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反思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反思作文 篇1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试点实施已经四年了,我所带的第二届参加课改的学生也已毕业,对课改,我感受颇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我们在这些“活”的试验课堂气氛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脱节,教师却仍追求高中课堂的达标和活跃。
新课程的改革是由初中开始试点实施的,应该说初中的课程改革确实减轻了学生的学生负担,学生只需课堂认真听讲,考前看看课本就能考出高分,不必额外地多做练习,课堂课外都很轻松。老师在课堂上也不讲太难的东西,只把表层的知识交给学生就行了。可是在这样的学习要求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懂得怎样自己学习,不懂得怎样自己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自己的东西,只等着老师来推,老师说“该做笔记了”便记两笔,老师不说就不记。而且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连知识的基本体系都没有形成,而高中的许多知识又是必须建立在这些基本体系之上的,于是我们的高中教学便成了空中楼阁。比如几乎所有学生都不懂得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更不用说句子成分了,可是没有这些知识就无法贯彻文言文的诸如活用、句式等基础知识,而要讲清这些相关语法知识,语文课堂又必然会变得比较沉闷,这又违反了新课改的精神,于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就只好避重就轻,抛开这些枯燥的语法,转而注重文言文故事情节的介绍与文章结构特点的把握,遇上语法现象或直接告诉学生或由学生自己去看参考书。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岂不失了其本质,与现代散文、小说的教学有何二致?
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什么文章就应该像什么文章。各种文体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我们在教时也应保有文章本身的问题和内容特征,如果我们把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都按照一种文体来上,那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情境,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课改,制造虚的达标和活跃。
二、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肯定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热热闹闹,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是我们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有没有置疑问难?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是否协调体现?总之,感觉这样的课型,学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没有潜下水去探宝,以保证我们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泼之余,实感双基浮躁。因此,我们现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课堂中的哪些闪光点,这些活跃气氛的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诚然,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可缺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选择和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务实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实,而不能从“北极”走向“南极”。
三、学生失去了传统意义而言“读书”“读”的权利。
本者,根也,用以吸收养分长成躯干枝叶。“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读、听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读中包括朗读,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叶圣陶先生解释得极为透 辟,“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没有吸收和理解,就谈不上表达和运用,学生只有通过读,学习了人家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表情达意。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有相当浓厚的“读”的基础。可见读、听、说、写这四项中,领头的一项是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力量和时间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读” 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有些学生连课文也不愿“接触”,却“陶醉”于老师那津津乐道的讲演,其结果语文成绩总是上不去;也有不少学生,虽然在语文课上面对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说和支离破碎的提问而昏昏欲睡,但他们重视自我阅读,语文成绩却也很是不错。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舍本与固本的不同结果。由此可见,“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以“读”为本,再相应地辅以“讲”、“问”等方法,就能把语文课真正上成在教师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习”的课。
四、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强调得尤为重要。是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与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任其学生高谈阔论,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我反对”等词语,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思路打开了,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呢,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对于学生回答中出现的明显错误也没有及时及中肯地纠正,而有些教师竟将之视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一贯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只能褒扬,而全然不顾其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是否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不断感悟,而并非仅仅在别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呢?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既充分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
综上所述,我认为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主观的努力,比如:
1、以教材为“本”。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基础,只有把教材学懂了,学会了,才可能谈得上拓展、提升。
2、难度要降低。学习是一个信心培养的过程,如果把学生都搞蒙了,信心失去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做一些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地做一些策略上的调整。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了培养学习习惯,就是教给了学生会学习的方法。
4、重视第一思维点。第一思维点要强调,要提醒,要启发,要比较,要训练学生自己去找,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的头脑掀起风暴,教师千万不要替代学生做学生该做的事情。
5、不断地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只有学生有了可以学好的信心,教学活动才可能得到学生积极的呼应。
怎样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远离功利,远离浮躁,平心静气,求真务实,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我相信,一路走下去,总会走出一片蓝蓝的天。
课堂反思作文 篇2
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融合到孩子当中,我认为那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尊重才可能保证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只有融合才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赞许。在小学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维非常的开阔,对课堂中老师的提问,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答案非常符合我们的问题;有的答案对不上号;有的答案甚至是个笑话,面对这些我总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赞扬和鼓励他们,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孩子们经过思考的,他们的回答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艺术,多加鼓励和肯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每次都融合到游戏中,比如:人、虎、枪的游戏,开始我很喜欢把孩子们定为一队,我是另一队来集体参与游戏;在大渔网游戏中,我有时当渔网,有时当小鱼来组织游戏;在各类比赛的游戏中,总帮助孩子们想一些方法来激发小组的积极性,不管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我都和他们一一击掌祝贺,让孩子们从成功的瞬间起就感受乐趣。
我的理解、尊重、融合得到了回报,记忆最深的事是最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当下课的铃声响后,我宣布下课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孩子们都不让我走,二十多个孩子一一和我拥抱后,我才离开,那一刻我很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把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理解、尊重、融合从成功的瞬间起就留给孩子,相信我的坚持,孩子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获取更多方面的成功和快乐.
课堂反思作文 篇3
传统的作文课就是在课堂上利用两节课让学生独立完成,有的甚至硬性规定40分钟完成。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前一周把作文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阅读,观察,积累材料,立意谋篇,写出的文章自然比在课堂上两节课完成的要好。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由于有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还写出了一万字以上的作文。这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优势。此外,开放式作文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写情景作文;学生可写读书笔记、日记、周记、随笔甚至进行专项研究性写作训练;在学校成立文学社,出版文学报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等;利用多媒体方式来作文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表现个性、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有的老师整个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是课外作文。长期放任自流,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作文的独特风景再也见不到了。我欣赏课堂作文时的安静的气氛,那是等候初生儿降临的产房的气氛;我欣赏学生课堂作文时的情态变化,时而是“望尽天涯路”的困惑,时而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惊喜;我欣赏学生笔尖在稿纸上发出的声音,那是悠悠的情丝如小河淌水,那是澎湃的激情如大江汩汩滔滔。所以,开放式课外作文和多样的形式固然需要,但我同时呼唤课堂作文的回归。
课堂反思作文 篇4
根据本学期县语文教研室的安排,本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围绕作文教学展开。10月29日,我在组内上了一节《细节描写》的作文课。之所以安排这个内容,是因为七八年级的写作上以记叙文写作为主,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八年级的学生常常觉得写的文章总是枯燥、肤浅,空洞无物,总是写不长。为了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就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知识呈现,主要给学生呈现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感悟赏析,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断,感受这种精彩,制造学生的写作冲动;方法介绍,主要介绍一些写好细节的方法;片段演练,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模仿练习,在模仿实践中形成能力。
我认为本次教学的一个亮点就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学案。学案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减少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能落到实处,学生能利用学案,积累知识,有效的感悟,得到方法的指导,有针对的演练。特别是片段的演练,学生能根据学案的提示,逐步完成,可操作性强,对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很有帮助。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学案的设计不够精炼,内容过多,导致学案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未能全部完成,其中,赏析的片段内容因为文章学生不熟,导致赏析较困难,且因为安排了感情的环节,这一环节显得有点多余。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调动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不是很活跃。三是因为在前面的感悟赏析环节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片段演练环节时间有些紧张,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充分,重点不突出,也导致本堂课的任务没有完成。
课堂反思作文 篇5
语文教师们往往困惑的是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个人方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枯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细节描写。揪其根源,我设计了《细节描写—记叙问的灵魂》作文片断练习,习作课。
这节课我本着潜心钻研校本教研课题的态度精心构思真正做到了针对性,实性,环节清晰层层深入。
首先我设计了同一内容《修理三角板》细致描写与概括描写两个片段,“粗细”对比来相识细节。
其次让学生在课后查阅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课上汇报,来深刻了解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泛,不仅仅只对人物动作、神情、外貌等的刻画,还包括对事件发展物件、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等作业细致入微的描写,再次扩展了学生细节描写的范围。接着从讲述小学生作文《摸螺蛳》,中国作家施耐俺的《武松打虎》,外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郎台》,三个片段中,让学生感悟无论是小学生作文还是中国作家,乃至于外国文学大师创作都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的作用,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我想只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深刻的感悟其作用和好处,学生才有信心学好。
于是在学写法指导上,我以删除修饰词和限制的词悟好处和练习在“走”这个动作前加上修饰限制的词,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时,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么做”,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具表现力,很好的为中心服务。
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要用词精当,仔细推敲这一点时,我回忆起了,前些天我和两位同学“平托”着班上身体僵直,正在抽筋的小徐妍一直奔到二医院急诊室的情景,引导学生 这个“送同学去”医院,不是普通的“送”字,而是一直“平托”到医院的细节,使学生领悟到用词精当,具有生动性、真实感、更能突出人心精神品质——即“于细微处见精神”,.才能达到写作目的。最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印象最深刻的细节,练说、练写,达到了扩展,延引、落实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开课伊始,我选择了《修理三角板》这个系列动作细节描写的片段,容易让学生误解,刻画人物细节是一个系列动作描写过程,在选入课本片段时,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细节描写不等于“细细的写”,应该是能突出人物精神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即“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我为一些差生考虑,而在犹豫中没敢舍得放弃这一段,所造成听课老师的误解。这是我的失误,我应该换取本册书《荔枝》母亲剥荔枝的片段,让学生从文本感悟细节描写会更好。
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扩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细节”练说练写中,我们班朱丽娜同学写了“妈妈在我生病时呵护我”的片段写得很好,同学们给了她很好的评价。我应该趋热打铁,让学生找到为什么、好在哪里,学生就会在朱丽娜所写的片段中找到突出母爱的动作、神情、词语,来感悟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精神的好处落实教学重点。原因是我过高地要求她,把她的文章与我选入本节课的中外文学大师的文章相比觉得不太新颖。其实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到我们的成功之处,毫不吝啬夸大他们习作上的进步使学生更增强写作的信心。
【课堂反思作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1.课堂反思作文九篇
2.课堂反思作文6篇
4.课堂反思作文三篇
5.课堂反思作文3篇
6.课堂反思作文四篇
7.课堂反思作文5篇
8.课堂反思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