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

2021-04-27 反思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思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思的作文 篇1

  今天我看了《卧冰求鲤》的电影,被文中王祥的孝心深深的感动了。

  《卧冰求鲤》了主人翁叫王祥,他的亲生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继母很不喜欢他,经常让他干重活虐待他。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了,特别想吃鲤鱼,可当时大雪纷飞,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抓不到鲤鱼。王祥刚开始用石头砸冰,根本砸不开。王祥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他解开自己的衣服,躺到冰面上,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暖融化。一位神仙见了这一幕,被王祥的孝心深深打动了,于是就给了他两条大鲤鱼,王祥赶忙回家把鱼炖了端给继母喝。通过这件事情,继母也痛改前非待王祥像亲生儿子一样亲,后来王祥通过努力学习,做了大官,造福一方百姓。

  王祥的孝心令我深深的感动,继母对他那么的不好,他没有怀恨在心,反而这么孝敬继母,他不仅有一颗感天动地的孝心还具有宽宏大量的品质。以后我也要做个像王祥一样的人,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在现阶段我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自己独立认真完成,不让父母为我操心;多做家务,帮助父母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要经常关心父母,不惹父母生气。

反思的作文 篇2

  门迅速地向左手压过来,而右手还没来得及保护,我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待清醒过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又红又肿的大拇指.这时,我才感觉到一阵剧疼.

  忍着十指连心的痛,我含着眼泪用左手涂了些药. 本以为几天就会好可左手渐渐整个儿都不能用力了.而且大拇指似乎越来越肿,看来,这次被压得太重了.只好用左手代替右手的工作了. 回到家后,我才发现,一只手开不了那顽固的房门,一只手不能既拿筷子又拿饭碗.一只手连最简单的洗梳起居都做不好!

  日子照样得过,左手时时刻刻都在疼,右手承担着平时两被的工作.

  真的很佩服我的右手,在左手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立即去保护,在左手有病时,它会细心地为其治疗,在左手有困难的时候,它会无怨无悔的承担一切.

  比起右手,我很惭愧,初一时,我和一个死党一起担任班干部,一起出黑板报.本来分好自己的工作,可后来,他为了一些班级里的其他事情而忙碌,便要我帮他做他的工作,我不但没有帮他做好,反而在老批评他不负责任时幸灾乐祸.带着委屈和对我的彻底绝望,他辞去了文艺委员的工作,我现在才明白,他当时比我还傲气,是用了极大的勇气来要求我帮他的.而我却头也不回的丢下了不行两个字......

  我懂了,我错了.右手知道左手的痛了.

反思的作文 篇3

  上周五要去郑州办事,去的前一天,儿子听说我要去,没有一点失望,反而非常高兴的说:“耶,太高兴了,妈妈终于不在家了,自由了,我不用写作业了”,一听这样,我赶紧说:“那怎么行,我得给你列一个计划表”,然后,坐下来,把周五到周日的学习计划列出,告诉他要由爸爸监督执行。

  走的第一天下午,儿子就打电话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想你了”,本想第二天就回,想想他们父子俩好像终于解放了的样子,干脆又呆了一天。回家后儿子拿来日记本每天写的两句话让我看,还说“妈妈,你看了我的日记是不是很伤心啊”,仔细的读了儿子的日记,周四:“妈妈要去郑州了”周五“今天妈妈终于去郑州了,我很高兴”周日“今天妈妈回来了,我一点也不高兴,我又被妈妈批评了……”(平时对他写日记内容从不干涉,只是纠正一下写错的字或是不通顺的句子,因此写的也比较随意)。

  看了儿子的日记,不禁反思自己,为了让他养成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不是平时对他太过严厉,造成双方思想都处在紧张状态,反而不太利于他的成长,孩子终归是孩子,不能宠溺,也不能太严厉,还是要改变方法,不能总是教条的讲道理,让孩子领悟学习的快乐,循序渐进。

反思的作文 篇4

  “这样的案子,法官会怎么判呢?” “这么多人都有抢葡萄,总不会每个人都罚吧!” …… 法院的旁听席上熙熙攘攘,人们都谈论着即将开审的哄抢案。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只听高速路上轰的一声巨响,一辆满载着葡萄的货车重重地侧翻在地,满车的葡萄滚的到处都是。 司机老李挣扎着爬出车子,他的左腿被尖锐的玻璃碎片划开了一道大口子,还在不停地流血。

  附近的村民听到响声后蜂拥而至,他们没有施以援助,反而在看了一阵热闹后,开始落井下石,疯狂地抢夺地上的葡萄——那可是他的全部财产啊!看着自己的葡萄被一箱箱地装进他人的汽车,他的心好像忽然摔在了地上,摔了粉碎。 他用尽所有力气,站了起来,想要追上一个偷他葡萄的小孩。那小孩转过头来,做了个鬼脸,一会儿就跑出去好远了。老李绝望地看着地上的空箱子和地上几颗残留的被人踩碎不要的葡萄,哭了起来。 几天后,老李把参与抢葡萄的村民们全都告上了法庭。法庭里拥挤不堪,一个强壮的大汉把袖子往上推了推,大声嚷嚷道:“喂!那个开货车的!我就拿了你几串葡萄而已,就把我告上法庭!”老李被他这么一说,怒气瞬间就上来了,正要反驳,法官敲了敲锤子:“安静。”会场马上就静下来了。 法官发话了:“这样的哄抢案法院已经接过好多回了,电视上也是屡见不鲜。”法官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但是!今天又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们明知道这是违法的,却还是参与了抢葡萄,这是为什么?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村民老王说:“人家都去抢,我不去抢是傻子。”老陈听了,又说:“我知道这是犯法,但那么多人抢,谁来承担责任呢?”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老张也发话了:“葡萄掉在地上,不拿白不拿。我不拿,那别人不就多拿了吗?”法官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即又说道:“你们说的,正符合哄抢案中人们的心理。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别人偷葡萄,你们也跟着干。而且,你们还抱着法不责众和不抢白不抢的心理,这是人性的劣根性!这样的想法是绝对不能有的!”法官用力地拍着桌子,把众人都吓了一跳。接下来,法官就作出了判决。 旁听席的人们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对判决有不同的看法。“唉,我就说了嘛,抢得再少也是抢,这不,被拘留一周。”一个人说着,向法院外走去。 频发的高速路“中国式哄抢”事件,将一些人爱占小便宜、贪婪的不道德行为展现在众人面前,但凡货车发生事故,就一定会有“好心”的村民用“哄抢”的方式无私相助,这种行为给当事人带来了经济损失,不但抹黑了文明中国,更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进一步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一场场哄抢闹剧已将国人的道德底线逼到了深渊,面对哄抢,法律不能缺位,同样个人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同样重要,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守善良的本性,让文明之花开在每个人的心头。

反思的作文 篇5

  案例

  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做一次神奇的实验

  (生立刻来神了,两眼瞪大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拿一张纸,尽量薄点的,要快,一秒钟。

  (生莫名其妙,迅速照办,生怕慢了,失去了实验的机遇)

  师:撕成碎片,大小不一的,放在桌上,注意不要弄到地上,现在不能,等会不能,将来也不能。

  (生笑,撕纸忙)

  师:现在————[故意清了清嗓子,环视四周],拿出一根塑料的棒子,钢笔,圆珠笔笔套都可以代替,塑料尺也行,只要是塑料的,在头上迅速摩擦,然后放到桌子上摆纸片的上空,慢慢靠近桌面纸片,看看发生了什么————

  (呵,我知道了,就是摩擦——)(有人做过,有人插话——),但显然这是个有趣的事件,更何况刚才被吊足了胃口,即使做过也还是浓兴不减,生欢天喜地地摩擦起来,有的在头上擦,有的在身上擦,一片繁忙。

  一会儿,有人叫了,——老师,我吸起来了——,一片三角纸片吊在笔杆上。

  那里,又叫起来了,——老师,我吸起来了,——三四片小纸吸附在笔头……

  有的学生慌了,吸不起来,摩擦更快了。有的学生找我帮忙,有的学生忙着换塑料笔,有的在毛衣上擦,有的干脆用毛衣衣袖在身上擦,然后去吸小纸片。

  老师加入其中,适时指导,适时把吸附起来的有趣的纸片提给大家看。

  每张小脸兴奋的发亮。

  高潮正浓!

  师:停——

  师:谁能说说刚才你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生叙述了做实验的过程,可是在看见了什么上只说了纸片被吸了起来。

  师:那纸片是怎样吸起来的呢?

  生:我把笔头慢慢接近桌面,忽然那纸片一跳,像被什么拉过来似的,跳到了笔端,

  生:我把笔摩擦了好一会儿,头皮都摩擦的发痛了,然后慢慢靠近桌面,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纸片象被什么巨大的磁力吸了过来。

  师:说的具体多了,还用了比喻句了,真不错。可是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吗?

  生:我见孙乐的纸片吸起来了,心里着急了,也把自己摩擦了好一会的笔小心翼翼地靠近桌面,一尺远,半尺远,没动静,待到还有一寸左右的时候,那桌上的纸片忽然一跃而起,象位跳高运动员灵巧地调到了我的笔杆上。

  师:很好,你观察真细致,连距离都说清楚了!你们觉得他哪儿说的好?

  生:他还写出了着急,小心翼翼的心情,

  生:他的比喻很新颖,也写出了纸片飞上去的快。

  师:对,你们也能象他那样细致的写出自己的实验过程吗?

  生:……我把棒子往右移,那纸片往右走,我把纸片往左移,那纸片往左走,象个玩杂技的演员似的。有趣极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实验现象,有的说刚吸上来又掉下去的遗憾,有的说小纸片纷纷跳上去的有趣......

  最开始叙述的一句话——我把摩擦后的笔杆挨近纸片,结果,纸片被吸了上来,现在变成了丰富生动的感触。

  师:在实验中除了自己做的,还看到谁的有趣的现象了。

  学生说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得没话可说了,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比刚才做实验还开心。

  师:看,具体细致的描述让人身临其境,这就是写具体的好处啊,只要你们细致观察,你也可以妙笔生花的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请看书132页再回答。

  生看后回答。

  师:在生活中有那些因为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出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梳头时头发跟着飞扬等现象。

  师: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

  生:有趣。

  生:有意义,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原来藏着许多科学道理。

  师:那我们把今天这个实验写出来,以有趣的实验为题,应该怎样写呢?

  生:写怎么做实验的过程

  生:写实验过程中自己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别人怎么做的,表现实验的有趣的特点。

  生:要写出实验产生的原因。

  生:可以写出在生活中的现象。

  师:重点应表现什么呢?

  生:表现有趣。

  师:重点应写什么呢?

  生:写在做实验的时候所看到的现象。

  最后师生共同列出写作提纲。指名口头作文,师相机点拨,最后才布置学生下节课书面完成作业。

  结果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文章具体,生动,有趣极了。

  分析:

  因为有了具体的实验过程,有了老师创设的情景,使学生实验兴趣大。然后反复引导学生说清做实验的过程看到了什么,实质上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仔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方法

  。另外,每一个大问题实际上展示了作文的不同层次,在口头训练中,既加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完成了作文的一个常规篇目,在老师的适时点评中,既让优生找到进一步加强改进的依据,也为暂时作文能力居后的人有可借鉴的蓝本。同时训练了学生思维。

  反思:

  1、学生作文难,首先是缺少兴趣。

  没有兴趣的事,要学生硬着头皮写,怎么写的出来?这次作文之所以成功,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的。赞科夫说: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从这点出发,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作文练习的素材。为此,我在作文指导中陆续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指导:如,拔河比赛,做叶脉书签……,这些活动极大的提起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在讲述活动过程的兴趣中轻松地进行了作文的训练。想说,想表达,这正是作文表情达意的本来目的。由此,我领悟到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首先应提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注意到结果,说不具体过程。如,在上述摩擦实验中,学生刚开始只会说吸起来了,直到后来的引导中才慢慢体会到纸片吸上来的不同情形。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细节还原法,引导学生体会到活动中或事件中细微的变化,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等等,引导学生捕捉事情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感受人物的不同体验,体会事情或活动中的情感变化等等。当学生的观察变得敏锐起来,那么学生也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题材,而不是拿到题目找不到事情可写,千篇一律的写拾金不昧呀,让座呀等等老事件,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事情来,是写作变成生活的观察记录,变成生活的思考。如:后来,有一个学生写《想起这件事就……》时,就写了这件小事:一天老师到教室找上课时遗落到讲台上的手套,学生正做眼保操,老师发现丢在桌上的手套被值日生拿去当了抹布,无可奈何地笑了,说了句笑话,学生也笑了。这件小事被这个学生写成想起这件事就好笑的作文,让每个读了这篇作文的人都忍俊不禁。观察的仔细使生活中的新鲜事随时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事件新颖了,有话可说了,学生的作文也因此而如注入流通的河流生动起来,欢畅起来。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产生联想。

  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除了积累不够,还在于视觉观察的单一性,在观察中不会运用丰富的联想。因此,在观察中要启发学生产生类比,类似联想,丰富观察的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使学生看到一个事物马上能够想到相关的事物,从而进一步丰富情感,激发心中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花马上想到春天、幸福、热闹、温馨……看到流水马上想到清雅的风景,想到捉鱼虾的趣事,想到撑船的快乐,想到游泳,想到钢琴声……内心情感的丰富靠相关联想的事物来体现,学生丰富了联想实际上加深了观察的内涵,学生的表达自然丰富生动起来。

  4、重视口头作文训练。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的训练不仅是单独的口语交际课的任务,在其他课堂上都应有渗透,在作文指导课上更不能忽视,由说到写,说说写写,说、写不分家,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实践证明在作文课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在作文指导课上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当然,每周一次的作文课的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延伸口头作文的训练的宽度和广度。如,对课堂中的引申性问题进行讨论,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说新闻,讲新事等日常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口头作文活动,使学生肯说,敢说,乐说,这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课堂口头作文的质量。

  总之,作文的训练要落到实处,加强观察,加强细节的体验,丰富情感体验,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作文能力有切实的提高。

反思的作文 篇6

  在长辈们的眼里,我一直是个孝顺懂礼貌的好孩子。可是,那一次却······

  那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在学校里开完了联欢会,随着放学队走到妈妈面前,只见妈妈已在那里等了我近半小时。突然,我看见妈妈的车篮里有个毛绒绒的东西。拿来一看,是个喜羊羊的玩具,妈妈说是买给我的礼物。这时来了两个我的同学,见妈妈手中的玩具,便偷偷地笑了几声。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我知道。一路上,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直沉默不语。回到家,我还是没有说话。妈妈再也忍不住了,便寻问我有什么心事。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那个玩具”。妈妈的眼泪顿时淌了下来,也不说话了。我感觉我伤了她的心,便很内疚。但我一直没有勇气去说声:“妈妈,对不起!”

  后来,我读了徐州邵帅的故事:他母亲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邵帅忍受了连成人都难忍受的苦,为妈妈在北京做了抽髓手术。先捐了500毫升骨髓血,又捐出了约100毫升造血细胞。我深深感到,邵帅是伟大的,我是渺小的,他为母亲做了这么多,可母亲为我买了礼物,我却发了这么大的脾气,我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孝亲敬长,我该怎么办?我想:无论爸爸妈妈买的礼物自己怎么不喜欢,但那也是父母的心愿,我们一定要接受,因为接受也是一种礼貌。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去爱父母,不能向父母发脾气,对其他亲人也要这样。学会接受爱和表达爱,因为爱是相互的,妈妈送礼物表达她对我们的爱和祝福,我们接受祝福,让妈妈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孝心,我们是快乐的,妈妈就是幸福的。

反思的作文 篇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写作能力的考察即是对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考察。因而,写作教学也毋庸置疑成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于是,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就此对当下作文教学的阅读、练笔、批阅这三个方面进行些许反思与探讨。

  一、读万卷书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重视诵读涵咏,熟读精思,明确强调熟读勤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乃正是熟读、精读之用意所在。鉴于此,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杜甫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经过千百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可见学习语文多读书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这也正是古代私塾学校的先生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诵读的原因。

  二、练笔求精

  提倡精练,并非反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做写作方面的练习,只是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多写多练,孩子的作文才能够提高;以及部分不负责任的教师为了不用讲课,便尽可能多地安排课堂作文练习,学生练过之后便不了了之。最后,学生虽然写了很多文章,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梁启超在其《作文教学法》中一再强调:“做一次必将一种文体做通。下次再做另一种文。如此便做一篇得一篇得好处。”他甚至多次谈到:“每学期作文次数最多两三次。”由此可见梁启超先生对于作文教学精练原则的推崇,同时我们也可得出,所谓的精练,并非不练,而是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去练习,这样的练习即使一学期只做一两次,也足可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江西省会昌实验学校的一位教师就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班上郑同学第一次写《从脚下出发》时,只写了一些空泛的理论,没有实例,内容不丰满。第一次修改,郑同学在作文中加入《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脚下出发,勤学苦读成为大学士的例子,以及鉴真和尚做行脚僧的例子,充实了作文的内容。第二次修改时,他能一边讲道理一边摆事实,做到有理有据。第三次修改作文时,他加上了从脚下出发的含义及一些理论,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第四次修改作文时,他关注了作文的语言,使作文达到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一类卷标准。又如江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经过五次作文修改,从第一次作文语言不够优美到作文达到语言优美,注重细节描写,结构完整的一类卷标准。比如他的《从脚下出发》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生活就像天气一样,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电闪雷鸣。但是或许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冬日的阳光。我们要从脚下出发,给予别人快乐。”这篇作文得到45分(满分50分)的好成绩,学生最终尝到了写作的乐趣。[2]由上述案例可得: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否,并不在于其练笔篇幅的多少,换句话说,与学生习作的篇幅数量没有必然关系。因而说到底,作文练习终究还是求精,有针对性地做练笔,而非漫无目的地求多。

  三、多样化批阅“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似乎已成为教学中的通病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比喻教师批改作文:“每次两个班的作文本收上来往前一摆,常常觉得像两座山,于是我们教师每天挖山不止。”然而现实是教师虽然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却往往费力不讨好,得到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于是,寻找快速有效的作文批阅方式往往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需求。在此,我且介绍三种较为常用、实用的批阅方法,包括:学生批、教师批、师生共批。

  (一)学生批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名作家的好作品没有哪部不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对于学生作文而言,除了靠教师批改外,同学间互批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因为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有时学生的作业堆积太多时,难免会因看不过来而忽略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时,教师不妨换个方式批阅——将作文本在学生中间相互传阅批改,同学之间互为师生,这样学生轮流批阅的方式既带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可谓两全其美。

  (二)教师批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这中间的过程顾名思义是师生双方通过习作来传递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信息的历程。同时,这不仅是教师给学生反馈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衡量自身作文水准的有力标尺。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鉴赏分析力外,更需掌握批注评语的原则与方法。1.趣味性原则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评语:“拟给九十分,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几句议论给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给罗素。”原来,许广平在文章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是大段抄录别人的话,事后,许广平欣然接受了先生幽默、中肯的评价。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外,更可以使学生对所授知识印象深刻,使他们的眼前一亮,一笑之间获得教师的言外之意。如笔者不久前看到一则网页,一学校的校庆日有校友回忆在校时的难忘经历。有一位这样写道:自己上中学时的字写得很丑,一次,语文老师就在他的作文本上批到:你写得一手漂亮的甲骨文,老师永远也学不会。看后,他当时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而自此之后却发奋练得一手好字。由此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短短几字似乎远比一段长长的呕心沥血般的劝说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这也正是幽默风趣的教学的魅力所在——在趣味中感知知识、在趣味中启迪学生。2.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即是教师批注评语时切不可“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实事求是,一篇习作的成功与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性别、所选文的题材、内容、优缺点等等方面综合考虑,点评,不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看问题。如:当学生处于初中一年级时,教师就不应该持以初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准评价该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其衡量标准应该紧跟学生的发展步伐。同时教师还该明白,即使是处于同一年级的学生,其作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应该相对应为其设立更高的水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放慢脚步,相应为他们降低一些标准,以鼓励为主。3.鼓励性原则同教学应有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功能一样,教师的作文批注更应该如此,因而,教师给学生的作文批注评语往往持鼓励性原则,以肯定、赞扬、激励的语言为主,给予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给予其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撑。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除了极大可能地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我们还应该铭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无论学生的习作如何,一篇作文都可以有很多种分析方式和评价角度。可以从学生写作的认真度,习作的内容、思路、结构、情感等方面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时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对学生文章中出现的语言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用红浪线加注标识以示夸赞。但也应注意:切不可过分夸奖学生使其变得骄傲;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错字、语句不通、不合逻辑等等的现象,教师还是应该以合理的方式提出来,但切不可因学生的一点错误而对其讽刺、挖苦,最后将其批得面目全非,致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而渐趋厌恶写作。

  (三)师生共批传统的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往往没有参与作文判定标准的权利,教师也不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是符合教师心意的作文就会打到高分,反之则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数,这就是由教师一人掌握批阅作文“权利”的弊端——避免不了会掺杂教师的主观臆断。因此,新课程标准观念下我们更倡导教师要学会适时“放手”,将部分“权利”下放于学生。如作文批阅这部分。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完全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明自己对一篇作文的判定标准。如:作文标题怎样占格,发生错误时相应的扣分情况;字词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情感是否真实、有无创新性等方面的得分与扣分情况,然后将作文本交换传阅到不同学生的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标准为其手中的作文做批注并打分。接着,教师从学生已批阅完毕的作文中任意抽查几本进行讲解并对其批注作评,最后,交由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写作并批阅他人文章,就仿佛一作两文,首先是数量上的增加。其次,通过师生共批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亲历作文的评判标准,了解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作文,知道作文修改的要领,因而,学生在写作上还将得到一种质的飞跃的可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因而教师需注重其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需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样双管齐下方可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2]文敏.在作文精练精改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J].初中生优秀作文,20xx,(21).

【反思的作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反思的作文七篇

2.反思作文七篇

3.月考反思的作文七篇

4.【精品】反思的作文七篇

5.【精选】反思的作文七篇

6.【精华】反思的作文七篇

7.关于反思的作文七篇

8.反思的作文合集七篇

上一篇:期中反思作文 下一篇:反思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