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2021-09-19 故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故乡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故乡的作文1

  话说白雪公主被猎人带到了森林中,猎人想找机会趁白雪公主不注意时杀掉她,可白雪公主全然不觉。

  她在森林中追赶着飞舞的小蝴蝶。她一路跑一路笑,真是开心极了。一点都没有觉察到危险已经降临到她的身边。这时,她发现一只受伤的小白兔,小白兔的腿受伤了,跑不远又停下来,白雪公主把它抱在怀里,她解下裙子的腰带,小心地给小白兔包扎伤口,猎人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打动了,他动了测隐之心,叫住白雪公主,“你的后母让我来杀你,但我实在下不了手,你是走吧,走得越远越好。”

  白雪公主一听,“什么?我的后母要杀我,我能跑到哪儿去呢?”

  猎人从他的包裹里拿出一个粗瓷杯,说:“这是我的随身茶杯,你可别小瞧它,如果你在森林中迷失方向的时候,它能为你指明方向;如果你想家了,只要往里面盛点清水,你就可以看到你的皇宫和亲人了。”

  白雪公主点点头,接过猎人送给他的杯子,头也不回地跑啊跑,不知道跑了多久,这时她看到一栋小房子,就走了进去,她太累了,倒到一张小床上就睡着了。

  在外面忙了一天的七个小矮人回到家,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睡在床上,怀里还抱着一个粗瓷杯子,都很好奇,他们推醒了白雪公主。七嘴八舌地问起来:“小姑娘,你从哪儿来?”“这个杯子干吗用的?”

  白雪公主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事情的经过,而且还告诉他们这个杯子的作用,小矮人们一听,啊!还有这样神奇的杯子!个个都摇头不相信。

  最调皮的老七赶紧打来清水,在粗瓷杯里倒进一半的水,老大第一个探出头来看,啊!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石头房子,门口栽着七棵苹果树,长得不一般高,这是小矮人妈妈每生一个宝宝,小矮人爸爸亲手栽下的苹果树。老大连忙招呼其余的六兄弟一起看:看,我们的苹果树。

  七个小矮人看着熟悉的苹果树,想起小时候的情景,都一起伤心地哭了,他们出来都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他们七个人凑着脑袋一商量,当机立断决定带着白雪公主一起去他们的故乡,和小矮人的爸爸妈妈一起度过愉快的圣诞节。当然了,一定要带上这个让他们想起故乡的粗瓷杯哦。

关于故乡的作文2

  一阵风,吹落了一片绿叶,带来了一个深秋季节,也带来我浓浓的思忆。

  时光流逝,我在恍恍惚惚中成长,望着天空中似曾相识的那一片云彩,轻轻地唤起我深 埋在心中已久的乡情

  捧起一掊乡土,浸着母亲的气息,香醇浓韵。我在农村里长大,是农民的儿子。即使现在的自己已经远离家乡,迈入繁华的城市,但永远不是融入。

  草长莺飞,柳吐嫩绿,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独属。又是谁有着奔跑在田间的美丽姿态?手里携拽着成团的线卷,费力却快乐地操控着飞翔在天空中的纸鸢,正如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了故乡,但始终没有脱离家的脉动,没有摆脱对家的那根情丝。每每这个无数次重复出现在自己生命里却又温和柔情季节里的乡土,年轻却稳重,呕心沥血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是无私?还是问心无愧!天空的颜色是水洗般的蓝,有几朵雪白的云朵静静地漂浮着。有时候天空也会耍耍小脾气,那么任性,却不是无知。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雾霭,模糊人们前行的视线,却不曾污浊干净的灵魂。蓝天下依旧是深棕色的土地。

  夏天时候总会有一片绿色水潭似的枣林,谈到枣林,总会飘起一股莫名的思绪。也就是在这个季节里,稚气未脱依旧顽皮的孩子总会喜欢翘起脚丫,手握一支竹竿,带着恐惧,费力却依旧快乐地“偷打”着别人家刚刚泛红却还未完全成熟的大枣,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群孩子的聪明才智,分工明确,甚至还有“把风”的。当看到枣树主人来的时候,扔掉竹竿,在惊慌中逃蹿,却不是狼狈。那种“逃跑”的速度真的不亚于成人。真正而言,又有多少人去责怪这群活泼孩子?仔细想想,儿时的自己不也曾有过?也曾稚嫩过?

  一个个熟悉的深秋季节里的记忆,田地里的麦苗都已经出齐,泛着一层浅浅淡绿,风拂过,掀起一阵波澜,势不可挡。每一次回忆嬉戏在田间的那份自由童趣,心中总会有涌起一种眷恋曾经的味道,甜甜的,而不是现在生活的苦涩。在淡蓝的天空下安静的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自然舒畅,和谐惬意。

  特殊的季节,总是红、白、黄、蓝,点缀在无边无涯的绿色之间,又有细雨撒过,湿润润,水淋淋,看了总会给人愉快与舒坦的感觉。

  乡土,很单调却又魅力不凡,怪不得如今有太多城市人向往乡村,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城市太过拥挤,生活太过奢华,不是淳朴的自己适应的地方

  家乡的韵道特殊却浓韵,一直或是永远在自己的心中飘荡。

  今年冬天,一定回家,家是血的颜色,火的温度。

关于故乡的作文3

  再次踏上回乡的路,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家乡的新鲜空气,期待宁静田园的风光,期待平静池塘的破冰,期待广阔空地上的草堆,期待家里的土房子……

  驱车来到一条小路前,我看到了那“永恒”的乡道——石子铺成的小道。

  得到父亲母亲的许可后,独自一人下了车,双脚落在了石子路上,虽然脚底传来微微的疼,但是感觉却很奇妙,路上的石子不大,猜在上面好像在做脚底按摩。

  带着冬天寒冷气息的微风扑在脸颊上,我不由自主的提了提衣领。放眼望去,田园里早已没了庄家,代替它的是潮湿的泥土。

  “回来了?”母亲站在家门口,看到我回来了,柔声询问着,“饿了吧?老奶[lǎi]已经把菜摆上了桌。”不知道是不是回家了,母亲的话里带这浓浓的乡下口音。那晚,我们家土房里的灯亮了一夜……

  “喔喔喔,喔喔喔”鸡鸣了……

  穿上棉袄,套上棉裤,换上棉鞋,我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走出屋子,今天的太阳似乎特别的大,照在身上,温暖了我的心。“凤儿,起来啦?”苍老的声音传来,那是我的六旬老爷[yí]

  。凤儿,我的小名,连我自己都不曾记得,但是老爷[yí]

  却记得清清楚楚。可能是叫的熟悉了,他改不过来了。“嗯,老爷,我先去吃饭了。”“你老奶[lǎi]一大早起来,烧了你最喜欢的汤[táng]

  裹[guǒ]的。要多吃点啊!”虽然年过六旬,却依旧身体健康,老爷一刻也停不下手中的活,远远的看着他的背影,脑海里不禁忆起了那次:

  那天,老爷风尘仆仆地从安徽来到了上海,带了很多土特产,还带了两大包茶叶。

  父亲母亲很高兴,带他游遍了上海,时间转眼消逝,三天后,老爷[yí]

  便要回安徽了。我们站在车站,看着他上车。“爸,就在上海在多住几天,反正回家了也没事儿。”

  “三儿,把干了大半辈子了,不干活闷得慌。家里就你哒(妈)一个人,还有老屋(鹅)没放啊。”对着父亲说罢,他上了车。

  “凤儿,起来啦!来来来,快点来吃汤裹的。”不知不觉走到了灶厨前,听得出,过了还有冒泡的声音。

  “好,我自己来吧。”……

  记事本:此文是我所经历的真实故事,非虚构,括号里是安徽的土话和解释翻译。

关于故乡的作文4

  记忆中,故乡是一条石子铺成的小道,曲曲折折,绕进了那幢老房子里。

  老房子前,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坝上,一双黑色布鞋上沾满泥点。双鬓已白,用朴素的黑色发夹夹在耳后,但却并没有使头发更整齐,微风中,那微卷的银丝飘动着。

  每年正月初一,我都会看见这一幕,奶奶那看任何东西都模糊的双眼,似乎有一种等待的神情,直到我来到她面前,大声并亲切地喊一声“奶奶”,她苍老的面容立即闪出了一丝笑意,她一面答应着,一面迈着她那穿着布鞋的小脚,快步走进屋中。

  她开始为我们的到来张罗了,对于已经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她对每一个角落都异常熟悉,我看着她有条不紊地忙碌,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回到故乡,唯一可做的趣事儿是到处爬爬山,欣赏欣赏风景,可冬天太冷,我不愿意出去,于是奶奶便在屋里给我烤洋芋。

  洋芋都是奶奶自己种的。这个老屋子里有一个房间,打开窗就能看见近旁的山和不远处奶奶家的猪棚。由于我很少回故乡,所以不很熟悉,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房间好像就是专门为烤洋芋而建的。

  奶奶缓缓地移动着双脚,手中抱着一大捆柴,蹒跚地走进这间屋子,我很想帮助她,但对这个我其实有些陌生的老人,我却不敢大声说让我来帮您,我只是看着那张苍老的面容和那双灰暗的眼睛。

  柴火被奶奶熟练地生起来,房间里的冷清和沉默被木柴的噼啪声响打破了。爸妈在外面和近处的几家邻居闲谈,我和奶奶就在这个房间,我和她仅一步之隔,我看着她,她的眼睛似乎充满了忧伤,是在思念我已去世的爷爷吗?她轻轻拨弄着近旁的木柴,全然不知我正注视着她,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到了最后,还是没和我说一句话,甚至出了神,连手中握着的火钳都不移动了。我在温暖的火堆旁,身上却禁不住一阵发冷,心中也不由得悲伤起来。阴暗的房间,似乎也变成了铁墙,将我们阻隔起来。

  这是我过年看望奶奶的最后一次,我和爸妈顺着石子小道走出去时,奶奶就站在屋外的场坝上,远处青山横在朦胧云雾中,看不见一户人家,近旁却只有这一幢老房子,就连两旁的桃树也睡去了。没有送别,连“再见”都没说。记忆里,奶奶从来没说过“再见。”

  坐上车,离故乡越来越远,直到那老房子渐渐从我眼中消失。两旁的树木、树叶几乎全凋落了,只有几片黄叶在冷风中瑟缩着。

关于故乡的作文5

  故乡,令我念念不忘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家园,我的伙伴,以及那令我神往的近乎消失的草地。

  这块草地处在两条河的交汇点,四面是农田和树。这块草面积不足半亩,秀不比草原,而且秋天很早就干枯了,所以诗人们总把它和凄凉一类的词儿联系起来。

  我们这帮小萝卜头与诗人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不仅不把这块草地看作凄凉的象征,还把它捧为快乐的源泉。

  春天,草儿出来之后,我们就到这儿来观春色,那片片新绿,与四面的绿炯然不同,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因这块草地处在两河的交汇处,河水那湍湍的流淌声,似乎分外响亮,令人感到特别的欢快、和谐,更妙的是,草地靠水的一面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床形大石,你可以在上面垫上一些柔软的干草,再躺在上面,谛听着小鸟、河水的歌唱,观赏着这自然的风光,你一定会想:真没想到,这儿就如天堂。

  夏天,毒日当空,这里因为有几棵很大的麻柳树遮阴,所以凉爽得很。在这几棵麻柳树下长着一丛茂盛的倒刺儿的灌木。这些灌木的刺儿很吓人,被钩住了一定要细心地解开钩刺,否则,它就会把你越钩越紧。不过这对于锻炼人的智力很有帮助。而且这里面有一块平整的石头,每当夏天这些灌木开出了金黄的花朵时,躺在这块岩石上面,欣赏着四面的黄花绿叶,听着鸟鸣、水声,这种享受,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巴实得很。

  秋天,草木枯黄,虽有几分凄凉之感,但我们仍然是开开心心的,因为草地上的野地瓜熟了。这种长在藤上的小野果,一翻开石块就可以摘一大捧,不过摘之前一定要注意野地瓜的颜色:褐色的才熟一点儿,没多大的味道,不好吃,别摘:红色的熟了一半儿,有几分酸甜,可以摘了;红色的已经完全成熟,甜味浓郁,属于上等货,一定要摘。于是,这里的秋天便多了我们的快乐,少了几分凄凉。

  冬天,寒气逼人,草地更加枯黄,虽少了生气,但却多了温暖:三三两两的孩子,来这里捡枯草,修理麻柳树的枝丫,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消失了,心里暖烘烘的,身上自然也不觉冷了。

  但是,“好景不常在”,草地被破坏了:去年一场洪水,无情地洗劫了草地,它冲走了土,冲倒了树……洪水过后,草地一片凄凉:孤零零的几棵树充满悲伤,草地被冲成了两片儿,灌木消失;连那块冷冰冰的床形大石似乎也在为草地的命运哭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破坏了我儿时的乐园。

关于故乡的作文6

  我的故乡在永安。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冬天是“迷人”的。冬到梨花树绽开了粉嫩嫩的花、雪白的花、炎黄的花,飘洒在地上、小溪上、房屋上,到处都是叶子,我的故乡像梨花林一样,这是多美呀!梨花的花瓣漫天飞舞着,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它就是冬天里的精灵,穿着各色的衣服在这里跳着婀娜的舞蹈。它在小溪,小溪因它改变成“梨花溪”,溪里的鱼儿可高兴了,因为它们有一个优美的名字“梨花鱼”,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不愿离开这片“梨花溪”,梨花是多美啊!梨花把房屋改造成了“梨花屋”,把地上铺了梨花做的毯子,这一切是多么美妙,是那么迷人,像画卷一般。

  春天是“迷人”的。春天鸟儿在树枝上唱着的歌曲,农民伯伯撒下“希望种子”,春天草儿在地上生长着,好像在说:“我要长成一朵漂亮的花,成为春天的代表。”渐渐的,小草儿长成五颜六色的花,在这里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小昆虫看见一颗种子迟迟不开花,感到奇怪,就问种子你怎么不开花呀!种子自卑的说:“它们都好漂亮,我想……”小昆虫说:别自卑,如果你开花了,一定比它们都好看。种子听了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迎春花,是多美丽啊!在一旁的花儿说:你好漂亮啊!你是迎接春天的使者吧!迎春花听了脸一红,变成一朵粉红色的花,是多美啊!是多迷人啊!

  夏天是“迷人”的。夏天鱼儿长大了在荷花塘里游,荷花是多美啊!荷花塘里有许多荷花有粉色的,淡黄色的,还有的是花苞呢!这是多美啊!太阳公公出来了,把它身上的光芒照在美丽的荷塘里,荷叶衬着荷花是多美,荷时绿得可爱,绿的耀眼,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可爱。夏天的蝉用自己的金嗓子高唱着,给人们带来一首可爱自然演奏曲,蝉儿把歌声传遍了整个村庄,让人感到大自然最优美的声音。夏天是可爱的,是迷人的。

  秋天是“迷人”的。秋天处处都是农民伯伯的笑容。果园里,水果的清香和桂花的香融在一起。把村庄浸在这一阵香味之中。田野上农民伯伯在收割着,背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秋姑娘就是善解人意,带着秋风的味道和气息,变成一阵秋风轻抚着农民伯伯和故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乡处处荡漾着农民伯伯和秋姑娘的笑脸,秋天的田野是金黄的,秋天的果园是红扑扑的,像一个害羞的孩子,可爱极了!极天是有味道的,秋天是迷人的。

  故乡处处都是迷人的,连春夏秋冬都散发着魅丽的气息,这足已让人们迷恋上故乡,恋上故乡的一切东西。故乡是“迷人”的,是美丽的,我喜欢故乡。

关于故乡的作文7

  人对故乡的感情,是一辈子魂牵梦绕的,无论背离故乡多少年,身距故乡多么远,故乡都藏在心底在某一处。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思乡人沉甸甸的思乡情。我怀念故乡的那些不知名的野草。

  某些周末,尤其在春天,我总挤出一些时间,逃也似的离开这利欲流淌、令人窒息的城市,来到民风淳朴的故乡,那个美丽的黄河沿岸。站在一望无际墨绿的田野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任由耳边呼呼作响像吹着乌拉的号角,却不乏暖意的春风;徜徉在着如画的自然里,人,变得像水中漫游的鱼儿,展翅欢唱的鸟儿那样超脱,无虑,自由。

  看不清来源和去向的引黄渠上有一座通往乡村的简易桥,两边的栏杆早已没了踪影,桥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疾驰而过的汽车,还有扛着锄头、铁锨,挽着裤腿,下地干活的老乡。桥下淡绿色的水缓缓地向南流淌着,踩着堤岸斜坡松软的土地,有些不忍心,怕踩着某个努力向上生发的生命,不是吗?火焰烧过的痕迹里,密密匝匝的努力向上生长是那些不知名的野草嫩芽。老乡把它们称为“毛根”。它们郁郁葱葱的叶子被冬天褪去绿色,变得焦黄,如大地的乱发,也早已被顽皮的乡村孩子点了火,烧成紧贴地面的一层黑色,像刚剃过的光头。春风吹又生,不知何时冒出的浅绿色嫩叶裹成严严实实的长捶形,扒开来里面的花苞甜丝丝的、滑嫩嫩的,很好吃。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填饱肚子尤其是孩子们的头等大事,古灵精怪的他们怎么会放过这大自然美味的馈赠呢?每到这时,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在广袤的田野里欢呼跳跃,你追我赶,每找到一棵,立刻捏着拽出来,攥在手里,找的多了攥不了了,马上装到衣兜里。回家的路上,谁的衣兜最鼓囊,肯定谁的战果最多。大约七八天后,嫩叶四散开来,里面的花苞变成洁白的毛绒绒的“毛毛”穗,远远看去,像一层厚厚的雪,铺在地上,风一吹,随风舞动,散落的“银丝”四处飘扬,人的思绪好像也跟着飞起来。

  小时候只在意这些野草嫩芽好吃,长大了学到夏衍著名的散文《野草》,以野草来比喻民众,以野草的力量,来比喻民众不可战胜的力量。看似不起眼的野草,竟也有激发生活的力量在里面。

  细想来,这些野草无人打理,无人在意、关注,而且任由践踏,任凭火焰肆虐,来年的春天依然生机盎然,它们就这样兀自生存着。某些逆境中的人恰似这些野草的状况,但愿他们也具备野草的精神,不辜负每个希望的春天。

关于故乡的作文8

  妈妈的故乡在龙游周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只有在春节,我才能到妈妈的故乡饱览这一番美景,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一段时光。

  故乡最有特色的是那座小桥,古色古香,充满韵味。虽然这座小桥不及现代的桥那样五彩缤纷,亮晃晃的,但是它别有一番风味,桥体和栏杆都是水泥砌成,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有些斑驳。桥下是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水很清澈,淤泥在河岸一带沉积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整条河的美。

  妈妈告诉我,从前呢,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河水比这还清澈,可以看见江底的鱼儿在砂石间穿梭。妈妈和姨妈,还有一帮小孩子,在水里打闹嬉戏,和鸭子一起游泳比赛,其乐无穷。看着妈妈绘声绘色地描述,幸福得像个孩子。

  过了桥,河的对岸是一座山。村民们在山的左边种上了一亩亩绿茶,老远就能闻到一阵清香。山的右边绿树成荫,把里头遮得严严实实的。草儿几乎可以没过膝盖,像一条厚厚的棉被,温柔地呵护着山上的土壤。

  继续走,一座座俭朴的砖房印入眼帘。黑瓦,白墙,墙上画了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中国画。桃红柳绿,碧水如玉,山峰被绿色覆盖满了,小桥是木头做的,弯弯的拱着。几户飞檐翘角的人家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砖头垒成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那是故乡牵挂远去的儿女的情丝……我被画中的景色迷住了,这大概就是很久以前的周家吧?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啊!

  砖房的右侧有一座“石山”。小时候孩子们总爱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有几次甚至抛到了远处的渠道里,激起了水花,然后女孩子们一阵尖叫,男孩子们则得意地哈哈大笑。现在,渠道里已经没有水了,周围用竹条编成了简单的围栏,里面铺满沙子,杂草丛生,几只母鸡一面“咯咯哒”地叫着,一面悠闲地啄着沙子,里面可是有宝贝?

  再向前走,穿过一条宽约半米的水泥路,再走一段泥泞的土路,就是我妈妈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了。因为被岁月无情地侵蚀着,房子显得破旧,斑驳。小院子也荒废了,原本的菜地里长满了杂草。一只猫蹲在墙上端详着我们,一派安静和谐的景象。想着妈妈从前过着这样安逸的生活,真的有些羡慕!

  现在,每次跟妈妈提及故乡,她的眼角总泛起泪光,因为如今,关于故乡,关于她的童年,只剩在记忆中一遍遍地怀想了。

关于故乡的作文9

  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的美丽,但是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春天。

  三月的家乡,下着蒙蒙细雨,池塘里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很是快活。我便用双手一捧,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悠闲快活地到了我的小掌心,我仔细地观察着,它们聚在一起,不知在做什么。头凑到一起,好像在说着悄悄话。一会儿扭动着身子,一会儿在我的手心里游来游去,弄得我的手心怪痒痒的。我感觉它们似乎是在用自己柔软的身体尽力挣扎,仿佛要逃脱危险。看着这可怜的小生灵,我于是把它们放回池塘。头顶上电杆、电线倒映在水中,好像五线谱似的,黑色的小蝌蚪成了“五线谱”上一个个欢快活泼的小音符……它们正在演奏者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池塘里的鱼儿也不时加入演奏的队伍,让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好像在为春天的赞歌伴以欢快的舞蹈……

  家乡的春天,大山妈妈也十分爱打扮。为了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她换上了一件翠绿色的衣裳。还套上了一件用各种花儿组成的彩色背心。举目眺望,大山像是一位年轻的少年,笑着,说着……家乡的那些山总有不同的颜色,也能让我们看出她的年龄:嫩绿的山是孩子;湖绿色的山是年轻的妈妈;褐绿色的山是伟岸的爸爸……几座山依偎在一起,像是一家人,更像连绵起伏的大海中的波浪……

  山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桃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尽情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和浓香。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花香儿,闭上眼睛,伸出舌头仿佛就能舔着那满树花儿的甜味。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蝴蝶儿飞来飞去,显得分外的忙碌与热闹。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杂样的,散在山间,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到了,地上的风筝多了。孩子们脱去了冬日里的“重装”,换上了美丽的春装。赶趟儿似的出来了。园子里,田野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有的在抓蚱蜢,有的在捉蜻蜓,有的坐在草地上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有的干脆双臂抱头,打几个滚,翻几个跟斗,显显自己的“中国功夫”。呵呵,够精神,够神威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啊,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希望的是季节。

  我爱家乡的春天,爱它的可爱,爱它的温馨,爱它的美丽,爱它的生机勃勃。

关于故乡的作文10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曾经提到:“文化的最终形式是寻找灵魂的故乡或者是寻找有故乡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最终形式是让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国人在触摸到汉字的那一刻时,心底涌起的皈依感和柔情。在故乡遥不可及时,文化就是精神的故乡。

  中华文化是所有中国人或者说是所有生长着中国式情怀的人的精神故乡。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华文化?那么我的回答是:西方海洋文明是征服、自由和激荡;古巴比伦文明是固守、敬畏和恐慌;古埃及文明是神秘、庄重和天谴,而中华文明则是一种否定征服的平和,是一种从未恐惧过的安逸,是一个不敬神明、不尚宗教却又顺天致性的复杂。西方、巴比伦、埃及在人类文明的地图中各有形状,但当削去了它们,剩下的那个逐步清晰的轮廓就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深奥。它的意义就在你我身边。它的意义是你身在异国时看到一轮明月时鼻腔涌起的酸涩;是听着奥西鹦鹉“呜喳喳”喧闹时想起杜鹃啼血的痛彻心扉;是处于纽约巴黎触摸着现代建筑脑中闪现出的秦砖汉瓦的孤寂;是在维也纳聆听着华丽交响乐耳边萦绕的羌笛古琴的凄清与孤傲。文化就是这样,当你拥抱他的时候,并没有多么翻涌不迭的激情;离开它的时候,内心中的空虚与寂寞便会像潮水一样把你淹没,痛苦得窒息。这是亡国之痛,更是思乡之痛,思念的是精神的故乡。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浅薄,却来自于天性,更来自于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九零后的生活张扬、自信,但面对“中华文化”这个古老的命题总会皱一皱眉不屑一顾,把它当成政治包袱。在这里我真想呼吁一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中华文化远不止是古文诗词,它更是你的人格、你的习惯、你的谈吐和你的哀乐,是你的精神故乡。请善待自己的故乡吧!

  中华文化是所有濡养其中的中国人精神的故乡。它是灵魂的故乡,也让中国人种成为了有故乡的灵魂。我真庆幸,我血液中烙印的是中华文明,我的灵魂有故乡。

关于故乡的作文11

  故乡的月光是浸在水中的。

  起初,只是弯弯的,月亮的尾巴轻触着水波微漾的江面,而后水渍沿着月的轮廓一丝丝爬了上来,于是月色也随之浸染开,一点点由浓转淡,变得清静,素雅……

  生长在这座水滨小城中,空气里总是弥散着波涛涌起又落下的味道。月亦如触及水的气息,眉宇间总透着一丝丝一缕缕挥散不去的雾气,轻轻柔柔,潮潮润润,将月光连成一曲无韵的歌谣。

  清晨,在一片晨曦微明中,月儿总是走得很迟。仿佛无限留恋这美丽的人间,直到人声渐起,匆忙的脚步代替了均匀而安恬的呼吸,她才肯依依离去,隐匿在温和的日光里。

  月是充满柔情的,她其实一刻也未曾离开,她躲在日光的阴影里,温柔地凝望,喧嚣掩盖了静谧,温热隐藏了冷寂,她等待着,直到夜上初妆,才又重将月华倾泻……

  月夜,夜月。夜晚于是成为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月光将喧哗沉淀,世界好似她怀中的婴儿般安然入睡。这时,你若在江边徘徊,定会为那光与影的交织而感动。

  入夜,水声渐息,月光从水边轻掠而过,带起一缕凉风凉而不冷。水波涌着月色层层叠叠地轻击打两岸山石,平平仄仄平仄仄,无需押韵,就是一首好诗;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无需着色,就是一副好画;忐忐忑忑忐忑忑,无需乐谱,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水月奏鸣曲……夜,睡了,月醒着。浮躁沉在水底了,安恬与幽静浮在水面上,流淌在月光中。

  小城,夜月,桨声,水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江南水墨小镇的地方,然而这里毕竟不是周庄。故乡的月光一如故乡的山水,带着三分阴柔的妩媚,七分阳刚的豪气;她比江南更显强劲,比塞北更添秀美,湿漉漉的月光里,洒下多少情思。

  往事总是被深夜的月光照亮。月光在故乡的夜色中缠绵。沐浴在清新、带着水气的月光中,总是容易让人回想过往。小时候伴我失眠的故事,童年月光下长长的影子,颇有些“对影成三人”的味道。永远那么润润的、水灵灵的月光,不知是露水打湿了脸庞,还是泪水沾湿了衣裳?

  这时候,那所谓的乡愁是没有的,只有淡淡的哀伤如月光氤氲,思绪和着月色轻轻地流淌,在无边的夜色中人眠,呼吸着这无声的柔软。

  至于思念、怀想,这样融人于月光的深味,怕只有待到中年、暮年才能体会完整。时间不息,岁月飞逝,纵然如此,我知道仍会仃一个声音,自月宫在耳边浅吟低唱:月是故乡明……

关于故乡的作文12

  人生之旅,总有一种力量推着我们向外走,总有一种力量拉我们回原乡。席慕容形容故乡为一支清远的”笛”,笛声悠长绵扬,让我们在远行之中回归我们的精神原乡。若归而不得,便有了乡愁。

  三毛曾写到:“心老在漂泊的路上,到哪里都是流浪。”这正是当下许多人的“乡愁”,更多的从空间、时间的距离中脱离出来,成为灵魂的漂泊,精神的无处安放。为此,也许唯有安漂泊之魂,存精神原乡方可让现代人重回故乡。

  重升故乡人情温度。当我们回望故乡之时,贪恋的是邻里乡亲晨时一句清亮的问候,是有喜事时家门前几大桌的喧哗闹腾,是夏夜里聚在一起看电影,夜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贪恋的是故乡人情温度,是世代聚宗而居的血肉温情。而要有人情温度则必要有人。如今,城市化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变得拥挤繁忙。而乡村却在青年人的离开与老幼的寂寞留守中沉寂。乡村因人的存在而成为故乡,也必会因人的流逝离开而消亡。乡村的消落是故乡的离开,是乡愁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更多在”留不下也回不去”的生存困境中挣扎的人群有底气回乡,让故乡重升人情温度。

  重塑故乡精神力量。不久前,当余光中先生离开我们之时,他的乡愁再次唤起人们心中关于故土的愁绪。起初,也许余光中先生同我们一样以为乡愁不过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空间之隔,然而时隔多年,当他终于有机会踏回大陆故土时,才明白乡愁远非海峡的`距离。乡村在时间潮流中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精神力量,于是先生便有了永恒的乡愁。

  而乡村故土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世代与泥土、与河流、与鸟为兽相处为俾而积淀形成的精神气质,待视为人品质的艰苦奋斗,坚毅不屈,体现为相处之道的直白纯朴,体现为敬畏自然的生存之道。这些却在城市化、现代化中作为落后的标志被删去,于是我们失去精神力量,在更广阔的时代里不敢趋步,也许只有将这些品质弘扬,才能让精神力量重回故乡,扬游子之精神原乡。

  唯有重视故乡之内在力量,才能安漂泊之魂,存精神原乡。

关于故乡的作文13

  这里山清水秀,这里物美价廉,这是人间的天堂。我的家乡在湖北,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春天,冰河解冻,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夏天,荷叶毛尖,蜻蜓点水,百虫齐鸣:秋天,落叶归根,瓜熟蒂落,处处丰收:冬天,白雪皑皑,百兽齐眠,冰川冻结。

  湖北的春是短暂的,感觉冬天一过炎热的夏天便到了。在这短暂的春光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往河边望去,喝水涨了起来满上了一旁的小山包,河边一棵垂柳冒出了绿尖。树下,花草都盛开了。一旁的草丛里,一朵美丽的喇叭花一滴晶莹的露珠使我惊奇不已。这滴水好神奇啊!它仿佛收录了整个大自然春的气息。给人以重生的感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玉露琼浆!我伸出手将它占在手上用嘴吸了一下。呀!好甜啊!午后,一场春雨拉开了序幕。急促的雨滴打在屋顶上,发出“碰碰!”的声音;打在马路上,发出“唰唰”的声音;打在池塘里,发出“咚咚”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给人以一首摇篮曲的感觉。

  在儿时的印象里我最深刻的是夏季。夏天是漫长的,夏日的清晨我总会闻到荷花的清香。我总会沿着这香味找的荷花池,来的荷花池边仿佛到了仙境。青蛙立在荷叶上向你问好,蜻蜓飞来向你述说清晨飞行的快乐,小鱼游到你的脚下告诉你昨晚做的好梦。正午,河边总是有一群孩子在河中嬉戏。夏日的夜晚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都会听到虫子们开的音乐会。

  秋天是个小偷,他总是悄无声息的来。秋天也是个魔术师,它将绿油田变成了黄色,它将树木的旧装脱了下来,它将枫叶的叶子变黄了。秋,是丰收的季节。来到田边处处都是农民伯伯的喜悦气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都是凄凉的,而这给人的却是和谐欢乐的。往天空望去,大雁不忍在天空发出欢乐的笑声,仿佛在和当地的人挥手告别。告诉人们它们将飞去南方。

  四季中我最讨厌的就是冬天。冬天是寒冷的,湖北的冬是会下雪的。雪将大地换上了新装,给冰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这严冬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凋零了,唯有这松柏雪中屹立不倒。我喜欢松柏的气概,在严寒中开放,迎难而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冬是孩子的天堂,在河边在屋前总有孩子的脚印。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嬉戏着,快乐着。处处洋溢着欢乐。

  可这已是4年前我记忆中的湖北了。如今的如今,一切都变了。高楼都盖起来了,工厂冒着黑烟,地上小车排放着二氧化碳……我那可爱的故乡究竟去了哪啊?

  湖北咸宁嘉鱼县实验中学初三:陈洛

关于故乡的作文14

  七岁的我和弟弟跟随爸爸、妈妈来到武当山,边学文边习武。如今,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渐渐模糊了,但是故乡的云记忆犹新。云儿时常飘到我的梦里,飘到我的心窝里。故乡的云一年四季变幻莫测,是那么神奇、美妙。

  故乡的云像小孩儿一样特别喜欢“哭”,白河县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它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云飞雾动,一阵太阳雨从金色、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的云朵里跳下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架起一座彩虹。从这一个山巅跨入另一个山巅,似七彩天桥。一朵朵白色的云,随着轻风从彩虹上下飘过,彩虹好像在飞动。白云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洁白无暇,彩虹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艳丽迷人。

  故乡的云爱照镜子。早晨,太阳一升起来,蓝天上就飘着朵朵彩云,彩云好像人一样知道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瞧,清澈见底的白河水面上映照着七彩的云儿。一朵朵彩云在水中显得更加婀娜多姿、瑰丽迷人。一阵阵轻风拂来,河面上漾起点点波纹,水中的彩云仿佛跳起了欢乐的舞蹈。云在舞,水在舞,蓝天、青山也在舞。白河水面上不仅有彩云、蓝天的倒影。还有青山的倒影。山儿在云儿的映衬下,显的更加碧绿、峭拔。

  故乡的云爱恋大山。“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是对故乡大山秦岭“高大险峻’’的写照。故乡的云儿在山间游,山在水中舞。早晨,那玉带似的白云在山腰缠绕;午后,那轻纱似的白云在山巅飞舞。

  故乡的云变化多端。傍晚,劳作归来的农民,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或者搬个凳子坐在房前悠闲地观赏火烧云。看,火烧云上来了,半个天空红彤彤一片似火烧。忽然,一朵朵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像座金山,有的像老人,有的像怪人。看着看着,云儿变了,色彩变了,形状也变了,就连座在对面的家人似乎也变了。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紫,一会儿黄,似乎也变成了火烧云。

  故乡的大山酿造了多变的天气,酿造了多变的云儿。假如我是画家,我会描绘出一幅幅神奇美妙的云图。

  啊!故乡的云儿,我永远爱你!

关于故乡的作文15

  阔别故乡已经6年了,不知怎么总想去故乡一趟。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欣然同意了。

  国庆节早晨我和爸爸起程了。坐在火车里,一路上望着那一畦畦油绿绿的田地,新盖起的住房、工厂,心情无比舒畅。我心想:“故乡烟台——也大变样了吧?”

  下车了,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心中像吃了蜜一样甜。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望见远处白茫茫的一片,天水相连,点缀着几只白帆。啊!大海,故乡的大海。我们加快了步伐,向大海走去,我索性不顾一切地向大海奔去。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在这里,我曾有过多少可笑的幻想。大海,大海,故乡的大海。我回来了,我不由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蹲在大海边,我捧了一捧水,洗了洗脸。啊!真凉啊!顿时觉得那么清爽。好像刚才的一路疲劳,现在全消除了。啊!您看,那边的一群小孩多可爱呀!我高兴地向东指去,只见一群五六岁的小男孩,有的穿着小裤衩,有的光着身子,有的戴着一个“◇”形的小红兜兜,正在戏水呢!你看,那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刚把水泼向那个全身黑黝黝的小孩,另一个小孩就来“进攻”了,真是有趣!这是一群无忧无虑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

  近处是一片金光闪闪的大沙滩,那温暖而细腻的小沙子,铺在广阔的大海边,人们躺上去既温暖又舒适。远处的大海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而来,击打着一块巨大的礁石。这块巨大的礁石,好像习惯了这浪涛的打击,安然无恙地站在原处,凝视着那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浪涛一会儿扑上来,一会儿又回去。浪涛退去,沙滩上会留下一些贝壳和海螺。那美丽的贝壳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好看极了。海螺躺在沙滩上,有些小蟹急匆匆地爬着。

  一阵阵“嗨哟,嗨哟”的声音,使我不由得侧过头去。噢,原来是码头工人正在搬运鱼虾呢!看,他们的脸上带着微笑,一定是又捕到了又多又鲜的鱼虾了。

  望着这一切,我不禁感慨地说:“多么好的一幅生气勃勃的景象呀!”

  我爱故乡的大海,更爱美丽的故乡,她给我欢乐,给我幸福!

【关于故乡的作文【荐】】相关文章:

1.【荐】故乡的作文

2.故乡的作文【荐】

3.【荐】故乡的春天作文

4.故乡的味道作文【荐】

5.梦中的故乡作文【荐】

6.【荐】我的故乡作文

7.我的故乡作文【荐】

8.【荐】故乡的味道作文

9.【荐】月是故乡明作文

上一篇:故乡的作文 下一篇:故乡的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