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3-03 国学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作文 篇1

  第一个危机,来自于合格的老师百不得一。判断一个塾师是否具有基本的国学素养,只要看两点:一,他会不会写合格的诗词,二,他会不会写合格的文言文。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某地有塾师水平很差,不识“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后来有新塾师念“郁郁乎文哉”,学生骇怪而散。十年来,徐晋如接触书院、私塾机构数以百计,除了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的龚鹏程国学院、北大中文系博士檀作文先生的雒颂堂私塾、杭州民间学者季惟斋先生所办的私塾是国学正脉,这种情形实在太可怕了。

  第二个危机,来自于功利思想。国学在传统上是精英之学。夏商周三代,教育就已经非常发达。研习国学,绝不能抱功利思想。一旦想着学国学怎么“有用”,其用心就卑下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的教育是所谓六艺之教,一面要诵习国学经典,这要有专门的硕学之儒讲授,一面又通过诗、礼、乐的熏陶,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所以真正的国学教育,就该像龚鹏程教授、檀作文博士、季惟斋先生那样,由诗入手,涵养性情。然而很多家长,只把国学当作让孩子守规矩的训诫,于是《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堂而皇之成了“国学经典”,实在是令通人齿冷。

  第三个危机,来自教育者的乡愿卑贱。国学教育,从来靠的都是教化。教化在从前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但现在很多机构把国学当成商品卖,这个过程中,标准便在一点点地降低。大众读不了正体字,于是就用简体字教材,大众不能接受正音诵读,于是就改成普通话朗读,大众想听他们听得懂的,于是精深的义理、高贵的精神,被要求往通俗甚至庸俗的方向讲,最好能喜闻乐见!但是,作为一个师者,因为我永远不会降低标准,在他们看来,我所讲的东西,也许是个好东西,但卖不上价,等于什么用也没有。

国学作文 篇2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国学作文 篇3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润新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为世人推重,视为治世宝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身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身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孩子却办到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国学作文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与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与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作文 篇5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五年级:春之花樱

国学作文 篇6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更深刻的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学习的太少太少!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彤彤!”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国学作文 篇7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冬与酷暑。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东方腾飞的巨龙。但“踏着国学的脚步,走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始终未曾改变。

  “国学”,顾名思义,“国”便是中国,“学”便是学问。那“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是外国所没有的。原来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其余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包括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其代表的“哈巴拉文化”早已被历史所遗弃。历经历史选择与时代变迁,只有我们大中国的古文化与国学传承了下来。

  细数年轻的梦,轻指幻想的风。微风拂过,霓裳飞舞,心之深处,有暗香盈袖。我愿追随国学的脚步,沐浴着窗外阳光的气息,用国学之美洗涤我的心灵。

  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曲折,有时我也感到迷茫与彷徨。这时又是国学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屈原含恨九泉著千古《离骚》,司马迁忍耻宫刑留“史家之绝唱”,秦始皇作为人质扣在赵国后一统天下为世人敬仰。国学告诉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窗外姹紫嫣红的春天,怎一个美字了得?国学告诉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原来,美好的春天还可以这样赞颂。国学让我认识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子,让我认识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并被他的崇高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徜徉在国学的星空,我看到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

  啊!原来国学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

  清晨,国学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夜晚在孤灯下品一壶清茶,淡淡的香令人神爽。翻开那书架上泛黄的《诗经》,纯净的文字,唯美的意境,令人心醉。

  带着一颗止水般的心灵,我又将踏上新的旅途。鸟鸣叽喳,书声入耳。坠入在这国学的海洋,享受这清新的空气,又是何等乐趣?

  归期未有期,只愿亲踏国学的脚步,去寻觅那一抹缥缈的墨香,寻找那属于我的远方。

国学作文 篇8

  从我上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在学习国学,这门课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在《礼记》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一则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学业,心里总是念念不忘,每天都会温习,甚至休息、娱乐的时候也不忘学习。老师说:“这则是教育我们一定要热爱学习,按时温习,不忘学习。”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我心里特别高兴,我都好长时间没有去过动物园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我正准备跟着爸爸妈妈出门,忽然想起来第二天的课文我还没有预习,所以就没有出去玩改在家里温习功课,爸爸妈妈看我这么自觉学习都非常高兴。

  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都非常辛苦,所以我们不能再让爸爸妈妈操心了,一定要自觉学习,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推荐】国学作文八篇】相关文章:

1.【推荐】国学作文三篇

2.【推荐】国学作文4篇

3.【推荐】国学作文9篇

4.【推荐】国学作文5篇

5.【推荐】国学作文3篇

6.【推荐】国学作文10篇

7.【推荐】国学作文8篇

8.【推荐】国学作文五篇

上一篇:国学作文 下一篇: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