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

2021-03-02 河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南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作文 篇1

  我是一个来自河南沁阳的小男孩,今年9岁,虽然只有9岁,但却比有些五年级的个子都高。

  小时候,我长得又白又胖,像是一个洋娃娃,可是现在皮肤有点儿黑……妈妈喜欢我的这张小嘴,说睡觉时,小嘴就像花骨朵。爸爸则喜欢我这双火眼金睛,说是比孙悟空的眼睛还亮。虽然我的鼻子有点塌,每次捏都捏不起来,但是一位阿姨却非常喜欢,说我的鼻子比警犬还灵,还给我点过两次赞呢!

  我喜欢打枪、打游戏、看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乐高玩具。前几天,我过生日,妈妈带我去超市给我买了一个468块的乐高玩具,我兴奋不已。在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妈妈骑快点儿,可妈妈却说安全第一。

  一到家,我就迅速地打开包装,立刻组装。我想象我拼成的飞机在天空中翱翔,拼成的汽车在田野里狂奔,拼成的摩托车在城市中穿梭……我越拼越入迷,有时候竟忘了自己在哪里。

  不过我也有不少缺点,我每次作业得不了100分,是因为我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经常和同桌说话。星期天不主动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妈妈说我是个“大懒虫”,我下定决心: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完成作业,摘掉“大懒虫”的帽子。

  这就是我,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河南作文 篇2

  从小就听大人们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多美好,所以一直想出去看看,高考过后,我便有了这个机会。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有考虑新疆的学校,而是一直关注新疆外的学校,最后,我选择了距离家乡近4000公里远的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怀揣着欣喜又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在河南的求学生涯。欣喜,终于满足了我内心的憧憬——去新疆外面的地方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忐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与老师相处,毕竟这里与新疆的文化习俗等有一定差异。

  这所大学里,老师和蔼可亲,学习中不懂的地方老师都会耐心的讲解;同学友善和睦,与同学们一起解决困难、互相帮助鼓励。因为有他们,我的大学生活才更加的快乐。

  大学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紧张,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所以我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为家里减轻一部分负担。

  刚开始,我负责公寓执勤,负责公寓楼出入人员的登记,时刻注意楼内动向。当时真的让我感到很枯燥,觉得坐到那也没有什么作用,慢慢地,也就没有了动力。直到有一次,我正在楼口执勤,发现一位同学不太对劲,走路有点踉跄。我走过去问她是不是不太舒服,她说她很晕,随时可能会摔倒,我赶紧扶住了她,急忙联系保安将她送到了医务室,原来她低血糖,确定她没有事儿了我才离开。后来,我们再见面时,她对我说:“谢谢你及时发现了我不太舒服,要是我突然晕倒,也没人发现,后果都不敢想,谢谢你这么负责任,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就这样,我有了一位河南的好朋友。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每一份工作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你既帮到别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随后我竞选储备干部时,有什么困难和不懂的地方,为我们做培训的学长学姐们总会耐心指导,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也渐渐地明白,勤工助学不但能帮助我减轻经济负担,还能让我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所以,我更坚定了在勤工助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在这两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也慢慢地成长起来。我知道有些东西不是物质回报所能代替的,勤工助学不但使我认真、踏实,还让我更加注重责任意识和团结意识。勤工助学陪伴我的时光,让我变成了一个有追求的人。

  两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更加坚定了在河南发展下去的决心。我留下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里的文化吸引着我,这里还有质朴的人们,河南,我将她作为我的第二故乡!

河南作文 篇3

  我国因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形式——方言,如闽南话、东北话、山东话、北京话、河南话等。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同的方言中的音调和标识性语言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符号。“这疙瘩”生长的是东北人,山东人是好“伙计”,河南人常在嘴边徜徉流动滴落的则是一个“中”字。

  我以为,在所有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语言中,河南人的“中”如果不是最具深层文化底蕴的,起码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标识性语言之一。

  河南人喜欢“中”字,爱讲“中”字,讲的时候甚至还带着几分得意和自豪。有的时候不假思索,讲的率直,率直中隐约着豪情;有的时候锵铿有力,讲的气度非凡,气度中充满着中肯;有的时候和风细雨,讲得随意随缘,随意中显现着包容;有的时候充满疑虑,讲得委婉,一个“这会中?”真切地表达了“我”的人生态度和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中”之内涵是丰富的,丰富的鲜有可比,“中”的形式是简约的,简约得无以复加,“中”是富有的,也是干练的,因丰富而见厚重,因简约而透射凝练之美,形式和内容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真是“中”。

  “中”是一种地理区域的宣示。“中”是“当中”,“中间”、“居中”、“正中”的意思,看看今天的中国版图,河南几乎不偏不倚地雄踞中央,历史上古代九州,豫州居中,八州朝圣,至今“中原”依然故我地仍旧是河南之代称。我们的国家叫中国,其简称就是一个“中”字,如“中文”、“中方”等。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就是在向世人宣示了自我——“明白吗?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来自中华文明的故里!”,在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没有一丝的自卑,沁溢着的却是几分快意和自豪。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哲学信仰。“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适度,矫枉但不过正,恰到好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中”是我们认知客观和人生道德实践的双重标准和目标。认知事物要不偏不倚,从容客观;为人处事,不失偏颇,不走极端。凡事之要务在酌“中”,立“中”,为“中”。河南人之所以把“中”挂在嘴边,对“中”的厚爱和执着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厚爱和追求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因为它契合了河南人厚重而有容的品性。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既表达了自己对客观的人和事所持的立场和看法,在别人征询意见时,一个“中”字,同时也包含着对对方的一种肯定和赞许,那意思是说你对事物的认识不错,干得不错,很有本事,做的事中规中矩,得体适度。这种既善于表达个人意见,又特别注重肯定赞美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实践,也当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在河南人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千年,风行了几千年,恒长持久,生命鲜活,其原因就在于它作为河南人的一种文化伦理信念一直在涌动着、生发着。

  此外,当河南人表达“中”、阐述“中”的时候,又何偿不是一种提醒呢?既提醒自己,又提醒别人,做人做事以“中”为本,认识事物不偏颇,为人处事不偏激,干事创业不偏废,中庸守道,中规中矩,中标中的,中正和谐。这也正河南人的人文文化精神。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河南人与“中”得到了粘合,是河南人选择了“中”,还是“中”选择了河南人,抑或相互倾慕、一见钟情,由相互吸引而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谁选择了谁的,选择本身都透射着智慧的光芒,结合得如此紧密、天衣无缝,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河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信阳,那里有个美丽神圣的地方——灵山。

  罗山灵山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涩港以南45公里处。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傍依少华山,寺院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是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

  进了灵山的大门,绕过栏杆,就来到有名的莲花池。莲花池的池水非常清澈。这里一共有三个池,分别是“福”、“禄”、“寿”。莲花池里遍布着石莲花,想要从莲花池上过去,必需从石莲花上走过去,这叫“步步生莲”。走石莲花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太快。不然这么多的石莲花间缝隙不定,一定会掉进水里。

  走完莲花池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莲花喷泉。上面有一个巨大观音手,拿着一个宝瓶。泉水从宝瓶里面涌出来,流到这个巨莲花里。

  绕过巨莲花,坐上观览车一路参观着沿途的山景上了山。下了车来到灵山的内院,这里有一口井,据说当年朱元璋为摆脱追兵曾躲藏于此井内才逃过一劫。打上来的井水清凉透彻,用来洗眼睛表示“明目”。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个个昂首挺胸,样子非常神气!一个手里拿着伞,一个手持琵琶,一个手持宝剑,一个手持赤龙。他们分别是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四大天王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过了四大天王殿,来到千手观音殿。千手观音共有四十二只手臂,除去合掌的双手外,其余的四十只手都持有法器,各有普济众生的用途。走过千手观音殿来到一个莲花小潭。只要投的硬币可以落到中间的莲花芯上,就代表“事事顺“芯””。这里还有一棵美丽的古树,始种于清朝雍正时期,有三百年的历史。这棵紫薇树历尽百年风霜,依然是这么苍劲、挺拔。

  灵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还有机会细细游赏。

河南作文 篇5

  在中国地图上,绵延的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在太行山深处,有一处秀丽险绝的“世界奇迹”—绝壁长廊郭亮洞。

  八月的中旬,我和妈妈旅游来到了郭亮洞。微凉晨风中,大巴车沿着羊肠公路盘旋迂回驶进太行山间。一路上,群山起伏,弯路极多,窗外岩壁之上,深绿的、浅绿的、橙黄的不知明的山间植物,一团团、一簇簇镶嵌其间,不时给丹霞色的岩壁涂抹着、转换着缤纷的颜色。

  车子放慢了速度,一个转弯,总算颠簸到了景区。站在观景台上,山风习习,莽莽不断,一面面赤红色的万丈崖壁如同鬼斧劈就而成直立地站着,绝壁长廊郭亮洞则蜿蜒盘旋在这崖壁中间,远远望去,像是一幅国画山水画卷展现眼前。

  走下观景台,步行进入绝壁长廊,处处都有锤凿的痕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个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人工开凿的石头天窗,光线忽明忽暗投射进石洞;石窗外则是万丈沟壑,不觉让人胆寒。清风不时吹进,让在绝壁长廊的人仿佛感到行走在仙境一般。

  据说绝壁长廊是这里的村民一代代用人力一锤一钎凿出来的,这真是了不起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啊!

河南作文 篇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这儿就有一个风味小吃——烩面。

  每当我路过烩面店的时候,都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羊肉汤味,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进饭店点一份烩面。

  没过多长时间,烩面就被端上来了。乳白的汤,淡红的枸杞,褐色的羊肉,绿色的海带,晶莹的粉丝,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上面漂着几滴金黄的油,真让人垂涎三尺。在吃面之前,服务员会端上一盘小菜,里面有香菜和糖蒜。喜欢香菜的可以把它放到烩面里。

  吃面的时候,我喜欢先喝两口浓汤,再吃面。因为“先喝汤,面更香”哦!我认为吃面也是有讲究的,把筋道的烩面和海带,粉丝用筷子一起夹着送到嘴里,这样才会更有味道,羊肉放到最后吃,因为吸收了调料和羊汤的肉会格外鲜美。一些饭量小的人,可能刚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这时候糖蒜该出场了,吃一些糖蒜可以开胃,顿时让你饭量大增。

  做羊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羊骨头的味道熬出来,但又不能把骨胶熬出来。如果把骨胶熬出来的话,整个羊汤的味道就会变得。

  我爱那美味的烩面。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

【【精品】河南作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九篇

2.【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五篇

3.【精品】河南作文汇编7篇

4.【精品】河南作文汇编6篇

5.【精品】河南作文汇编10篇

6.【精品】河南作文汇编八篇

7.【精品】河南作文汇编9篇

8.【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七篇

上一篇:河南作文 下一篇:河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