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观后感

2017-11-16 观后感

  导语:《玫瑰人生》是由法国TFM Distribution发行的140分钟传记影片。以下是玫瑰人生观后感,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读后感来了解这影片。

  玫瑰人生观后感一

  电影主人公爱迪的一生都在得到与失去。

  幼时的她跟着母亲在街头卖唱,母亲为了追求“艺术”,把爱迪扔给她外婆然后离开了。父亲从外回来抱走了爱迪,把爱迪交给了开旅馆的奶奶,旅馆住着很多接客的姑娘,都是为了生活,爱迪的到来为姑娘们带来的生活不同的乐趣,爱迪和其中一个叫提提妮的姑娘玩的最好。

  好景不长,父亲再次回来从提提妮手中强行抱走了爱迪,爱迪开始了和父亲在马戏团谋生的生活,有一次自高自大的父亲不满马戏团团长的懦弱无能,拖着行李带着爱迪离开了马戏团。父女俩开始了街头卖艺的生活,父亲表演的是体操,根本无人施舍钱财,路人让爱迪表演,只有九岁的爱迪唱了一首抗战护国的歌曲,动听的声音加上深入人心的歌词,他们得到了很多支持。

  爱迪生活到二十岁,依旧是在街头卖唱为生,但是那个时候她不是一个人唱,她交了一个朋友,每天都是爱迪唱歌,朋友收钱,完了再一起到餐厅吃西餐。

  有一次在街头卖唱时被一个酒馆老板看中,便邀请她到小酒馆唱歌,在酒馆唱歌的生活很自在快活,但是不久,老板便被爱迪外面的混混朋友打死了,探长带着记者找爱迪问话,爱迪吓的什么都不敢说,只是一个劲的骂记者推记者,晚上和好朋友在家里喝着酒,不甘的感叹着自己就这么身陷沼泽了吗?在爱迪最需要人陪的时候,朋友的母亲把她朋友送到了“少女家庭”,爱迪在和朋友拉扯着被迫分开时,大喊“我什么都没有了”。

  小酒馆的辉煌已成过去,但是她不服气,依旧自己跑到台上唱歌,尽管下面有人在骂她,她也不动声色自我陶醉。不久,之前在酒馆唱歌时认识的一些大腕作曲家找到她,告诉她不要只是在酒馆唱歌,以后还要在音乐厅唱,于是开始了对爱迪的训练,爱迪总是苦不堪言,从社会的最底层出来总会有很多毛病,大腕作曲家对她十分严格,爱迪总是别扭她认为像小丑一样的表演,大腕骂她不懂艺术,她大喊“我九岁就开始唱了。”大腕不理她的不满,只说了一句“为什么你偏偏这么有天赋又这么固执呢?”训练好久,终于要在音乐厅演唱了,爱迪躲在房间不敢出来,她害怕,当她第一次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按照平时排练时的状态她是很激动的表演,演唱结束的那一刻,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心的笑了。

  她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好,在她风华正茂的年纪,遇到了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一个拳击手马震,她爱他爱到痴迷,尽管爱迪知道他不会属于他,因为马震有妻子儿女,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她不要他属于她,她只要爱。

  马震成为了世界冠军,要离开爱迪去到外国,马震走后爱迪对他是日日思念,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表达思念之情和爱意,然后在马震坐飞机回来找爱迪的途中,飞机失事,马震走了。爱迪再次崩溃,身体上也出现了很多毛病,她开始接触毒品,爱迪要靠毒品来缓解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疼痛。每天给爱迪作曲作词的人越来越多,希望被爱迪赏识的作曲家作词家也越来越多,但是她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有好几次在演唱的时候都晕倒了,被抬到后台却坚持要继续演唱,说自己必须演唱才会有自信。

  有一个场景我是印象深刻,爱迪独自一人拧着织毛衣用的东西走到海边坐在边上织毛衣,她接受了一个女记者的采访,女记者简单的问了她几个问题。“你最喜欢什么颜色?”“蓝色。”“你最喜欢什么食物?”“牛肉。”因为爱迪每次和马震约会马震都会点两份烟熏牛排八分熟。“你身边有没有真正忠实的朋友?”“真正的朋友都是忠实的。”“你人生最精彩的时刻?”“拉开幕布的那一刻。”“你想要对现在的少女说什么?”“爱。”“对成年人说什么?”“爱。”“对小孩说什么?”“爱。”爱迪回答记者的时候始终是面带微笑,这一刻我忘了她是社会最底层的样子,尽管现在她在美国不在巴黎,尽管她不会说很多英文,但是她的语言得体,举止优雅,连生气发火都表现的那么幽默。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流着泪告诉护士说她不想离开,还抱怨说为什么自己现在好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她回忆起她父亲给她买小娃娃的场景,回忆起提提妮微笑的样子,回忆起自己捧着一只青蛙在微笑的样子。最后她泪流不止。

  额,写完了。刚看完的电影,记忆有限。最后想说,人生就是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孤独乃生命的常态。

  玫瑰人生观后感二

  并不能说,Edith Piaf是我最欣赏的女性形象。这位法国最著名的歌唱家早年命运多舛:先是被母亲抛弃,然后被父亲送到妓院由祖母抚养,随后在父亲从军队退役后又被强行带走随马戏团生活,再之后Edith跟随父亲在街头卖艺,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演唱生涯,直到成为二战后代表法国形象的'代言人。尽管Edith热爱歌唱如同生命,但她并不爱惜生命。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她本人严重酗酒,在47岁就香消玉殒,死于肝癌。

  这样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电影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刻画。由法国导演Olivier Dahan指导2007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玫瑰人生》就选择了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太一样的角度来演绎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从内容上说,尽管音乐是Edith Piaf一生最大的主题,但影片并未把全部重心放在音乐上。在描述Edith于街头被巴黎某上层夜总会的主人Louis Leplée发掘后正式开始演唱生涯的时候,影片着重强调了Edith初次登台前极度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惊恐的表情,包括Louis Leplée不断的鼓励甚至威胁都面面俱到;但当Edith终于客服舞台恐惧华彩万丈开声演唱之时,影片又突然静音了,我们只看得到Edith的表情,口型与动作,一切都慢慢归于沉寂。Edith成名后,一意孤行让乐队苦等三个钟头,为了一首自己喜欢的新歌把原定的排练计划说改就改。这里,Marion Cotillard扮演的盛年Edith意气风发,涂着明艳的血红唇膏,双手叉腰下颌高抬,趾高气扬的说:“要是不能为所欲为,当Edith Piaf还有什么意思!”类似于这样充分体现Edith Piaf充满棱角飞扬跋扈个性的片段细节还有很多,这里,一个明确的信息从这些细节中被准确无误的表现了出来:音乐是Edith Piaf的生命,但Edith的生命中除了音乐,还有更多更多她要追求的东西。

  电影所采取的跳出音乐,全方位多角度的来描述这位法国最著名音乐家的叙事手段在我看来是非常令人赞叹的。不管是Edith Piaf与法国的重量级拳手,享有世界拳王称号的Marcel Cerdan的短暂而浓烈的爱情,还是Edith与一生好友Simone Berteaut之间摇摆进退的友谊,这些细节着重刻画的都是Edith像烈酒一样芬芳又苦涩的,充满起伏的人生际遇,以及在这些变故更改之中Edith被激发的棱角犀利毫不妥协的执拗个性。Edith Piaf之所以被当作法国形象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她超凡出众的音乐才华,更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正是她这种飞扬跋扈永不后退的性格。她任性,偏执,疯狂,她不在乎健康,她甚至不怎么太在意观众和媒体的评论,她只要自己的那颗心保持自由,她要为所欲为,她要整个世界。这就是Edith Piaf,这个骨子里自由飞扬的灵魂,用她的歌声抚慰、激发了法国的一个时代。她的歌声被称作“巴黎的灵魂”,果然当之无愧。

  尽管对Edith Piaf一生有重大影响事件和对Edith突出性格的刻画是全片的重点,可电影并没有忽视作为歌唱家的Edith一面。全片重点表现的两首歌,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和 Non, je ne regrette rien(我心无憾)分别出现在她与Cerdan的热恋阶段及生命接近终点一刻最后一次在著名的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演出之时。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展示了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另一方面,它们是Edith Piaf当时心声的写照,与电影故事的进程完美得结合在了一起。

  从结构安排与摄影技巧上来说,导演兼剧本作者的Olivier Dahan在这部影片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全片并未按正常时间进程推进,而是分成儿童/少女、盛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彼此穿插。每当展现完Edith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成功时刻,随后电影总是立即剪切到生命火花将息,Edith所处的静默,幽暗、脆弱的空间。一前一后,前一秒钟繁华,后一秒就是黯淡。这样技巧纯熟几乎到花哨的剪切手法与Edith Piaf本来就混乱与充满自我矛盾的人生过程结合在了一起,彼此相呼应,对照。

  电影另一处将时间顺序打碎重新粘连的精彩细节是体现Edith痛失所爱在空荡的大屋中掩面而泣不停奔走的镜头,声音再一次被关掉,痛苦得表情都变形了的Edith从明亮奔走到日光照不到的阴影里。镜头从她背后逐步移转到正面后,Edith已经站到了舞台之上,聚光灯下,她苍白的脸已恢复平静,目光深邃而忧伤,只有血色的口红依旧浓烈。

  尽管这些时间前后跳跃的片段自身每个都制作精良,几条线索也都清晰饱满,但对于对Edith Piaf生平不太熟悉的观众来说,这种突出重要细节而忽略前后时间关联与次要人物的手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情节上的困惑。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法国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应该更为顺畅吧。

【玫瑰人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1.玫瑰

2.《秀美人生》观后感

3.野玫瑰

4.玫瑰余香

5.不老人生观后感

6.多刺的玫瑰

7.带刺玫瑰作文

8.有关玫瑰作文

9.血玫瑰作文

微电影低头人生观后感 地球的力量3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