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观察日记

2021-10-05 [第二单元]观察日记X则

  一天即将完结,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蚂蚁观察日记5篇,欢迎大家分享。

蚂蚁观察日记 篇1

  星期五的早上,天气晴朗。我们一些小朋友,来到学校的操场上观察蚂蚁。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有的小组在停车场边观察;有的小组在花坛边观察;还有的小组在乒乓桌上观察。

  我们开始观察了。我们发现蚂蚁的个子小小的,应该只有米粒般大小吧!头是身体里最大的部分,圆滑滑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腰细细的,脚就像透明的一样。全身就像披着一件黑色的铠甲,看起来十分威武。

  为了试探出蚂蚁喜欢吃什么,我们用尽了办法。我们先用树叶给蚂蚁吃,可它们纹丝不动,就像树叶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接着,我们又用板蓝根放在它们的身边,我本来以为蚂蚁会喜欢吃,可是它们只是围着板蓝根转圈子。就像是板蓝根里的甜味吸引了他们,又就像是板蓝根里的苦味使它们不敢向前,蚂蚁真机灵。最后我们拿出了糖,放在蚂蚁旁边,一会儿很多蚂蚁就围在了糖粒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糖就被它们运走了。

  我们还让蚂蚁进行了跑步比赛。风一吹,他们就像冻着了,一动不动的,根本无法比赛。我们还用它们的触角互相碰撞,让他们摔跤。可它们是友好的动物,根本就不肯摔跤。

  我们最后还找到了蚂蚁的家,它们住在很小的石缝里,让人难以发现。

蚂蚁观察日记 篇2

  5月26日星期六晴转多云

  下午,我顶着大风来到公园凉亭——蚂蚁的家。

  蚂蚁的身子就像3个小球连在一起。它的头比较大,面着两只触角,嘴好像两把弯钳;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儿;它的肚子圆鼓鼓的,拖在后面。

  离蚂蚁穴不远的地上有一块小小的炸馒头的片,上面盯着密密麻林拥挤得数也数不清的蚂蚁。顺着馒头片望去,嗬!好长的一窝蚂蚁的嘴里都衔着一块同自己的头一般大小的馒头渣儿,它个一个挨一个蹒跚地爬行着。

  从蚂蚁穴返回来的蚂蚁,正急急忙忙地奔走着,那爬行的速度和朝向目标的准确性,真令人吃惊。

  5月27日星期天阴

  第二天早晨,我去阳台找蚂蚁,忽然发现一只蚂蚁正从二楼阳台掉下来,一直掉到我空阳台,可是那只蚂蚁为什么还没死呢?而且灵活得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蚂蚁在降落时,手脚不停摆动,所以才没死。

  它们打架时,才更有趣,先是两只蚂蚁不停地走,然后触角一动,它们便开始了,双方互不相让,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终于,一只较大的蚂蚁赢了,那只输了的蚂蚁垂头丧气地走了

蚂蚁观察日记 篇3

  星期日上午,爸爸和我去家楼下观察蚂蚁,我还特意带了一袋饼干。

  我把一块饼干一分为二,打散放在草丛边上和小湖边。我先在草丛边静静等待,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出现了,它看了看,上前拉了拉,发现自己力气实在太太太小了。它知道自己没办法“独吞”,只好回去复命,我一路跟着他才发现它们的洞就在食物下方。原来它们的洞口在草丛边的石阶下面,我也在下面放了一点饼干,那些蚂蚁十分兴奋,可能还在想“天上下食物了!天上下食物了!”洞口又出来了许多蚂蚁,真是“千军万马”啊!很快这个大family就把饼干搬光了。

  再让我们看看小湖边的情况吧!我来到小湖边我大吃一惊,就像见了神仙,那儿,偶尔有几只蚂蚁经过,且把香香的饼干当成“空气”!实在难以想象,我还看到一只“笨到家”的家伙冲到湖边向下跳,也不怕死,当时我呆呆地站在那儿久久都没动一下,可能呆了,也可能晕了。

  蚂蚁能拿起比自己重五十至一百倍的东西,要是它来参加举重比赛的话,人类所有记录都会被蚂蚁打破,它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蚂蚁观察日记 篇4

  20xx.08.05 星期五 气温: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从网上购买的蚂蚁工坊邮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容器,里面装着绿色的凝胶,模拟出蚂蚁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蚂蚁生态园。由于事先看过说明介绍,我先用吸管在软软的凝胶上戳了四个深约1厘米的小洞(以方便蚂蚁日后开工打洞),然后熟练地拿出旁边两个透明的塑料导管,装在容器端口,它们就像两架“天桥”,给这个生态园中的蚂蚁出行活动带来了便利。之后,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风口,只留下一个孔等待蚂蚁进入。

  蚂蚁是装在一个两端塞着海绵并被钉紧的小吸管里,共30只。吸管上还扎有几个小孔,以便蚂蚁呼吸外界空气。透过吸管可以看到,蚂蚁们都很活跃。由于担心把它们放入容器时会跑出来,细心的妈妈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绵,与此同时将此端口对准工坊的进口。蚂蚁陆续欢快地进入了“新家”,但还有几只似乎留恋旧窝,迟迟不愿进去。我们只好敲击吸管,将它们“逼入新家”。

  进入工坊,蚂蚁们都又活跃起来。起先在休息室里不停地爬来爬去,相互之间碰碰触角,打着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两只最活跃的蚂蚁离开休息室,通过“天桥”,爬到了工作室里。我以为它们要工作去打洞。谁知,它们只是来来回回爬了两三圈后,又回到了休息室。

  妈妈说;“它们刚入新家,还不适应,可能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气温:28~31℃ 雨

  没有打洞

  我购买的这些蚂蚁都是工蚁和兵蚁,据说善于挖掘打洞,一般在12个小时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靠吃胶体维持生命。我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浑身漆黑,比普通蚂蚁的个头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体长最大的有1厘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长有粗壮的上颚,头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较平,有胸腹节,身体有一定光泽。通过网上查找对比,我判断它们是日本弓背蚁,这种蚂蚁在我国东北地区、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观察了好多次,它们就是不开工,大多数蚂蚁集聚在休息室里爬来爬去,相互问候打招呼,只有少数比较勤快的几个沿着通道跑来跑去,偶尔在凝胶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营养,也许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气温:29~32℃ 雨

  还是没有打洞,但是死亡两只

  “这些蚂蚁真是太懒了!”每天观察蚂蚁好几次后,我都失望地感叹。它们总是簇拥在休息室里,有时一动也不动,有时爬来爬去,就是没有发现去工作。“它们怎么不打洞啊?”我总是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工坊说明书上说蚂蚁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0~30℃,也许天气太热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气温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们人类都热得受不了,何况这些小昆虫呢。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里发现了两只蚂蚁的尸体。可是,转眼又想:中午太热时,我不是也开着空调呢,这样温度应该也有25~27℃吧。唉!也许是湿度达不到蚂蚁们活动条件吧!

  仔细想想,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购买的只是一些工蚁和兵蚁,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它们打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气温:29~33℃ 多云

  陆续死亡,同伴清理尸体

  天气还是很炎热,每天爸妈去上班,我就开着空调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呆在蚂蚁工坊旁边,观察蚂蚁活动。但是蚂蚁们仍然没有一点要“动土”的样子。这十天来,真是让我很失望。你瞧!它们有的趴在绿色的凝胶上面,有的簇拥在一起,有的勉强爬动几步,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没有要打洞的样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简直要失去关注它们的兴趣了。

  突然,我发现工作区内有一小堆蚂蚁的尸体,数了数,死蚂蚁大概有十多只的样子,都是断开的,一节一节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几天陆续出现的几只蚂蚁尸体不见了。看来,是活的蚂蚁将同伴的尸体集中清理,堆积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气温:28~35℃ 晴

  蚂蚁尸体

  蚂蚁还是没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蚂蚁陆续死去。有时是死在休息室,有时是死在工作间。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会发现尸体集中堆积在工作室的凝胶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变成了较大的一堆,尸体堆里还夹有一些凝胶。活着蚂蚁照样爬来爬去,或一动不动或积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蚂蚁不管死在哪儿,其它的蚂蚁就会把尸体运到离休息室较远的地方,集中堆积掩埋起来。它们很有环保意识,怕腐烂的尸体污染自己的家园。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运送尸体的吗?那我就告诉你吧:它们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尸体咬成一节一节的,再把碎尸一点一点的清理运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室),堆积在一起,并衔一些凝胶进行掩埋。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对这群蚂蚁产生了敬意:它们真是既讲卫生又懂感情啊!

  关于蚂蚁的死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只要有一只蚂蚁死亡,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其它的蚂蚁闻到气味后,会把这只蚂蚁“安葬”掉。工坊内透气性不好,这种气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蚂蚁身上只要沾染了这种气味,就让别的蚂蚁错以为它们已经死了,也会当作尸体来处理,但这些蚂蚁是活的,当然不会任人“活埋”。于是也会发生蚂蚁之间的互相撕咬和残杀,然后就有更多的蚂蚁死去。死去的又被活着的清理堆积,如此循环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气温:27~35℃ 晴

  终于打洞了

  早上刚刚起床,我来到蚂蚁工坊旁,只见尸体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来蚂蚁又死亡了几只,数了数,活着的蚂蚁只有9只了,它们在最边上那条事先戳的绿色凝胶洞周围进进出出,似乎在忙碌什么。当它们相遇时,还不忘用触须交头接耳。再看看凝胶洞,啊!比以前变长了。我测量了一下,已经有2厘米多了。“蚂蚁打洞了!”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想:这几天来,我把一直把蚂蚁工坊放在空调房里,一定是在晚上气温较低或恒定时,蚂蚁们陆陆续续工作了一些,只是因为进度不明显,所以我才没有及时发现。

  20xx.08.27 星期六 气温:25~31℃ 多云

  蚂蚁只剩一只

  我好伤心啊!蚂蚁现在只剩下1只了,看来这只蚂蚁的生命力还是最顽强的。它体型较大,应该是只工蚁,而且是这群蚂蚁中的领导。只见它孤零零漫无目的地爬来爬去,一会来到休息室,一会来到工作室。

  蚂蚁尸体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围长出一层白白的、黄黄的东西,我用小棍拨了拨,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长螨虫了吧。有机玻璃容器周围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来,随着蚂蚁们的'死亡,这个生态园已经被污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气温:24~31℃ 多云

  清理工坊,总结经验

  今天下午,最后一只蚂蚁也死去了,它的尸体就躺在尸体堆旁,没有同伴替它清理。看来,我对蚂蚁工坊的观察生活也即将结束了。我拿着工坊来到小区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蚂蚁们的尸体,然后用土掩盖好。

  通过这些天来对蚂蚁工坊的观察,我总结出蚂蚁们打洞不太积极和陆续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凝胶质量较差,缺乏营养或者是营养单一。

  2、天气炎热,气温偏高,使蚂蚁的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3、工坊内通风不好,死去的蚂蚁不便及时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环境,加速了其他蚂蚁的死亡。

  4、蚂蚁群中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集体活动组织性不强。

蚂蚁观察日记 篇5

  今天,我站在楼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蚂蚁身上,陪着它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那只小蚂蚁在草丛中,左冲右撞,不停的用触角四下打探,好像在异地旅游的母亲,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是在寻找什么吗?他爬呀爬呀,我把手中的饼干碎末放到他的面前,他用触角碰了碰,又绕了几圈,好像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两三倍的东西,好像在说,这是个什么东西呀?好香呀,应该是好吃的吧!出乎意料的是,它并没有马上开始动手拿走,而是走开了,我心想难得这么好吃的东西不是他的菜?我的目光追着他,原来她是去叫救兵去了,只见不远的蚂蚁洞里不一会儿出现了一队小分队,闷着头,使着力,分不清之前那只蚂蚁排在了第几,它们到了饼干渣的地方,每只蚂蚁都找到了自己的任务,我在想,是不是领头的那只就像动画片里的小队长一样嘴里有着小口哨,有条不紊的分配给每只蚂蚁任务,所以它们会这样整齐?我惊奇不已,我又故意在它们的前面放下一颗石子,它们只是第一只停了停,随后一只只蚂蚁然后石子绕过继续赶路了。

  下午夕阳已西下,我找到了蚂蚁们的快乐点,我也要回家了。

【实用的蚂蚁观察日记范文集合5篇】相关文章:

1.【实用】蚂蚁观察日记集合五篇

2.【实用】蚂蚁观察日记集合九篇

3.实用的蚂蚁观察日记范文集合7篇

4.【实用】蚂蚁观察日记模板集合九篇

5.蚂蚁观察日记范文

6.观察蚂蚁日记范文

7.实用的蚂蚁观察日记范文8篇

8.观察日记-观察蚂蚁

上一篇:泡绿豆观察日记 下一篇:植物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