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记忆作文

2021-03-28 记忆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些年的记忆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1

  听着隔壁屋里传来的稚嫩的“a、o、e”的朗读声,望着窗外的柳树随风飘扬,我的思绪不禁飘到了远在苏北的那个小县城。

  那时爸妈在城里做小生意,我就在乡下靠爷爷奶奶生活。村上没幼儿园,到了上学年龄,我直接进了村上仅有的一所小学。那是一间大平房,因为老师少,地方小,我们还是一二年级一个教室里上课。上学还要自己带个小板凳去,等放假了再带回家。书包也是妈妈自己缝的斜跨的布包。

  家里离学校很近,而且是弯曲偏僻的小路,偶尔只有自行车经过,所以那时候的大人不像现在,老担心小孩在马路上有危险。我们每天都是自己走路上下学,在路上可以随便玩,还可以和小伙伴到田野里探险,但唯一不好的就是我们都很怕下雨。雨后的小路一经过“发酵”,就变成了一个粘人的“泥团”。记得一年级刚上课没多久,一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因为不小心,在泥地里摔了个四脚朝天,一下成了个“小泥人”,只好哭哭啼啼回家去。到了家,连姑姑都不认得这是谁了。我抹了一下脸,成了一只小花猫。等到姑姑给我换完衣服后,我却不敢去学校了,因为当时已经开始上课了,我怕老师责骂。姑姑只好陪着我一起到了学校,和老师说明原因,我才敢进教室……

  后来爸爸妈妈想念我,把我接到县城里上学。城里的教室又大又宽敞。不过刚去上课,我就闹了个大笑话。第一次语文老师喊我朗读课文,因为在乡下老师都是用方言给我们上课的,我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再加上紧张,结果那课文就被我读成了一篇带颤音的方言文章,同学们听得都乐得哈哈大笑。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和平板玩,一下课,大家就一起玩游戏,女孩跳皮筋,丢沙包,男孩打弹珠,斗鸡。周末,我和同伴经常在路边的书摊,花个1毛钱一坐就半天,可以随意看连环画,故事书,乐在其中!

  “a,张大嘴巴a、a、a……”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现在。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我们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我想这就是永不消失的教育真谛!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2

  我坐在写字台前,手举着书本,紧捏起一张糖纸,回忆起那些年我们生活的记忆,那些回不来,找不到,已经溜走的过去和一个越走越远的你。

  偶尔回首:已经泛黄的,折卷了边的相片,已经安静无语,和布满尘埃的书本。时间总是掩盖了许多东西,而我依然记得记忆中的你,记忆中的我,记忆中的过去,记忆中的糖衣。其实我们早已预料到了结果,却不知如何说起,当你吃着那一块块糖果,我忽然明白糖衣意味着离别与思念。当我看着你那越走越远的背影,忽然间才懂得所谓的缘份真的只是一场回忆——你我那共同的记忆,是那逐渐消逝的往昔。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风景?曾答应我要一起去西双版纳旅行,一起去杭州西湖体味真情。或许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一股他乡风情,即使有的地方我们一生都不会涉足,我们仍存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将风尘刻画在肩头。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音乐?熄灯后我们躺在床上静听着田一龙的《一定要爱你》,踏着月色幻想自己是那《孤独的人》。仍记得你总是一遍遍轻哼小虎队《蝴蝶泉边》,还有那刘德华略带伤感的《冰雨》,我不知道你到底听懂多少,只明白你一味地享受沉浸在里面。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文笔?我们不读老舍、郭敬明。我们读柳宗元、韩愈,我们的品味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很怪异,但我们是真的喜欢,也许我们看不懂《荒原狼》,对《静静的顿河》也同样不能理解。但我们着实同情那鲁滨逊的漂流,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

  我不知道仍然是否已经忘记了那些曾经,就像你带走我们的记忆那样不留痕迹,在窗口中模糊了那一起欣赏风景的画面,模糊了那共同聆听音乐的日子,在追寻回望中模糊了你的身影。

  别人说世界上还是有朋友的,虽然无须打着灯笼去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洗涤,一旦铸成了友谊,更会金石同坚,永同退转。

  或许有一天我会再次遇见你,你是否会像初遇时那样说声:“你好,朋友!”但愿:青春年华切勿虚度,咱俩的友谊之树常青永驻。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3

  童年的记忆变得蝉翼般轻薄。

  3月,早春已至,倚靠着街边的梧桐,叶却颤巍着,跌落下来,阳光拖住喷薄欲出的盛绿,但最终无法承受,相拥而落,掠过耳边,发出似有似无的声响。

  如同那绚丽的天真,舞动着妙曼的身姿,从我透明的灵魂中俯穿而过,来不及嗅出她的味道,来不及轻抚她的脸颊,便在身后匆忙消散。

  于是,嗟叹着天真的急速,泪痕斑斑。

  小时候,最期待的是那璀璨的烛光,期待着双手紧扣,喃喃念出自以为甜似蜜的愿望,快快长大,就能看一天的卡通片不被拖着去幼儿园,一口气吃几个冰淇淋不被妈妈责骂,能亲手把光滑的硬币投进公交车上高高的箱子。

  长大了,最期待的仍是那美丽的烛光,却在双手紧合时,一片迷惘,站在烛光的尾尖上,只有那发丝猎猎张扬。

  小时候,幼儿园后排的男生恶作剧拉扯我的辫子,于是涨红了脸,扭打在一起,然后在男生的哭声中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骄傲地大步流星离开,但转瞬间却又互相搭着肩,对着一块儿堆的积木相视而笑。

  长大了,青春将我们推向爱的交界线,一层厚实的隔膜无形地朦胧了我们的焦点,吊滞地凝望着大片大片凋落的纯真,无奈地看着对方的瞳仁,倒映不出清晰的身影,只剩一片惘然。

  偶尔突发奇想,翻箱倒柜地找出尘封已久的相册,看到尾页,才意识到竟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小时候不喜欢拍照,思索了很久得出一个原因,我拍的不好看。一个可笑的理由,忽然感觉很寂寞,抬头就看到回忆站在墙角,渐渐通透迷离,充斥着天空所有的间隙。

  刚才还一片耀眼的亮,瞬间却变成了一整块的阴霾,这突袭的冰冷仿佛蓦地撕裂了我脆弱的神经,所有的我的童年回忆层层浮现。

  我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要跨越遥远的地平线,我宁愿相信那光芒是朝阳,远方是我即将创造的绚烂回忆。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听着妹妹磕磕盼盼的朗诵声,我的思绪猛然间回到了那个到处散发着腐朽气味的乡村。

  破烂的烟架,满是腐殖质的林下空地,这是我记忆里老房子外面的样子。在这些天在那些黑色的腐地里爬满了黑色的长满刺的蠕虫。这些黑色的蠕虫再过些日子就会蜕变成一个个尾部发光的萤火虫。

  儿时记忆里村子里每到夏末秋初万展莹灯纷扰,坟场里,树林里,院子里.......点点缀缀,似盛夏的银河,梦幻清冽。最难忘手里的.塑料瓶里,莹莹闪闪的光亮,那是被囚禁的萤火最后的闪耀。儿时玩心就是那么大,明知道把他们装进瓶子里,最多有半个晚上的光亮,第二天就会死亡,但是还是乐此不疲的抓了装起来。那时候放着冷光的灯笼是村子林间游动的鬼火,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个个面目狰狞的笑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萤火虫的身影在老家很难遇到了,十年前还是六年前。后来偶尔看到的多是藏在草丛里的雌性萤火虫,她们不会飞翔,只能在草丛里提着莹灯爬来爬去寻找着自己的梦中情郎,可是这样的情郎怎么好寻呢,天空里还会有几只听着灯笼来赴约的呢。

  在电视上看到南方某个地方有专门养殖萤火虫的,不知道品种,估计和我们老家的不一样吧,因为老家的萤火虫瘦小黝黑,没有卖相,但是这个养殖场里的萤火虫却是七夕节里紧俏的商品。要是几年前老家的人知道哪些黑黢黢的虫子也能卖钱,现在秋初的村子里应该还会飞满萤火虫吧。有利益才会得到延续,人类的商品生存法则现在的自然生物也得遵从,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大胜利。

  轻罗小扇扑流萤,多美的画面。就不说现还在有没有轻罗小扇的优雅体态,就算有也没有可以让她们扑的流萤了。现在只能在唐诗里想象,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里美得不可收拾的画面了。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5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梧桐花开,粉嘟嘟缀满枝头,风铃似得摇曳叮咚。

  老房子外面的烟架旁边有两颗大桐树,每年农历四月份开始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泡桐花陆陆续续开放,树下面在那一段时间里就会铺满铃铛似的花朵,地面也会变成淡黄色。有一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清晰,也特别温暖。

  两个小孩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起拾花朵,并把它们穿起来,束成花束,串成花环,拿在手里挂在脖子上。老人和小孩都笑靥如花,这是我的记忆里爷爷仅有的笑容。因为我们很早就分家了,两个老人分别在我们和我大爹家,而且爷爷年轻的时候患过偏瘫,虽然后来针灸好了,但是岁数大了之后就整天不想动,所以印象里爷爷的形象就是抽着旱烟,眯着眼躺在堂屋的檐下。

  那棵老桐树花期很长,花开的也很繁盛,在院子里都能闻到沙沙的香味儿,站到院子外面就能听到蜜蜂的轰鸣。桐树的叶子很大,所以他的树荫很大,我们会在烟架的架子上绑上绳子,在拴上椅子就能做成一个舒适的秋千。年轻的桐树叶特别大,一个叶子就可以当伞用,烈阳天可以是遮阳伞,雨天可以是雨伞。虽然那些叶子黏黏的还长满了绒毛,但是村子里多了他们,空气就会特别清新。因为那些粘液和绒毛能有效的吸附空气里的悬浮颗粒,不仅如此,他还能有效吸收空气里的二氧化硫,所以泡桐树是城市绿化的最理想树种,特别是那些重工业城市。但是泡桐树的体态不够优雅,所以很少有城市用他们做绿化。

  但是有一个地方因为桐树而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那就是兰考县。当年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树,不仅有效的阻挡了风沙,而且也为后来的兰考县人民建立了一条致富门路。

  泡桐树是小聚伞花序,椭圆形果实。果实成熟后风一吹就哗哗作响。忘记是在我几岁时他被砍倒卖掉了,好像是从那个时候起老家的泡桐树,便一棵棵减少,直到现在已经只剩下几棵小树苗了。

  泡桐树下那个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那两个小孩已经“亭亭玉立”。老桐树和老人离开了,新人和小桐树已经慢慢长大了。

【那些年的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1.那些年的记忆

2.那些年,记忆长廊作文

3.那些记忆······作文

4.那些记忆作文

5.那些记忆

6.那些年的记忆作文(5篇)

7.那些年的记忆作文12篇

8.那些年的记忆作文750字

上一篇:那一抹记忆作文 下一篇:课堂外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