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作文”是看图学词学句向课文过渡的一种教材编排形式。这是由生动、形象的图画和描述图画的文字组成的一种课文类型。目的在于凭借形象的图画,帮助理解课文,图文结合,培养阅读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图画是短文的一种形象表现,短文是图画的具体内容。少年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如果能做到图文紧密结合,就有利于儿童理解语言文字,进行词和句的训练,如果能掌握“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该怎样来教学“看图学文”呢?
一、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看图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单幅图,由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景物,或相反。例如教《画》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先看远处的山,再看近处的鸟。接着让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口述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多幅图,要一幅一幅地仔细地看,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图意,而且还要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思考,并能补充有关内容。例如教学《雪孩子》一课,课文以连环画形式出现,教师就要一幅一幅地引导学生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先弄懂每幅图的内容,再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是训练他们思维的有序性、条理化。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才会条理。
二、图文对照,相互印证。
“看图学文”的每幅图,都是紧扣课文内容而作的,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接着再指导学生学文。要切实做到“看图学文”,而不是“学文看图”,更不是“看文学文”。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每一幅图,使图文结合。在教学中,为了使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先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找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且要对照图画,看自己刚才从图中所找的答案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让学生先仔细看课文中的三幅图,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仔细看课文中的三幅图:1、乌鸦开始为什么会喝不着水?2、后来乌鸦又是怎么喝到水的?学生仔细观察图后,就会各用一句话来概括图意:1、瓶子里有水,但是乌鸦喝不着。2、乌鸦往瓶子里放小石子。3、瓶子里的石子多了,水升高了,乌鸦喝着了瓶子里的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知道怎样用完整话把图意表达出来。
三、由表及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也就是从图悟文,在学生理解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弄懂“图意”和“文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要抓住图中的主要部分和重点再次让学生细致地观察每幅图,并通过分析、想象、综合归纳来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学《司马光》,在学生理解了司马光为何要举起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缸。是为了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尽快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从而让学生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进而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遇事不慌张,肯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理解图画内容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图画上的形象展开想像的能力,以及通过联想形成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如,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表情,联想其语言和内心;从太阳所在的位置想到时间的早晚,从红绿灯想到交通规则;从两幅图画中间,联想到图画以外的内容或情节。总之,想像丰富,联想合理,有助于说出具体生动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五、加强朗读,感情深化。
朗读在“看图学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朗读.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练习时可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情朗读形式多样,适当做些表扬和指导,例如教《司马光》第5段时,在让学生朗读之前告诉学生“没有”要读得沉稳些,“举起”、“使劲砸”要读出勇敢果断的语气。“几下子”要读得快些,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更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总而言之,“看图学文”的教学的基本过程是,从图到文,图文结合。观察图画是前提,理解图画是关键,要坚持看图入手,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在观察、理解和想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该怎样教好看图作文】相关文章:
1.如何教好作文
2.怎样写好看图作文
6.读后感该怎样写
7.知错就改看图作文
8.看图植树作文
9.灭火看图作文