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2021-07-03 家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年味儿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新年。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新年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新年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新年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大的烟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狗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

  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伴着美好的祝愿声,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今年,我们一家人回到老家——西安,准备在那里欢度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说: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祭祖、点篝火等。下面,我就来说一说今年是如何体验西安春节年味儿的。

  首先,我来说一说贴春联吧。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此增添过年的气氛。每逢春节,古人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真应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由爸爸来完成这个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再来说说挂大红灯笼吧。中国的灯笼又称为彩灯。红灯笼通常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换上的。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大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我们家的这个工作由我和爸爸合作完成,爸爸爬上高高的梯子,我在下面指挥,“左边这个太高了,向下一点;右边那个灯穂没放好,要注意啊。”我在下面指挥得忘乎所以,爸爸在上面累的满头大汗。总算是过了把指挥大人的瘾。

  最有意义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祭祖活动。晚上7点左右,爸爸就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几个哥哥姐姐去本村其它成员家里祭拜先祖。每到一家,大人们总是忙着燃香、烧纸钱、祭拜先祖。而我们小孩们则忙着抓主人准备的好吃的东西,有花生、瓜子、糖果等。一圈走下来,我和妹妹足足赚了三大袋好吃的,实在是太开心啦!

  祭祖回家后,在院子里点燃一堆篝火,一家人围着篝火谈笑风生,好不热闹。火红的篝火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的早上收红包,是我们最爱的,只要我们给大人拜年,大人们就会给我们一个红包。接到红包后,我们就会躲在角落里偷偷数钱,个个都成了小财迷。

  过年的喜悦,玩耍的快乐,都包含在浓浓的年味儿里呢!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4

  当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时,当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时,当相隔千里的亲人相聚时,当火红的灯笼被挂上墙时……这一却,都在传递着一个消息:过年啦!

  早晨,是不同寻常的热闹,各种各样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满是爆炸完的烟雾,弥散着浓浓的火药味。梳洗完毕,吃过早餐,“声势浩大”的拜年队就出发了,踩着由爆竹碎片拼成的“红地毯”,碎片踩在脚下的声音清脆,小树在晨风中摇摆,树枝上挑着一点红,好像也在庆祝着新年的到来。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邻居的门前,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就得到一大把美味的糖果。小时的我,对糖果可是爱到了极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糖果的热情度似乎也在一点点的减少。无奈下,只好假装很欢喜地收下糖果,前往下一家,拜完了所有的人家,也快到8:00了。回到家,将糖全部掏出,装进袋子,送给了弟弟,弟弟欢喜得脸上都笑开了花。你看,他还在兴奋地拍打着糖,将糖一股脑地扫在地上,弄得“一地狼藉”呢!

  拜完了年,喝点水,磕磕瓜子,一眨眼就到了中午。肚子开始不听话地“咕咕”叫着,奶奶也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美味的佳肴,让人看得可谓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家人全部到齐,午餐便开始了。在轻松的交谈中,分针飞快地转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吃完饭,“全家总动员”便开始了,该洗碗的洗碗,该带娃的带娃,该洗食材的洗食材,各干各的。只有孩子们闲着,走街串巷,呼朋引伴,一起放鞭炮,一起狂奔,一起撒野,笑声响彻云霄。到了傍晚,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回到家,不经意间的一个抬头,看见了奶奶头发中夹杂的许多银丝,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盼着过年,一天天地长大,爷爷奶奶却在一天天地变老。这一刻,我才明白,爷爷奶奶经济不算好,为何也生活的如此开心。原来有钱并不是很幸福,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这才是最幸福的,爷爷奶奶就享受着这亲情之间的一份快乐呀!

  年,小时候盼的是过年,长大后,盼的是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5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

  自从来到城市之后,就很少回老家过年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依然和以前一样精彩,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倏地一下,心里觉得怅然若失:小时候在老家是如何过的年呢?

  犹记得,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里人都变得忙活了起来:外公、爸爸和姨夫准备亲笔写春联;外婆、妈妈和阿姨在灶房里熏腊肉。我和表弟一脸茫然,而后会心一笑:今天是湖南的小年,大家伙都开始“忙年”了。家人们急促而温馨的步履,使新的一年不得不收拾收拾自己,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很早地吃年饭。所以腊月三十那一天,家人们老早就起了床,开始准备年饭。于是乎,我在炒饭声中睁开惺忪的双眼,趿拉着棉鞋,走向饭桌。饭桌上的菜之丰美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钵子菜,有外公亲手种的大蒜炒上腌了一个多星期的腊肉,有香气扑鼻的乡村鲜鱼汤,还有鲜嫩多汁的土鸡……原本昏暗的天在香气腾腾的雾中氤氲化开,吐出金黄的晨曦。虽然天才刚刚亮,我和表弟却很盼望晚上的到来,因为昨天我们约了好友牛牛一起炸鞭炮、看舞龙灯。

  我和表弟在堂屋里乱窜,在田野里挑逗野鸡,在油柏路上奔跑嬉戏……终于熬到了晚上。邻里街坊都回到家里去,准备吃年夜饭了。待到大家享用完美味的年夜饭之后,就是长辈们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时候了。妈妈曾教导我说,压岁钱不仅仅是几张人民币,它还饱含着长辈们对子孙们平平安安、幸福安康的期盼。所以,每当我接过长辈递过的压岁钱时,心总是很虔诚。收完红包,大人们开始喝擂茶拉家常,就没有小孩子什么事了,所以我和表弟便走出门去,发现邻居们也纷纷贴春联的贴春联,挂灯笼的挂灯笼,好不热闹。一股浓浓的过年氛围仿似充斥着周遭,给人一种安全感。

  牛牛从远处奔来,喘着粗气分我们人手一盒鞭炮,笑吟吟地对我们说道:“走,我们炸鞭炮去。”我们自然是欣然应许。到了一处空旷的平地,牛牛先是把鞭炮铺成一条,再用打火机一点燃,噼里啪啦的声响就从鞭炮里迸溅出来,我和表弟连忙把耳朵捂上,脸上却乐开了花,是啊,“炮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不就是在中不知不觉中开始的吗?炸完鞭炮,我们仨就去街上看舞龙灯。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红色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看到这震撼的场面,使我想起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回忆时,眼前的春节晚会正在如荼放映,可我却一直望着挂在天穹上的明月。听说月亮可以遥寄情思,那可否告诉我的家乡我怀念她,我会一直记得家乡的年味儿呢?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7

  嘀嗒、嘀嗒,时光在指缝间,从我们的生活中匆匆地走过,从绚烂的烟火中慢慢地飘过,从热闹的街市中悄悄地溜过,从一盘盘可口的饭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马年,幸福的马年。

  走到街上,小灯笼串成一条红艳艳的长龙,在风中摇曳出新年的喜庆。汽车不停地喇叭声也不再令人烦躁,因为车上装载的都是满满的一颗颗想回家的心。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马”,有的引颈长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赶。这些可爱的马儿让你想拍照,想抚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马年的到来。远远望去,你仿佛来到了一处广袤的天际,对马年更是有着马到成功的期盼。

  在大家的欢庆声中,终于迎来了喜气洋洋的马年。大年初二,我们的汽车在用烟花碎末儿铺成的地毯上缓缓驶过,满心喜悦地来到了乡下。放眼望去,屋后的河水里洒满了红色的“花瓣”,可见大年夜,家乡鞭炮满天飞。走到家门口,缕缕菜香迎面扑来。走进自家厨房:绿得发亮的团圆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宝饭……摆得琳琅满目。只见外婆手拿大铲子,在大锅前一刻不停地烧制美味佳肴。妈妈在一旁打个下手,一会儿洗青菜,一会儿切肉丝。我呢,在灶头前窜来窜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儿。

  开饭啰,随着外公的一声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纷纷入席了。这时,舅婆也满脸喜气地赶过来了,她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里塞红包,我这下急了,说;“婆婆,这钱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里,看着这揉得皱皱的,带有一点点温度的红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这是舅婆的压岁钱,我可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哦!饭桌上,伴着热气腾腾的“满汉全席”,大家边吃边聊,几个大舅和姨夫,比我们小孩还“贪玩”,忙发新年的“第一笔财”,不时地来几下划拳的把戏,那老酒配上粗旷的嗓子,真可谓其乐融融啊!

  晚饭才进行一半,几个小孩便从桌底跐溜钻了出去,口袋里的硬币被拿了出来。几个人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来到了小店买小爆竹。黑夜里,如流星一样的“珍珠泉”和我们的笑声一起绽放,我既大方,又不时有点害羞。大家你问我,我问你的,却总离不开灿烂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在大大家酒杯的碰撞声中,我们的心也更近了呢!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它像墙上挂着的“福”字,把我们的`幸福定格在这一个温暖的夜晚。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

  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迎新仪式,一桌桌丰盛可口的宴席,一个个垂涎欲滴的红包,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了我家乡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座落在衢州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接“福”迎新仪式。

  一进门,我就被桌上琳琅满目的贡品吸引了,奶奶说这些都是用来接“福”的:预示着多子多福的五代粽——五个大小不一的粽子代表五世同堂;预示着风调雨顺的金、木、水、火、土实物;预示着年年有余的大鲤鱼,在一个素雅的青花瓷大缸里活蹦乱跳……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十二生肖树脂雕像了。

  瞧,这些雕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小巧玲珑,可爱极了!老鼠手捧花生,抬头望天,好像随时等待着天帝的召唤;色彩斑斓的神龙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威严地注视前方,仿佛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调皮的猴子抱着金元宝,喜滋滋地咧开大嘴,犹如一个散财童子。这些吉祥如意的小动物,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喜感,更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新年来了!天刚蒙蒙亮,大街上早已锣鼓喧天,歌声阵阵。人们个个欢天喜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女人身穿花旗袍,男人身穿红棉袄,小孩子们则换上了漂亮的唐装,显得非常喜庆。大家正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接“福”:有的抬着花轿,边走边喊:“福来咯!福来咯!”有的举着蜡烛,一路燃烧“吉祥如意”、“快乐安康”——因为蜡烛上写着很多祝福的话语;有的敲锣打鼓,有的载歌载舞,还有的戴着十二生肖的头套,扮作大头娃娃……他们从村子的大礼堂出发,走街串巷,从东头走到西头,从南边走到北边。每路过一户人家,大家就会一齐说声“新年快乐!”如果遇上小孩,还会给上一个大红包呢!

  从乡亲们笑逐颜开的表情中,我品尝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国泰才能民安,因为有了祖国的强大,接“福”仪式才变得更有意义,乡亲们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才能早日实现。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9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0

  在我的家乡,喝了腊八粥,年味儿也就发酵起来了。

  年三十,是最红火的日子。

  姥爷喜欢炸丸子。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将大火炉抬出,姥姥往火里装炭,姥爷添柴、生火、吹风。火生旺之后,姥爷上油锅,姥姥把捏好的肉丸放入油锅里,滋滋肉丸在锅里翻腾着,热油不断冒着白花花的油花,肉丸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馋嘴的我偷偷捏几个放在嘴里美美地嚼几下,热热的肉丸,淡淡的香气,可真解了我这只小馋猫的馋。

  下午,贴对联的事情需要我上阵。我和姨姨把买来的对联分类放在地上,哥哥和我从楼上放下梯子。区分上联和下联的事情当然是我的。我把对联一条条送给哥哥,然后哥哥贴,我招呼稳梯子。看着一副副贴成的春联,我会一遍又一遍朗读,并琢磨它们的意思。福字、车贴、出门见喜、天帝爷、灶家爷等都由我来贴。等到日落时,我们家的对联才能贴完。白色的墙壁映衬着红色的对联,给年罩上了一片喜庆的色彩。

  最有趣的当属初一早上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全家会早早起床。打开门,哥哥会先点一发炮,然后扔出去,大家都叫这炮开门炮,响亮的炮声会冲破寂静的夜空,清脆的炮声会把我附近的邻居全部惊醒。几乎同一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扔出开门炮。

  随着开门炮声,院子里红火起来啦!我们一帮孩子会拿上一盒火柴,挨家挨户点燃年柴。然后比赛哪家年柴火焰最高。爱搞恶作剧的几个孩子还会带我们走出院子,把别院的年柴全部点着。那些被点燃年柴火的大人对我们会大吼几句,我们听也不听便跑回院子里。

  初一早上吃饺子是习俗。在我们家,姥姥总会将一枚洗净的钱币捏在饺子里。姥姥说,谁先吃到了钱,谁这一年最有福气。为了争到这吃来的福气,我和哥哥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吃,直到把肚子撑得滚圆滚圆,直到这一枚硬币的出现。

  吃完饺子后,我们会每人拿一柱香开始放炮。我们会将点燃的炮乱扔,啪啪啪咯咯咯哈哈哈,村子里会传来我们爽朗的笑声。

  啊,家乡的年味儿!你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1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老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姥姥——我老妈的老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姥姥,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姥姥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大家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大家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3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4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

  ——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妈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大家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妈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妈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妈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妈,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是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妈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一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

  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母亲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母亲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母亲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母亲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亲,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母亲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母亲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2.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篇

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篇)

4.家乡的年味儿初二作文范文

5.家乡的年味儿作文500字(通用10篇)

6.家乡的年味儿初二作文(通用46篇)

7.年味儿作文

8.年“味儿”

上一篇:家乡变了作文 下一篇:二十年后回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