了泪水,她的心灵受到了一缕爱的阳光。果然,托普西以后变好了,她努力争取关爱别人。这是打骂,说教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充满爱的一句话超越了一切!这就是爱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托普西一样的孩子。他们品行不良,没有爱心,不可理喻,那么千万不要厌恶他,用爱去理解,宽容,剥去绿色嫩芽外的一层枯黄的东西,用爱来感化麻木的心灵。要永远记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至高无上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名著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它之所以能在今天依然使读者们深深感动,也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宣扬的博爱与人道在奴隶制消失的今天已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名著读书笔记11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一下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当然名师的授课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整个对文章的讲解铺垫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接着王老师道出了精彩的提问,究竟是什么让诗人如此感动呢?带者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边读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这就使学生进入学习时更加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真心真爱,比死记硬背高明的多,使诗作更深化了课文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王老师的这堂课深入浅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精彩的课堂提问,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精彩的课堂智慧拓展。还是在本课中,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面前,重大的问题需要总理解决,你说他一夜简单吗?他会想到什么?总理一边看一边思索,周总理到底在想了那些问题。在这个片段中,王老师创设了良好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辛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本文的主旨,这种引导作用此时就是"无声胜有声"。

  王老师这样与学生的良好对话,层层深入,让我深受启发。让本有距离的师生关系化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循规蹈矩的课堂教学化为师生倾心交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表演自己独特的"人生魅力"。抒发他们各自的不同感受,进而感受到新时期学生们不同的人生价值与世界观,而老师则是戏中的配角。但他的话语,使学生展现得更加完美。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像这样经典细节还有很多,名师们学养的斗厚、师德的高尚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深切领悟、教材的处理、文本的准确而独到的解读,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借鉴。我将会延着专家们的脚印,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努力!

名著读书笔记12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他知识渊博,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他还会逃避人类,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氧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

  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

  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

  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名著读书笔记13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打开书架,取出爸爸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并且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名著读书笔记14

  《格林童话》是德国的格林兄弟着,名字也是以格林兄弟命名的。

  《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和《海的女儿》。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砍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使灰姑娘一直被欺负。唉!真是可怜啊。

  《海的女儿》正如成年人的世界中,永远不知道童话的意义——第一次读《海的女儿》也许你只听到了优美和伤感,长大后你才明白其中包含着爱的代价和无言的牺牲……

  啊!《格林童话》真好看啊!也许对大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可是对我们小孩子来说真是义意非同啊!

名著读书笔记15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寻找属于你的奶酪,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题记

  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会如何行动呢?

  不管我们选取什么,我们都要有共同的方面,那就是:需要在迷宫中找到自我的道路,帮忙我们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

  应对事情的扭曲,你会如何选取?如何做了?是像小矮人哼哼那样,呆在原地不动,等着“奶酪”找你;还是像2只老鼠那样随着这一切的变化而理解变化了。而或许你更像小矮人唧唧那样,只是暂时停留在哪里,但不久头脑清醒过来,放下旧观念,寻找新的道路。有句话不是说:迟做总比不做好。

  应对变化,我们不能只是呆在哪里一动不动,不理解现实。而是要挺起来、动起来,努力地寻找属于自我的“奶酪”。不经过努力,不经受挫折,又如何逐步进步,踏上成功了。我们乐于理解变化,随时做好准备,变化来时随变化而变化。

  变化时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可能随时降临,要勇于理解变化,敢于应对变化。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应对变化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以及灵敏快速地行动。你不必把事情复杂化,或者一味地让那些惊恐的念头使自我慌张。只要当你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念头,并且勇于走出久已习惯的生活,去享受冒险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你才会的到新奶酪带给你的报偿和奖赏。

  有些畏惧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它会帮组你避开真正的危险。但绝大部分的恐惧都是不明智的,它们只会在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使你回避改变。

  生活并不像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用心地应对改变却会让你更好地发现到属于自我努力所得到的“奶酪”。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恰合如此。

  不畏惧改变,勇往直前。随着奶酪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吧!

【名著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经典名著活法读书笔记

2.名著《海·蒂》读书笔记

3.名著《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4.名著《简爱》优秀读书笔记

5.数学名著读书笔记

6.名著围城的读书笔记

7.经典名著《简爱》读书笔记

8.《红楼梦》名著读书笔记

上一篇:长腿叔叔读书笔记 下一篇:水知道答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